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怎样学好经方?(冯老倾心讲述)

经方界 发表了文章 • 3 个评论 • 3163 次浏览 • 2016-07-30 13:17 • 来自相关话题

学好经方,关键是学好经方理论,其关键是学懂《伤寒论》。   章太炎谓:“中医胜于西医者,《伤寒论》独甚!”但千余年来,尊张仲景为医圣,称《伤寒论》为圣典,一代一代人 ...查看全部
学好经方,关键是学好经方理论,其关键是学懂《伤寒论》。

1.jpg

 
章太炎谓:“中医胜于西医者,《伤寒论》独甚!”但千余年来,尊张仲景为医圣,称《伤寒论》为圣典,一代一代人前仆后继问道《伤寒论》,却未能读懂《伤寒论》,原因何在?李心机教授回答了这一问题:“尽管业内的人士都在说着《伤寒论》,但是未必都认真地读过和读懂《伤寒论》,这是因为《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 。即未能认清《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六经实质、怎样成书等,因读不懂《伤寒论》。胡希恕先生经一生研究,率先提出:六经来自八纲!正本清源,开创了读懂《伤寒论》的历史。
 
为了消除误读传统,为了读懂《伤寒论》,业内人士做出了不懈努力,例如有者对《伤寒论》六经实质进行了探讨;有者对《伤寒论》序进行了考证;有者对《伤寒论》的方证进行了研究……,而胡希恕先生集前贤之长,以“始终理会”的方法研究《伤寒论》,做出了突出贡献,尽一生心血,正本清源解读了《伤寒论》,惜由于种种原因研究成果未刊出。我有幸师承胡希恕先生,亲炙襄诊,聆听授课,洞观笔记,渐悟其三昧。今谈一点学习体会。
 
读懂《伤寒论》,是学用经方的入门功夫,而欲读懂《伤寒论》,不但要靠苦心钻研、长期临证体验,还须了解经方的起源和发展史,还须了解经方的主要理论体系,对此胡希恕先生已付出一生心血,做了深入研究,在师承过程中有所感悟。
 
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先后跟随方药中、宋孝志、董建华、赵绍琴等名老中医学习,而跟随胡希恕先生学习,走向传承经方之路。最初跟胡希恕先生抄方时,面对每个病人,常嘱我:“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用小柴胡加石膏”、“用五苓散”……,因习用脏腑辨证,不免奇怪问道:“胡老,您怎么不辨证呀?”胡老对于我不礼貌的提问,可能听到不止一次了,故笑而答曰:“等我慢慢给您讲吧?”于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陆续讲经方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体系、《伤寒论》原文等,渐入其室,始悟其道,又在临床小试牛刀,即感效如桴鼓。遂想把胡老的研究经验整理出版,因当时浮于日常事物,又实感不敏,未能潜心解读胡老学术思想,当时只是想到把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原文的注释刊出,让大家共同探讨。几经寒暑,于上世纪80年代整理好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刊出,直至1994年改版刊出了《经方传真》。该书刊出后,不料引起中医界高度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渡舟先生高度称赞胡希恕:“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作序称:“胡希恕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经方大师,是我十分推崇的经方家之一……是一位独特的经方研究者和坚定的经方实践家……提出了许多个人独到的见解……更给经方界因循守旧的研究氛围带来了一缕清风”。日本汉方医界也称赞胡希恕先生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又恰遇国策发展中医好时机,国内有志于经方者陆续前来切磋,促使、鼓励、帮助我一步整理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出版了《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胡希恕病位类方解》、《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等书,国内外中医界对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渐有所了解。
 
胡希恕先生提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是标明《伤寒论》是有别于《内经》的经方医药学体系;又首倡“《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是指导我们研究经方的主导思想。第一次听胡老讲课是1967年冬,胡老家住在雍和宫东边后雍康胡同的平房,讲述了经方辨证施治的形成和实质,提出“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胡希恕先生的这一学术思想,主要是他仔细读《伤寒论》原文,所谓“始终理会”而得出。同时是基于师承王祥徵先生及前贤的考证,尤其看到1948年杨绍伊的《伊尹汤液经》一书后,更充实了自己的观点。
 
“《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是读《伤寒论》的指路明灯,我们曾整理胡希恕先生方证经验书名为《经方经灯》以示铭志。在不断整理胡希恕先生的著作同时,不断学习前贤考证、研究资料,这样更完整理解胡希恕先生的研究成果。例如“六经来自八纲!”一提出,许多人不能理解,是蒙昧于“中医一切理论都来《内经》”的束缚。胡希恕先生唯一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是198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刊出的“基于仲景著作的研究试谈辨证施治”一文,刊出后就有人提质疑。本世纪初,我们整理胡希恕先生笔记时,发现了胡希恕先生抄录的读者来信,一读者来信谓:“张仲景本无半表证之说,《伤寒论》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成无已《注解伤寒论》提出了半表半里一语,实为误解”。对此来信胡希恕先生一字不漏全文抄录下来(原信返还杂志社保存),可见对其重视。我们深受启发,故特意把原文刊于书后(见陶有强著《冯世纶经方临床带教实录》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出版),并表敬意,促使我们对半表半里的研究,连续两次召开半表半里研讨会,集思广益,对半表半里加强认识,因而更清晰地认识半表半里实质、认清六经的实质。
 
通过多年的探讨,我们意识到半表半里是经方六经辨证理论形成的关键,于是在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启发下,我们蒐集有关资料,结合读《伤寒论》原文、结合临床对六经实质进行进一步探讨。如据中央电视台10频道2008年8月1日至3日的连续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说:“神农时代大约距今10000年前到5000年前”,即在黄帝之前。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9年至1984年对河北省蔚县的多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出6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半地穴式建筑,这些房屋,都是在生土层上向下挖约50厘米,四壁和居住面都用草拌泥进行抹平,然后用火焙烤,居住面平整而又坚硬,火堂位于屋子的中央。同时又发现许多石器、陶器等属仰韶文化。又于1995年在河北省阳原县姜家梁遗址考证,恰好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也与史书中记载的神农氏时代相对应。这些考古资料证实了,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时代,生活于大自然环境中,逐渐适应环境、认识大自然,体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天(自然环境)有白天、黑夜、寒、热、温、凉阴阳变化,人体亦有相应变化。为了防寒、防止生病则盖窝棚、房屋而居,为了进一步防寒,则于屋中央修建火堂取暖、门向南开;为了夏天防暑,把房屋建成半地穴式。显然从生活上认识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阴阳之理。日常生活即用八纲。而识证认药治病亦用八纲,生活中难免疲劳受寒,引起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用火考感到舒服、熏烤或热熨皮肤,使汗出而解;或服碗热汤、热粥同时盖上棉被汗出而解;或用草药煎汤熏洗而解、或用生姜、葱、大枣等煎汤热服及加盖棉被取汗而解 (也因之经方又称“汤液”) ,最多见者当属外感一类疾病,在表的证,用发汗的相对药物,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治表证经验;并观察到,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但有的未愈而病入于里,这时不能再用发汗治疗,而是应用治里的药物,因里证分阴阳,里热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那时虽没有文字,但其经验代代相传,至夏商时代有了文字,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公元前24年~公元206年)做了精当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这一记载,实际标明了经方的起源和经方医学的特点,即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始即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即有什么样的证,用什么药治疗有效,积累了疾病的证和治疗该证的药的证药对应经验,即单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疾病复杂多变,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复方药治疗经验,这样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该书相传商代伊尹所著,考无确据,但从传承来讲,其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积成于这个时代,其文字记载成书完善于汉代,《汉书·艺文志》因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所用理论仍是八纲。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皇甫谧生于张仲景同期稍晚,可谓对张仲景最了解者,其称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而不称撰《伤寒杂病论》十数卷,可证汉代无《伤寒杂病论》书名,至西晋王叔和整理仲景旧论后,方有《伤寒杂病论》名,但无论书名叫什么,由于王叔和的收集整理,使我们得以看到张仲景《论广汤液》的内容,也从而知道张仲景《论广汤液》与《汤液经法》最主要不同是,增加了六经辨证。而六经实质,由六经提纲看,皆是以八纲述证。
 
反复读《伤寒论》可知,半表半里是产生六经的关键。通过文献分析,我们认为:汉代方出现半表半里理念。考证《本经》、《汉书·艺文志》、《伤寒论》可见确切轨迹。半表半里概念仍是八纲病位概念,是表和里的衍生概念,产生于《伤寒论》。如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阳)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有关于此,我们从杨绍伊以特殊考证中可看出:以上有关半表半里诸条文,在汉前的《汤液经法》中尚无记载,恰是张仲景及其弟子论广后加入的(见《解读伊尹汤液经》)。这里要注意的是,杨绍伊对半表半里并不清楚(他认为《伤寒论》主要理论是一表二里),不过提出:《汤液经法》原文没有丢失,完全保存在《伤寒论》中,他的考证方法,更客观地反映了半表半里出现于东汉。八纲理念及辨证早已存在于《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书中,尤其与《神农本草经》不同的是,《伤寒论》出现(增加)了半表半里理念,从而发展为六经辨证,故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六经来自八纲!并提出六经八纲辨证的顺序:病之见于证,必有病位,复有病情,故八纲只有抽象,而六经乃具实形(以其有定形)。完善解读了《伤寒论》六经的实质,《伤寒论》的六经,不是来自《内经》的六经,不是经络脏腑概念,而是八纲概念。
 
以上所述,是在阐明,经方的理论是不同于《内经》的理论体系,它不是先有理论后有方证,而是来自于用方药治病的经验总结,它起源于神农时代,初用八纲辨证,即以八纲辨证,以八纲辨药,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初以单味药治病即积累单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后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并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其代表著作为《伤寒论》,故胡希恕先生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以此指导读《伤寒论》就变得容易了。
 
祝大家能读懂《伤寒论》!做一代经方传人!

走进八纲辩证

我爱经方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69 次浏览 • 2016-07-09 08:29 • 来自相关话题

1、表 寒 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 热 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 ...查看全部
1、表 寒 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 热 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  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 热 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 热 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   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  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  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  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  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  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虚实: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  虚:  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 滞 证:  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  逆:  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 虚 证:  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 热 证:  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  瘀:  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  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  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风寒感冒二则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42 次浏览 • 2016-06-08 09:02 • 来自相关话题

风寒感冒若不想吃药,还可用贴敷疗法,亦能速愈。 一则,生姜、大葱白及麻黄各适量,共捣烂如泥状,贴于肚脐,上置热水袋熨之,并盖被取汗。 二则,胡椒、丁香各7粒,碾碎,与大葱白共捣烂如泥,涂于手心,双掌相合,夹于大腿内侧,再盖被取汗。 ...查看全部
风寒感冒若不想吃药,还可用贴敷疗法,亦能速愈。
一则,生姜、大葱白及麻黄各适量,共捣烂如泥状,贴于肚脐,上置热水袋熨之,并盖被取汗。
二则,胡椒、丁香各7粒,碾碎,与大葱白共捣烂如泥,涂于手心,双掌相合,夹于大腿内侧,再盖被取汗。
用此二法需配合喝点热米粥,多盖被子,汗出而感冒自愈。

学医的三重境界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815 次浏览 • 2016-03-15 09:22 • 来自相关话题

医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查看全部
医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就是说一个人学医之初纯洁无暇,初识医学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病,他就认识了病,告诉他这是证,他就认识了证。所有的病和证医书里都有记载,所以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症。

第二重境界:所谓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可用之方。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经历的疑难杂症渐多,就发现这个医学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偏方气死名医,按照常规理论寸效难获。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理论,人在这个时候看病也感慨,看证也叹息,借古讽令,指桑骂槐。


病自然不再是单纯的病,证自然不再是单纯的证。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攀登,博古通今,中西比较,衷中参西,中西结合,绞尽脑汁,上下求索,永无满意的一天。因为医学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病证不断变化,病毒不断变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循环往复,绿水长流。医学永无止境,医书汗牛充栋,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所以很多医生到老死的那一天还在感慨:
学如测海深难识,理未穷原事可疑。
五夜灯光非梦寐,连朝思绪入迷离。
那堪寂寂千秋意,怎抵寥寥一哭奇。
壮不如人今老矣,世犹多病愧称医。



许多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第三重境界:也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领悟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一门深入去研究,不断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病名千变万化,心中自有清风郎月。任你症候纷繁芜杂,自能了然应对。这个时候的人看病又是病,看证又是证了。这才是所谓的国手和大医,通称国医。


我举一个例子,据郝万山回忆刘渡舟看病的情形,我认为刘老就是已经达到了第三重境界的国医大师:


我们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


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这儿一个学生摆着一个凳子,一个病人来了,说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那么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它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这不是脾阳不足吗,然后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这个学生就在那儿开方了。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这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你口干吗,口干;经常拉肚子吗?经常拉肚子;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这不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证呀。


好,这个病人一看,中间这个病人看完了,马上说,大夫,我糖尿病,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唉,陴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心情怎么样?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所以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大剂量、小剂量—药物溶解饱和度与人体吸收饱和度(转)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58 次浏览 • 2016-02-27 14:02 • 来自相关话题

      “方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仝小林先生进行经方量效关系研究,主张回归仲景原方用量,强调“重剂起沉疴”。但在临床上,敢用重药愈病的医生可谓有胆有识,而用轻剂愈病的医生更可称得上良医。         蒲辅周先生曾谈论到用药剂量大 ...查看全部
      “方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仝小林先生进行经方量效关系研究,主张回归仲景原方用量,强调“重剂起沉疴”。但在临床上,敢用重药愈病的医生可谓有胆有识,而用轻剂愈病的医生更可称得上良医。

        蒲辅周先生曾谈论到用药剂量大小问题,其认为一般煮药锅具就不大,太多药也装不下没必要用太大剂量。我亦认为药物在水中煎煮有效成分有个溶解饱和限度,但若运用仝小林先生观点亦可反驳。原方原量,水量亦可增多,虽说药物溶解程度比例不变,但药量和煎煮水量变多,最后得到的药量亦可增多。

       那么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人体对药物总有个吸收饱和限度问题,过大的剂量是否存在矫枉过正变成坏病的危险或存在浪费药物的问题。但仲景常在煎服法提到分服,中病即止,而仝小林先生亦运用其实践病案加以说明。如运用45g麻黄的麻黄汤分8次服用,汗出热退即止,这也能进行驳斥。不过,这另一方面也说明确实浪费了一部分药材。像赵绍琴前辈以前治疗猩红热等烈性传染病,由于传变发展太快,往往一天内要在病家换几次处方,就算运用白虎汤加减,也是一般剂量的石膏但多剂频服,这样似乎护理更为细腻。

        而蒲辅周、赵绍琴、朱进忠等前辈的医案,常常是“轻剂建奇功”,摘叶飞花亦可伤人。蒲辅周前辈的一味茶叶苏醒重病老太的胃气,赵绍琴前辈平正清灵用药治疗高热昏迷,而朱进忠师傅李翰卿前辈运用每味药只有0.3~0.6g的真武汤治愈心衰重病老太。

        在临床实践中,我亦曾遇到一例如李翰卿前辈所治的患者。记得当时那位老太左心衰竭 心功能III级,住院期间颜面四肢水肿,胸闷心累气紧症状突然加重,四肢冷舌红少苔。西药用多巴胺等药物、监测尿量,但症状和查血指标改善不显。我偷偷开了每味药1g的真武汤2剂(医院规定颗粒剂每味药至少1g),服用之后患者水肿退去很多,症状和查血指标较前改善很大。但可惜之前记录数据没有,难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够严谨。本人亦有小剂二陈平胃散治愈脱发等案例,但小剂治病本人实践还是太少。至于大剂经方愈病经验,凡浸淫伤寒经方者皆有效验,本人经验不再赘述。

        朱进忠医话《方有大小》提到,“再品《伤寒》、《金匮》诸文之味,才更明白,若邪大盛而正不虚者宜大药,若正虚邪微者宜小药。曾治患者刘姓,男,45岁。久患腹满感冒,诸医治疗数年不效,余亦处方20余次无功。思之正虚邪亦微,何能用大药,何不小药治之,处以苏叶1分、陈皮1分、甘草1分,3剂,竟得痊愈。”

         大剂量与小剂量,临床上面对不同患者要真的做到,真是需要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功底,我也还在路上,慢慢努力吧!

         时至今日,我确实佩服现在自己的导师,最初是专科生基层乡村医生,是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力当上博导、教授,来到成都也靠自身实力能有有这多病人。

      学生资质鲁钝,难以达到导师那样中西汇通。博古通今,乃今生之夙愿;学贯中西,则力有不逮。希望我在中医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临床,好好走下去。诸位先贤是我追赶的目标,我也是个中医追梦人,希望能梦想成真。
 
转:大剂量、小剂量—药物溶解饱和度与人体吸收饱和度_经方中医朱晓冬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ae07aa00101ng89.html

一切尽在杯水中(火神派阴阳辨析)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24 次浏览 • 2016-02-24 17:29 • 来自相关话题

      近又读郑钦安之《医理真传》,其间论述阴阳辨别之机理,乃称为 要道。现代中医学家任应秋赞赏其才能,不仅善师仲景之法,也深明仲景之理,深知伤寒大旨,是一位杰出的伤寒学家。这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郑善运用阴阳之理,精于洞察阴阳之证,用药少而量大 ...查看全部
 
    近又读郑钦安之《医理真传》,其间论述阴阳辨别之机理,乃称为 要道。现代中医学家任应秋赞赏其才能,不仅善师仲景之法,也深明仲景之理,深知伤寒大旨,是一位杰出的伤寒学家。这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郑善运用阴阳之理,精于洞察阴阳之证,用药少而量大。师一法,而变幻多方。起特别善用辛热之附子,干姜。被誉为郑火神,影响深远。
 
    许多人读了《医理真传》,不明白其中的阴阳,皆谓其颠倒阴阳,滥用附子。对其书的真火,君火更是不知何从,以至现在初学者不敢盲目习其书,实乃医门憾事。
 
    余试以论郑氏其阴阳理论,望同道批评。《医理真传》开篇论到:“乾为天,属金,纯阳也。又曰龙。坤为地,属土,纯阴也。”乾坤交媾,化生六子,即:震,坎,艮,巽,离,兑。前为三男,后为三女。唯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坎为水,属阴,血也。中一爻,即天也。合起来即是天一生水,而在人身,则为肾水。肾中真阳寄于二阴之中,乃立命之真种子也。
 
    此后讲阴盛一分,龙(真阳)也盛一分。世人多以虚火上冲,乃滋阴降火。似不全面,但也不能否认。为什么不能否认呢?又为什么说不全面呢?请从下面论一半杯热水开始吧。
 
    先讲阴平阳秘之人,此类人好似一杯热水,且是60℃左右的热水,为什么说是60℃左右的呢?又是半杯呢?让我慢慢道来。一杯这样的热水,热气腾腾,弥漫杯中。此杯水可看作人体之阴阳,此热气便是人之阳气,杯中之水,便是人之阴气(阴液)阴阳平秘之人 ,阳气盛阴气足,是为不病。
 
    假设平人平时不注意饮食,起居,房事无节。久而久之,发为阳虚之人。就象这杯热水,放置时间久了,蒸气耗散,阳气也就耗散,阳气一散,就不能保持其水温,变凉了,而杯中的水量却没变。此即阴盛阳虚之人(实际上,气散,水量不变,实为阳少,阴相对偏盛。非真正的阴盛阳虚。后面将要论到真正的阴盛阳虚),那么我们该怎么使水温达到先前的水平呢?有两种方法,一是往杯中加热水,但要加的多才行,才能达到同样的温度。二是在杯底加热。那么何种方法更好呢,显然第二种。第一种方法,虽然加水达到了同样的温度,但杯中水就多了,甚至会溢出。此即肥胖之人,精多气盛。为少数。这里不讨论。此论平常之人,即不瘦不胖之人。当为半杯水讲理通,也可以从阴阳消长,平衡讲。半杯水之平人,杯中水可多可少,向两极变化。而满杯之水,只能少,不能多。这样就不符合阴阳消长转化理论。所以我们就在杯底加热,不加任何水,这样很快就达到同样的温度,至阴阳平衡。对于阴盛阳虚之人,在临床上,我们使用大辛大热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而不在方中另加滋阴之品。怕其助阴消阳,就是这个道理。如仲景之四逆汤,白通汤。明白这一道理,以下的证型都简单说为好。
 
    那么阳盛阴虚(其实阴非真虚,乃相对而言)之人,就象一半杯80℃,90℃ 甚至100℃的热水,伸入烫手,蒸气上腾,其气也滚烫。使人不敢靠近。解决之法,我们可以往杯中加冷水,使降达60℃的水,有人也许要质问,何必加冷水啊。把它放置一段时间,自然就会降温的。试想,即使放置在那里,人为不管,水为什么会变凉,那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表面热量造成的。这一空气是外界力量,是一种外界手段。相当于人为加水,只是过程不一样。温度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实质不 一样,一杯水,我们可以让它自然冷却。但换作人。高热,神昏,难道放手不管他吗?等他自然凉吗,那他只有变成孤魂野鬼了。临床上,我们遇到此类证型,采用滋阴降火法或急下存阴法。如仲景之三承气汤。观之临床,此证发生于实证,多为三阳经之证。
 
    还有由阴阳两虚导致的真正阴盛阳虚和阳盛阴虚证型,下一次再讨论,到此为止。
 
    上次谈到相对的阴虚阳盛和阳虚阴盛证型,现在开始谈真正的阴虚阳盛和阳虚阴盛。
 
    先讨论第一种,所谓真正的阴虚阳盛,就象是那半杯热水减少到半杯的1/2,那么杯中的水就更少了,且这1/2半杯水是80℃,90℃甚至100℃的热水。前面讲到,水就是阴,是阴血,是能源。蒸气就是阳气,能流动,是动力。虽然水量很少,但其温度也高,水少了,阴血也就亏虚。蒸气依然弥漫在杯中,阳气也很旺盛。这里的阴虚也就绝对的虚,阳盛也是绝对的盛。非前面讨论到的阴不变(水量不变),而阳气相对偏盛。那么解决方法就可以往杯中加适量的冷水,温度下降了,水量也达到阴阳平衡的半杯状态。谈到这里 ,也许有人要质问,也可以加入适量温度较低的热水,与那80℃,90℃的热水中和为60℃的热水啊。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危险,为什么说它很危险呢?试想,非生命物质可以做到,我们人却不能,因为人是有生命的,是有感知外界刺激的能力,且有一定的 承受能力和极限。一个阴液亏虚,高热神昏的病人,我们还敢使用温热辛燥的药物吗?也许本身的热量(阳气)就足以致它一命呜呼。因为它承受不起那样高的热量。又有人要质问,仲景之桂枝加附子汤不是救阳存阴吗?我们来看伤寒论原文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按发汗而至漏不止,伤及肾阳(蒸气)也明甚,小便难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伤及阴液也明,此即水少了。但仲景这1/2半 杯热水,其温度也很低,蒸气也不烫人(从其恶风可知)。此证与我们谈论的1/2 半杯热水是不同的,所以仲景采用救阳存阴法,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难亦。在临床上,此类人多见于先天阴液不足之人和久病长期损耗津液之热病病人。治疗原则采用滋阴清热之法,如<<医宗金鉴>>之知柏地黄丸(汤),钱乙之六味地黄汤等。
 
 
    我们再来看真正的阳虚阴盛,此即往那半杯水中再加入1/2 半杯水,而且是冷水。相比之下,杯中水就多了,但不溢出。(阴盛),但温度比60℃还低了。蒸气(阳气)也减少了,此与上次讲到的阳虚阴盛本质上是不同 的。那么解决之法就是在杯底加热的同时,缓慢倒出呼杯中多余的那1/2 水,(缓慢两字也有深意)这样温度很快就会达到60℃(阴阳平衡状态)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不倒出其水,而在杯底加热的方法呢?虽然直接加热也可以,但杯中的水本身就多了。而且加热时间也相应增加,最关键处是不符合前面讲到的阴阳平衡,消长,转化的理论。故不采取此法。在临床上,我们多采用扶阳(温阳)利水之法。如仲景之真武汤,茯苓四逆汤,郑钦安之肾着汤等。
 
    以上讲到了四种证型,且是以阴阳为统纲,以阴阳辨证为大眼,执简驭繁。抓住此法,则明阴阳亦。杯水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大法,也可以解释后世创立之三焦辨证、以及痰郁气滞理论。脏腑辨证即可用杯水理论解释(上文涉及即此),关键辨清阴阳。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恕余肤浅之见,望同道指正。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1311 次浏览 • 2016-02-16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 ...查看全部

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

     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

【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还可选合谷,曲池,下关等阳明经穴配合治疗。丫周脓肿,无非毒结,虽有阴阳之别,必以散,以有去路为要,是以局部针刺放血,疗效最捷。本人亦有类此疾,都以此法。】

【我处流传一方,升麻,麻黄,细辛,甘草,石膏,疗牙痛效如神,黄先生如用此方,好的更快 】

【上次也是牙周肿胀,先用附子理中汤后用三黄泻心汤都无大效,细想温的寒的都不行,那就来个寒温相合的大黄附子细辛汤吧,结果一剂见大效... 】

【我常牙痛。这个痛并不剧烈,而明显晨刷牙时漱口时水冷牙痛。与自己脾胃凉有明显关系。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脾寒缓解后显著好转。还有老年人齿龈不红不肿之牙痛,用金匮肾气丸转好。所以有表证时,须散表,有时温里即可有效】

【我牙痛用的是郑钦安先生的封髓丹    黄柏 10克 砂仁8 克  炙甘草6克  一般3副药就好。 

我外婆年近九旬有次牙痛的只哼哼 我也是用这个方子 只不过全部改成10克 只是老人年纪大了怕伤脾胃 所以加大了砂仁和炙甘草的量  喝完不久就不怎么痛了 也是2-3付就好了】【甘草麻黄汤原方治水肿,牙龈肿痛有肿的因素在,所以能够取效。我这里有位老中医用白芷、细辛煎汤漱口亦效。】

【在委中放血,要好得快,起码不用试药 】

癌症剧痛与大剂炙甘草汤

2008年1月10日,我接到一位学生的短信,说她的叔叔患了恶性纤维组织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肺和骨转移,医院已经劝家属放弃治疗。患者胸脊剧痛,导致寝食难安,痰中带血,大便干燥,尿频量少。得知患者身高174,体重85公斤。希望中药止痛。我用生地30克、麦冬30克、天冬30克、阿胶15克(另烊)、生甘草10克、桂枝12克、甘杞子20克、干姜6克、红枣30克。加米酒3汤匙,清水5碗,文火煎取2碗,一日分三次服完。先服5剂看看疼痛能否减轻。

    13日收到来信,说服药后胃胀,小便难解,问我如何是好?我回信让停服观察,希望见人定方。那学生马上来信说,人在淮安。虽然有胃胀小便难,但疼痛大有缓解;还说患者原来不相信中药,这次还要求继续服用中药。我回信嘱用开水稀释汤液,分多次服用。同时,让患者吃猪蹄牛筋,不拘时,只要有胃口。 

  此病甚险甚难,其剧痛,总与癌毒消耗阴液有关。古人治疗疮疡痛不收口,大多用养阴大剂。本案用大剂炙甘草汤就是以补托养阴为原则,发现也有止痛效果。不过,这种止痛非附子麻黄的温经止痛,而是养阴止痛。此案正继续观察中。

【我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是用的此法 】

【滋阴药治疗阴液不足的疼痛,我有过一次经验,当时患者是一位大肠癌患者,兼骨质增生。 】

产后口干案刍言

上个月接诊一位产后严重口干的患者。她产后半月,入夜口干,常常上下颚及口唇粘结,十分难受,睡眠也不好。另外,诉说奶水甚甜如糖水。其人素体大便燥结,而且孕期一度血糖较高,舌苔黄,脉滑。是内有积热,欲用小陷胸汤,但虑其口燥无痰,遂不用泻痰的瓜蒌之皮仁,而改止渴润燥的瓜蒌之根——天花粉。处方:黄连5克、天花粉30克、姜半夏10克,水煎,每天一剂。10天后,电话随访,说口干明显好转,再不干粘,而且大便通畅。停药不到两周,又电话告大便干结难解,转方黄连5克、天花粉50克、知母15克。药后大便即畅行。

诊余反刍此案,所思有三。

    其一,产后调理不可拘于前人“胎前一团火,产后一块冰”的说法。有是证用是方,患者口干舌燥,脉滑苔黄,大便干结,是燥热证无疑,故用黄连剂取效。其人乳汁甘甜如糖水,高血糖史,也可以视其体质燥热的表现。

    其二,黄连天花粉治渴是古代相传的经验,本案是验证。体会两者所治之渴略有不同,黄连证之渴,是口干而粘腻,且有烦悸诸证,所治面广,渴是兼治;天花粉证之渴,是口舌干燥、且大便干结,所治面窄,渴是主治。

    其三,燥热之疾用黄连配知母天花粉更佳。按仲景用药规则,渴者用瓜蒌根,必去半夏。本案初诊两者皆用,居然也无妨,不过,二诊还是遵仲景法,去半夏,改用知母。知母也能治渴,《本经》谓“主消渴”,且能除烦止汗通便,故仲景将知母配石膏,专治阳明气热的烦渴。经方中虽无黄连、知母相配之方,但后世治渴之方案中两药常有。所以,将黄连、知母、天花粉相配,有临床经验支撑。如果说,小陷胸汤的黄连、瓜蒌、半夏三兄弟专荡涤胸膈痰热的话,那么,天花粉、知母二姐妹俩则相助黄连大哥专清肠胃燥热了,消渴、口燥、便秘、身热、烦悸者,均可用之,只是尚无方名罢了。

【我前几天治疗了一个糖尿病患者,用了葛根汤合葛根芩连汤,就加了天花粉和知母,效果还不错的,当时还没有过多的体会,】

【正巧有母女俩来求治,其女口干夜间尤甚,有“撕裂感”。无一晚不半夜起来饮水。还有其它疾患(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柴胡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7付。患者诉服第二付药后,夜间口干即好转,不再起床索水。其母也有夜间口干甚症状,患有“会厌囊肿”,不愿手术。今其女携其母来求治,正在思索此案,即见黄老师这则病案。学习了】

老仲身上的紫斑

今天苏北沭阳的老仲来第三次复诊,病情与去年11月的初诊相比已经有明显的好转。

     当时,他患脑梗,左半身不遂。过量的喝酒、长期缺乏运动,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他50岁刚到就有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血脂高达6。硕大的腹,暗红的舌,还有涨红的脸。记得在按压其腹部,疼痛、胀满,他惊恐:害怕是否还有更重的病?他也忧郁,经常失眠,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行动自由的他,在医生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我给他服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3月份他来复诊,就感觉身体轻快了许多。效不更方,我嘱其原方继续服用。今天,他的步态已经接近正常,血脂降为4。空腹血糖也接近正常。舌质转红活,面色也白了不少。他笑着告诉我,很多老朋友都不知道他竟然患过那等重病。他还告诉我,他服药很认真,每天三次,每次都是一大碗!

    这次,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满身的皮下暗斑。他撩起衣服,让我看他的皮肤上许多淡紫色的暗斑,不是丘疹,不是出血点,也不是皮下紫癜,压之不褪色,大片的,几乎在躯干上,不痛不痒。犹如刺青,但颜色更淡些。据他说,去年冬天就有了,开始是红色的,后来服用中药以后就变淡了,变紫了。他问:是否是体内的瘀血发出来的缘故?

     我无法肯定地回答。人体有无数的秘密,病人有许多的疑问,做医生真是不容易!

麻黄止震颤的经验

昨天我回老家,那位脑外伤导致半身不遂的T姓中年男子竟然走来了,虽然身体有些歪斜,但毕竟能够独自行走了,而且,头手的震颤也大大减轻,几乎看不出来了,并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与我交谈。记得去年秋天他来诊时,是坐轮椅来的,左半身不能动弹,左眼睑下垂,头手不停的大幅度地震颤,无法讲话,只是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他是个非常壮实的汉子,一次惨烈的车祸导致他颅内出血,昏迷不醒,手术后命保住了,但左半身偏瘫。他妻子告诉我,大便干结难解,喉咙里痰液很多。我用的是大柴胡汤加黄连5克、全瓜蒌30克、生麻黄10克,同时服用我的验方止痉散(半夏、天麻、全蝎、蜈蚣=2:2:1:1)。去年来复诊过两三次,我的处方几乎没变,病人恢复得很快,到去年底已经能移步。

       大柴胡汤加黄连,可以看作是大柴胡汤与三黄泻心汤的合方,能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颅内出血,特别适用于那些肩宽颈短、头大、脸红油光的体型;如再加瓜蒌,那又可以看做是合上了治疗胸痛、便秘、痰多的小陷胸汤,止痉散可以治疗各种抽动震颤的疾病,以上的经验并不稀奇,本案值得关注的是用生麻黄。为何加麻黄?是为定痉止颤。我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送服止痉散治愈一例高中生顽固的抽动症,因用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无效,遂反治之,用能让人震颤的麻黄入剂,不料幸中!后来,我又将麻黄配入温胆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中,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发现也有近期止颤疗效。昨天这个案例提示麻,麻黄合止痉散以及大柴胡汤等对颅脑损伤导致的震颤可能也有效。

       但是,这还仅仅是假说,仅仅是经验,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我的经验,麻黄用于止颤,关键要看体型。我用麻黄有效的病例,大多是那些体格壮实、熊腰虎背的体型,其皮肤粗糙,平时不易出汗者,或者面黄或暗红者。或嗜睡身困浮肿者。如果体格瘦弱者、皮肤白皙湿润细腻者,麻黄使用还要小心。

【《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不能任持,风之象也。”综之,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三:1.肝肾亏虚:肝肾精血衰少,经脉空虚,筋脉失养;2、气血两亏,经脉空虚,筋肉失养;3、气滞血瘀,脉络阻痹,营卫不行,皮肉筋脉关节失濡。在气滞血瘀的基础上,又可发生痰湿内生,而成风痰阻络。
本例患者因车祸导致颅内出血后而半身偏瘫,大便干结难解,喉咙里痰液很多。病理上应考虑瘀血与痰热互结,阻碍经脉循行,而致震颤。麻黄乃一开窍药,黃师方中加用麻黄,非麻黄能止振颤,而很可能仍是在开启窍闭,以复经脉的正常运行。】
        对!麻黄就是开窍药。止颤是标,开窍才是本

【麻黄流通气血。振奋脏腑功能无与伦比。曾经用它治疗坐骨神经痛而使病人面瘫所致十余年之眼睑下垂短期获愈。是一例偏黑胖的老年女性】

【麻黄功用。如用桂麻各半汤治不得小汗出的皮肤痒疹。用麻黄汤原方治疗风寒咳嗽,剂量是各药6~12克,体虚者用炙麻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外寒内有湿热的黄疸病、皮肤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中阳不足之人外感风寒。个人体会用麻黄的脉证为:无汗右脉紧,有汗用麻黄当配生石膏或者用炙麻黄及麻黄根。】

【近期刚刚用小续命汤治愈一例右侧面瘫的男性患者,速度很快。    麻黄大量用--指证就是“右寸脉浮”】

退黄的荆防柴归汤

         J女士,51岁,确诊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一年,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不显,总胆红素51.8,谷氨酰转移酶(γGT)1370.5,高达正常值的20多倍!她是今年7月18日来服中药的。我的方是荆防柴归汤。8月29日复诊:总胆红素41.1,谷氨酰转移酶1282.5。原方加赤芍,继续服用至10月25日,总胆红素32.7,谷氨酰转移酶976。肝功能持续好转的同时,原本已经半年没有来的月经,居然服药一月后就正常来潮。

         荆防柴归汤是我的一张常用方。组成是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再加上荆芥、防风。我临床发现,本方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桥本病、免疫性不孕、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人多为中年女性,面色黄或暗,有浮肿貌。本案又是一例

【柴归汤实践后确实对甲亢患者,或者类风关关节肿大有神效``` 】

【荆芥、防风有促进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跟黄老师抄方后,用柴归汤治疗多例顽固性瘙痒患者,效果明显。】【这张方确实有奇效,我治疗多例皮肤瘙痒的患者,年龄也多是中年女性,皮肤暗黄,有浮肿貌 】

【其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免疫力低下引起,相反是亢进导致,多看看西医吧 】

回归原方

         由于陈夫人说加了鳖甲的汤液有点难吃,这次,我将方子改为白芍40克、赤芍40克、生甘草10克。这是芍药甘草汤的原方。

         陈夫人患的是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我是六年前接手的,当时消瘦,肤色黧黑,搔痒异常,大便干结如栗,我用白芍30克、赤芍30克、生甘草10克。用后总胆红素下降迅速,肤色转白。以后每次转方,都希望疗效更好些,于是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不断加加减减。加过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和八味活血汤,也试用过胡希恕老先生治疗肝病的经验,加过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几年,虽说病情稳定,患者对疗效满意,但我觉得加味与合方后,其效果与芍药甘草汤原方比较,差别并不明显。上次转方,就改用原方加软坚的鳖甲,这次转方,干脆用原方,这是回归。

            为何用原方?是因为其人其病均没有大的变化,六年来,病人还是一个芍药甘草汤证。所以,无需加味。有是证用是方,这一朴实的思维方式,在临床上常常被扭曲。比如,肝硬化,是否属瘀血?久病,是否多虚?搔痒,是否有风?于是,芍药甘草汤方证开始模糊,处方开始加味,方子逐渐膨胀,但疗效未必会好多少。此案提示我们,使用经方还是要重视望诊,眼见为实啊 

我的退热经验方

    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

小儿的用量为成人用量的2分或3分之一。

大量的柴胡一般没有副作用,有的出现腹泻的,但泻后热退了

【我也经常使用黄老师的这张验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

【这个方我也用过数次,效果确实不错。一友是热性体质,前几日发烧38.5度,服西药退热后出汗,继则复热。我用了黄老师此方,柴胡20 生甘草10 连翘30 黄芩15,因有夜睡时烦躁,又加了栀子15。服一剂后热未退尽,再加生石膏30克二剂,药尽后即不复发热,嘱用小柴胡颗粒冲服善后】

【这个方子用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热效果很好,初期恶寒无汗发热加防风白芷各10,伴口渴加天花粉30,若口渴便秘改天花粉为全瓜蒌60;发热汗出口渴加生石膏60知母15,结块重加丹参30,甚加皂角刺30~90,痛甚加制元胡10~20。】

【现在感冒患者,大多自行服用抗生书或输液治疗,不效后才找中医就诊,此时邪多已在少阳,故用小柴胡汤效佳,年老体弱者,柴胡桂枝汤更优,当然需要辨证。】

【我的小侄子,2周岁左右,跟父母住邢台。本月18日打电话说,发烧数天,肌注口服热退后不久复升,下午体温高。无咳喘、呕吐等症。建议其用柴胡15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水煎分三次温服。次日电话回复一剂体温正常,嘱其继服一剂。至今未来电话,想必已愈】

【我前天用了一个病人!效果好!第一天是黄老师的一副药,晚上12点烧退了,昨天下午又烧了,我在老师的方上加了石膏40,病人好了,没有再烧,谢谢老师了,】

【今借黄老师的退热经方,谈点我的经验。在治疗急性热病如上感方面,我的门诊病人很多,患者中有大人小孩,都是中医fensi 或我的病人,患者用药基本有效,多年来积累了一点小经验,在处理很多上感发热的临床症状时,有很多用方和症候与通道商榷:1.对于上感常用方: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银翘散、九味羌活汤、热婢汤、参苏饮、人参败毒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2、临床常见症状和症候:发热、无汗、恶寒无汗、发热汗出、发热伴四肢逆冷、发热伴全身烘热,四肢温暖。有低热恶寒、有高热不恶寒。常伴身疼、头疼、咳嗽、咽疼、咽哑等。有几例病案肯请点评:
  案1:某女,35岁,医学研究生。主诉:低热恶寒3日。形瘦,面色晄白,恶风重微汗出,食不下,头疼、鼻塞腰酸,乏力,微咳,T  37.5  脉浮无力,舌淡,少白苔、咽不红。某中医学院老师按风热感冒给与银翘散3付无效。自觉是体虚感冒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子,我即给与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苗15炒黄芩9 法半夏10红参6炙甘草10生姜3片大枣5枚桂枝10茯苓10肉桂3  患者煎一剂药,服一次后顿觉微汗,全身症状随汗而解。(我常在桂枝汤证的病人方中加麻黄,仲景也说桂枝汤不解刺凤池、风府,临床中服桂枝汤后喝粥又盖被,很多人做不到,倒不如加麻黄配红参)。
   案2:某女,30岁,体型矮胖,皮肤偏黑,来诊时说恶寒特重、头昏乏力、鼻塞、有清涕,无发热,脉沉紧,舌淡,咽部无充血,无咳嗽,我握其手,感觉很凉。病人也觉四肢冷。即给与麻黄9附子10细辛6红参6一剂。嘱患者回去即服此药,令嘱如果发热症状出现就不要服了,患者如法用药,服药一开后,顿觉全身微汗出,诸症缓解,为巩固疗效,下顿再服一开药。
    案3:某男,34岁,形瘦,面色偏白,冬腊月常在空调内办公,出户外活动时感冒,鼻塞重,头疼,晨起流黄涕、上午和白天都是清涕、或时夹杂黄涕,恶寒肢冷,微热,用麻黄汤:麻黄7桂枝9肉桂3杏仁9甘草10  服后,见微出汗,略见短时间心跳加快,鼻塞仍然,余症状未见好转。再加制附子20细辛6改麻黄9,服一剂后症状好转,再一副巩固疗效。(书上说麻黄汤是发汗峻剂,又见桂枝体质的人慎用麻黄,在遇见麻黄汤证时,我觉得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更增加了发汗解表之力。)
    案4:某男,54岁,形瘦,面色偏白,春天外出时感冒,见:鼻塞重,头疼,流清涕如水,恶寒肢冷,微热、微汗出,脉浮无力,舌淡。用麻黄汤:麻黄9桂枝9杏仁9甘草10  服后,上床睡觉,2小时后,患者出现心悸,听诊心率120次/分。率不齐,感冒症状未见好转,患者难以忍受,因患者住我家中,即给与桂枝汤:桂枝10肉桂4白芍10甘草10生姜3片大枣10枚。一服后心悸好转,因患者怕麻黄之力,再给与九味羌活汤3付,服后诸症好转。
    案5:某男20岁,福建人,是我家隔壁电镀厂的工人,因烧电焊一天12小时后,患者感觉全身无力,酸重、头疼,小便发黄,怀疑是烧电焊中毒了,来症见面色熏黄、流油,浮肿貌,发热,38°c,食不下。恶心、呕吐状。口内异味。脉浮紧,舌淡水湿苔。给与九味羌活汤:羌活4防风4细辛4苍术6川芎4黄芩9生地7甘草6生姜3片葱白3根。一副,患者在煎药时闻到药的味道立感觉神清气爽,自己觉得此方开对了,喝一开后立觉病去一半,遂向我回报情况,喝一剂后病情好转,共2剂自觉身体全部恢复。(其实,此方是很难喝的,味道也不好闻,从此病例可以看出患者在品药味时就能看出处方的效果。)
   案6:我小孩,9岁,平素身体很好,2年没有感冒了,前几日过多贪食生冷,夜间又吹风受凉,前天晚上开始突发高烧,38-39.7°c,无汗,轻微鼻塞头疼,脉浮,舌淡,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肺部呼吸音稍粗。无咳嗽。四肢逆冷,上半身发热还盖着被子。大便稀如水。
爱人用麻杏石甘汤一副:麻黄6杏仁6石膏30甘草6连翘15黄芩6服后,有汗出,心率90次/分,未见明显退热,直到昨夜10点才开始退热,今早36.8°c,今天开始出现刺激性咳嗽,少痰,再拟小柴胡汤加减。对于昨天的这种高热的发热情况,要是门诊的病人,我常处黄老师的柴胡四味,或小柴胡加减,或银翘散加减,病人服后都要一天左右退热。但是是自家的孩子,总是着急,总希望早点退热,我要是给与麻黄汤加附子或葛根汤助其邪气外出,可能热邪会退得快些。但感冒之病证,变化多端,用药后病症好转,就要改方。               感冒之病,证侯难以琢磨,欢迎大家点评。进行交流! 】

【我经常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防风来增加发汗效果,近日使用黄老师这张经验方子时也是加上防风的】

【九月治一人感冒,发热8日不退(37.5~39℃),观舌边尖红赤口燥,予原方+生石膏30克,服半剂而愈,疗效卓著,为之大振,遂以为天下之热尽皆能退!

十月中秋,其人外出游赏,夜间归家再度发热(38℃),观其舌无红赤亦无口燥,遂以原方处之,未料服一剂汗不出,热度依然,不免为之踌躇!后思之加生麻黄9克于原方,取一剂复煎,服1/4剂即热退!

11月,此人又发热,T38.3~39.2℃,鼻塞流涕,舌红润,唇红,扁桃体肿大但充血不明显,予10月方:原方+麻黄10克,汗稍出即止,尽1剂体温未降。再查手足冷,舌质偏嫩,夜间磨牙,余证同前,试予小柴胡汤+葛根加石膏汤合方,服1剂始热退。】

【黄师的方子确实不错,前谢天我姐夫感冒,在医院查WBC:3.4*...输液治疗三次,发热不退,体温不甚高,38度左右,反复发作,尚有咽干,口干欲饮,舌脉未见,无头痛,稍有头晕,觉体表寒热不舒,忽忆黄师有个退热的经验方,遂开方:柴胡30黄芩15连翘20苏叶10荆芥10防风10芦根30生甘草10.药后遍身汗出,两剂而愈】

【最近一病人高热不退、口腔粘膜溃疡,在人民医院点滴十天无效,而来求治中医。用退热方二剂而降至37.6,因伴随出现双下肢关节肿痛,加生地、忍冬藤、银花又三剂而热退。但关节肿胀依旧、且僵硬,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白细胞少于4x10’/L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以痹证论治,已经服了十五剂症状基本消失,现巩固治疗。可见本方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也有效。】

【我自己的两个病人,一例12岁的女孩,间断发热一月。诊断为双肺感染,化脓性扁桃腺炎。两剂发热经方发热消失,扁桃腺化脓消失。一例发热荨麻疹腹泻伴周身浮肿。两剂发热经方发热消失,荨麻疹退90%,腹泻及浮肿消失。堪称奇迹。西医不如也!】

黄连阿胶汤安胎

昨天,L女士来诊,她怀孕已经87天,胎儿安然无恙。她婚后数年未孕,后服用中药后数月,即有喜讯。不过,早孕60天左右,下身见红,验血发现孕酮有点偏低。问我如何是好?我当即短信开方:黄连3克、黄芩6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水煎。阿胶另用黄酒蒸化后入汤液,每天1剂。药后出血即止,5天后,改为每剂服2天。服10天后停服。10天后分泌物有些褐色,诉说手足心发热,嘱咐又继续服用原方,从此稳定。

黄连阿胶汤安胎成功的例子,不仅是L女士。江阴的C女士,已经连续流产2次。今年夏天,怀孕两个月的第3胎又出现见红。其人面白唇红,呕吐频频,入夜难寐,脉数滑。我用的也是黄连阿胶汤原方。服用后不仅出血顿止,而且严重的妊娠呕吐也控制了,心跳降至正常。

黄连阿胶汤是《伤寒论》方,由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组成。经典方证为“心中烦,不得卧”。后世除用来治疗热病后的失眠外,还用于治疗便血、崩漏、紫癜等。在妇科上,我多用来治疗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黄体功能不全的漏下、先兆流产等。其方证以失眠、烦热、出血、脉滑数、舌红为特征。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细腻白净而且嘴唇鲜红,舌质也红。以上两位先兆流产的患者,体质大多如此。该方中的鸡子黄,入药不便,我常常让患者每天食用1-2个新鲜的溏心鸡蛋,很有趣,这些患者大多喜欢吃那种鸡蛋。

先兆流产,现在比较常见,人们多去打黄体酮,如吃中药,大多用补肾药或健脾方,或是川断、桑寄生、杜仲、苎麻根之类。这种套路,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我介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先兆流产的经验,是想告诉读者,从经方医学的角度看,只要方证相应,黄连阿胶汤也是一张安胎好方

【山西已故名医李翰卿的经验:大体流产患者,从脉象上辨别,滑数有力者多可保全,如沉微细涩者,一般来说,多难以保全】

【贲门癌,男,81岁,素体健,发现十月来已减重五十余斤,进食难,已经水不能咽,很可怜!这也使我想到了外治法,不知道黄老师对这类病人如何施药,请教导后学!】   一般用炙甘草汤

【我妻子怀孕四个半月,三天前右乳突发乳腺增生。有肿块,较硬,如大拇指指节大小,有触痛感。她未怀孕前就有此病,怀孕后好转,现又突然发作。孕前曾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以治疗,并有疗效。这几天我做了四逆散给她服,一次二克日2-3次,但效果似乎不大。想给她吃这个当归四逆汤,或者小建中汤,不知合不合适。我只是希望在不损害胎孕的前提下对此乳腺增生旧疾进行治疗。  我老婆的疾患早已消失了,我记得是坚持服用四逆散后生的效。】

不要折腾生命

     周末治一女,49岁,乳癌。一侧乳房已经切除,另一侧又生。其乳房紧绷发亮,色红如丹,坚硬似石,疼痛不休,卧起不安,每夜必用电吹风热之方稍安。而且,颈部淋巴结也肿大。好在神气不乱,每日用新鲜草药煎汤服之。我处以大剂荆芥连翘汤加大黄试观其效。询问得知,其人素体强健,为美容每日服用鹿角胶阿胶达年余,后因郁怒,遂一发不可收拾。

        曾治一退休干部,其人素无病,后为防止前列腺肥大,信一单方,每日嚼食生姜,竟3年。后出现尿血,确诊为膀胱癌。手术后,依然口臭唇红,我用黄连解毒汤与之,并嘱喝绿豆汤。调治已经3年,目前安然。

         俗话说,凡药三分毒。药不是饭,饭一天三顿不可少,药却不能当饭吃。但现在许多人,轻信药商言,终生服药,大量服药,饭可以不吃,药是万万停不得的!于是,元气暗耗,药毒陡生。人们说中药安全,此话不假,但此话是有前提的:中医是对人下药,人不同,药便不同。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药物,才能保证安全。胡乱服药,或凭毅力坚持服药,那不是治疗,更不是养生,那叫折腾生命

擅用麻黄大剂的黄仕沛

  这次去北京讲学,遇到了久仰大名的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先生。他面色红润,爽朗和蔼,说一口广东普通话,声音洪亮,而说起经方更是中气十足。他送我新近出版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与经方问对》一书,这是其学生编辑整理的先生的医案医话。

       观医案,我大抵先看其方,后观其案语。翻开一看,便立即被他的用方所吸引,那是纯粹的经方大剂!再看其案,多是大病重症。这些案例中,先生用麻黄大剂的医案,是先吸引我细读的,尤其用续命汤治疗风痱的经验,实实在在,让人折服。

       一例多发性硬化,四肢瘫痪,用续命汤两月余,竟能下地走路。另一例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近二十年,多次激素冲击,后改用针灸治疗,依然小便失禁、双下肢截瘫,先生用续命汤加黄芪,麻黄用量递增至30克,两个月后可独立行走。还有一例是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不能自主呼吸,也是用续命汤加黄芪,两周后,停用呼吸机。再有一例帕金森,已经吞咽障碍和呼吸困难,并有高热,先生先用大青龙汤,继用续命汤,病情迅速好转。还有如用葛根汤加白术附子防己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案、葛根汤合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其方其证都丝丝入扣,值得学习借鉴。

        黄仕沛先生用麻黄,多采用小量递增的办法,每2-3天加量一次,每次递增3克,最大可用35-45克。而且,他强调服用的时间,一下午3点前服药为宜。其中如何配伍等经验,均来自临床实战,绝非虚语。

        麻黄温通,善于开窍,是治疗许多重病大症的好药。但用麻黄若不对证,不得法,也容易出现心慌多汗失眠等副反应。开展麻黄应用的经验的交流,太迫切了!黄仕沛先生的经验值得重视。

【中医基础理论中认为睑废其病在脾,细细想一下,这应当是麻黄证,小续命汤的主治范围】

【麻黄是个好东西。我一亲戚中风后,失语失行。每日自服麻黄十余克。月余症状全失】

【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衰落与复兴及其背后的藏象理论因素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郭蕾(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词: 续命汤类方  中风偏瘫  藏象学说  奇经八脉奇恒之府 

    中风病(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但治愈率低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保健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个特色。

    然而,我们仔细研读中医文献却发现,宋以前的医学家对中风的疗效比现在还要高许多,如许叔微云:“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灸,无不愈者。”[1]

    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以为,中风治愈率的高低与续命汤类方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应用的衰落与兴盛关系密切。

    潘华信:唐宋前治中风.主用大、小、西州续命渚汤,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医者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迄今亦七八百年。[2]对比明显的是,清代中风已是十不救一,中风在今日更成了百姓的大患。现代黄竹斋、赵锡武、王占玺等诸家善用此方治疗中风病,但未从理论上做进一步阐述。朱心红、郑国庆等广泛搜集论证:续命汤近几年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均有深入,显示其是治疗中风急症很有前途的有效名方。[3][4]潘氏论证了续命汤类方为中风主方并呼吁重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的文章已经发表6年余。但是,由于积习深重,效果仍然不明显。所以笔者再次申述之。

    宋唐以前,医风淳朴,故其记载的疗效非常可信。孙思邈这样不重名利的大医更是如此。《千金要方·诸风》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说明:① 诸续命汤为古法,非唐时发明。又《外台》称小续命汤出《小品方》,则可追溯至刘宋。② 续命汤为五脏偏枯中风之通治方.即中风专用方。[]宋代将《古今录验》续命汤补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也是政府组织的严谨的学术活动,必有所本,合于众议。

    可是,不仅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李时珍也说,小续命汤今人多用,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故举以为例。[5]其他医家随从者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五行互藏,五脏互藏,所以从各个脏腑、金木水土火五行治疗中风都可以有效果。

    2.疾病分多个发展阶段,各种方法在这多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发挥作用就可以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3.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快于前人,故中风发病时其他脏腑的状况不同于以前。1990年以来,人们耗费心思消耗脑髓的程度和速度更是远快于前人,所以因为脑髓虚弱导致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急剧增加。人们的精神紧张程度高,则心火痰热肝风之证多。

    以地黄饮子为中风主方即因为这个情况。而地黄饮子实为《千金》补五脏方内补散的加减。

    4.伤寒论对奇经八脉和奇恒之府的治疗原则一直没有得到阐述,所以对这一经方治疗太阳奇恒之府中风的认识仍然不足。我们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内环境自稳态作为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六经藏象模型,奇恒之府的所属经络、表里配合与藏象分属,提出了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即内环境藏象包括三部分:奇恒之府象、脏腑象和躯体象。[7][8]这对深入认识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偏瘫有相当的帮助。《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奇经八脉不系于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治属太阳。任脉为病,治属太阴。冲脉为病,治属太阴。带脉为病,治属少阴。阳跷为病,治属少阳。阴跷为病,治属厥阴。阳维为病,治属气分。阴维为病治属血分。奇经八脉之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这反应了奇经八脉的六经分属以及基于六经五行属性的奇经八脉五行属性;据此还可以帮助确定奇恒之府的五行属性。

    综上,我们认为,中风可以分奇恒之府中风,脏腑中风和五体(即经络)中风。奇恒之府中风,即脑中风,与督脉关系密切,应该归属到六经之太阳病,治疗宜续命汤类方。结合刘渡舟的合方理论和当今患者的体质,治疗宜续命汤类方合经方或者时方。

    张山雷则对其用治脑卒中大加责乏,谓“小续命汤之治卒中风欲死,本是附会《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而制此鸿蒙未判之奇方。乃后人之论中风。有中经络之一证,又附会小续命汤之可治太阳证.而造此不可思议之病理。要知昏瞀卒中之中风,既非在表之风邪.必非小续命汤之庞杂所能侥幸图功。”[9]且影响甚巨,我们的论证非常明确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5.江浙病家和医生有畏用麻黄的习俗,导致不喜欢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例外的,陈耀堂:中风偏瘫每赖麻桂《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1960年左右.程门雪先生言及中风时,建议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适当参入羌活、独活、防风之类祛风药(尚未敢提麻黄已经令人惊诧了)。江浙医家近几百年的影响巨大,所以形成全国之势。

    其实,叶橘泉指出,麻黄有兴奋大脑的作用,古方还魂丹中用麻黄,当代的冰毒这类毒品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制造的。我们治疗中风却不利用十分安全的麻黄饮片,十分可惜。河南民间有使用各种金刚丸治疗中风偏瘫的传统,其独特成分是马钱子,药理作用是兴奋脊髓,与之相比,加入麻黄的续命汤类方,无论疗效还是安全性都要好许多。且麻黄:《本经》谓其“破癥坚积聚”。

    6.世人对经方的态度也影响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的使用。我们知道与时方比较,经方对辨证的要求非常高,辨证准确则效果迅速明显,否则无效甚至加重,而时方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这也影响医家使用续命汤类方治疗中风类疾病。

    宋代已降,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大量新的现象和理论创建发展迅速却并不严密,与传统理论的整合还不充分,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这都是医学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时代赋予了我们完善前人积累的理论的大好机会,我们应该不辱使命。这种矛盾最主要体现在藏象理论上,而且在1900年以来的中医界志士仁人的努力和推动下,藏象理论终于浮出水面,尽人皆知,争论激烈,并将最终解决。】

空腹不宜服麻黄

     昨晚一病人母亲来电话,说女儿早晨服用汤药后感到手抖、全身无力,休息片刻后缓解,下午回家后服药后又出现相同症状。问何故?那患者是位女青年,因多囊卵巢、多毛、体胖来诊,我用的是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麻黄6克,量不大。我问:服药时是否空腹?答曰:她减肥,一直不大吃东西。我知道是饿肚服麻黄的缘故,遂嘱其饭后服药,服药后可以休息一下。病家才安心搁下电话。人饥饿时常会心慌手抖冒虚汗,这与过量服用麻黄后的反应相似,所以,空腹时的6克麻黄,其反应程度可能是餐后服用的好几倍!
   空腹一般不宜服麻黄。这是一条经验。

【麻黄不恰当的用量还会导致某些特异性体质的病人失眠。】

【我记得温兴涛先生说过麻黄汤治疗糖尿病医案,麻黄可能能提高外周血糖的利用,而降血糖,提高血糖的敏感性。与此案同理】

李发枝教授之甘草泻心汤新用法

先解读原文。    不欲饮食。面目乍白乍赤乍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不欲饮食属于消化道损伤

面目乍白乍赤乍黑,不是一会儿白一会红一会黑,乍之意相当几周甚至几月,是病情一段时间缓解,脸白,一段时间发作,脸红,一段时间发作之后,脸黑
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是指失眠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的损害

一、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分2型

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西医讲与免疫有关,有病人长达15到30年,有病人便秘或者大便溏泄。用甘草泻心汤以后都会缓解,而且口腔溃疡治愈率相当高,不易复发。
   A单纯甘草泻心汤,不加减,经方使用最好不加减,加减则不能保证疗效,口腔溃疡用甘草泻心汤几率百分之八十
   B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则使用三黄泻心汤,此种类型多属于心火亢,用之多效

二、手足口病分2型

A如症状比较轻,没有脑部以及肺部的并发症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以及痊愈,手足口病脑部损害用风引汤,效果相当好       如有发热加柴胡

B如用甘草泻心汤一剂不效则三黄泻心汤,效佳

三、肿瘤,化疗,艾滋病,以及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用甘草泻心汤以后会立刻缓解

A大便泄泻如用甘草泻心汤加重,用三黄泻心汤可以好转,此种腹泻可能是热证腹泻。

B如果艾滋病人白细胞低,则加用黑小豆30克,白细胞会在短时间之内上升,艾滋病人腹泻,甘草泻心汤加生晒参,山药,白术
但这个黑豆不是超市卖的黑皮绿豆瓣,是圆的比较小的黄豆瓣黑皮的那种黑小豆
   C很多药物,如西药的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红霉素的的胃肠道反应就是中医所说的药毒
    古人就是以黑小豆,甘草来解药毒的

四、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长期用抗生素所致,症状以痛为主。甘草泻心汤加生白术30效佳,健脾之意

五、唇炎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      不效则荆防败毒散。

六、白赛氏病

白塞氏病相当于金匮描述狐惑病,比较严重的病例死亡解剖后,从口腔到肛门都有严重溃疡,甘草粘膜修复能力很强大,甘草泻心汤效佳

A伴关节痛的病人相当多。有的病人就是单纯的关节痛,伴经常复发的口腔溃疡,临床查血沉,风湿因子等指标都是阳性。诊断为类风湿,但按照类风湿治疗,无效或者效差,可用甘草泻心汤加黄芪60白术15粉防己20,关节痛立刻缓解,寒像者重加附子15克,全部药物一起煎煮1小时以上。有热像加黄柏15
B如伴发热加柴胡40到60克
C伴阴部炎症加地肤子30苦参15
D伴眼部损害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等加当归15赤小豆30
E伴座疮,毛囊炎,皮疹,色素沉着,结节性红斑加麻杏苡甘汤

七、后发际,前胸后背的毛囊炎,座疮。用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不可使用连翘双花板蓝根等寒性药物
 
八、如小儿急性扁桃腺炎,西医输液需要好几天,而且反复发作。而用甘草泻心汤会立刻缓解。发热加柴胡

九、强直性脊柱炎用甘草泻心汤加黄芪防己汤效果良好。不用木防己,防止肾损害,用粉防己或者汉防己可以

十、干燥综合症,口,眼,鼻,发干。用沙参,麦冬,生地,元参等养阴药不缓解会加重,甚至腹泻,没有食欲,看舌赤无胎,干燥还是可以用干姜附子,不要一见舌赤就不用热药,本证可以用

十一、经期复发口腔溃疡
热证用大柴胡加甘草泻心汤
寒症甘草泻心汤加白术附子

十二、妊娠用甘草泻心汤是可以的,小心医患纠纷

十三、口腔粘膜白班用甘草泻心汤效果很好
口腔扁平苔癣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可以三黄泻心汤加薄荷五倍子。

以上甘草泻心汤用内蒙生甘草最好,新疆产效差,南疆甘草最差

用甘草泻心汤3剂不效,立刻换方,那就不是甘草泻心汤证

总之有口腔溃疡,一年之内多次发作,无论何种病症都可以试用甘草泻心汤

甘草30半夏30黄芩10黄莲3党参15干姜12大枣5枚切开

个人认为,既然是半夏甘草同量,那么体质要求必然以甘草人,半夏人使用效果最佳。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四)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227 次浏览 • 2016-02-16 00:50 • 来自相关话题

消肚腩的大柴胡汤           今天,D女士高兴地告诉我,那方有效!肚子小了一圈,不再恶心厌油腻,大便畅通,人舒服多了!她年逾五十,体格结实,上身饱满充实,有脂肪肝、胃炎等病。上周因为两个月来腹胀严重,厌食油腻,反流、便秘,而来求方。当时,她 ...查看全部
消肚腩的大柴胡汤 
         今天,D女士高兴地告诉我,那方有效!肚子小了一圈,不再恶心厌油腻,大便畅通,人舒服多了!她年逾五十,体格结实,上身饱满充实,有脂肪肝、胃炎等病。上周因为两个月来腹胀严重,厌食油腻,反流、便秘,而来求方。当时,她舌苔厚,按之心下满痛,我不假思索,便投大柴胡汤原方: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15克。嘱咐水煎服,日两次。

         大柴胡汤是古代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本方常用的疾病,有时也用于减肥。D女士就是一例。

        大柴胡汤善于消肚腩。其人多见脸红油亮、上半身饱满,特别是上腹部胀满,脂肪堆积,用手按压上腹部,往往充实有力,犹如一只大大的红苹果。

         大柴胡汤的减肥,是理气,是消积滞,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直观地说,是通过增加大便量实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有腹胀便秘,舌苔厚,服用大柴胡汤后,大便顺畅,人顿觉轻松许多。

         减肥,是当今热门的话题。许多人只知道去服用副作用很大的化学药,或盲目的节食或残酷地运动,那其实不是减肥,而是摧残自己的生命。经方的减肥却是另有天机,那就是因人而异,寻找个体差异,让你在舒服中减肥。大柴胡汤,不愧是千古相传的减肥良方。

大柴胡汤人能食而不敢食,食多即胀

[有位更年期的女性,多汗,体质好。一时不知辨为何体质。后得知患者有胆结石,想起黄师的经验,使用大柴胡汤,效果很好。大柴胡是更年期体质壮实女性经常使用之方。]

妻子的哮喘与大柴胡汤

      我妻子患有支气管哮喘,前年曾大发。上周感冒又引发咳喘,胸闷痰堵,非常痛苦。按之两胁疼痛,不敢多吃,唯恐饱食后胀闷。其痰黄而粘,量不少。察其舌暗红边有瘀斑,是痰郁在内,肌体供氧不足,解痉平喘化痰是关键。我以大柴胡汤加连翘、山栀,方中柴胡用20克、枳壳枳实各用10克,赤芍白芍各用10克,并令泡服自制排痰散,当茶不拘时服,服药当天痰即减,且易吐,气趋平缓,而大便不泻。三天后基本无咳喘,但尚有白痰。再服原方,觉甚苦,大便不成形,日数次。她年轻时曾患心肌炎,肤白唇暗淡,以前咳喘发作常用桂枝汤加味,而不能用麻黄,此次虽有变化,但基本体质未变,便停大柴胡汤,为其煎服姜枣浓汤送服排痰散,次日即诸症悉除。

      此案提示,第一,大柴胡汤不仅仅是用于治疗胰胆疾病,还可以用于哮喘,其解痉平喘的功效值得重视;第二,中病即止,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即停是方。用大柴胡汤是治疗咳喘,而非调理体质。

      排痰散解痉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的。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后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这里哮喘使用大柴胡汤不需要有口苦,但有腹胀、胸闷、大便不畅等。

      “唯恐饱食后胀闷”似可视为机体的大柴胡证暗示,再将胸胁闷痛、痰黄视为主证,则大柴胡汤证具,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神方大柴胡

前天的门诊上,两个中年妇女接过方签,还是兴奋地说,这方真神,这方真神!原来,她俩是为在ICU抢救的老母亲来转方的。半月前,他们年近八十的老母亲因为发热气喘,被诊断为肺炎,在重症病房救治多日,因目睹同室某老翁服用中药而转危为安,遂找我开方,我以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汤,服药当夜,即能安卧;后因感冒发热,且大便干结且多痰,遂用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也热退便畅,痰也易咯,众人皆称效果神奇。

     大柴胡汤是著名经方,原用于心下按之满痛的宿食症,后世用于胰腺炎、胆石症等效如桴鼓,但此方用于呼吸道疾病,也是效果出奇。支气管炎痰多粘稠,可用大柴胡汤合厚朴汤;支气管哮喘胸满唇暗,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肺炎发热或支气管扩张,见痰黄粘稠,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如出血,则大柴胡汤加黄连,都是我临床常用的合方,无不立竿见影。昨天在无锡遇到著名网友十世遗风先生,他也喜用大柴胡,说此乃神方!

     大柴胡汤药不过八味,但使用面非常之广。高血压、高脂血症、偏头痛、肥胖、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等均有效果。但必须要看其体质。一般体格健壮,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我曾经用大柴胡汤治疗一位中年妇女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大柴胡汤加黄连数剂而愈,其依据就是其人丰满,稍多食即胀,胀即心悸。我一位本科生弟子曾用大柴胡汤加生薏苡仁,治疗一青年多发的寻常疣,七剂尽脱落,问其所据,答曰无所苦,其人壮实而已。想到日本学者森立之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阳痿,可见也是看其人而用方。

      大柴胡汤治疗的不是一个病,更不是一个症状,应该是一种综合症或体质状态。如果有一天将大柴胡汤证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建立,那天下许多医生均能用大柴胡汤,那神方大柴胡汤将名扬天下,活人无数!

【想起当初刚想认真读黄老师的著作,就是因为一篇有关大柴胡的论文,文中黄老师用此方治疗了一例颈椎病,可谓闻所未闻,因为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老师都说这个病没法治的。 

【人也碰到一位患者,体格壮实,脸色红润,腹部充实,有高脂血症,大便溏结不定,按之心下不适,睡眠欠佳,予大柴胡汤加黄连,3剂,大便恢复正常。】

【半年前父亲的急性阑尾炎,就是两剂大柴胡汤+大黄牡丹皮汤搞定的】

【大柴胡汤确是神方,我常用大柴胡加桃核承气汤治脱发

【我有个病人体格十分壮实,但是最近感觉剑突下有个包块,感觉十分的不舒服,胃镜检查提示胃炎。摸之腹部脂肪肥厚,啤酒肚,曾板状,肌肉紧,形体偏胖,给大柴胡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效果十分理想,一个星期居然减肥五斤 ,两周减8斤,不舒服症状也消失, 患者因为外地人,回家过年未再复诊。】

【我是搞男科工作的,门诊病人很多,来自全各地。感觉目前阳痿病人愈来愈多,心里、代谢、血管、神经等因素均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对于肥胖病人,如果是肥胖,腹部脂肪偏紧或血脂高或面部痤疮多,大便偏干者,我常用大柴胡汤合三子养亲汤,等病人肥减下来后,病人神清气爽,阳痿紧跟着改善,效果十分好。三子养亲汤降血脂效果很好哦,化痰湿的。 】

【三子养亲汤是常规用量,我还常用“五子养亲汤”,五子养亲汤是我自己命名的,即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决明子,皂角刺,对于肥胖型阳痿效果很好,体重一减,脂肪少了,病人神清气爽,阳痿紧跟着就好啦,千万不能补】

【大柴胡汤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应用很多,和葛根汤有时候不好区别,可能是葛根汤偏于强、疼。大柴胡偏于炎症的粘连,多见于肩周炎的粘连,古人就有指迷茯苓丸治疗肩凝的!】

【我治疗一女性病人右下腹疼痛,但又不像肠痈,但属于湿热淤血体质,处方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服药6小时后,阴道出血少许,随后腹痛立止,整个疗程不过8小时以内。经方之神奇令自己意想不到!!!】【该女性病人就是一点淤血,大黄牡丹汤就可以了,好家伙来个大柴胡,该女确实要强壮点,不然命去半条.所以各位老师.用大柴胡一定只能在强人身上试.这方力大,效果快,大家有点要看神奇的调调!】

【我自己用过四逆散,是肾结石,当时痛得难受得要命,急跑到中医院急诊科,医生帮我肌注了曲马多然后静滴654-2,三个小时没止痛,征得医生同意,用了四逆散加元胡木香,30分钟就有感觉了,肚里咕嘟咕嘟的好象有什么在移动,没这么痛了,一小时后完全不痛了】

【我用大柴胡治自己的乳糜尿效果很好(大多在傍晚或子时尿白米汤样尿,很有规律,不能吃肉,特别是鸡鱼肉,一吃准尿白,尿后腰酸痛,哪天中午特别困,傍晚一定尿白。)一喝药2-3小时就感觉能治我病,很有效。】

【请问黄老师,CT示左下肺炎伴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气喘,动则为甚,少咳,痰少而粘,无寒热,无明显的大柴胡汤证,脘腹不硬痛,在CT报告出来前曾经用过宣肺、化痰、平喘、健脾、益肾、敛气等方法,但动则气喘无明显改善,有时感觉胸口被什么东西抓紧似的。在来诊前曾经在西医内科就诊过,动态心电图正常】   那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看看。

【我的一位亲戚50岁。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血糖有点不稳定,口臭很严重,眼结膜很黄,小便黄,大便正常,体格壮实。我就是用大柴胡汤加栀子12g,茵陈50g,连续服3个月一切正常】

【黄师就用此方治疗一位肩周炎女性患者,62岁。左肩痛半年余,不能抬起,服药5天竟然可以举手到头部。真是奇迹也!!!非亲眼所看简直难以相信。佩服之至】

温胆汤催乳

虽然每天食用猪蹄,C女士的奶水依然不多,宝宝每天需要配合奶粉4-5次方够吃,而本来就不瘦的她体更胖了,浑身上下都是松软的脂肪。她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忽闪忽闪,还特别容易紧张,那天,她发现自己的肘部皮肤变粗糙,就怀疑生糖尿病;见孩子皮肤起红疹,便彻底忌食鱼虾。她的睡眠也不好,每夜乱梦纷纭,且常有噩梦。听她家人说,她小时候特别胆小,经常哭泣。这种体质就是我经常说的半夏人,她所表现的状态,应该属于温胆汤证。处方: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生甘草5克、枳壳15克、竹茹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水煎,每日一剂。一周后她告诉我,奶水多了许多,孩子吃得砸巴砸巴响,而且配方奶粉也仅需每天2次了。问她睡眠如何?她说好多了,睡得踏实多了。我说,这方还能减肥呢!真的?电话里的她,笑得很开心。

    这是一例对人用方的成功案例。乳汁的分泌与排出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焦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情绪变化,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与排出。温胆汤本不是催奶方,之所以能下乳,就是因为具有壮胆安神功能,对如C女士那样的易惊之人最为有效,这种体质,我经常简称为“半夏体质”。这种人,用以半夏为主药的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往往安全而有效。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医生所诟病的。催乳也是一样,不能一见少乳,就大量食用猪蹄、鱼汤、排骨汤、虾汤、黄豆汤等高蛋白食品,或随手开出诸如王不留行、漏芦、穿山甲、通草等所谓通乳药。说到底,还是要识别方证。有是证用是方,这是临床医生必须遵循的原则。

面红油腻者黄连温胆汤。

【肥胖的女人多温胆汤证,几年行医的一点小体会】

温胆汤,壮胆方

惊吓常常会致病,而压惊治病的最佳方是温胆汤。

     有一中年男子,得一奇疾,讲话困难,欲话不得。CT、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已半年余,影响工作,十分痛苦。视其人,面有光泽,目睛圆而有神,皮肤滋润,并无气血枯瘁之征,而舌不暗紫,脉不郁涩,也无瘀血之象。我思忖良久,乃断言非脑梗,其发病之前当受过惊吓。其人点头称是,云目睹女儿车祸一瞬,欲大声呼喊而不得,遂得此疾。用温胆汤愈。

      又听江阴袁士良先生述一案,某女士,因骑车时突遇前面的拖拉机倒车,一时惊吓过度,导致流涎不止,日夜不休。也用温胆汤加味而愈。

      温胆汤是中国传统的壮胆方,也可以看作是治疗当今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专方。之所以名温胆,是因为本方原治疗胆寒症。所谓胆寒,心惊胆战是也。

【温胆汤对自闭症的社会性退缩有一定帮助】

【危氏十味温胆汤亦是连建伟老师习用的壮胆方~】

【暑假时7岁侄子用过,当时是舌苔厚白腻,口气重,舌边3个溃疡,食欲差,烦躁,睡眠不安,脾气大,流口水,咬指甲,坐不住。这小家伙一向胆小,晚上不敢一个人到阳台上去。一直吃B2,小便很黄,大便正常,一天一次。

带到医院看了中医内科主任,告知详情,诊脉后开出一方。组方:竹茹,半夏,枳壳,茯苓,陈皮,甘草。2剂,1剂2天,所费不过4元。2剂后基本痊愈。】

应对当前感冒发热的实用方

为大众推荐几张治疗感冒发热的小方。

     第一张,柴胡退热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以水15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约6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三小时一次。适用于病毒性感冒的发热,多发热持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三次,仍然不得大汗,则要改方。如汗出多而热不退者,加生石膏50克。

     第二张,麻黄退热方:生麻黄10克、生甘草5克、生石膏30克、桔梗10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连翘50克,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适用于身体壮实,皮肤偏暗的病毒性感冒发热患者,表现为发热不退,无汗恶寒,多有咳嗽、咽痛、鼻塞、头痛者。如汗多加大石膏用量可达60克。有心脏病、贫血、消瘦、高龄的患者慎用。

      第三张,三汁润肺饮:生萝卜、生梨子、生荸荠各等量,榨汁,每次饮用200毫升,一日3次。适用于感冒发热之后,咳嗽痰黄,大便干结者。

要看方证是否相应。如果体质壮实发热无汗,也可以用麻黄石膏剂的

【据我所诊治的当前患者情况来看,发热为主的多是发热恶寒无汗身疼痛咽痛的大青龙证,咳嗽为主者多是气上冲则咳的小青龙加石膏证。】

【第一张方子加蒲公英30,紫花地丁30,我以前在病房给高烧40度的病人用过,一天2帖,一天有效,两天退烧,也是一位温病基础很好的老中医传授的】

【入冬以来,多在空调呆着,出门开车,也很少锻炼,体质渐觉虚弱,这几天事情很多,出差在外,时觉寒气入骨,不知不觉感冒了,见四肢逆冷,鼻塞、鼻流清涕,涕如水样,可能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了,我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发汗化饮之意,晚上我用电水壶烧女儿红黄酒100ml许,加生姜大块、蒜三根、红糖一勺子,浓煎,喝完后,躺在床上,身体渐有出汗感觉,早上起来感冒症状没有了,今天一天都没有鼻塞、鼻涕症状!】

黄连解毒汤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的G女士昨天复诊,告知本次月经来潮,经量已经明显变少。她48岁,有子宫肌瘤,月经量大有血块。上月初来诊,见其脉滑数,舌苔厚,一看便是火体,我用黄连解毒汤加大黄:黄连5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制大黄5克,嘱隔天一剂。

     更年期女性的月经过多,多见于火体,其人肤白唇红或黑红油亮,或多汗,或便秘,舌质多红,舌苔多厚,其脉搏滑数。并多伴有失眠、头昏痛、便秘等,经量大,血块多,妇科体检大多见子宫肌瘤。这种情况,用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方比较好。临床有效案例相当多。

     黄连解毒汤止血,加大黄更好。古代黄连解毒汤用于温热病发斑,吐血衄血;黄连、黄芩、大黄的泻心汤,是经典止血方。两方相合,对于那些热性出血安全有效。

     见此证用此方,本来不复杂。但是,临床也常常疑惑,比如年近七七,是否肝肾不足?比如出血量多,是否气不摄血?比如有子宫肌瘤,是否瘀血内结?于是,眼前开始模糊,思维开始混乱,药方开始变杂……。中医临床,需要参考前人经验,但有时这些经验,也会让你视野局限,这就是所谓的“成见”“陈说”。所以,临床用方,还真需要一种活泼虚怀的心境,方能识得方证。

加味五苓散治疗葡萄膜炎

     9月3日,那位高大肥胖的Z姓东北女子出现在门诊。她欣喜的告诉我,共服用105剂,视力恢复了, 左眼1.0,右眼0.8。而且体重下降10公斤!她今年47岁,双眼视力下降已经一年半以上,无明显诱因,眼红疼痛,曾诊断为“视神经炎”,后确诊为“葡萄膜炎”,并长期予以激素治疗,后来因害怕副作用而要求中医治疗。4月16日来门诊。当天眼科检查报告:视力左0.5,右0.5,眼压:左12.5,右13.0;右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左眼混合性充血+,双眼角膜透明,未见KP,房水Tyn±,瞳孔不圆,右眼虹膜大部分后粘连,左眼虹膜部分后粘连,晶体混。眼底: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网膜混浊,黄斑中心光反射﹙-﹚。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网膜水肿。符合双眼葡萄膜炎的诊断。

     我不是专科,如何治这个眼病?还是老办法,看人。其人身高167cm,体重100kg。两腿浮肿,舌胖大有齿痕。肥人真是多水湿啊!这种体质,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越婢汤均有可能。问其何所苦?得知有视力下降,畏光,头痛、耳鸣,项背部拘急不适,小便少等证,我认定是五苓散证。其依据有二:第一,五苓散能治畏光。畏光,就是古人所说的“眩”,许多眼病患者大多表现为畏光、头晕、步履不稳等。而《伤寒论》五苓散的经典方证就有“眩”,本人也有用五苓散治疗青光眼的经验;第二,五苓散能治头痛,特别是伴有浮肿的头痛。而防己黄芪汤与越婢汤均不能治疗头痛与畏光。考虑到项背拘急,故加葛根;肥胖而下肢浮肿,加故怀牛膝;并嘱其平日用车前子一把泡水代茶,取其利水明目的功效。处方:桂枝20克、肉桂1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葛根60克、怀牛膝60克,水煎,日分三次服用。叮嘱服药后忌冷物。从目前状况看,这张五苓散加味方治疗这位葡萄膜炎患者的经期疗效是满意的。

      五苓散是否可以作为葡萄膜炎的专方?目前不能下结论。千人千面,千人千方,同样的疾病在具体的个体身上往往表现不一,葡萄膜炎也是一样,我曾经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过,还有用小柴胡汤也治疗过。但是,至少可以将此病的常用经方谱建立起来,这样,在遇到这种疾病的时候,脑海里可以浮现这些方证,以供鉴别

今年47岁。经期她没有停药,也没有说月经量多的情况

认识猪苓汤

上周门诊上来了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妇人,如果不自我介绍,我还真认不出来了。她是上个月我去宜兴看病时,从病房里用床推出来开方的那位膀胱占位术后一周的患者。那时,她脸色憔悴,小便出血,入夜汗出湿衣。我用的是猪苓汤加栀子甘草。老人高兴地告诉我,服药后很快血止汗收,睡眠好了,酸软的两下肢也有了力气。她说是我救了她。其实不是我,是经方救了她。

猪苓汤治淋,是张仲景的经验。所谓淋,就是以尿频尿急尿痛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并伴有尿血、口渴、浮肿、失眠等症状。现在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和结石等,大多属于古代淋病的范畴。膀胱术后的尿血、盆腔肿瘤放疗后的膀胱炎肠炎等,女性的盆腔炎导致的带下淋漓、小便热痛,也能用猪苓汤。

    猪苓汤的组成很简单,五味药,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用量不大,各用一两。水煎,每日三次口服。此药我尝过,挺香,有点像咖啡加牛奶的感觉。效果也挺好,能很快消除尿路刺激症状。临床上多用原方,也可以加味,比如心烦舌红者,加栀子;小便涩赤疼痛,加生甘草;有脚癣黄带,加黄柏、栀子、甘草;如腹痛窘迫,加四逆散。

    刚学医时,治疗尿路感染,总是想到抑菌消炎,少不了清热利湿的草药。对猪苓汤,就充满了怀疑,因为其中的药物根本就没有体外抑菌功效。我认识猪苓汤,是十多年前的同事李国鼎教授的介绍。他临床常用猪苓汤治疗尿路感染,不过,他不用阿胶,代之以止血的墨旱莲。后来,我也试用,果然有效。这才破了多年的思路的定势。所以学用经方,除了细读原文勤于临床外,还要广搜博采他人的经验,以启发思路,以增加见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这句话,说得有理啊!

【一老年性阴道炎,经常发作,用冲洗阴道和塞药,坐浴都总是无端反复,去年夏天吃了2剂猪苓汤,到现在也没有再犯。】 

【猪苓汤对于尿道灼热效佳】

【猪苓汤用过两次  初学的时候  青年女子膀胱炎反复        一个小时就能见效 神了】

关于方病人思维模式的思考

——方药本来就是治病的,寻找对病专方的思路本无可非议,但是,有的病人所患的疾病有很多种,许多基础性疾病慢性疾病集于一身,对病专方就不能解决问题了,这就需要辨别体质。体质其实还是病,只不过是一大类病,是多种基础性疾病的聚合。所以,病与体本来没有特别的差异,体是放大了的病,或者说是变慢了的病。

——临床上,如果诊断明确,疾病单一,或者来势急骤,一般从病切入比较合适;如果疾病丛杂,或诊断不明确,或病程绵绵无期,一般可以从体切入比较合适。从病入手,容易抓住疾病的传变过程,容易见效;从体入手,容易抓住患病个体的差异性,比较安全。

     ——中国古代固然在寻找对病方药,但限于疾病诊断分类的复杂和艰难,所以,更多地在辨体用方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的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资料,对研究方病结合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因此,要熟练地运用方病人的思路,必须中西古今皆收。方病人思路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条九省通衢的阳光大道。

     ——方病人三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极少歧义性,是开展实证医学研究的前提。在推广经方过程中,方病人思路简易可操作,也特别适用于初学或经过现代医学思维熏陶的爱好者。倒是沉迷教科书而疏于临床者,在五脏病机的缠绕中,往往感到方证难辨,心中疑云团团。因为讲"方病人"是以当下所见为依据,所谓的"有是证用是方",是一种个体化差异寻求法,鲜活而实用;而从疾病分型脏腑病机入手,往往是胸中先有一成见,看当下时难免失真模糊。

     ——为何要强调病与人的结合?可以说,没有一种疾病能脱离具体的人体而存在,也没有一个不生病的生命体。教科书可以将一个病的发展过程说得非常清楚,实验室也可以将疾病的原因以及机理弄得明明白白,但是,一到临床,疾病却变得十分迷离复杂。这就是临床的复杂性。强调病与人的结合, 是应对复杂的临床现象时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个经方,主治疾病谱越复杂,对体质的要求越严格;主治疾病谱越简单,那可以忽略体质的甄别。

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下瘀血如神

桂枝20克、茯苓20克、丹皮15克、赤芍30克、桃仁20克、怀牛膝60克、酒制大黄10克(如果大便干结,可以用生大黄的)。这是我给X女士的老父亲所开的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

      2个月前,x女士告诉我,他父亲胸闷异常,无法行走,恐为时不久,情绪低落,邀我出诊。前往x老居室,见其他虽然已经是90岁的高龄,但形体依然魁梧,只是脸色黝黑发红,端坐在椅子上,无法行走。诉说胸闷腹胀,观其腹部,硕大如鼓,犹如弥勒佛,按之不痛但也不柔软。而察其两下肢,浮肿,按之如泥。大便十分困难,必须依赖开塞露,否则干燥难解。我看是腰腿少腹有瘀血沉积,所以,苦腹胀。当用大剂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嘱七剂后联系。

      一周后反馈,药后感到舒适,嘱效不更方,再服一月。昨天,X女士女士在电话中高兴地告诉我:他老父亲的肚子小了一圈,下肢浮肿也退了,大便顺畅。老人能够每天出来走走,心态好了许多。

      桂枝茯苓丸善于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女人痛经、漏下、闭经、不孕者,男人便秘、腰痛、前列腺增生、下肢浮肿、脚痛等,都可用此方。加大黄、怀牛膝更佳。大黄、桂枝、桃仁,为活血化瘀的经典组合,犹如桃园三结义,能通调血脉,清除淤积。牛膝利腰膝,能通经活血,并治少腹痛。前人所牛膝能引药下行,是否能如此不好说,但牛膝的作用部位在下肢,倒是明显的。而且,牛膝能治大肚子。先前治疗一中年男子,腹大如怀八月胎儿,外号大肚子。用大量牛膝后明显松快缩小。

      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我常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X老就是下肢静脉血栓可能,如不加治疗,瘀血冲胸,也会酿成大祸。

糖尿病足必合四味健步汤。

桂枝茯苓丸对下肢静脉曲张是有效的,但是仅仅是缓解症状,控制发展,要治愈不可能。 

最近治疗一个产妇,顺产三周后恶露仍为红色血性物,B超显示子宫底有7.8以及8.1毫米的强回声光条,医院建议马上清宫。病家畏惧,改服经方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9月1日服药,3剂血止,5日复查宫内已经很干净了。

【桂茯牛黄汤的活血化瘀下血的思路是临床一个重要思路!瘀血重者可加水蛭,犹如在委中刺血一样!临床体征见少腹硬满,少腹胀,小腹肌肉梆硬,见月经不正常、痛经、月经期少腹胀伴乳房胀痛和头疼及脾气暴躁等、腰椎病、腰疼、坐骨神经疼、下肢静脉迂曲、皮肤瘀血、瘀斑、病灶处压疼、沉重、酸胀、麻木、浮肿、痧疹、瘀血、发乌、肌肉条索状等瘀血症状都可以先刺血,再用本方调理!】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活血化瘀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有望治愈】

【试着用黄教授的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7剂,手腕上的腱鞘囊肿竟然消了】

【近治一例子宫肌瘤术后病人,  长期腰骶,小腹痛, 下肢沉重者,  经用桂枝茯苓加大黄牛膝, 疗效卓著, 患者诉从未如此轻松.】

栀子厚朴汤合方治顽固性便秘

来自苏州的Z姑娘昨天来复诊了,这次的脸色红润,明亮的眼睛洋溢着喜悦。她兴奋地告诉我,服药以后每天能正常排便了!

          她便秘多年,这一年来更加严重,必须服用大量泻药。经常腹胀、反流,而且,每夜尿意频急,严重影响睡眠。她为此辞去了工作。4月中旬来诊时,眼圈发黑,情绪低落。我先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加连翘麻黄,无效;用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依然无效;5月中旬三诊,我仍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栀子厚朴汤,不过服法变化,采用临睡前服用栀子厚朴汤加连翘:栀子20克、厚朴20克、枳壳20克、连翘60克。起床后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5克、黄芩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制大黄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以上两方每剂药均分两天服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是治疗便秘的好方,但必须有神情抑郁以及失眠者,其人多表情淡漠。方中大黄柴胡,能推陈致新(《本经》),都有通便功效。这里要重点说一下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汤见于《伤寒论》,治疗“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心烦,是焦虑,是抑郁,就是睡眠障碍;腹满,是腹胀,是多气,是不欲食或食之无味,是便秘或欲便不能。卧起不安,是提示心烦腹满的程度。栀子厚朴汤能抗焦虑,除胀满,能助眠。当年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见其用栀子豆豉等治疗便秘,一直不得其解,后来临床一多,发现许多便秘患者多有心烦胸闷失眠等,而此正是栀子证的“心中懊”“胸中窒”,而随着睡眠状况的好转,大便也随之而畅。连翘功效与栀子相近。《本经》说主“结热”,《药性论》说“除心家客热”。温病家治疗温邪入里,发热神昏,用连翘配犀角等,方如《温病条辨》清宫汤。连翘是疮家圣药,古代疡医将连翘治疗疮家睡卧不宁,方如《证治准绳》清心汤。我用连翘配栀子厚朴汤,除烦更胜原方,大剂量使用还能通便。

          两方分服也是本案例的亮点。晚服栀子厚朴汤,早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试用,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古方加味合方应慎重,按原方煎煮是否更有效?二是栀子厚朴汤除烦,是否夜服利于睡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解郁,是否晨服可让白天神清气爽?效果还不错,Z姑娘服药后夜尿次数顿减,睡眠一好,白天情绪自然愉悦,气机畅达,大便自然顺解。

【 黄老师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具有科学内涵的,我在1995年读过一本《现代时间医学-----生物钟与临床》,读后感悟很大,譬如我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这类疾病是经常选用的一对药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甲硝唑,是按照常规服法分次服用的,后来我把它改为一天的量睡前顿服,疗效明显加强而副作用(如甲硝唑的胃肠反应等)亦即减少。利尿剂安替舒通+速尿治疗腹水,把一天的量早上一次顿服,利尿效果明显加强,而副作用减少。使我在处理好多的疾病时改变常规服药方法即会提高疗效。
    早年蒲辅周老中医在医案里记有早服香砂六君子丸,晚服金匮肾气丸的服法,名医门纯德有两方隔日交替服法而取效的经验。
     同样黄老师的这种方法为我们取得疗效又增加了思路,非常值得研究学习。】

【时间节律也很重要,好多年前我就发现枸杞上午服用肚子涨得要命,晚上完全没问题。】

【我最近用黄老师的除烦汤治了2例烦躁,便秘患者,效果很好,】

【栀子一物单用即有通便作用,本人自己一次咽痛以单味鲜栀子煎服,不久即解了几次稀便,咽痛亦好转】

【我爱人便秘20多年,一江湖郎中要我每天晚上为爱人按摩肚脐眼,顺时针100下,逆时针100下,按摩一周后效果不很明显。后来我把按摩脊椎(从颈部向下快速按摩到尾椎部,2分钟,皮肤要发烫为好)和按摩肚脐结合起来,每天晚上临睡前按摩,坚持了一个月,我爱人的便秘就这样治断根了,现在过去了10多年了,一直正常。
另外再说一个看来的经验,是在《武汉晚报》看到的。一个70岁的男性老人患便秘,可能属于肠燥津枯型的,有一次老人想吃“豆腐脑”(武汉的叫法),家里人给买回来了,豆腐脑里还加了芝麻酱,这种吃法很少,但吃了一周的芝麻酱豆腐脑以后,老人的便秘好了。】

一看就准的桂枝汤证

离开南京那天,老Z女儿来信告诉我她父亲服汤药后持续多天的高热没了,自汗也止了。来台北后第3天,又收到她短信,告诉我不仅体温正常,食欲明显好转,而且腹泻也止了。

       老Z今年50多岁,一个多月前发现胰腺占位,手术后十余天就开始发热,每天发热,持续20余天,最高达40度,有两次寒战异常,拥厚被三床仍嘎齿有声,每天发汗严重,日更衣四五次。但检查无炎症迹象。术后体重锐减10余公斤,可能是胰腺手术的原因,每天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那天我到病房看他,精神虽尚饱满,但脉洪大而搏指,但重按无力,两小腿肌肉萎缩而无浮肿。正气明显不足,虚劳重症。我用的是桂枝汤加人参。桂枝10克、肉桂10克、白芍20克、生甘草10克、生晒参15克、干姜10克、红枣30克。服药后当夜即无发热,3天后原方加麦芽糖50克、生晒参加至20克。从目前情况看,病情尚稳定。桂枝汤加人参方的退热止汗效果满意。

         当时,我见多汗高热脉洪大,曾考虑过使用白虎加人参汤,但白虎汤证多身热面白便干结者,且其病或是外感暑热,或出血,或消渴,而老z病谱不合,而且面色黄而灰暗,其体也不合。也曾想用黄芪建中汤,后按其小腿,肌肉萎缩且无浮肿,就此排除;那为何不用五苓散?五苓散所治疗的蓄水证,老z不呕不渴,且无浮肿,也不在选择之列。当时,方证立判,没花几分钟。

       我临床看病,用得比较多的是直觉思维,眼前先浮现数方证,然后逐个比照,最后选其最合适者。这种看病方式,要求医生精神饱满,方证方能跳得出,认得清。据说,清末苏北名医赵海仙必定大烟抽足以后才诊脉;大塚敬节先生晚年看病,需要喝葛根汤提神;我也曾经看到,日本京都坂口弘先生在进诊室之前,双手沐面,然后伸臂扩胸,嗨嗨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三)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393 次浏览 • 2016-02-16 00:38 • 来自相关话题

保肝降脂的五苓散 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我用经方五苓 ...查看全部
保肝降脂的五苓散

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遗憾的是,五苓散没有市售成药,只能让药店代为加工。但这也好,有的时候,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味,效果似乎更好些。

【感谢黄师对五苓散的详解,五苓散不仅降脂而且保肝。最近我正在给我父亲用五苓散,他每天晨起双眼睑水肿,而且有腹泻。体型略胖,腹部稍有膨隆,并有胸闷,气短,多痰,口唇轻度发紫。颈部和右上肢有好多扁平疣,舌体大 边有齿痕,脉沉缓无力。方证对应我给予五苓散加丹参入煎剂,三副眼睑水肿消失,其余症状改善,连服12副,现在一直服用散剂,每次5克日两次,扁平疣也逐渐减少消失。五苓散的确是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是老百姓用得起的降脂保肝良方】

  【曾用五苓散治疗一例双手湿疹,沾染洗衣服就复发的患者,两周痊愈。就是反馈吃完以后胃疼】

【自从黄老师来我院讲课说到五苓散的保肝降脂作用时,我就想到了要给我的老公试用,他爱喝酒,有脂肪肝、酒精肝、肥胖、老爱喝水、一日大便4-5次,到夏天背上湿疹多,我在五苓散各药均量研成粉,加了葛根100克,服了10天左右说肝区没有以前胀痛感了,呵呵,继续运用中(只是我用的是桂枝没有用肉桂,黄师说肉桂磨粉合适】

【茵陈五苓汤加葛根治酒精肝
男,51岁,嗜酒,脂肪肝、酒精肝、肥胖、血糖高、血脂高,谷丙转氨酶达967.00,谷草转氨酶925,谷氨酰转肽酶671.00,给予茵陈五苓汤加葛根五剂后肝功能正常,血糖血脂均有所下降】。

百试百效泻心汤

    清代经方家陈修园说过:“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泻心汤百试百效”。近治一例支气管扩张咯血,住院多天,吐血不止。就诊那天隔夜吐血盈盆,翌日翻身就见红。我予方:黄连5克、黄芩10克、生大黄10克,嘱不必煎煮,用沸水泡15分钟即可服用,一天内服完。连服3天,血竟不吐,而且精神好转,胃口亦开。又近日接诊肝硬化患者高先生,因门静脉高压,今夏两次黑便,但均自疗而速愈,服用之方就是泻心汤。其人面黄浮肿,去年门静脉内径已经达1.6公分,我用真武汤加味温阳利水软坚外,尚嘱咐家中备用泻心汤,以防不测,今年果然派上用场。

       泻心汤首载《金匮要略》,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这是一张经典止血方,对上消化道出血、气管出血、五官出血以及颅内出血等上部出血,均有疗效。下录两名医医案:

         案1: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为病,予大黄六钱,黄芩、黄连各三钱,一剂而止,二剂脉平。(《吴鞠通医案》)

         案2:一积年吐血患者,大抵每旬必一动。丙午秋大吐,吐已,则气息顿绝。迎众医救之,皆以为不可为也。于是家人环泣,谋葬事。先生适至,亦使视之。则似未定死者。因著绵鼻间,犹蠕蠕动。乃按其腹有微动,盖气未尽也。急做三黄泻心汤饮之。须臾腹中雷鸣,下利数十行,即寤。出入二十日所全复故。而后十余年未复发。(吉益东洞《建殊录》)

          吴鞠通为我国清代江苏名医,吉益东洞为日本江户时代古方家,两地两人同用一泻心汤治疗吐血,而均有速效,则可见陈修园先生之言绝非虚语。经方神效如此,吾辈不可不怀敬畏之心而习用之,不可不以满腔热情而推广

打粉泡服应该更好。

【学习应用黄师<百试百效泻心汤>的体会

我母亲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一年来共四次,第一次没有思想准备,急诊入院,止血输血。第一次发现的晚,出血量较大、出现了休克征象。输入800 血才转危为安。第二、三次同样是发现呕血就急诊住院治疗。每次出院都是因为大量输液后,头皮水肿,腹泻、咳喘等,而不敢多住而被迫止血后就出院。第二次住 院前,已经看过了黄师的<百试百效泻心汤>我也买了两剂药在家备用。说心里话,第二次出血时,心里没底,不敢用。必定现在的主流医学是西医,万一泻心汤无 效,再往医院转可就来不及了,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对不起所有的人。所以,也是没用泻心汤就住院了。第三次是发现呕血后给予泻心汤开水冲服,约半小时后再 次呕血,就放弃了泻心汤再次住院。第四次情况是,我母亲由于怵了医院的反复检查不能好好休息,有的实习生手凉也在腹部摸来摸去,特别是输液后血是止住了, 但新增加的咳、喘、泻、肿等。让她难以忍受。我母亲表示:这次无论如何不去住院了。且我们考虑这次住的离医院也近。就暂时顺她先不去住院。措施一,泻心汤 一剂立即冲服。二,找村医给止血敏静点。因是夜3点,没有口服的云南白药和凝血酶(住院时的方法)。就这两项措施,共呕吐2次,就止血了。再没有呕吐,黑 便也几天后就转成正常颜色了。泻心汤共用了5剂。至今17天了,没有呕血与黑便。我用泻心汤也是一个渐进过程:第一次不知道用,第二次不敢用,第三次用了,是半途而废。第四次是,死心死塌地的用,效果真的很神奇。我把我的体会告诉大家,让大家有信心,别再走我的弯路,直接进入第四次那样,挽救更多的人。我的体会是:经方神奇。 正如黄师在文章所说:”吴鞠通为我国清代江苏名医,吉益东洞为日本江户时代古方家,两地两人同用一泻心汤治疗吐血,而均有速效,则可见陈修园先生之言绝非虚语。经方神效如此,吾辈不可不怀敬畏之心而习用之,不可不以满腔热情而推广之”。感谢黄师的无私奉献】

【此方打粉可以治疗烫伤, 且不留疤痕. 非常好用, 几乎是立即止痛】

【三黄片遍地都是!  极贱之药能治大病,说出来谁会信!  三黄片取他20片,捣碎,滚烫开水冲泡!就是一应急之法!何其简便!只可惜世人畏之如洪水猛兽!悲哉!   其实三黄是急救止血方,效果优于云南白药粉末,云南白药粉末无收缩消化道粘膜血管的作用,而三黄就有此作用!如果加入栀子更好】

【今年用了四例,疗效非常好。其中一例咯血多次住院仍然咯血时作,几乎每月血痰或整口血,6剂血止。至今半年未发 】

【此方实在经典,实用,近日用一支扩患者,2日即好,真乃经方!】 

回阳救逆奥克斯堡

      可加维生素B和氨基酸!这几天,口淡的她,吃咸鱼、猪肝香肠也感到特别可口。现在,她已经康复如初了能是旅途疲劳,再加上饮食不周,一直上腹部不适的妻子在德国奥克斯堡市突发虚脱,大便色黑如柏油。其时我们正在迪特曼先生的诊所,见状,赶忙将她扶到床上躺下。她浑身冷汗,面色苍白,唇色暗淡,脉象模糊,一派亡阳危象。几位在场的针灸师见状,问我是否叫急救车去医院?我说:先用附子理中汤看看!还要加肉桂粉!多加糖!迪特曼先生迅速配好递过来,那是日本津村制药的成方颗粒。我用汤匙徐徐喂下,并用热水袋热敷脐腹部。不久,她唇有红色,脉起有神。傍晚,继续行程去慕尼黑。在宾馆休息两天后,大便转黄,精神也大好,只是登高时气短,这是贫血的缘故。如此重症,竟然未住院救治,究其原因,一是其体质尚可韧性较好,二是用药对证经方效佳。事后,目睹全过程的迪特曼医生等,无不心有余悸。他们说,这个案例将终生难忘!

      附子理中汤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虚寒出血。其人多舌淡脉弱,出血紫黑。配肉桂,是因为其心悸、冷汗。加糖,可补中气。为何不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适用者,必内有郁热,面色当红,脉象当滑数。同为出血,用药可截然不同,完全是体质寒热有别的缘故。不见人诊脉,是断断不能贸然用方的!

      出血过后,患者服食需要流质或半流,糜粥最佳,还要补充盐分。凑巧的是,热爱中国饮食文化的迈克先生带有自己熬好的早餐大麦糜粥一大碗,他还带来了佐餐小菜广东阳江豆豉!妻子吃得津津有味,全身舒适。此等食物,犹如挂上了糖盐水,外。

关于黄土汤,我应用不多,谈不出成熟的经验。但以药测证,黄土汤所治疗的出血,当以久病便血为主,患者的精神状态尚可,没有腹泻,并没有虚脱现象,出血色红粘稠或有血块。阿胶、生地是仲景治疗下半身出血的主要药物;黄芩也能止血,但其血色红,粘稠有血块。伤感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前几天,那位服用摇头丸过量中毒脑损伤的东北患者来复诊了。病情大有好转,虽步态还不那么协调,但说话流利了许多,头摇手颤消失,能使用手机和筷子,在我的要求下,他用笔一笔一画地写上了他的姓名。他脸上露出了欢笑。

         六年前,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误服摇头丸,中毒昏迷抢救一月,曾八次病危通知。苏醒后,却无法正常走路和说话。今年6月13日,他来诊。我给他服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月多后,居然效果满意。

         摇头丸是"冰毒"的一种衍生物,俗称蓝精灵,其化学名称为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滥用这种毒品能麻痹和破坏人体神经系。严重中毒者可出现高烧不退,突发性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横纹肌溶解症,急性或慢性精神病,记忆力减退,并经实验证实,可对脑细胞引发不可逆性损害,长期应用有引发帕金森症可能,有的可以导致猝死。这位患者的临床症状,就是大脑损伤、共济失调的表现。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古代的脑病方,对许多精神神经心理疾病常用较好的疗效。我曾用于治疗抑郁症、癫痫、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性功能低下等。其效果,一是改善睡眠,二是消除疲劳感,三是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其为何有此功效?实在说不出道理。只是使用本方,大多抓住“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经典方证,临床也不必悉具,但见二三证即可。大抵以思维和精神障碍、心理抑郁、肌肉的僵硬痉挛为特征的慢性病症,均有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可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味不多而且平常,但如此配合,疗效非凡,临床每遇佳案,常让人对经方产生无限的崇敬之情。崇敬之余,就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因为在偌大的中国中成药市场中,至今尚找不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成药制剂!相关管理部门为何如此苛刻要求经方制剂,其理何在?

【岳美中,赵锡武等老先生用本方治癫痫】。

【曾用小柴胡加石膏加瓜蒌治过小儿夜哭惊烦。一剂病除,观察一月未见复发 】

【沙丘沙:感谢黄师!我在戒毒医院工作,此方使用率也很高。不管是冰毒(我们习惯称新毒),还是海洛因(习惯称老毒)成瘾者,都有应用的机会。以体瘦、面青暗、失眠、烦躁、便秘、脉弦细为主要应用指征。

另,我过去用此方,多直接去铅丹,不另加替代品。近与广东省一附院伤寒教研室刘敏教授交流,他用磁石代替方中铅丹。近多借见其经验,效果更佳。对于顽固性失眠,冲服朱砂2克,可大大增加镇静功效。 】

荆芥连翘汤调体能助孕

她是和妈妈一起来的,一定要让我摸摸脉。其实,月经50多天没来,两次试纸测试已经是阳性,基础体温在37度以上。但她还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怀孕了。当我肯定地告诉她是怀孕时,她哭了,那是激动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

      她结婚两年,一直没有怀孕。体检发现有比较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糜烂。她也努力治疗了,症状减轻了,但怀孕一直没有成功。她焦虑,她失眠,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她其实很健康。白里透红的皮肤,红润的嘴唇,乌黑油亮的头发,只是那焦灼不安的神情,急速的语气,显示其内心的不安。我问她的月经,正常来潮;问她的带下,较多,色黄;看她的咽喉,充血。显然,她是热性体质。

       我给她用的是荆芥连翘汤,原方。当然,还有进行心理疏导。我说,生孩子的事是天道,不可强索,当顺其自然。当她抬起头,用泪眼问我她能不能生育时,我说,能生!我的回答十分干脆。

      荆芥连翘汤是日本汉方流派一贯堂的经验方。此方多用来调理年轻人的体质,这种体质,他们称之为腺病体质,也就是容易淋巴结肿大,容易扁桃体发炎,容易有痤疮以及毛囊炎,容易眼睛红,容易流黄涕的体质。我临床多用于年轻人的痤疮、女青年的生殖道炎症,特别是对于面部油亮,咽喉充血者,效果最好。有些月经正常但总不能怀孕的青年女性,服用荆芥连翘汤后,常常能如愿以偿。

      荆芥连翘汤虽不是经典方,但其配伍严谨,其基本结构可以看做是四逆散与黄连解毒汤、四物汤等的合方。由于疗效明确,方证实在,此方虽出于后世,但也不可忽视其临床价值。

【昨天下午,一对外地打工的夫妇来致和堂,带来一个精致漂亮缠绕彩纸的大果篮。现在怀孕5个多月。男方精子质量低下、女方内分泌失调,男用柴苓汤、女用四逆归芍散,不出三月即经停观察。2个月前,一个服用温经膏3瓶的病友发来短信报喜,剖腹产下“小王子”。还得感谢西强,是他去年帮我到南京传统中医门诊买的温经膏。。。。。。 】

【荆芥连翘汤(一贯堂经验方)

荆芥10g 连翘20g 柴胡10g 甘草6g 桔梗6g 白芷10g 薄荷5g 黄连10g 黄柏6g 山栀子10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荆芥连翘汤确是一张大有用处的方子.  其功能: 散风理气, 和血泻火解毒,  适用于以红, 肿, 热, 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的炎性疾病,  及热性体质的调理.】

一张好方柴归汤

今天第一个走进诊室的是个女士,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四年的患者。她上周初诊,我给她用的是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水煎。今天她欣喜地告诉我感觉好多了,原本百余次的心率已经降为80多,而且疲劳感明显减轻。她患病后曾服用西药,但肝功能出现异常,于是,她寻找中医,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她笑着说:这次的中药吃对路了!看着她变得微微泛红的脸色,我也很高兴。
     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甲状腺炎,这个案例不是第一个。这些年来,不时有这种病人来求方,大多是青中年女性,或者心悸心慌、消瘦、燥热、出汗;或者畏寒、浮肿、肥胖、无力、便秘、闭经等。也有没有明显不适,但无意中发现甲状腺肿大者。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可以改善症状,进而调整甲状腺功能。我常大剂量使用柴胡、白芍,甘草的用量也比较大。 
     为何用这张方?第一,这种病反复发作,时进时退,与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同类;第二,患者多为女性,且多有月经失调,或周期参差,或闭经,其人大多脸色黄,或浮肿,或便秘,或腹泻,或腹痛,或心悸,或头痛,与当归芍药散证相符。也就是说,我着眼的,不是病名,而是体质,是整体。 
      其实,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并不是甲状腺炎的专方,我还用来治疗很多女性的常见病。比如同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症、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现只要方人相应,都有效果。我隐约觉得,这张方是一种极具研究开发价值的纯天然的免疫调节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用当归芍药散效也非常好,我曾用之治愈一甲亢合并7年闭经史者,服药三月即康复】

黄连阿胶汤与干燥综合症

昨天,那个干燥综合症的中年妇女来复诊了。面色变得滋润,神情变得活泼许多,有了笑容。她告诉我,那药真灵。睡眠好多了,特别是胸闷烦躁心慌的感觉没有了,口腔的干燥感也好转。她还撩起裤管,说那块发硬的皮肤也变软了。在一旁的丈夫也充满了感激之情。我问她索要病历,她说不好意思,忘在家了,不过药方记得:黄连10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另外每次服用时在汤药里打一个鸡蛋黄。她已经记住那方了。那方是黄连阿胶汤。

    记得她是三周前来诊的。她当时精神还好,但肤色憔悴,唇红特别薄,牙齿剥的剥,掉的掉,还有雷诺氏现象和晨僵现象。许多免疫指标异常。她沮丧,她痛苦。不过,那寥寥几味中药竟然有如此神奇的疗效,让她十分欣喜。我问她汤药苦不苦?她说有点苦,不难喝。

     她问我:吃鸡蛋是否会使她原本较高的甘油三酯更高?我说服用此方加蛋黄是古法,其中道理还说不清,蛋黄增加血胆固醇是有报道的,但是否升高甘油三酯说不清,血清胆固醇升高是好是坏也说不清。她丈夫提示,她的总胆固醇是偏低的。

      我让她继续服用原方。我还要观察和思考。除了患者提出的那些问题以外,黄连阿胶汤与干燥综合症乃至部分免疫性疾病之间是否能够划一道连线?服用蛋黄是否必需?总胆固醇高些是否对愈病有利?有很多的问题等待答案。

      还要补充说一下,那患者的舌头是红的,舌苔是厚的。

口苦可以用小柴胡汤,也可以用大柴胡汤,还可以用半夏泻心汤。 

【干燥综合征也不全是黄连阿胶汤方证,也有小柴胡汤的方证,大家可以读读何平叔解读温病条

【沙丘沙:徐大椿有言:一病有一病之治法。就干燥综合症而论,黄连阿胶汤是正法、常法,其他的方法是变法。《辅行诀》有言:“朱雀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朱雀汤就是黄连陈胶汤】

柳暗花明又一方

   H女士,40多岁,以经常咳嗽感冒来求方。她中等身材,明亮的大眼睛并不见焦灼的神情,肤白却略显憔悴,散在的痤疮和黄褐斑;头发虽未白却显稀疏。她咳嗽不剧烈,但绵绵不断,痰不多,不喘,有时在就诊时咳嗽似乎更厉害了。她的主诉不少,有疲乏、怕风冷、目涩而痒、容易汗出心悸、口渴、大便溏、腹胀、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月经量少、指甲发脆等诸般不适。我用过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也用过半夏厚朴汤、除烦汤、小建中汤,效果都不明显,我感到纳闷。最后,我不再从病切入,改为从体调治。据其容易出汗、皮肤湿润、皮肤细腻、舌淡等体质特征,改用桂枝汤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白芍15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嘱咐每剂服两天,每天服一次。前日来复诊,居然面色大好,不仅咳嗽未发,而且月经量多,睡眠好转,头发也不掉,更让她开心的是,脸上的痤疮消失,色斑也淡许多。她变漂亮了!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案提示,逆向思维大有用处。临床上,当常规治法无效时,可以出奇方。此奇特,不在用药稀罕,而在于思路独到。治病久久不愈者,不如转为调体;清热而火不退者,可以改为温下;扶阳而寒难化者,理气化痰或许有效;久病杂药乱投,不如停药让胃气自醒。如此经验,前人医案中甚多,多读自然启悟。不过,如没有方证在胸,虽心思敏捷,也会目中不了了的。

【不知黄老师想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否?该患者寒热错杂,表里不和及诸多证,实难下手。黄老师以一剂桂枝汤调理阴阳,而后表里内外阴平阳秘,气血中和,实乃高见。我可能遇见此病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该患者有心悸、口渴、大便溏、腹胀、食欲不振,证明有胃热脾寒太阴证,在此方加一味白术,有理中汤之意,花粉,牡蛎润燥生津,黄芩清热,桂枝甘草补心阳而定悸,再合用当归芍药散补血调经,血水同治。不知可否?】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二)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06 次浏览 • 2016-02-16 00:32 • 来自相关话题

辨方证的硬功夫         如何将病人的诉说转化为方证?这是经方学习中的难点,更是临床医生的功夫所在。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表述方式不同、心理及精神状态不同,同一个方证,在很多病人的口中却表现地十分模糊,甚至近乎失真。比如,麻黄 ...查看全部
辨方证的硬功夫

        如何将病人的诉说转化为方证?这是经方学习中的难点,更是临床医生的功夫所在。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表述方式不同、心理及精神状态不同,同一个方证,在很多病人的口中却表现地十分模糊,甚至近乎失真。比如,麻黄汤证的无汗,有的病人是以“不太出汗,就是夏天也很少出汗”表述,有的则以“我的皮肤没有油,干燥,冬天更明显”表述,有的则以“我体育锻炼后皮肤发红,很难受,发痒”来表述,有的干脆一点也提不到汗的话题。所以,要靠我们医生的眼睛和手感。一般来说,麻黄证的无汗多表现为皮肤干燥和粗糙,摸上去毛糙,或刮之有白痕或脱屑。许多皮肤病都表现为麻黄汤证,但病人绝不会以汗出有无作为主诉。所以,看出来的方证和摸出来的方证最可靠,而练就望诊和切诊的硬功夫,是培养经方临床高手的关键。

葛根汤的叹息

        今天午睡中,手机铃声响起。这是s老的儿子打来的,电话中他兴奋地告诉我,服药3剂后,他父亲已经能下地走路了,而且走了15分钟。

        4天前,接近九旬的s老被家人用轮椅推进我的办公室。他脸色黄暗,突发不能走路已经5天。S老有帕金森综合征、脑梗、房颤、糖尿病等病史,长期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家人说,老人是雨天外出归家后即觉不适,夜流口水,所幸话语不糊,思维尚清晰。我断为风寒外感,中风轻症,当即开方:葛根6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川芎15克。嘱咐得汗则有佳兆。今天他儿子告诉我,药后果然出汗很多,但精神遂振,说话中气又足了。

          按当今中医常规,这种病要用清热活血药,但我用葛根汤加川芎控制了病情,这得益于经方思维。葛根汤的经典方证,一是“项背强”,这是头项腰背的肌肉拘急,可以导致头痛、腰痛,可以导致步履乏力,也可以口噤不得语;二是“无汗”,而无汗之人,多表现为皮肤干燥、黄暗,同时精神不振、嗜睡、头晕等。以上病症,正是S老的临床表现。而其人素体壮实,腰板硬朗。其病其人,与葛根汤证相应。加川芎的原因,是此药多配麻黄桂枝治疗中风,如小续命汤等就是。药后果然得汗,汗出而肌肉松解,步履复常。

         古人治疗中风,分中经络中脏腑之别。S老这样的中风,大约就是所谓的中经络,用方不离麻黄桂枝葛根等药,其法是解散风寒。但是,这种方法到了今天却几乎失传,绝大部分患者是被推向急诊室去输液挂水,或开一堆活血通络的中成药任病自愈……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停下键盘的敲击,轻轻叹息:葛根汤啊,你名震中外,彪炳千古,为何到了今天,却被中国的中医们忘却,只能静静地躺在书堆里?这也是浪费,这是一种科技资源的浪费,无疑更让人心痛。

此人若出汗则无事,就是因为他雨天外出冒寒,才导致此病的。麻黄黄芪两药,仲景是可以合用的。临床上,黄芪人用麻黄,麻黄人用黄芪,也是常有的。有先后用的,也有同时用的。

   可以这么认识。葛根芍药都是解除肌肉的药物,但葛根偏外,芍药偏里。川芎葛根都是活血通阳药,但川芎擅长调经止痛,葛根擅长解肌止利。

   当医生,是做到老,学到老,到老还是学不了。这个案例,只是个案,但其中还是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一般来说,麻黄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房颤以及高血压的老年人要慎用。我之所以用麻黄10克,一是这是风寒外感,是用麻黄的病;二是他的体质比较壮实;三是他已经装了起搏器;四是我不是单用麻黄,葛根汤中有甘草桂枝芍药红枣,能防止麻黄令人心悸烦躁的副反应;五是暂时使用,中病即止。所以,用后就有效且安全了。赤芍活血,对梗塞性疾病最好。

【我去年治疗一例脑血管痉挛频发的病人。使用的是小续命汤。我早晨去看病人时,老人阵发左侧肢体无力,抽搐,每次持续三至五分钟,在一夜的时间里发作了七次。主任医师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和西医的洲帮等静点。症状没有任何好转。小续命汤颗粒只喝了半服,就再也没有发作了。以后步入坦途。今天又学葛根汤这一招。谢谢黄师】

【葛根汤一方临床应用范围很广。1.他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项强,全身酸痛。里面葛根量要大,他可以解肌,可以退热,可以止利。2.可以治疗颈椎病,落枕,下颌骨关节炎等,甚至辩证得当,还可治疗周围性面瘫。3.可以兴奋。对于开夜车有很好的提神帮助。4.可以调经,效同黄体酮。5.可以治疗面部痤疮,尤以痤疮暗,项背居多为佳。同时发现,葛根现代药理发现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可以生津,治疗消渴。总之葛根汤对于项背肌肉坚紧,体格壮士为佳。本人发现,大量葛根,配伍少量麻黄,桂枝,必无出现麻黄带来的心烦,心慌,血压高等不适症状,这或许葛根可以抑制麻黄副作用,又加上经方配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的缘故。而且这首方喝起来甜滋滋的,有点像加了糖的咖啡。】

   【老师的文章让我想起了我的师傅,三十多年前我的师傅治疗半身不遂在我县非常有名,常常是一两幅药大建效,甚至一两幅药就好了,用的就是小续命汤,他用药的标准就是外风,老师去了以后,我也常用小续命汤治疗半身不遂,只要是外风效果是立杆见影,,现在好多的人一得病就去医院检查输液,来看中医的就少了,看到有高血压心脏病,即便外风也不敢用了,怕担风险,病人到医院一检查,就不相信中医了】

麻黄温经汤

麻黄温经汤是温经汤加麻黄的略称。前个星期的门诊上,一连来两个月经稀发的复诊患者,她们都是月经不来,一个近年,一个半年余。复诊告诉我,月经都来了!用的方都一样:温经汤加麻黄。

温经汤治疗闭经的经验,形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用温经汤治疗那些爱美女士因减肥而导致的闭经,屡屡得手,但大多服用时间在3个月以上。温经汤用于原发性闭经也有效果。曾给一位高中女生服温经汤,看着这个黄毛丫头渐渐地丰满起来,胸挺了,臀圆了,月经也来了。她服用的温经汤中还加了鹿角胶。

     温经汤是古代调经第一方。《金匮要略》记载:此方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确实,对于女性的闭经、不孕、月经稀发或量少,温经汤疗效确实。一般来说,适用人群以体瘦肤枯毛少的女性为多,其特征在口唇与手掌:口唇暗淡干瘪干燥,或疼痛或热感。手掌皮肤干燥易皲裂,就如张仲景所说的“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但是,临床常常出现不典型的闭经患者。如上面提到的两个患者就是如此。年龄均在45岁以上,体型偏胖不瘦,皮肤并不干枯,单用温经汤不来。我对策就是加麻黄,量不大,5克即可。

     麻黄可以催经。《本经》说麻黄“破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说麻黄“通九窍,调血脉”。没有明说通经。不过,麻黄发散风寒,激发阳气,阳气一通,月经自然能够按时而至。汗腺与子宫卵巢,都是人的腺体,麻黄既然能发汗,也就能通经。特别是体格壮实、脂肪较多的那些有“作汗之资”的人来说,用点麻黄,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很多人依然不解。按现代教科书理论,温经汤养血,麻黄伤阴,闭经多是血虚,麻黄如何用得?

     人的体质本来千差万别,在经过疾病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以后,不少慢性疾病患者的体质状态变得十分复杂,根本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寒热虚实壁垒分明。所以,经方的用药也常常是寒热相济、补泻兼施,如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桂枝加大黄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黄附子细辛汤等均是这种思路。温经汤加麻黄,也是这种思路的延续而已。

【温经汤是调经第一方,但是葛根汤又是天然黄体酮。黄老师取温经汤加麻黄也有取葛根汤中麻黄之意。看准体质必有奇效,麻黄有温通及振奋体内之阳气!】

【麻黄还可以治疗痛经。】

还是方证相应

L姓青年,患左下肢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手术切除后2月即来服用中药。我给他开的是竹叶石膏汤,连服3月。昨天复诊,视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他告诉我胖多了,体重增加6公斤。                                                                 腺泡状肉瘤的病名,1952年才见报道,属于来源不明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多发于青年男女。这种肿瘤是个稀罕病,发生在骨头上的更为少见。那天,我为处以何方想了很久。对其病而言,现代医学除手术之外无他法,古代更无此病的记载和对应专方,我是第一次遇到此病,毫无经验,无法,只得从体论治。

       其人肤白,询之眠食尚可,问其体重,说病后瘦,别无他苦。我想,此病多令人瘦,遂想起经方中几张令人胖的方,一是炙甘草汤,一是薯蓣丸,还有是小建中汤和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人羸瘦而贫血,并心动悸而心律不齐;薯蓣丸人较之炙甘草汤人,往往有低热、易于感冒、腹泻、食欲不振、轻度浮肿等;小建中汤人是白瘦而腹痛者,且喜甜食,便干结,其瘦多为天生或不能食所致,其病在消化系统;而竹叶石膏汤人白瘦而咳逆,而多发热多汗,其瘦多由发热或热毒引起,所谓的“伤寒解后”,其病多在呼吸系统或肌肉神经系统。比较下来,选定竹叶石膏汤。处方:淡竹叶10克、生石膏20克、生甘草5克、北沙参15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姜半夏10克、粳米一把。水煎,分两天服完。从近期效果看,尚属满意。

      在那些林林总总的现代诊断面前,其实经方医学的思路不复杂。主要看患者的整体状况。瘦的让其胖起来,胖的让他瘦下去,不出汗的发汗,汗多的止汗,小便不利的利水,大便不通的泻下,不得卧的除烦,但欲寐的温阳……,如此这般,也就是让机体恢复原来的平衡状态,就如手机设置还原。不过,如何长肉,如何瘦身,如何发汗,如何利水,说到具体的方药的选择,倒不是那么简单。每张经方,都有其相应的使用证据和指证,这就是方证。方证是临床的切入点,是医生的抓手,是安全有效的凭证。方证必须相应,这是经方医学的灵魂。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不论以后还有什么新的病名出现,经方人说来说去,还是那个方证相应。

发热

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

桂枝茯苓丸方证的一角

       从小火瓦巷的家到科巷菜场,82岁的L老居然能够徒步来回,让全家高兴。他10年前肺泡破裂大出血后,反复肺部感染,经常右胸痛,动则气促,便秘,腰痛腿软,行走困难。当时的肺部摄片提示右下肺团块状软组织影,占位可能,右侧胸腔积液。我给他用的方如下:桂枝20克、茯苓20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桃仁20克、怀牛膝20克、制大黄10克、丹参20克。仅仅服用一周,效果如此明显,我也感到高兴。

          近几年来,我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方治疗瘀血肺病屡屡得效。这些肺病,大多是陈年久病,或是咳喘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是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或是糖尿病导致的肺部出血,或者是支气管哮喘,或者是间质性肺病等,或是先天性心脏病等。病虽不同,瘀血则一。其表现有在上的面色暗红、唇舌紫暗、动则气喘、胸痛等,在下的便秘、腰痛、下肢浮肿、抽筋、发冷以及两腿皮肤甲错发暗等。

          这些案例常常让学生大惑不解。因为从《金匮要略》原文来看,确实是很难将桂枝茯苓丸与肺病联系起来的。桂枝茯苓丸的经典方证比较简略:“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金匮要略第二十篇二条》)遵循古法,后世也大多用桂枝茯苓丸下死胎、消症瘕、止漏下,范围大多局限在妇产科临床。但是,纵观当今中外临床,桂枝茯苓丸的应用范围确实大大拓展了,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男科、皮肤病、外科均有应用的机会。其实,不仅仅是桂枝茯苓丸,许多经方均是如此。无数经方现代应用的成功事实向我们提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经方的应用要读经典原文,但不能拘泥于经典原文。清代医家吕震名说的好:“凡读仲景书,既从有字句处知其定法, 又当从无字句处参其活法” 。定法,是既有的经验和规矩;活法,是尚待发现的规律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在经方家看来,读经典,就是要善于通过经典原文对经方方证进行整体的复原,犹如古生物学家能从一个恐龙的骨骼化石进行全身复原的一样。经典表述的方证是真实的,但是不完全的。如果说方证是冰山,那经典方证就是那浮出水面的一角

此人非痰喘病,固不必考虑痰。喘是要考虑的,那是瘀血喘。

【黄老师3月25日在武汉时也有一例慢阻肺的患者也是用桂枝茯苓汤加制大黄,丹参。现在患者咳喘已改善,诸症也大有缓解,这位慢阻肺的患者总是双下肢无力,当时问了黄老师此患者怎么不加一位怀牛膝呢?】    腰痛便秘或闭经漏下者,加怀牛膝

【晓军医生用此方加当归芍药散治好几例年轻女性经期不调引起的青春痘患者,效果奇好!】

众里寻她:当归四逆汤证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情景在我临床上也是经常出现的。

         W女士,34岁。双乳纤维瘤17年间已经手术4次。主诉乳房胀痛的同时,还有左眼以及左眉棱骨胀痛。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半月,一度乳房胀痛减轻,但1周后反复,乳房疼痛如针刺,同时口内反吐酸水,我仍然用原方加生麦芽。两周后复诊,说症状没有减轻,反而怕冷,颈项部尤其明显,乳房刺痛,小腹拘急。我颇感纳闷: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来治疗心下支结,有人用来治疗乳痛也有效果。而且其中生牡蛎能软坚散结,天花粉能治痈肿,为何无效?我抬起头,细细凝视患者的面色,只见她虽然精神尚佳,但面色晦暗,舌暗。其脉细。这时她有着说,乳房的疼痛如针刺。我猛然醒悟,四肢厥冷、疼痛、脉细,这不正是当归四逆汤证吗?遂处方: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北细辛6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吴茱萸6克。服药3周复诊,乳房疼痛消失,左眉棱骨疼痛大减,冷感明显减轻,四肢转温,而且面色红润,又服3周,已经判若两人。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是张仲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一张方。“手足厥寒”提示身体远端器官寒冷性疾病,“脉细欲绝”则提示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不足。寥寥八个字,点出了缺血这一病症眼目。使用病症多为痛症,如头痛、牙痛、胸痛、关节冷痛、女子痛经等,其痛多为刺痛、绞痛;还有就是冷症,如冻疮、关节冷、雷诺氏病等。其人多面色苍白、手足冰冷,或者口吐清涎,其脉多细。病症常因为寒冷刺激而加重。W女士虽以乳房纤维瘤为主诉,但其头痛、乳房刺痛以及畏寒怕冷、呕吐酸水等症状,已经是当归四逆汤明证。因呕吐头痛,加吴茱萸,是经方惯例。

        为何连续两诊看不到当归四逆汤证?这是我的眼睛花了。临床就如元宵节的南京夫子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喧闹嘈杂,眼花缭乱,干扰实在太多。病人在面前,方证的表现却非常隐蔽模糊,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时,我只是想着乳房疾病可以用柴胡剂,想着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牡蛎能软坚散结,从而出现心理学上所说的“思维定势”现象。其实,W女士的主证是疼痛,是寒冷,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汗出、口渴、腹泻等症基本没有。我是先入为主了!

         辨证之辨,是辨识之辨,与其说是辨,倒不如说识证更为贴切。识别方证,犹如在大夜市里找人,需要聚精会神,更需要熟识那人的相貌特征,否则,就是暮然回首,也是寻不到她的。

感冒发热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夜乱梦,晨起咽喉干痛,白天头昏,鼻子流清涕。晚上回家后一量,体温37.9,感冒了。盖了两条被子还不觉得暖。还是老办法,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生麻黄10克、附子15克、细辛10克。汤液淡,但入嘴舌麻。半夜里,全身发热,心跳加快,微微汗出。凌晨体温即为37.1。今天的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而安。

     我一年大约有两次左右的感冒,小时候感冒发热,妈妈从不给我打针,只是一粒APC,汗一出,人就爽了。后来我学医了,自己给自己看病,有用板蓝根,有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味的,后来就是用经方,或葛根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比较下来,还是经方来得快,半剂就可发汗退热。

     我的体质充实,肤色偏黑,皮肤粗糙,不易出汗,每次感冒大多有受凉疲劳的诱因。回想起来,大前天上午在家写东西,没开空调,自觉四肢冰凉,室外气温骤降,出门不觉打个寒噤。然后,前天去北京开会,千里一日还,难免起早带晚,也是疲劳伤阳气。然后就觉精神不足,而且面部皮肤如有蜘蛛丝,小便清长,且时有心悸。这便是所谓的阳虚感寒,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很长时间,我总以为感冒是病毒所致,通常选用清热解毒药,后来临床多了才明白,其实中医看感冒不是针对病毒细菌的,而是看人体在感冒过程中所出现的何种反应状态,然后给以相对应的方药。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下之,有风者散之,有蕴湿者化之,……但是,理论上好说,而到临床上就往往寒热难分,虚实难辨。如何是好?古代医家常用方证来规范标识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方式,从而让看病变得容易些,《伤寒论》中的许多方证就是典范。在方证相应的原则下,这些经方表面上似乎是药物的随意组合,而实际上是人体疾病过程中某种特定反应方式在方剂上的投影。桂枝汤是这样,麻黄汤是这样,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是这样。

【我有体验,效果灵验。现在感冒不辩证,滥用桑菊饮、银翘散治疗,往往不效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就灵。】

【这个方子上次听经方班的一个医生说,当他每次治疗失败的时候,总是用此方起效。我当时说:会不会是振奋机体的机能而起效了``` 这个方子实践方面现只知道治疗过鼻炎效果还是可以的`````】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上常用到。8号治疗一病人男74岁发烧伴咳嗽一周,诊脉迟舌淡胎白。白附片30麻黄10细辛10生半夏10陈皮10茯苓10炙草10生姜30.二付。今日复诊病人喜笑颜开。说一付烧退二付全好了】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鼻炎有效.感冒以鼻塞流清涕为主,无论有无发热只要脉沉一剂即愈】

                                留人治癌的不足

周一门诊中印象比较深的那位晚期肠癌患者,一位年近80的老者。他是去年2月来服用中药的,那时他已经确诊为晚期肠癌,不停地便血,贫血、消瘦。由于已经转移,没法手术,化疗了两次,因为反应太大,食欲全无,也没有能够继续。我给他服用了薯蓣丸改汤。并嘱咐他注意营养,要食用猪蹄或牛筋。老人患有胆囊炎,不敢吃猪肉,遂改用牛蹄筋,炖至极烂,每日少许佐餐。他大约2-3个月来一次门诊。方子几乎不变。自从服用中药以后,体重止跌回升,去年夏天的时候,精神气色均不错,大便出血也少了很多。但今年以来,体重又开始下降,大便次数增加。病情还是在缓慢发展。我还是给服原方,在这种情况下,扶正理虚,是最佳的选择。

        我接诊的肿瘤患者,大多是手术、化疗以后转来的。年轻全身状况较好的,我有用五苓散、小柴胡汤的;年龄大,全身状况差的,我大多用炙甘草汤、薯蓣丸等。七八十年代,也曾使用过一些清热解毒药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蜀羊泉等,或活血化瘀的三棱、莪术等,但总是感到这些药,药证不明,疗效不明,九十年代以后,我也渐渐不用了。思路转向经方医学。

       留人治病,是我的治癌观。很多情况下,生命岌岌可危,元气仅仅一丝尚存,如果再用攻击性的药物,往往玉石俱焚,人病均去。这种治疗方案,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在经方医学看来,肿瘤患者大多消瘦、食欲不振,当作虚劳论治。经方中的理虚方,有薯蓣丸、黄芪建中汤、炙甘草汤、大黄蛰虫丸等。而其中薯蓣丸气血双补、五脏兼调,是一种十分合适的调理方。这个老人,就是服用的薯蓣丸。这一年过得还可以,癌病没有能够治愈,但他的人依然在人世间。

        从留人的角度出发,我给肿瘤患者提出了判断生命不息的三不原则:精神不垮,体重不减,胃口不倒。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希望,有信心,有勇气;只要你注意营养,保持体重;只要你有良好的食欲,你的生命就能不断延续的。这就是宏观的指标,这就是从“人”着眼的治疗价值取向。

        但是,留人治癌还是有不足和遗憾。因为毕竟癌症是凶险的,有的时候,光调理体质也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如果能够找到克病的良药,那当然更好!现在,我也瞪大了眼睛在苦苦寻觅,我期待着有高手能交流经验,我期待着眼前能出现一些与放疗化疗相媲美的,有抑制肿瘤发展、防止癌细胞转移的特效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