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良方十帖感冒篇(作者:皮沙士)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859 次浏览 • 2016-02-02 21:17 • 来自相关话题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 ...查看全部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 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侵及头部则头痛,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复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二、良方十帖介绍 (对号入座、安全有效) 
(一) 对号入座 
1.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2.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3.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4.咳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5.晕--------------------------------苓桂术甘汤
6.痛-----------------------------芍药甘草汤 
7.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8.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9.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10.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
1.感冒初起
2.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
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1.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
4.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汤: 
1.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2.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麦门冬汤: 
1.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
2.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1.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
2.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3.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1.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 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
4.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
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注:到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
小柴胡汤: 
  1. 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
2.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
3.眼睛、耳朵、咽喉不 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
4.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
5.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
6.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术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术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或苓桂术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
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1. 小青龙汤:
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1. 麦门冬汤:
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1. 麻杏甘石汤:
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1. 苓桂术甘汤:
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1. 芍药甘草汤:
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1. 平胃散:
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1. 胃苓汤:
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1. 葛根芩连汤:
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 小柴胡汤:
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术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
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四、问答
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
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迭,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问二:可否请你举例?
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朮甘汤也有重迭。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

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
答:小柴胡汤┼苓桂朮甘汤。

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
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

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他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

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
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其次,日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

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
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若照坊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唬人」、「敛财」之目的也。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

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
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

五、总结---感冒之治疗
1.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2.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
3.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
4.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朮甘汤或小柴胡汤);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
5.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朮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
6.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注1即可解热,病愈。)
7.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8.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
9.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
10.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
11.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
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即可判断为脑膜炎;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
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
注2:原则上,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后记:敬请拥有本文者以慈悲心广为流传,但请勿任意增损删改,并请保留后记一文。
【附】中医秘籍大公开---后记 
中国时报73年2月28日第8版「医生不看病,病人不会死」:
瑞士学者韩鲁士调查求证了以色列、哥伦比亚、英国、美国加州等地区,发现只要有医生罢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时的35%。您知道吗?治妊娠呕吐的西药「白利麦豆」之副作用产生了几千个畸形儿,导致日本药厂破产;而第一代避孕药的剂量是现在的一百多倍!您可否仔细想过?以前西医认为盲肠没作用是人体的累赘,割掉比较不会引起盲肠炎;现在却发现盲肠可以解类固醇。以前扁桃腺炎就鼓励割掉,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现在却发现割掉后,人体少了一道防线,将更糟糕。这要作何解释?香港脚(民86、6)、青春痘(民87、2)这么小的毛病都治不好,吃了药不是会死人,就是会自杀;能够使用超过一百年的西药有几种?为何没几年就因副作用太大而淘汰;连广告都以不含阿司匹林为口号,来唾弃这个叫某些人吃了会胃出血的硕果仅存者。
天天高喊血压、糖尿病防治、到处都是洗肾中心,治到死也治不好;反倒是活活地被整死,连蒋经国总统都难逃脚趾被一只只切掉的命运。您知道吗?台湾的成年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一人尿失禁(某日某报记者盛竹玲报导);而有4分之1的成年女性没有子宫。
雷久南博士表示:美国最先进的癌症研究机构明知道化学及放射治疗无效,而且霸道,却不敢公布。(既得利益、谁愿放弃!) 孙起元医师表示:被国际医学标榜为白血病的最先进疗法之残酷与霸道,将会在国际医药史上留下最惨痛的一页。(为何媒体都只报导移植成功,而没人揭发移植后的死亡率与苟延残喘、生不如死呢?) 
知道吗?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谢贵雄教授表示:中医是我的最爱!为何前台大医学院院长魏火曜先生早先打压中医不遗余力,年老后悔莫及?为何前省立桃园医院的姜淑惠医师甘愿放弃高薪,痛骂西医!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懂得生命的真谛、舍本逐末,不懂得生理学,而以唯物的病理解剖理论,将人的器官不断地切割,正突显出现代医学之捉襟见肘。 
*在这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怀疑、诈欺的世界中,要您相信本文是很困难的;因此,本人郑重地告诉您:如果您发现本文有任何广告敛财之嫌疑,请您将本文丢到粪坑;如果没有,请您用最真诚的心相信它!
本人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不求名、二不为利;只是不满中医被歪曲、误解、破坏;不满政府长期打压中医,叫中医自生自灭,以致医疗品质低落,令人以为中医不科学。故大胆地用最浅显的方式介绍家庭必备的十帖中药,希望每一个人都懂得自我保健,免受庸医之害。
*为何西药淘汰率那么高?---所谓科学,就是不断地淘汰毒药;用另一批毒药来替代罢了!正如郗磊峰先生译作「生物医学」一书上说:杀死了一批病毒,不久又来了另外一批病毒;杀菌是成功了,病人也死了! 
*中医传承了两三千年,为何在美、日、大陆日受重视?---所谓不科学,实乃现代科技尚不足以证明其科学罢了!
以上仅供参考,祝身体健康! 
 【附二】良方十剂之(一)、(二):
原本的家家必备十良方原作者是一位皮沙士先生前辈演讲整理,他在后来又以良方十帖为主题又讲过两次演讲,经由他朋友整理后将它公布。
良方十剂(一)
一、缘由:
一位偏远地区很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为了帮助一位过动儿,找上我,经过短期治疗后(约一个月),进步神速。他也常听我说过家里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药,而后才有良方十帖的构想。良方十帖的讲义也是由这位非常有爱心的国小教务主任帮忙打字完成的,这也是我早期的处女作。这次的讲演以前讲过,旧生就当作复习。
1.使用西医治疗过动儿,时常会变成痴呆、思考中断,在脑部产生副作用。
2.中医治疗过动儿,有时采用药食疗法:甘草、小麦、大枣汤,简称「甘麦大枣汤」。(大枣就是红枣,黑枣在中药里不入药,若有用只是让药好吃而已。)
3.这位教务主任与其太太也是我们中医的拥护者,其太太也告诉其亲戚说「有病要看中医,中药没有副作用,疗效也快」,结果者这位亲戚生病了,就在住家附近的中医诊所看病,结果中医诊所的医师竟然告诉她应该要吃「普拿疼」。教务主任的太太打电话给我,很感叹地说:「为甚么中医会变成这个样子?」。
二、良方十帖就是家庭常备的十种中药:
良方十帖是取法早期医疗环境不完备时,家中会准备一些止痛….的药包挂于墙上,定期会有药商上门,如果是过期会帮我们更换,如果是使用完的药补充后算钱,在台湾五、六十年代还有。所以家中可以准备十种家庭必备的科学中药,这些药最好是放到坏掉然后丢掉,表示这段期间家人都很健康。但是万一有时会有一些小感冒、肚子痛,不及时处理,有时会演变成棘手的问题,所以要赶快用一些最好用、最安全的药把病症消除。十种家庭必备良帖:1.葛根汤(最常最常用到的) 2.小柴胡汤3.麦门冬汤4.麻杏甘石汤5.小青龙汤6.平胃散7.五苓散8.葛根芩连汤9.芍药甘草汤10….以后再慢慢讲。
三、葛根汤特性与使用:
1.葛根汤是学校这边用量最多的药,主任每次采购就是二十罐。
2.葛根汤用在我们体表看得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的意思是感冒时鼻子有点鼻塞、打喷嚏、甚至流鼻水就可以用葛根汤。刚开始感冒,感冒在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就是鼻、咽、喉的问题,可以用葛根汤处理。感冒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后脑袋、脖子这边昏昏沉沉的,脖子僵硬起来,转动不流利,感觉自己感冒了,就可以用葛根汤。
3.分析感冒特性,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畏寒:人怕冷的现象,但只要加上一件薄长袖,人就不会觉得冷了。恶寒:比畏寒严重,人严重怕冷的现象,人厌恶寒冷,躲到棉被里能仍然怕冷。人发烧时我们摸额头、量体温,这些都在体表,都是葛根汤适用范围,因此葛根汤可以治疗发烧。畏寒、恶寒都是在体表,人会起鸡皮疙瘩,这也是葛根汤适用范围,葛根汤也可以治畏寒、恶寒。因此我们可以说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但是不可说葛根汤是感冒药。
4.葛根汤可以拿来治感冒的原理:葛根汤是很好的骨骼肌松弛剂。身体的肌肉有两种,身体内部是内脏肌或平滑肌。平滑肌与骨骼肌彼此有翘翘板的作用,一收缩另一则松弛,一阴一阳。为甚么会鼻塞?因为整个鼻黏膜肥大起来。因为感冒关系,鼻黏膜充水造成整个鼻黏膜肥大,葛根汤使骨骼肌放松,会使平滑肌收缩,鼻黏膜变小,呼吸通畅,所以就不会鼻塞。
5.发烧会畏寒、恶寒的原因:因为身体吹到冷风,遇到寒冷,使整个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你就会发烧。让你生病感冒的来源就是冷气或冷风,反正就是寒冷,然后身体产生畏寒、恶寒的现象,因此感冒常会伴随有发烧、畏寒、恶寒现象。这时使用葛根汤,他可以打开毛细孔,然后发个汗,汗出烧就退。因此治疗感冒的原理就是:「汗出烧就退」。
四、我们希望上课人多一些就是因为想要宏扬药师佛的精神,不忍心看见众生为疾病所苦,不忍心看见小朋友因为吃化学的药物三天两头就要跑医院,然后动不动就感冒,经年累月的生病,所以才要宣讲这些课程。
五、葛根汤是太阳阳明经共享的药,太阳主表,阳明属胃,主肌肉,因此葛根汤作用在体表看得到的地方,使用葛根汤的原理就是一句话,「骨骼肌放松弛,骨骼肌一松弛,毛孔一打开,汗出烧就退」。但是相对地,骨骼肌一松弛,平滑肌、内脏的肌肉就开始蠕动、开始收缩运动,因此对肠胃也非常地好。
六、葛根汤不是感冒药,可以当作保养药,怎么说呢?身体骨骼肌一松弛,血管所受到的压 迫就会减低,那血管就可以放松松地,血液循环就会比较顺畅,血液打到大脑也很顺畅,因此可以预防老人痴呆、高血压、中风。所以葛根汤根本不是感冒药,但可以治感冒。
七、葛根汤可以治感冒,但是感冒发烧的因素并不是只有一个,不是只有遭受风寒侵袭,使毛细孔闭缩,身体无法散热而发烧。若真是如此单纯,则「汗出烧就退」。尤其是小朋友,在13岁前,脑部大约正中心处有一个地方称为下丘脑,下丘脑是身体调节中枢所在,可以调节情绪、体温、食欲、体液多寡等…..。在13岁前的小朋友下丘脑发育不完全,有时会乱发烧,而大人为甚么感冒很少会发烧?此即原因之一,另外小朋友比较不会随温度气候的变化调整穿衣,因此父母亲或学校导师就应扮演小朋友体外下丘脑的功能,父母亲或学校的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小孩后背领有没有流汗,若有应该让其减衣服,减衣服不可直接脱掉大外套,温度落差太大,小朋友体温适应不良,一下子就中奖感冒了。若有汗流浃背应擦干后,从里面薄的内衣脱掉。尤其秋老虎季节,早晚温差大。建议可以从身体里到外,先穿薄长袖+短背心+薄外套来搭配。小朋友在13岁前体内下丘脑发育不完全,不灵敏,不知冷热,只好靠父母亲或学校的老师担任体外下丘脑的功能,以减少小朋友感冒发烧。但若还是感冒了,因为小朋友不知冷热所以会乱发烧,所以大原则是「汗出烧就退」,但也有小例外,因此下丘脑失灵时「汗出烧也不会退」,这时就要找调节下丘脑的药,调节下丘脑的药就是少阳的「小柴胡汤」。
八、感冒第二步,如果发现「汗出烧也不会退」,就可以大胆假设是调节体温的下丘脑失灵,基本上已有往来寒热少阳经的症状就要把葛根汤、小柴胡汤加在一起用。
九、感冒时食欲受影响,肚子饿,但是不想吃饭,这时候来找一下原因:感冒因为风寒关系,寒冷会让骨骼肌收缩,毛细孔闭塞起来,就不能发汗,不能散热,所以发烧、畏寒、恶寒起来。骨骼肌与平滑肌类似跷跷板的原理,一收缩则另一松弛,胃、小肠、大肠的肌肉为平滑肌,因此感冒时骨骼肌收缩,而内藏之平滑肌会松弛无力,肚子就容易胀气。肚子一胀气就不会想吃饭。这时用葛根汤+小柴胡汤会有点帮助,因为葛根汤会松弛骨骼肌,收缩平滑肌,帮助肠胃蠕动。但葛根汤不是很好的消胀气的药,这点必须提醒一下。小孩感冒食欲不振,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小孩肚子有没有胀气,如何检查呢?拍拍小孩肚子,类似打鼓般,如果声音是「澎、澎、澎」,有空洞的声音,表示有胀气。若有胀气要先处理胀气;若无胀气或无明显的胀气,但是食欲不振,这仍属于小孩子的下丘脑调节中枢失灵的关系(下丘脑有食欲调节的作用),也是用小柴胡汤。
十、「汗出烧就退」是感冒发烧的大原则,但是有一些小例外,第二是体温调节中枢失灵,第三是有没有胀气,第四是尿道发炎,尿尿尿不出来。发汗可以将热带走,同样地,尿尿也是散热的一种方式,如果这次的发烧是因为泌尿道感染,尿不出来,即使汗出烧也不会退,因此检查小朋友的小便道,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怕尿尿,他虽然不会讲,但是会怕尿尿而憋尿,此时若尿会痛,家长可以在询问下加以判断。第五是大便不通,这最最严重的发烧,会让小朋友的体温一直往上飙,飙到40o以上,达到脑炎、脑膜炎地步的发烧。大便堵塞,体内无法散热,粪便的水份一直蒸发,大便就愈来愈干,大便越不出来,体温就越会飙,飙到后来小孩就会有抽蓄、昏迷的现象。
十一、大便不通的解决方式:
西医:西医医生说:「不要小看肛门塞剂的副作用,远比口服退烧药还强」。上一次亲子座谈会的资料内就有肛门塞剂副作用的文章。
中医:(1)中医在二千年前就有肛门塞剂了,肛门塞剂是用蜂蜜做的,中国古时候人将蜂蜜用炒的,炒到水分蒸发掉变成褐黑色,此时焦焦黏黏的,在中国古书伤寒杂病论,就有记载,趁其还有温度黏稠时,将其捏成锥状的东西或者干脆说作成子弹的形状,冷却后形状就固定了,做好后备而不用。使用时,将其塞入屁股,蜂蜜在体内遇热熔化,大便哗啦哗啦,一下就出来了。但是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备有此物品,所以在介绍另一种易备的肛门塞剂。
(2)腌制的「咸黄瓜」,台语称为:ㄐ一ㄢˇ 归 ㄚ,早期将黄瓜加很多盐巴,拿来晒一晒,作成腌制的「咸黄瓜」,取其一小截,长长瘦瘦的,约小指头大小。使用时,将其塞入屁股,几分钟后,哗啦大便就出来,大便出来烧就退,痉挛就解除了。本校o长的小婴儿(怀孕时吃资生丸长大的),曾用过非常有效。绝对不会有副作用的。便秘亦可使用此法。
(3)如果没有腌制的「咸黄瓜」,「薄荷脑」也可以用,「薄荷脑」很凉,将其塞入屁股,转个一两圈,寒凉可使平滑肌松弛扩张开来,使大便排出。
从这里又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小孩子肚子胀气,可不可以用万金油、薄荷油,用那些凉凉的药膏抹肚皮,甚至按摩?对还是错?ANS:这是错误的,小孩子肚子有胀气,不舒服,甚至会哭,如果使用这些药物,药物有麻醉的作用,这是以「凉」的刺激取代「痛」的刺激,待会「不痛」,就以为好了,所以错认为这些凉的药膏很好用。但是我们知道平滑肌遇到寒冷会扩张会松弛无力,现在抹凉的药膏于肚皮,待会寒凉渗透到胃、小肠,只会造成更扩张,胀气更严重,肚子更痛而已。这种药膏都是不合格的,各位有没有看见合格的药膏?这种信息大家要从那里获得?各位的信息都被蒙蔽了,这就是我们为甚么要上课的原因,也有人问为甚么不要在外面看病,开业看诊?如果我们要在外面捞钱一定比人家捞得多,因为我们往往是一包药,15~30分钟就有效了,但是我们会做得很辛苦,我们会少上外面错误的信息。
那凉凉的药膏是谁告诉你们错误的?我是从原理跟你们解释的,我不是胡诌乱扯的,那盐巴的问题也是一样,你高血压的人不吃盐巴,血压绝对不会掉下来。得糖尿病不吃饭,不多吃点饭,不多吃点黑糖,你的糖尿病根本不会好。你的胆固醇不高,每天都无法消除疲劳,你每天都懒洋洋的、倦怠,你根本就没有思考力,你就容易得到癌症。所以上一周我就讲「去年日本NHK电视台就报导,二家大型医学机构,分别追踪胆固醇高的人,追踪了十年、十五年,结果发现胆固醇愈高的人,罹患癌症的机会愈小,胆固醇高达280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罹患癌症,这就是胆固醇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在外面看诊,我们鼓励吃胆固醇的话,我们讲一句话,就会有一百个中、西医的博士跟你反驳,有用吗?所以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我们从教育着手,我们训练新的一代,大家成人的,也可以得到简便的处方,简便的医疗、食疗的好处,当下获益。我们好好训练这些书院毕业的大学同学,更长久的就是从幼儿园开始教。
十二、感冒因为有发烧,慢慢会把身体内水分耗失掉,嘴巴会干干的,干干的就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负责的,这时候就感受到嘴巴干干的,但并不会口渴,这时感冒的阶段仍停留在皮表,还是属于葛根汤、小柴胡汤的症状而已,这时候伴随的发烧称为表热,处理表热一个大原则就是「汗出烧就退」,用甚么方法让他发汗呢?可不可以跑步?回答:不可以让他跑步发汗,跑步会损失很多氧气,产生很多二氧化碳。表热又不发汗,只能用物理的疗法。有人认为发烧时,就给他用泡泡热水澡的方式退烧对不对?在泡热水澡过程中,骨骼肌会松弛,毛细孔打开,在热水中汗出烧也就退了,但是这时候要注意,发烧伴随着的是畏寒、恶寒,最怕的就是寒冷,因此,泡好从浴缸出来,离开热水未来得及穿衣服前,容易遇寒造成再次感冒。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进浴缸泡热水澡退烧不是理想的方式。所以哪一种方式最理想呢?最理想的方式为「泡热水脚」,将「泡热水澡」改成「泡热水脚」就可以了,将水位泡至小腿肚位置,水温愈高愈好,以不烫伤为原则,要泡至身体发热出汗为止,因为汗出烧就退。
冬天时,天气寒冷,在泡的过程中,热水容易变冷,那我们不妨在泡脚桶旁准备一个小钢杯,从泡脚桶内装一 杯水出来,然后置入便宜又好用的「电汤匙」于小钢杯中加热。不需要买一个几千元的泡脚器,只需土法炼钢,买一只60元的电汤匙就可以用了,加热到水快开了,拔掉电源线(PS:连接电源的电汤匙离开水会烧掉),将热水倒入泡脚桶内,再从泡脚桶装一杯水出来,重复刚才的动作,如此就可以维持泡脚桶内的水温,人就泡到出汗,汗出烧就退。如此就不需要药了嘛,连良方十帖也可以丢掉,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住「汗出烧就退」这个原则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利用这个方式。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当中,各位都看到了,都听到了,听到甚么呢?在表热阶段,在发烧、恶寒阶段,我们是给热的还是冷的?回答:热的,所以这时候用冰枕对不对?冰枕会引斜、引贼,把贼带到家中而已,所以此时用冰枕是不对的,那冰枕是用于那一阶段呢?且听下一节分析明了,下课!
良方十剂(二)
部分节选
三、我们讲胆固醇,只有营养学家告诉你不可以吃,你看生化学学家董大成博士是如何看待胆固醇,你再看台大生化学的教授,台湾生化学的权威、第一把交椅的林仁混教授是如何看待胆固醇的,西医的胆固醇指标有的是130~200,林仁混教授说男生胆固醇标准是180~220。他的讲法就跟其它人不同,为甚么差别这么大?而董大成博士自己得过膀胱癌,他后来自己吃黄豆,他说黄豆可比高丽蔘,你看他一天吃蛋吃几颗?为甚么他不怕胆固醇过高,他是生化学家才了解化学的变化,只有营养学家才给你断章取义,营养学家认为:蛋黄里面胆固醇很高,吃下去胆固醇会一直飙上去。可是生化学家看法就不是这样子,他看见蛋里面有胆固醇,蛋中有卵磷酯。有卵磷酯的胆固醇就OK了,所以不用怕,你看古代那些吃猪脚连猪皮一起吃的,猪皮就是卵磷酯,他们那一个高血压?那一个脑中风?所以医学不是这样子的。
那我们吃素的胆固醇从哪里来?从核桃、腰果、杏仁、无花果……那些干果类来的,再来这样就够吗?不够,还要从营养学家最诟病的那二种油来的:椰子油、棕榈油。所以吃素的人要用的油就是营养学家骂的最厉害的那二种油,第一个棕榈油、第二个椰子油,这二种油放冰箱拿出来后有没有像猪油,它像猪油,里面是胆固醇,它才是给我们身体能量最高的所在,所以吃素的油应该用这种。不过…,几年前我来这边上第一堂课时,就是讲这件事情,后来我不敢讲,为甚么不敢讲?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物性,它原有的性质,如果变化了要怎么讲。例如:我们鼓励人家吃黄豆,黄豆可比高丽蔘,可是黄豆却是基因食品,那个因果谁去负?副作用谁去负?所以我说吃黄豆、喝豆浆可以补充钙质,这份补充数据骨质疏松也是鼓励喝豆浆,那豆浆如果是基因改造黄豆制成的,后来吃出问题,这谁来负责。
同样地棕榈油的问题,棕榈油在南洋生产地装桶时加一次防腐剂,我们问过台湾经销商,棕榈油来台湾时,他们怕防腐剂用太少,怕它坏掉,又再加了一次,我听到加二次怎么敢介绍,所以到底要吃甚么?我不知道,我们在这边可以跟各位讲的是,它的物性而已,至于后面人为的变化,我们很难讲。就好像也有学员问我们,中药使用时是不是要先泡热水10分钟后,过滤后再煮,不然重金属如何去掉?老实讲,不要说是「中药」,只要是种在土地上的,只要是由根吸收土地水分的作物绝对都有重金属,因为全世界的地利都被破坏掉了。那大陆还在步那些以前台湾开发的,全世界以前先进国家开发过程所使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药剂都在喷植物,那吃中药到底对不对?那我们没有办法负责这些事情,这是属于整个「共业」的问题(PS:众生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称为「业」。好的思想行为叫做「善业」,恶的思想行为叫做「恶业」。「共业」:大家共同造作的业)。
四、真正地医学是把古代的东西与最新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两个答案是一样地,这才可以当作标准,如果抵触时,就有一个错。我们会认为古代医学能够流传二千年下来,应该就是真理了,只是等待现代科技给印证。那为甚么又要老调重谈,重提棕榈油?因为最近汉唐中医又再跟我遥遥呼应了,我们是远隔大洋漠不相识的人,讲的观点几乎都是一样的。他最近讲我们用的油绝对不是色拉油,我们要用的是不会让厨房油油腻腻的油,不是那种会让抽油烟机每半年就要送厂商清洗的油。因为倪院长没有吃素,所以他就鼓励人回到吃猪油的时代,为甚么?因为猪油胆固醇高。所以很奇怪,我与倪院长不相识,我是默默无名,他是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佛罗里达州最高的中医行政负责人,等于是州长认命的官,他刚辞职半年、一年而已,他想回台湾教一批学生,所以才把那边辞掉了,收一批关门弟子。我就看见他在鼓励,说用色拉油是被厂商买通的,才会变成吃色拉油。
为甚么女生抽烟比男生少,但是肺癌是女生的第一名?为甚么男生不是肺癌第一名?就是抽油烟机,厨房造成的嘛!为甚么心血管疾病一直都上升,就是那些色拉油,色拉油被加热后变成焦油,焦油到身体就是致癌物质,那就是变成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堵塞血管的元凶,所以心血管堵塞并不是胆固醇。这种医学的信息,各位到哪里去听,没有人告诉各位这种信息的,到处都是错误的,我们在药师佛前面,只有我们敢讲我们是正确地,所以我们才要上这课,大家如果有兴趣尽量不要缺课。因为我个人蛮情绪化的,看见人少我就没精神了,看见人少,本来预计人会很多要讲良方十帖,又觉得良方十帖以前讲过了,所以讲不起劲。不过老实讲,一个真正会上课的人,再重新讲一遍,你会觉得怎么好像以前没听过。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的请举手,对不对,就是这种感觉。
五、我们刚刚提到盐巴,中医的源头是五行表,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对应到五藏「肝、 心、脾、肺、肾」,对应到五行「木、火、土、金、水」,这边可以看见,盐能入肾,盐是肾脏所必需的,为甚么?因为肾脏得到盐巴才能把水变成尿尿,这是利尿,盐巴是利尿剂,为甚么现代医学一直教人不要吃盐,台湾尿毒症(洗肾)的人口比率是全世界第二位,这是最近的新闻。这就是教你不要吃盐巴,咸不入肾,然后水滤不出去嘛!就这么简单。
六、我们要再提之前提过「通便」用的腌黄瓜,因为刚刚有学员提问这个问题。那个泡在液体中爱之味品牌的腌黄瓜可以用吗?这个不可以用,这个软趴趴的怎么塞得进去。要用那个咬起来脆脆、有嚼劲的腌黄瓜才可以塞得进肛门,塞进去后才可以软化大便,大便就出得来。为甚么呢?因为「咸能软坚」。再譬如大脖子缺碘,中国古代就认知到,就是要给它海藻、海带、昆布,我们老祖宗不知道这些食物中有碘,可是老祖宗知道这些是海里的东西,它们很咸。大脖子是硬块,只有用咸的东西才能将它软化掉,所以这就是「咸能软坚」的应用。现在大便挤到肛门边硬硬地,根本挤不出来,这个腌黄瓜很咸,塞进肛门后就会吸收水分,「咸能软坚」,会使大便软化,待会就会出来,原理就是这样子而已。
这原理不同于「薄荷脑」,薄荷脑是用薄荷提炼后白白的东西,做成类似口红的形状可以旋转伸缩的东西,很多人拿绿油精或薄荷脑抹太阳穴,治头疼,可不可以?那一天到晚都头疼的,愈抹会愈头疼。上星期上课提到太阳穴头疼的,那二种放在一起就可以根治了,对不对?我星期三就接到家长打电话来,家长就坐在那边,他就告诉我说:「自己的妈妈二十年的头疼」,我们想想看,经年累月二十年的头疼,看遍多少医生,星期三时打电话告诉我说,就用我上课所讲那二个简单的方子合在一起用,就好的非常多。我就告诉他说:「你就写一篇贴在我的网站上嘛!」没有人要贴,这个网站我就不想经营了嘛,所以大家看到我今年四、五月以后几乎不再贴了,我们也不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劳,实际上是因为中医处于这个很暧昧的时代,大家根本看不到甚么叫「中医」,大家看见的「中医」是会叫你去吃「普拿疼」的(大家一笑)。
星期四那天有一位阿妈坐我的车子,阿妈就告诉我说:「中医老师的药怎么这么好用」,对不对阿妈?(PS: 阿妈在现场上课),一包就有效对不对?(PS: 阿妈说一些话,但是录音听不清楚) 阿妈讲的那个案例,阿妈都陪乖孙女来上学,孙女说:「阿姑走路都会撞墙壁」(大家一笑),你知道这是用甚么方子解决的吗?我们良方十帖中有「小柴胡汤」、有「五苓散」,就是这两个合在一起,服一包后就不会撞墙了,那二天就OK了,都在良方十帖内,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而已,阿妈就觉得很奇怪,为甚么中医老师你的药这么好用,阿妈多讲妳的,没有关系吧?阿妈回答:「没关系」。阿妈的手肘有问题,我告诉她中药一帖就看见效果,阿妈是不是?
还有一位不知是谁,手也长一粒东西,用我们赠送的「紫云膏」后,处理好十多年的旧伤。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医疗环境,为甚么没有人告诉妳可以用「紫云膏」,「紫云膏」到处都在卖。(PS:有位学员发表「紫云膏」的使用经验,但是录音声音细,不知有否听错!她说:「我有一位同事的小孩,那个肉一直陷下去陷下去,她妈妈很担心很害怕,因为我有给她一瓶○○的「紫云膏」,因为哪天已晚想隔天在带去看医生,结果她就用「紫云膏」给小孩抹,抹一个晚上后,隔天就好了,这是同事说的。」)
谢谢妳!我们这边从来都没有让人发表经验(大家一笑),但是每一个人都很含蓄,谁一包就有效!谁一包甚么问题都解决!结果都不敢讲,当然不敢讲,不然这讲堂也坐不下。其实我们也不是好大喜功,我们也不喜欢站出来,我们喜欢默默的耕耘,我们喜欢躲到山里面去练功的,去修禅定打坐,所以我们研究室才叫「药师功房」是 药师佛的药师,不是现在药剂师的药师,我们是希望隐姓埋名好好练功,才是我们的本份,可是这世界太混乱了,你不这样起来弄的话,很糟糕啊!你说外面买的西药感冒药怎么比得上我们的葛根汤,那里面的类似安非他命的成份codeine(PS:英翻中「可待因」),吃了就上瘾嘛!不行这样子做。所以我们良方十帖是很有得讲。
七、我们讲义发下后,葛根汤还有得讲,葛根汤要讲二十小时,我们都可以讲。我们良方十帖为甚么要有感冒,因为小孩子几乎都有感冒,我们今天讲的只是概论而已,感冒会有咳嗽、喉咙痛。那咳嗽一定要分,我自从曝光后,有些家长就写了纸条,希望我给小孩看病,问题是写了纸条写得不清不楚,为甚么不清不楚?因为没有来上课。好!再来,如果小孩子没咳嗽给你听,你怎么知道是那一种咳嗽?而小孩也讲得不清不楚,所以小孩在中医列作「哑科」,望、闻、问、切中的问诊是没有用的,小孩子又很小没有脉好把,小孩子是不把脉的。小孩子可以看食指但能提供的讯息有限,因此小孩子能提供的讯息很弱,因此治疗小孩子效果会打折扣。所以真正能治好快速有效治好小孩子病的是家长,只有家长自己随时调整用药,才可以在一天或三天内将感冒治好。我一直强调,如果感冒超过如果6~7天才好的,那不是中医师治好的,也不是西医师治好的,那是他自己好的。所以一位中医师如果将感冒治到6~7天,这位中医师该检讨了。感冒应3~4天就治好才能称为「中医」。随时要变化用药,一包用下去,状况变了,立刻变化用药,一般而言,3包就OK了,感冒就好了,所以我们要学。
八、讲到咳嗽,如果发现小孩子咳嗽时,愈咳,气一直往上冲,这脸红红的,注意特征,咳到脸红红的,这种咳嗽可以用「麻杏甘石汤」,这种我们称为「热咳」,那有「热咳」就有「寒咳」或称「冷咳」,这「冷咳」会伴随着鼻水,那鼻水稀稀白白的流下来,「冷咳」会伴随着畏寒、恶寒的现象,这现象会很明显,我们就给「小青龙汤」,但是今天只是绪论而已,只是良方十帖的开场白而已,所以这二个方子请先暂时不要用,大家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深,除非你抓住我刚才讲的要点,一咳嗽起来,你就看到他整个脸咳到脸红,不咳则已,一咳就脸红,这个「麻杏甘石汤」就可以用下去。那「小青龙汤」这稀稀白白的是我前几周有讲很详细,那各位可以由CD来重新听或等我过几个星期依顺序讲良方十帖有提到「小青龙汤」时再用。「麻杏甘石汤」是「热咳」,「热咳」会伴随着鼻涕黄、浓、稠,还有那嘴唇又干又红,这就属于这系列的。那嘴唇是苍白的,鼻涕稀稀白白的是「小青龙汤」。
那还有因为干燥而咳嗽,喉咙因为干燥而咳嗽,或因讲太多话干燥而咳嗽,那这个是乱吃也不会吃出问题的,这个东西很好吃(PS:录音未讲,老师只在黑板上写出,故不知是甚么东西?)上星期日上完课,就有家长跑到楼上找我,他说:「奇怪!同样都是看中医师,那为甚么我的孩子出去外面看中医师,拿回来的药小孩子都不愿意吃,那学校这边的药就愿意吃,后来终于给他逮到一个机会,小孩从学校带药回去吃,吃完还有一点点剩下的,他拿来吃,唉哟!怎么这么好吃,果然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可以给各位一个判断的原则,如果中药是以甜为主,好吃为主的那个药、那个方、那种植物,你就可以长期吃,吃一辈子都不会有问题,重点就是要甜味。所以五味的酸、苦、甘、辛、咸,甘是甜,甜对应到肠胃,后天营养的补贻(?听不清楚)来自于甜味,所以只有甜味的东西才可以当保养药,可以长期吃。只要是苦的药,那是入心,那是泻火的,让你愈吃愈没有火,愈没有能量,最后的下场就是贫血,就是尿毒。所以去年上新闻的一位中医师,吃龙胆泻肝汤吃了六年,就是不懂这一句话,他吃到最后变尿毒,最后洗肾,结果被西医药厂拿来利用,以中医师身份告诉你中药有毒不可以吃,那就是他自己不懂。这个苦入心,心主血,会破坏红血球,苦泻火,所以把能量泻掉,最后就水克火(? 听不清楚)变成尿毒,道理如此而已。
所以刚才说葛根汤根本不是感冒药,为甚么?你们吃看看,吃起来甚么感觉?是不是甜的为主,它是保养药,甚至是营养剂,为甚么是营养剂,我分析给你们听,星期一那天上课我有提到小孩子的保养药,小孩子时就可以开始给他吃,可以吃到考上建中为止的方子是甚么:「黄耆建中汤」加「保和丸」,小孩子缺乏酵素,所以给他「保和丸」,那「黄耆建中汤」是由「小建中汤」变的,将它加「黄耆」后改名「黄耆建中汤」。「小建中汤」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胶贻。胶贻就是麦芽糖,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即红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以甜为主就是属于肠胃药,当然可以吃一辈子啊!当然可以吃到考上建中啊!
中国二千年前就设计出「黄耆建中汤」,设计出「小建中汤」老祖宗就知道小孩子的营养要补充甜味,所以在这个方里面给你加上麦芽糖,就是给小孩子最好的营养,小孩有营养、有热量,营养吸收好,他当然就不容易感冒。那消化系统好,当然呼吸系统就好,所以就是这样子。那葛根汤与小建中汤、黄耆建中汤有甚么差别呢?葛根汤少了胶贻,有5种成份与小建中汤相同,但是多了葛根(食物)与麻黄(药)。葛根是甚么?有看过韩剧节目「医道」的就知道,葛根是市场卖的食物(块状)。麻黄是甚么?发散风寒感冒的药,所以葛根汤有七味药,所以你说它是药吗?麻黄只占1/7,事实上不到1/7,因为葛根放的量比较多。因此葛根汤是给你小建中汤的营养,再用葛根把皮表骨骼肌放松,再轻微用点麻黄配合桂枝将风寒赶出,这样轻描淡写的教你发汗,汗出烧就退,如此而已。
九、这个「麦门冬汤」非常地好吃,我这里面就有麦门冬,我上课要保养喉咙,就是要用麦门冬。现在我们来看「麦门冬汤」,组成成份:麦门冬、半夏、甘草、人蔘、梗米、大枣。它有大枣即红枣甜甜的;有甘草甜甜的;半夏大家不认识没关系,这是一味中药;这人蔘也不用介绍了;有麦门冬这一味药;再来梗米是米,米也是中药,如果说中药都不能吃,那我们米也别吃了。「麦门冬汤」里面就有米,这是食物还是药?医食同源,米是淀粉类,淀粉就是甜的,甜的就是营养剂,所以甘入脾。麦门冬也有点甜甜的,甘草、大枣都是甜的,所以「麦门冬汤」给它乱吃也没关系,所以有事没事,喉咙干干地就可以吃,那实际上它比较偏向在咽的问题,只是咽与喉是在一起的,所以有时就囫囵吞枣,只要是咽喉干干地就找「麦门冬汤」来吃。
所以这个包括干咳,咳嗽没有痰,或者好像痰黏在喉咙上弄不出来,如果能弄出来多舒服呀,这时候只要口含麦门冬汤不加水,让它慢慢地滋润下去,等一下滑动,只要咳一声,一口痰出来,喉咙不会怪怪,不会再咳嗽了。麦门冬汤是属于比较平和,介于寒咳、热咳中间,比较温和的药,既是温和的药,即使乱吃也比较没有问题。只要是温和的药都带甜味,原则上,麦门冬汤偏向治干咳。
这里我们补充一下叶天士先生的川贝枇杷膏,这是甜甜的,甜的厉害,大家都给它乱吃,只要是咳嗽啦、喉咙痛啦,就给它乱吃,有的吃了有效,有的无效,为甚么?它是甜的,黏黏腻腻的,它只治干咳,如果是痰很多,如果吃枇杷膏,待会你的痰就咳不完了,它会生痰生很多,所以我们要懂这原理。这是咽的问题,那喉的问题使用「桑菊饮」,桑叶、菊花饮料,我们中医的五行表,彼此对应,秋天对应干燥,最近大家会发现到眼睛好像干干的,鼻子干干的。昨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他耳朵发痒,为甚么发痒,表示太干了。
上周我们介绍「桑菊饮」就说这是秋天的药,耳朵、眼睛、鼻子发痒、喉咙发痒、咽发炎、这里发炎(PS:听录音,不知所指位置)可以使用「桑菊饮」。这种干燥就不是随随便便用「汤」了,「汤」的意义是一天固定吃三次,类似随三餐喝汤之意。治干燥除药物外必须有充足水分,所以就不是桑菊「汤」了,而是桑菊「饮」,一天用六次,类似喝饮料之意。所以中医科不科学,在命名上就告诉你这是饮料。「桑菊饮」是秋天因为干燥而产生的饮料,前几天要放学时,我就看见书院的同学去拿桑菊饮来喝,他就说:「真的耶!秋天是干燥的季节,喝起来还真舒服,干燥就消失了」,我说对呀!只是以前有感觉,但是不会把它归纳在一起,不会想到跟这个季节有关系,只是隐约感受到秋天有这种现象。中医的老祖宗就告诉你:「秋就是燥」,所以我们说中医是天人合一的医学,在探讨物性、天地之间的物性、道理。所以你若确定「喉」,喉咙痒痒的用「桑菊饮」,若是「咽」的问题用「麦门冬汤」。
十、再几分钟就下课,漏掉补充一点,因为我上课是不用准备的,随时随现在的灵感,我在讲发烧时漏掉一点,因为现在的发烧不是那么单纯地气候关系或吃坏肚子肠胃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甚么东西?就是肠病毒,所以你用了葛根汤或者小柴胡汤加葛根汤吃下去后,汗出烧也不退或汗出烧退,但一下子体温又上来了,奇怪了,原来就是感染了肠病毒。
肠病毒大家知道有所谓的手、足、口病,那个手、脚破、口腔黏膜破掉、喉咙痛,有这些征兆的话,大家就要怀疑是肠病毒,肠病毒原则上有七天潜伏期,在潜伏期时不大出现症状,当症状出来确定是肠病毒感染后,我把全世界最好的处方介绍给各位,处方是:「银翘散」搭配「小柴胡汤」。当发现肠病毒症状或经由西医检验后确定是肠病毒,你就选择「银翘散」+「小柴胡汤」,这是没有便秘的,那如果有便秘时就不是「小柴胡汤」,要从大便去解决,力量要强一点,将「小柴胡汤」换成「大柴胡汤」,原则上三天之内就可以治好。
如果没有用这个中药很快地解决,其致命危机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会演变出心肌炎、演变出脑膜炎、演变出脑炎。这时会发高烧、痉挛、抽搐,这时会有生命危险,那时候这些就不适用了(PS:听录音,不知老师黑板所指),这时科学中药也不够用,还要搭配用煎剂。我们就介绍一半就好,因为我们知道小孩得了肠病毒,在前面阶段就将它治好不需要到第三阶段,所这边搭配煎剂的就暂时不讲。
十一、听过小孩子是阴虚体质的学员请举手?小孩子的体质是阴虚体质,阴虚表示水份不够、体液不够。小孩子身体里面大约只有500cc的血,只有一杯木瓜牛奶的容量而已,你不要看小孩子这么大,只有500cc的血而已,因为血少,所以容易发烧,很容易退烧。就是因为阴虚体质,肠病毒才会趁虚而入,所以小孩子要多补充水份。我们所谓小孩子为阴虚体质,是就其成长过程,从小至中年到老年来作比较,小孩子算是阴虚体质,但是小孩子不应该给他真正的阴虚,真正的阴虚就要给他治疗,治疗用甚么药物都没用,只要给予充足水份即可。
秋冬季节到了,父母、老师要注意小孩的肠胃不要让他受寒,喝冷水即受寒,所以要给小孩子喝温水。而且要记得小孩子嘴唇不要给他太红,太红就是阴虚,本来跟成人比较是阴虚,你现在又给他缺水,变成真正阴虚,所以病毒就趁虚而入,因为「虚」则不够也,「虚」则不足也,阴虚就得肠病毒所以不要给小孩子脱水、水份不够,那为甚么不是细菌呢?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细菌,水太多为阴实。阴太多了,水太多了,才会有细菌感染,那阴虚感染肠病毒,也可以靠中药「银翘散」帮忙消除阴虚。那有常常在吃葛根汤、小柴胡汤其实都是一种保护,因为小柴胡汤可以调整,但是原则上是「银翘散」可以化阴虚。
刚刚提到细菌为阴实,这里顺便提醒一般家长易犯的错误,小孩子受伤有伤口,不要用OK绷封起来,以为封好后很放心,其实那是在残害孩子,因为那个OK绷透气吗?那个透气胶带有透气吗?这地方有伤口、有破皮,那毛细孔随时会蒸发汗,将那OK绷贴住,汗流出来被封住了,汗水多就易生细菌,产生化脓,伤口愈来愈严重,愈不会好,这种信息外面有没有跟你讲,有听过的请举手?我们很乐于看到大家都知道,在这边听到的不算。我们这边有一些小朋友的家长很信任我们,孩子严重的受伤就不包扎,好的很快。所以外面的信息相当的错误,所以才要在这里讲,那在这里讲,有时候会有批评的关系,那个其实就像孟子所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们心很痛,希望大家能体谅一下,末学在这里有时会心直口快,多所批评,大家多有一些雅量,让我们为自己、为长辈、为孩子的健康多努力,希望大家多护持,这一门课大家多踊跃出席。好,谢谢各位! 

倪师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及学生的跟诊笔记分析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301 次浏览 • 2016-02-02 15:06 • 来自相关话题

(倪师)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06/03/2005)     我们经方家的问诊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为读者说明一下,如何找经方家看病,如果不知道方法将会变成鸡同鸭讲,病人说了半天我们也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 请读者记住用下列方式来回答问题。 ...查看全部
(倪师)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06/03/2005)
    我们经方家的问诊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为读者说明一下,如何找经方家看病,如果不知道方法将会变成鸡同鸭讲,病人说了半天我们也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 请读者记住用下列方式来回答问题。
1.问睡眠,你的睡眠如何?是否一觉到天亮?是否每天定时会醒?如果会醒,是几点会醒?是否多梦?等等。
2.问胃口,你感觉饿吗?有欲望想吃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是喜爱什么味道的食物?或是不饿,完全没有胃口。
3.问大便,你便秘吗?每天有大便吗?大便颜色是什么?是下利吗?很臭还是无味?等等。
4.问小便,你的小便是什么颜色?频尿吗?还是小不出来?还是没有尿意?平均一天几次?等等。
5.问口渴,你很渴吗?如渴,最想喝什么温度的水?如不渴,时常会忘记喝水吗?还是再怎么喝也不能止渴呢?
6.问寒热,你平时觉得身体很热还是很冷?手脚冰冷吗?
7.问汗,你容易出汗吗?会半夜盗汗吗?会时常流汗不止吗?还是不出汗的身体呢?
8.问体力如何,精神好吗?还是一直疲惫中?早上起床时,是精神奕奕呢?还是无法起床呢?精神能够集中吗?
9.问性功能,你性功能好吗?等等.
10.问女子月经,无论妳有无月经,都要详细说明妳的月经情形,是延后还是每次都提前呢?痛不痛呢?生过小孩吗?
正常人的标准.png

    读者只要按照以上的问诊来说明你身体的感觉,经方家就可以不用看到你,而依据这些主要症状来开出处方,但是要开方时,我们须要知道你体重多少?身高多高?等等,因为体格不同就会出现剂量不同的处方。
 
    经方是在真正的治病中,因此病人服用经方时身体在恢复时,自然会产生一些变化,可能每天都不同,有时会下利,有时会晕眩,呕吐,手脚发麻等等,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在治病,所以会有很多因人而异的反应出现,此时不须要每天向医师报告,你只要问你自己看看,是不是这些反应都出现在你的病兆所在呢?你就知道你如何了。我曾经遇到一位无知的病人,她来看我时,抱怨自己便秘,一星期才上一次大号,结果吃完我的药第二天就打电话来说,中药的副作用她受不了,因为下利过多。于是我问她妳感觉如何?她说感觉非常好,体力都恢复过来了,读者觉得我应该如何回答她呢?你们在吃西药时没有这类反应是因为西药只是在控制,根本没有在治病,当然你会感觉到二者之不同。
 
    病人如果拿着西医的检验报告来看正统中医的话,你一定会被骂,因为这是西医说的,不是我们说的,你有疑问的话应该去问帮你做这检验报告的人才对,怎么来问中医呢?这就是鸡同鸭讲,你可以将西医的检验说明一并给中医,也可以将西医给你的诊断给中医,这可以帮助中医来证明中药有多好,但是要记住,正统中医开处方时是完全依照你身体的症状而开的,不是按照西医的检验报告开的,因此你一定要强调你身体的症状,将之说明详细,如此才对正统中医有帮助的,每次病人拿出西医的检验报告给我时,他们不知道这对中医来说是完全无济于事的。

 
    内经说:阳病易治,阴病难。腑病易治,脏病难治,内经亦云:能知阴阳者,可以为医。倪师在诊病时,随时随地都在应用阴阳大法断病。十问其实就是在收集患者阴或阳的不足或太过,知道了阴或阳的不足或太过下药才有方向。看得见的是阴,看不见及功能性的是阳。阴阳调和时,阳是潜于阴的,所以阳面是凉的(如手背及额头是凉的),阴面是温的(如手心是温的)。当阴阳失调时,若阳不入阴,身体也就会有燥热感,阴阳相格时,身体就会有上热下寒,而当阴阳相搏时患者往往有寒热并结的现象,故从阴阳的变化也可以得知患者是处于病进或病退阶段。

神效感冒散-清代道医傅青主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897 次浏览 • 2016-02-02 14:22 • 来自相关话题

感冒散是清代道医傅青主所创,治感冒初期最妙。 荆芥50g 柴胡50g 黄芩50g 姜半夏50g 炙甘草50g,上五味研细末,一次5g,白开水冲服。 感冒外邪趁四时不正之气,来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营卫。感冒外 ...查看全部
感冒散是清代道医傅青主所创,治感冒初期最妙。

荆芥50g 柴胡50g 黄芩50g 姜半夏50g 炙甘草50g,上五味研细末,一次5g,白开水冲服。

感冒外邪趁四时不正之气,来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营卫。感冒外邪初犯人身,立足未稳,此时用感冒散最为有效。方中用柴胡、荆芥散皮毛之邪,邪既散,安得入里。方中又有祛痰之圣药半夏,使邪不得挟痰以作祟。方中又有降火之药黄芩,使邪不得挟火以作殃。况又有强健脾胃之药炙甘草,调和药味以和中。邪气散,正气又未伤,此感冒散治感冒初期之妙也。

恶寒、咽痛、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初起,一日内,均可用感冒散,越早用疗效越好。一饮感冒症状即可缓解。

五种内火怎么灭?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35 次浏览 • 2016-02-02 11:53 • 来自相关话题

心火: 如果是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用莲子,大米适量共煮常服,或平时将黄连片含在口中并慢嚼,将药液咽下,均有清心火之功效。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也不妨一试。 ...查看全部
心火:

如果是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用莲子,大米适量共煮常服,或平时将黄连片含在口中并慢嚼,将药液咽下,均有清心火之功效。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也不妨一试。

如果是实火,则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口干、小便断黄伴有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红等,治疗常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肺火:

咳嗽无痰或少痰而粘,干咳时间较长,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两颊发红并有失眠、口干、咽喉发燥、声音嘶哑、舌红等症状。

可用百合3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共煮粥服,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1枚泡茶饮服。

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时口干、烦热、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平时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饮,另外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胃火:

实火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宜以知母、黄岑、淡竹叶、石斛等适量 泡茶饮用。或者水煎服。

肝火:

其症状类似高血压、脑中风等。表现为头痛剧烈、口苦有臭味、容易发怒、两肋胀痛、肢体麻木、烦躁难眠、吐血等。可看遵医嘱使用一些清肝泄火的中药。

唇风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185 次浏览 • 2016-02-02 11:49 • 来自相关话题

    唇风     [概述]       概念     唇风好发于下唇,局部以红肿、疼痒、日久破裂流水为特征。多因脾胃湿热。复受风火邪毒侵袭所致。与现代医学的剥脱性唇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查看全部
    唇风
    [概述]  
    概念
    唇风好发于下唇,局部以红肿、疼痒、日久破裂流水为特征。多因脾胃湿热。复受风火邪毒侵袭所致。与现代医学的剥脱性唇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一、胃经风火
    平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外袭,以致风火相搏.引动湿热之邪,循经上蒸,结于唇部,气血凝滞而成。
    脾经血燥  每因脾气虚弱,外感燥热之邪,或温热病后.伤湿化燥,致使燥热:循经上熏肌膜而致。
    [临床诊断]
    症状:自觉下唇发痒,疼痛如火燎灼热之惑,并有反复发作史。
    检查:奸发下唇,局部呈暗红色,表面干燥、皲裂、流水,易出血,甚则糜烂,易剥脱.脱后为无皮之状;口唇肿胀,外噘如驴嘴状,唇周肌肉紧张,时而见有困动。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胃经风火
    证侯:唇部发痒,色红肿胀,日久破裂流水,灼热疼痛,或见口渴喜饮,口臭,或:有嘴唇不时困动,大便干,脉象滑数。
    病机分析:足阳明胃经.环口唇.风热湿邪循经上蒸唇部,则红肿胀痒;湿热久蒸则破裂流水,灼热疼痛;风盛而伤筋脉,则嘴唇不时困动;热盛伤津,则口渴喜饮.口
臭,便干;湿热内盛.故脉象滑数。
    2.脾经血燥
    证候:唇肿燥裂,流水,甚者流血.痛如火燎,犹如无皮之状,结痂,或鼻腔掀热,.小便黄赤短涩,舌干无津,脉数而实。
    病机分析:脾气虚弱.燥邪为患,则唇肿燥裂;燥甚则干裂,故流水流血。痛如火燎,犹如无皮之状,结痂;鼻腔掀热,小便黄赤短涩,舌干无津,脉数而实,乃脾经血
燥之象。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 胃经风火
    治则:疏散风邪,清热利湿。
    方药:双解通圣散加银花。方中荆芥,防风、薄荷、麻黄疏解风邪;连翘、栀子、黄芩清热解毒;石膏、桔梗清气分之热;川芎、  当归、白芍、甘草活血养血而散瘀肿以
    止痛;白术、滑石利湿清热。
    若局部红肿胀严重者,加黄连、白鲜皮清热解毒;破裂糜烂流水者.加木乃、车前    子清利湿热。若见口唇困动、红肿、破裂,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者,为风盛脾虚之证,
    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治之。
    2.脾经血燥
    治则:祛风、凉血、润燥。
    方药:四物消风饮加丹皮、元参、麦冬、石斛等。方中荆芥、薄荷疏风清热;柴胡、黄芩、甘草清热解毒;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凉血润燥。
    (二)外治法  外治法主要为外搽法。临床常用黄连膏.紫归油、青吹口散7由膏搽患处,以清热解毒,凉血润燥。
    (三)民间疗法    
    1.用马齿苋或芙蓉叶鲜品捣烂外敷,每日 2次,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白芨粉麻油调搽,每曰3次.以凉血润燥生肌。
    [转归及预后]
    唇风早期出现红肿、痛痒时,采取积极的内、外治法,往往症状很快消失。若失治或治疗不当,日久则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反复剥脱能使唇部肌膜增厚,影响张口及言语。
    由于唇风病程较长,且常与曰晒、风吹等刺激有密切关系。所以治疗时不但要避免。
    外界的不良刺激,而且还要坚持相当一段时间,不可因局部症状消失,便停止治疗,以免反复发作。
    [预防及护理]
    1.避免长时间的风吹、日晒。
    2.纠正舔唇、咬唇的不良习惯。
    3.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4.千燥季节宜服健脾渗湿饮料,如生薏仁、茨实、荸荠、赤小豆煲汤服。

重舌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11 次浏览 • 2016-02-02 11:43 • 来自相关话题

    重舌         [概述]     概念     舌下疼痛.肿起一块,色红或紫。形似舌下重生一舌。故称重舌。又名子舌     [病因病机]         一、心脾积热     ...查看全部
    重舌    
    [概述]
    概念
    舌下疼痛.肿起一块,色红或紫。形似舌下重生一舌。故称重舌。又名子舌
    [病因病机]    
    一、心脾积热
    因过食辛辣炙煿,脾经受热,足太阴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或因情志不遂,夜睡不宁,心火上亢,心主舌,在窍为舌,心脾积热,则循经上冲舌本,散于舌下,令舌腹之经脉瘀滞肿胀,形如新增一小舌,故出现重舌之疾。
    二、胎毒内蕴
    小儿胎毒内蕴,而肾气未充,肾水无以济心火,毒自上逆,随心经上冲于舌,壅热于舌下筋脉,形如小舌,则为重舌之疾。
    [临床诊断]
    症状:舌体疼痛肿胀,语言不清,吞咽受阻,颊下多呈浮肿,并见潮热项强,饮食时剧痛,口流热涎,小儿啼哭甚,不肯进食,舌红,苔黄,  口干,尿赤,便秘.脉数等症。
    检查:舌卷短缩,舌下血脉肿起,质软,形似小舌之状,其色或红或紫.或见肿物连贯而生状如莲花,脉管怒张,颊下核肿大压痛,或见舌腹肌膜溃破流涎流血,舌体转动不利。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心脾积热
    证候:患者过食辛辣,渐见舌下曰渐肿大,舌背抬起,舌卷短缩,舌下筋脉紫胀,如连贯而生一小舌,痛不可忍,如火灼样,患者进食及语言受阻.  口流热涎.  口苦咽干口臭,全身发热,烦躁多梦,腹胀便秘,如溃破后流涎流血水样物,症状稍减,染毒则肌膜发红溃烂,颏下署核肿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
    病机分析:心开窍于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脾开窍于口,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心脾热盛,火热循经上攻于舌下,故舌底肌膜筋脉受灼而发热肿胀,色红或紫,形如小舌,痛不可忍;这时肿胀疼痛,必然患者进食及语言受影响,又因舌下金津,玉液两穴,为涎液所出之处,今炎症肿胀堵塞使涎液滞流.故见舌下曰渐肿大,舌背抬起,舌卷短缩,如溃破后热毒得泄,流出血水样物,回流压力亦减少,故感觉症状减轻;若染毒则灼腐肌膜成脓.热毒聚结故颏下署核肿大压痛。全身表现发热,头痛,夜睡烦躁梦多,腹胀,便秘,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均为心脾积热.邪正相争之一象。
    2.胎毒内蕴    
    证候:大致与心脾积热表现相同。并见小儿啼哭不止.不愿进食,口角流涎特别多,甚至连颈项胸前也湿透,烦躁不眠,高热等。
    病机分析:参照心脾积热,而小儿舌下涎液分泌旺盛故流热涎较成人多,故流至须项胸前。胎毒蕴积,心经壅热上攻,故烦躁不眠及发热亦甚.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心脾积热
    治则:清泻心脾。
    方药:导赤散合泻脾散。导赤散以生地清热凉血养阴,木通降火利水为主药,竹叶.清心利水,引热下行,随小便而出,为辅药,甘草梢清热导火,通淋止痛,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全方合用以清心养阴利水导热之效.在泻脾散中以石膏、栀子以清泻脾胃驭热为主药.防风以疏散脾中伏火为辅,藿香芳香悦脾,理气和中.振复脾胃之气机为佐,甘草和中泻火调和诸药。上述两方共用.既可导心火下行又可泻脾中伏火,使心脾积热而致的重舌得以消散。
    2.胎毒内蕴    
    治则:清心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灯心、犀角(磨汁冲)。方中针对火热炽盛即为毒,是以解毒必须泻火,以火为主于心,而泻其所主.故用黄连为主药,以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四药合用.苦寒直折。使火邪去而热毒解,再加灯心草利水清热除烦。加犀角凉血泻火解毒.安神定惊,对胎。毒蕴的小儿亦可服灯心汤以清心解毒;若语言不利宜通关开窍开芒可用安宫牛黄丸。
    (二)外治法 
    1.舌下吹用冰硼散或薄荷研末合冰片少许掺口,或吹凉心散.每日2~3次。
    2.者溃烂者吹锡类散.舌出血者用炒蒲黄末,涎出量多者用圣惠方。
    (三)针刺方面  初起应急泄其热,用三棱针刺其恶血,或针金津、玉液二穴,约5分许.出血,然后用淡盐水漱口,再吹冰硼散。
    [转归及预后]    
    重舌早期如能及时治疗一般热除肿消而痊愈.若处理不当而染毒溃烂者病程稍长.但一般无很大的危险,只是病人比较痛苦。
    [预防及护理]   
    1.注意起居饮食,避免煎炒炙煿之品,防止脾胃积热上冲,贻养心性,勿过郁怒,以免火热上亢于舌而成疾。
    2.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减少重舌破溃后及针刺后的染毒可能性。
    3.小儿要耐心护理,经常保持颈项及涎液流经部位的清洁,避免发生皮肤的损害。
 

木舌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950 次浏览 • 2016-02-02 11:31 • 来自相关话题

  木舌   [概述]     概念   由于心脾火热上炎而致的舌肿木硬,不能转动,称为木舌。又名木舌胀,木舌风、死舌。与恶性贫血舌炎或缺铁性舌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一、心脾积热 ...查看全部
  木舌
  [概述]  
  概念
  由于心脾火热上炎而致的舌肿木硬,不能转动,称为木舌。又名木舌胀,木舌风、死舌。与恶性贫血舌炎或缺铁性舌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一、心脾积热
  舌为心之苗.脾之脉络在舌下,过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脾胃积热,热气上冲,脾之脉络在舌下,随经脉上注于舌,积热而令舌肿胀木硬。
  二、心经火旺
  体素阴虚,加以病后或劳伤过度或思虑太过,亏耗真阴,心阴不足,虚火上炎,舌为心苗,遇火上冲,令舌肿满不能转动.遂成木舌。
  临床上实火为心脾积热;虚火为心阴不足;此外,命门火衰,心阳不运,也可导致本病。
  [临床诊断]
  症状:木舌患者,舌体肿胀,转动伸缩不利,言语謇涩,不辨滋味,妨碍饮食。
  检查:舌体表面色深红,或紫色,触之或按压时感到舌质坚硬,有如木质样。
  [辨证论治]
  一、心脾积热
  证侯:舌体渐渐胀大,甚则满塞口中,影响语言,舌色深红,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中烦热,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洪数。
  病机分析:心开窍于舌,心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脾开窍于口,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今心脾积热,热气循经上冲于舌,脉络闭阻,故见舌体胀大,舌色深红;因外感邪热入里,引动心脾经热,而表证未除,则见全身恶寒发热;脾胃壅热,则见口干渴,大便结,小便黄;心经热盛,故觉心中烦热;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是心脾热盛之象。
  二、心经火旺
  证候:舌体色紫如猪肝样,坚硬疼痛,饮食难进,语言不利,烦躁失眠.多梦.舌尖红赤,脉细数。  
  病机分析:心阴不足,虚火上炎.舌为心之开窍,火热循经,经脉受灼致舌体瘀阻成紫色如猪肝样;坚硬疼痛,语言及舌运动受影响,故语言不利,饮食难进;心经虚火内扰,心神不宁,故见烦躁,失眠、,多梦;血虚不能充实血脉;故见脉细数。
  三、治疗   
  (一)内治法  
  1.心脾积热
  治则:清心凉脾,佐以泻火解毒之法。  
  方药:木舌紫舌方。方中以黄连泻心火,解热毒;.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对热邪入心,烦躁,舌胀硬等症尤效;山栀泻心除烦,凉血解毒,对火毒炽盛而舌色深红者适用;黄芩清热燥湿;木通利水通淋,治心火上炎,口舌红赤,心中烦热等症;牛蒡子散结消肿;灯心清心除烦;甘草清热解毒;荆芥、薄荷疏散风热。全方合用,清心凉脾,泻心解毒消肿对木舌肿胀,语言謇涩之症有效。或用当归连翘汤,方中当归尾散瘀止痛;连翘泄热散结;白芷祛风消肿;大黄清泻心脾;甘草和中解毒。全方合用能治木舌肿胀,口干便秘之症。  
  2.心经火盛
  治则: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方中以犀角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泻心火为主,治热扰心经,舌体紫肿木硬之症;生地为辅协助犀角解血分热毒,并能养阴,以治热甚伤阴之症;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既增强凉血之力,又可防止瘀血停滞,共为佐使。或用导赤散,引导心火下行,以治木舌而见烦躁溺赤者。如热毒甚者,可用黄连解毒汤加犀角。临床上除上述两型辨证治疗外,若心阴,不足,见心烦,失眠多梦,舌尖红赤者,宜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如命门吹衰,见畏寒,便溏,手足不温,脉沉细者,宜附桂八味丸。
  (二)外治法.先用三棱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两穴出血,除去恶血,再用淡水漱涤.然后外用冰硼散或川硝散,每日2~3次,或用飞盐加冰片少量,或黄连(蜜制)6克.僵蚕3克.共研细末,敷于舌上,每日2~3次;症重者用僵蚕、皂角等分为末,取少许吹入鼻中,口目开而涎出,再用紫雪丹1。5克,竹沥15毫升,调匀抹入口中。此外,可取合谷、少商穴针刺,强刺手法,本留针,每日1次。  
  [转归及预后]
  木舌以心脾积热,或心火上炎,造成舌肿木硬,色深红光滑,疼痛,如及时投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药,较快向好转至痊愈。如治疗不当,热毒伤及口腔肌膜,犯及脉络.以致火毒熟腐成脓,导致舌体溃烂;一般情况木舌预后良好.危险性不大。只有在木舌胀大麻木严重时,才会影响呼吸及言语进食等。

  [预防及护理]
  预防上,避免膏梁厚味和辛辣之品,减少脾胃积热;注意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操劳.使虚火上炎;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加强锻炼身体,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木舌的发生。
  护理上,患病期间,注意保护舌体不受损害,不要进食硬物,或酸、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清洁,以防感染。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74 次浏览 • 2016-02-02 11:20 • 来自相关话题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查看全部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肺结核--肺痨
    胸腔积液--悬饮
    肺性脑病--肺厥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
    胃下垂--胃缓
    胃石--胃结石
    幽门梗阻--胃反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
    肠结核--肠痨
    习惯性便秘--脾约
    急性胰腺炎--胰瘅
    慢性胰腺炎--胰胀
    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
    肝硬化腹水--膨胀
    肝脓肿--肝痈
    肝结核--肝痨
    脂肪肝--肝癖、肝痞
    肝昏迷--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
    肾结核 --肾痨
    尿潴留--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
    神经性失眠--不寐
    三叉神经痛--面风病
    癫痫--痈病、癫痫
    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
    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
    面神经麻痹--口僻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
    脑血栓--中风、偏枯
    脑出血--中风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
    过敏性休克--风厥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二】外 科
    肾结石--石淋、血淋
    泌尿系结石--石淋
    胆石病--胁痛、黄疸
    胆囊炎--胆胀
    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
    肠梗阻--肠痹
    胰腺炎--胰胀
    乳腺炎--乳痈
    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
    前列腺炎--精浊
    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
    睾丸炎、附睾炎--子痈
    附睾结核--子痰
    隐睾--子隐
    龟头炎--龟头痈
    男性不育--不育
【三】妇 科
    痛经--痛经
    闭经--闭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
    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
    子宫肌瘤--石瘕
    子宫脱垂--阴挺
    女阴溃疡--阴疮
    乳房结核--乳痨
    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
    乳腺纤维腺瘤--乳核
    先兆流产--胎动不安
    习惯性流产--滑胎
    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
    盆腔炎--带下、腹痛
【四】儿 科
    新生儿黄疽--胎黄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
    营养不良--疳病
    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
    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
    百日咳--百日咳、顿咳
    细菌性痢疾--痢疾
    麻疹--麻疹
    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
    白喉--白喉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五】皮 肤 科
    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
    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
    扁平疣--扁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
    尖锐湿疣--臊疣
    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
    手癣--鹅掌风
    足癣--脚湿气、臭田螺
    甲癣--灰指甲
    趾甲癣--灰趾甲
    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
    荨麻疹--瘾疹、风疹块
    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
    银屑病--白疵、白壳风
    斑秃--油风脱发
    脂溢性皮炎--面游风
    寻常痤疮--粉刺
    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风
    日光性皮炎--日晒疮
    扁平苔癣--紫癜风
    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
    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
    白塞病--狐惑
    白癜风--白驳风
【六】眼 科
    麦粒肿--针眼
    霰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
    沙眼--椒目
    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
    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
    结膜结石--睑内结石
    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
    急性泪囊炎--漏晴疮
    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
    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
    慢性结膜炎--白涩症
    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
    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
    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
    青光眼--五风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
    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
    视神经萎缩--青肓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
【七】耳鼻喉科
    外耳道炎--耳疮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耳胀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耳闭
    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
    突发性聋--暴聋
    感音神经性聋--久聋
    慢性鼻炎--鼻窒
    萎缩性鼻炎--鼻槁
    化脓性鼻窦炎--鼻渊
    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
    鼻出血--鼻衄
    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
    扁桃体炎--乳蛾
    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
    喉炎、声带炎--喉喑
【八】口 腔 科
    智齿冠周炎--牙咬痈
    萎缩性牙周炎--牙宣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疳
    白塞病--狐惑病
    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
    舌脓肿--舌痈
    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 

感冒
1.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且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哮证
2.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痹证
3.痹证是指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西医之风湿病,则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咳嗽
4.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证常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
肺痈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郁证
6.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喘证
7.喘证是指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常可见于西医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等疾病。
不寐
8.不寐系指由情志不调、劳神太过、气血亏虚等引起,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神气不宁所致的,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寤,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量与质均差,所以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症状,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西医称不寐为失眠,认为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是指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正常睡眠要求,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难受的感觉。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要以平素睡眠习惯为标准,而且只有连续长期无法成眠,至少3周以上才算患有失眠症。
眩晕
9.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疗效。西医学中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相当于本病证。
中风
10.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醇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常见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又名卒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是常见脑病之一。本病相当于西医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范畴。
头痛
11.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证。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枕等部位。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常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考以下进行辨治。
痢疾
12.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多发于夏秋季节。西医的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呕吐
13.呕吐是指由于胃气上逆,迫使胃之内容物从口吐出的病证。古医书将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声称为吐,有声无物称为干呕。西医之消化系统病变,或其他疾病而合并呕吐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胃痛
14.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病。
胸痹
15.胸痹是指胸部闷痛,其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汗出肢冷等。西医的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出现胸痛,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泄泻
16.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淋证
17.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的病证。西医的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前列腺炎、乳糜尿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水肿
18.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西医的心脏性、肾脏性、营养不良性以及功能性水肿,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心悸
19.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以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因惊恐而引起的心悸称之惊悸;心悸较严重,呈经常性发作者称为怔忡。西医的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贫血、甲亢、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为主证时,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胁痛
20.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的肝胆疾患、肋间神经痛、干性胸膜炎等,表现以胁痛为主症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黄疸
21.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特征。西医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消渴
22.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崩漏
2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西医所称的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可分无排卵与有排卵两型。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其临床表现与崩漏相同者,归本病论治。
便秘
24.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粪便坚硬,难于排出的一种病证。西医的习惯性便秘、肠道疾患所致便秘、功能性便秘等,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腹痛
  1.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而言。常见于西医的内科腹痛,如急性胰腺炎、胃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腹痛等。
血证
26.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常见的有咳血、鼻衄、齿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古今疾病名称对照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09 次浏览 • 2016-02-02 11:15 • 来自相关话题

粘液性水肿    -    中医古称阳虚水泛 重症肌无力    -    中医古称筋痿 多睡症    -    中医古称过力脱气  性淡漠    -    中医古称不欲近房 阳萎    -    中医古称阳萎 ...查看全部
粘液性水肿    -    中医古称阳虚水泛
重症肌无力    -    中医古称筋痿
多睡症    -    中医古称过力脱气 
性淡漠    -    中医古称不欲近房
阳萎    -    中医古称阳萎
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    中医古称肥人不育
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席汉氏综合症    -    中医古称黑疸
上呼吸道感染    -    中医古称感冒
急性气管炎    -    中医古称风热犯肺
大叶性肺炎    -    中医古称肺热
急性痢疾    -    中医古称滞下
急性胃肠炎    -    中医古称食泻
霍乱    -    中医古称霍乱
夏季热    -    中医古称疰夏
肝炎    -    中医古称湿阻
肝硬化    -    中医古称水鼓(是肝炎后期出现腹水)
性病    -    中医古称花柳病
糖尿病    -    中医古称消渴
糖尿病并发脑血栓    -    中医古称消渴偏枯
糖尿病合并宫颈癌    -    中医古称消渴倒开花
腹膜后血肿    -    中医古称瘀血腰疼
子宫肌瘤    -    中医古称经来结块
红斑狼疮    -    中医古称鬼脸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    中医古称历节风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    中医古称书痴
大发作型癫痫    -    中医古称羊角风
戒毒    -    中医古称戒断大烟毒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    中医古称久痢
胃溃疡    -    中医古称胃脘疼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急性黄疸型肝炎    -    中医古称萎黄急黄
功能性子宫出血    -    中医古称崩漏
尿毒症合并乙型肝炎    -    中医古称癃闭湿阻
肾结石    -    中医古称石淋
心肌病    -    中医古称心水
肺癌    -    中医认为咳嗽低热消瘦是肺痨,其实肺痨之中就有肺癌
乳腺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乳岩
阴茎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肾岩
结肠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肠结
恶性黑色素瘤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翻花疮
胰腺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阴黄
胃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反胃
子宫内膜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血带
甲状腺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石瘿
恶性淋巴瘤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失荣
食道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噎膈
卵巢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腹块
睾丸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肾囊瘤
膀胱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溺血
恶性骨髓瘤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骨疽
鼻咽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真头痛
中医知道脑胶质细胞瘤    -    不过中医称作脑风
中医知道前列腺癌    -    不过中医称作癃闭
胆囊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胆胀
肝癌是古老的疾病    -    中医古称血鼓,是肝癌出现腹水,才能确诊。
慢性呼吸衰竭    -    中医古称肺痿
慢性气管炎    -    中医古称痰喘
慢性肺心病    -    中医古称肺水
支气管哮喘    -    中医古称气喘
支气管扩张    -    中医古称肺痈
急性化脓性炎症    -    疮疖
扁桃腺炎反复发作    -    中医古称乳蛾
阑尾炎反复发作    -    中医古称肠痈
急性胆囊炎    -    中医古称胆热
急性胰腺炎    -    中医古称脾心病
女孩子性早熟    -    中医古称经早
原发性高血压病    -    中医古称眩晕
脑血栓    -    中医古称偏枯
冠心病    -    中医古称胸痹
震颤麻痹    -    中医古称振掉
亚健康    -    中医古称交病,未病已病之交,谓之交病,皆胃气不足而生,其险有二,一者饮食不化,营血亏虚;一者百病将至,浑然不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    中医古称进食疼
胆结石    -    中医古称胆黄
小儿无名热    -    中医古称小儿假热
小儿多动症    -    中医古称小儿阳盛
精神抑郁症    -    中医古称思虑伤脾
肥胖    -    中医古称肥人

台湾名老中医推荐书单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476 次浏览 • 2016-02-01 16:36 • 来自相关话题

    黄煌教授推荐的书     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     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3医醇誊义     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 ...查看全部
    黄煌教授推荐的书

    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

    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3医醇誊义

    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

    5余听鸿医案

    6郑钦安医书阐释

    7伤寒心悟

    8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医研究院)

    9吴佩衡医案

    10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顾维超)

    11张锡纯临床经验方

    12中药研究录(张锡纯)

    13汉方医疗入门(附类聚方:吉益东洞着)(日本医师会)

    14新增伤寒集注(舒驰远)

    15伤寒论条文及各类辨析

    16验方奇药保健录(上,中,下共9册)(陈渡人)

    17张仲景对药的临床应用(王玉芝 编)

    18张仲景药法研究(上,下)(王占玺)

    19仲景辨证治疗学

    20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严育斌 编着)

    21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

    22经方要义(石国璧等 编)

    23经方中药研究集成

    24实用经方集成(李培生等 着)

    25中医临床妇科学(夏桂成)

    26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27临证实用伤寒学(熊寥生)

    28伤寒新义(祝味菊)

    29名老中医之路(周凤梧)

    30药征(药征续编)合订本

    31岳美中论医集

    32赵锡武医疗经验(中医研究西苑医院)

    33仲景方在急难重病中的运用(上海中医文献馆)

    34伤寒名案选新注(熊寥笙)

    35舌鉴辨证(梁正瑜)

    36金匮要略归纳表(何任)

    37六十年行医经验谈(汤承祖)

    38中医治则研究(第二版)(姜春华)

    39中医传日史略(史世勤)

    40伤寒评注(谭次仲)

    41王仲奇医案(王任之 等)

    42上海历代名医方剂集成(上,下)

    43杏轩医案并按

    44秦伯未医文集

    45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

    46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何任)

    47夏仲方专辑(陈玉英主编)

    48名医诊言录(孟景春等)

    49伤寒论手册

    50寿石轩医案

    51医述(上,下)(孙思邈)

    52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

    53泊庐医案(汪逢)

    54叶天士诊治大全

    55温病求真(上,下)

    56伤寒论方证研究

    57现代中医各家学说(张笑平)

    58伤寒论方运用法(张志明)

    59儿科名家徐小圃学士经验集(陆鸿元)

    60许淑微伤寒论三种

    名中医张步桃给中特班的书单

    1.素问今释 任应秋 启业

    2.医学广笔记 谬希雍 旋风

    3.临床指南医案 叶天士 昭人

    4.儒门事亲 张子和 昭人

    5.本经疏证 邹澍 昭人

    6.世补斋医书 陆九芝 五洲(X)

    7.潜斋医书 王孟英 五洲

    8.徐灵胎医书 五洲

    9.陈修园72种医书 文光书局

    10.经方实验录 姜佐景 文光

    11.类证治裁 林佩琴 旋风

    12.名医类案 魏玉璜 旋风(X)

    13.续名医类案 江讙 旋风(X)

    15.丹溪心法

    16.冷卢医话 陆定圃

    17.笔花医镜 江涵敦 文光

    18.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旋风

    19.张锡纯医案 启业

    20.东桓医书

    21.伤寒来苏集

    刘定明老师推荐书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

    本书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后,为进一步阐发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而作。共4卷

    2.证治要诀(戴师恭)

    3.医学微言

    4.身体的秘密

    5.本草崇原集说(清,仲昴庭),人民卫生

    6.中国医学诊法大成,山东科技

    7.周学海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

    8.金匮要略直解(程云来,中医中医药)

    9.黄帝素问直解(高士宗)

    10.脉证指掌

    11.医学心悟(清.程钟龄),可以志远或大陆书店找到,八法也是程氏提出的。

    12.中医方剂学(杨维杰)(X),可以在志远找到,

    13.中医性医学

    14.中医外治法

    15.陈士铎医学全书(清.陈士铎)中国中医药,内科为主的书籍

    16.临床14经361腧穴(潘隆森),在志远可以找到,2000元

    17.常用腧穴发挥,李世珍,人民卫生

    18.针灸歌赋选解,启业

    19.针灸科学与技术(魏凌云)

    20.中国针灸经穴经(郭家梁)

    21.腰腿痛推拿治疗法(刘岚庆)笛藤

    其它推荐

    1.中药临床应用(增订版) (广东人民出版社)

    2.吕明进老师写的温病学,正中书局

    3.脏腑症治

    4.《张步桃开药方》,张步桃着,远流出版

    5.神农本草经读:陈修园

    6.本草崇原集说:仲昴庭,人民卫生

    7.本草备要:汪昂编,而且国考要考!!!

    8.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

    9.张仲景五十味药证(黄煌,人民卫生),

    10.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人民卫生)

    11.「临床方药精粹」(山东科技)

    12.临床比较中药学(云南科技),也整理得不错。

    13.伤寒论必背(山西科技),表格整理的超好,是学习伤寒论时的好手册。

    14.濒湖脉诀白话解(人民卫生),学习把脉的好书,便宜。

    ●经验类:

    15.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湖南科技)

    16.临床用药经验(龚士澄,人民卫生)

    17.现代中药临床手册(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