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经方治疗耳鼻喉科

医案汇编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96 次浏览 • 2016-02-15 20:28 • 来自相关话题

发掘经方丰富耳鼻喉科去疾弹药     所谓经方,是指《伤寒》、《金匮》方而言。它取药精简扼要,疗效显著,故而也最能体现出辨证论治的精神。可惜近来多尚“时方”而疏“经方”。干氏整理出30多首经方,大大丰富了耳鼻喉科去疾的弹药。更有价值的是予不尚经方的 ...查看全部
发掘经方丰富耳鼻喉科去疾弹药
    所谓经方,是指《伤寒》、《金匮》方而言。它取药精简扼要,疗效显著,故而也最能体现出辨证论治的精神。可惜近来多尚“时方”而疏“经方”。干氏整理出30多首经方,大大丰富了耳鼻喉科去疾的弹药。更有价值的是予不尚经方的学者一个启发。兹简要介绍于下:
    1.桂枝汤:凡过敏性鼻炎,狂嚏连绵,嚏后清涕滂沱,日必数作,遇寒更甚。局部粘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镜检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舌薄苔,脉浮者,用此方。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严重的肺寒导致的多涕症、过敏性鼻炎、鼻塞不通。盖其虽曰肺寒,实则元阳首先无火,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所以用此方一面调和肺气,一面重振元阳。

    3.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清涕长流不敛的慢性鼻炎、多涕症和过敏性鼻炎属于虚寒型者,其病因大多是卫气不固,中气不足,阳气不振。被《医宗金鉴?名医方论》誉为“建立中气”的小建中汤正是一首特效方剂。我们为了加强它的疗效,可用黄芪建中汤。

    4.葛根芩连汤:慢性鼻前庭炎,虽似小恙,但因循几月,发作不休,也十分顽固。本方解毒清里,用于本病,疗效十分满意。

    5.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我们常用于急性咽炎外无表证而有热者,大多症见咽部疼痛,口中有臭气,口干喜饮,伴以灼热、烟熏、异物感,大便偏干。局检: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色泽红艳。也可能出现扁桃体炎……大多为隐窝型或实质型。脉大、实、数有力,苔黄或灰而干。

    此外某类型的大衄。局检鼻粘膜充血,大多数立特尔氏区粗糙,出血甚至溃疡。头部受震时都能导诱其再度出血。脉、舌及全身症状具阳明经热的见证。

    其次白虎加人参汤,用于慢性咽炎的干燥津枯、充血红艳和鼻衄出血过多者两种病。其功效诚如《成方切用》之所谓:“白虎解热,人参生津。”

    6.甘草干姜汤:寒闭失音、寒闭喉风在北方或冬天较为多见。它是重寒直中肺经,于是言出无声。这两病,都起于俄倾之间,除全身性呈有虚寒症状,白苔、脉象沉细外,局检无所发现。所以治当以温中去寒之甘草干姜汤。

    7.麻杏石甘汤:本方对喉风,即急性喉炎,疗效显著。此外,亦适用于咽白喉等,用量必须增大。

    8.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者。我们使用几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咽峡炎,疗效尚佳。因其病状和本方的作用相符。

    9.五苓散: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之炎热症状已消失而脓性分泌物很多者,常用此方。头不痛,鼻涕多而色白,鼻塞不严重,嗅觉稍迟钝的鼻窦炎也常用之。此外,口腔病由湿浊内蒸,上熏清道者亦适用。

    10.真武汤:凡阳气衰弱,在五官科中以鼻病为多见,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断,鼻粘膜苍白如纸,取用此方有立竿见影之效。

    复发性口腔炎,日久不愈者,大多“中州虚冷”。通过《丹溪心法》口疮嚼化官桂和《谢映庐医案》下唇生疮案用椒梅附桂连理汤的启发,采用此方,效果也颇满意。

    鼻衄大量失血,出现亡阳。采用此方温阳必须加用大量人参。

    11.栀子柏皮汤:急性咽喉炎纵然病程日久的病例,也多为无虚有实者。对此凡主诉为有严重的疼痛、烧灼感,干燥求饮,或作痒,大便秘结,脉正常、苔薄黄。局检:弥漫性充血,但不一定严重。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小血管暴露,呈网状散布均属本方的适应症。

    12.旋复代赭汤:本方具补气平肝,化痰降逆作用。癔性咽喉异感症,多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聚湿酿痰,痰气搏结而致,虽临床上还有半夏厚朴汤,但治此病降逆之功,远远不及此方。

    13.甘草汤,桔梗汤:二方为最有名的喉科常用方,惟后人总要加几味其他药配方使用。

    14.四逆汤:鼻衄大量失血,突然休克,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冷,脉芤而沉细,终至伏而扪之不得,这是气随血脱,阳气告尽之象。此时唯一的拯危救急,就是四逆汤。但大多还须加以人参大补元气,使气旺而血自生。

    15.竹叶石膏汤:复发性口腔炎一般以中土虚弱,脾气不振,同时还兼有心、肺、胃炎等五志之火的存在,致虚实互见者为最多,此种的口腔炎,是有竹叶石膏汤最为合适。

    16.理中汤:复发性口腔炎中,很多是中宫虚冷所致。本方正以“分理阴阳,安和胃气”(引用《成方切用》语)的作用来治疗此病。因为中宫虚怯,非腐即烂了。理中汤正是帮助失去主宰的中气,重掌大权。

    17.防己黄芪汤: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积物,中医视为败津腐液的痰。但一入慢性途中,必然伴以虚证。不论痰的潴积或气机虚滞,空清之窍的阻塞壅滞,势所必然。本方的作用也正是本病之必需者。

    考本方四味药,关键在防己。“散留痰”、“散结气壅肿”、“利九窍”,而且“折茎吹之,气从中贯,故专以通,疏导为用”。故甚适合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所求。

    18.桂枝附子汤:寒性颞下颌关节炎、阴证颌骨骨髓炎,本方对这两病的初期很有作用。

    19.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二方均用治一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的干燥严重者。微有不同者,挟有虚火者,宜百合知母汤。挟有胃火者,宜百合地黄汤。

    20.甘草泻心汤:本方《金匮要略》主治“狐惑”,近人认为狐惑相当于白塞氏综合征,所以现在已广泛取用于白塞氏综合征及复发性口腔炎。

    21.酸枣仁汤:对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鼻炎、萎缩性咽炎,还有某些耳聋、耳鸣、美尼尔氏病,尤其是伴有盗汗、失眠等,最喜用本方,或予以加减。

    22.射干麻黄汤:治疗由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先作奇痒,然后咳即随之。方取射干、麻黄、紫菀、半夏、款冬花共五味,大枣可有可无。不用五味子和细辛,但经常根据病情与证型而有所加减。

    23.葶苈大枣丸:本方专用治鼻塞为主的慢性鼻炎,方仅两药,但力峻性猛,用于实证见效甚捷,考主药葶苈,所谓“独用葶苈之苦寒,入肺经以泄肺闭。辅以大枣之甘温,补脾土以和药”。符合《本草图解》的“入肺泻气,主肺壅上气”。

    但葶苈毕竟是峻药,方中尽管有大枣缓和,虚人仍应忌用。

    24.麦门冬汤:本方对慢性咽炎,咽部反射敏感,由于局部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常引起恶心、作呕的病者,是十分恰当的。

    喻嘉言称此方为:“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其中人参与麦冬两味是主药,起到“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火,麦冬甘寒,补益水源而润金”。慢性咽炎泛恶不明显者,去半夏。

    25.泽泻汤:《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如其改为“耳中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也未始不可。“心下”当然可以归纳于手少阴,“心寄窍于耳”,则与手少阴也有联系。“支饮”是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那么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留积液,也不折不扣的是“支饮”。所以经常用以治疗初期的卡他性中耳炎,尤其是眩晕者,不过药味太少,只有泽泻、白术二药,故务必以加味用之。

    26.黄土汤:长期、反复发作不休的衄血,血量不多,立特尔氏区完好无损,粘膜苍白。全身症状有身凉少温,腰酸,小便频数,精神倦怠,甚至黎明泄泻或浮肿。脉沉迟微弱。舌薄苔,质瘦而淡者,以黄土汤为最合适。

    近来伏龙肝缺货,可改用赤石脂,虽然它的补中不足,但收涩有余,尚能代用。

    27.泻心汤:此方在耳鼻喉科领域里用处十分广泛,可治一切化脓性的急性炎症,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28.桂枝茯苓丸:本方作用活血化瘀,缓解症状。我们利用此种功能,作为声带息肉的消散剂,疗效较为满意。但是,取用时还得有所加减,凡血性息肉,加减无多。白色的加消痰药如昆布、海藻、瓦楞子、毛茨菇等,而甘草、桔梗则是必用药物,此方效用诚如高学山评语“盖取其渐磨”。

    29.半夏厚朴汤:《和剂局方》加入大枣,称四七汤。取意于四味药,治七情病,故名四七。我们专用于梅核气,但疗效不太稳定。

    30.甘麦大枣汤:本方除常用于癔性咽喉异症之外,还用于幻听症、幻觉症、癔性失音和癔性失听,疗效都较理想。现在安徽省蚌埠中药厂的“脑力静”,就是用70%的本方,再加入30%的维生素、甘油磷酸钠而成。湖北省武汉东山制药厂的“脑乐静”也是以本方作为主要成分。所以以上两药对神经性头痛,很有疗效。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确是经典著作,故成无己认为是:“仲景之方,最为众方之祖。”李东垣也谓:“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故仲景方,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喉科病,并取得一定成绩,是毫不足怪的。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医案汇编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294 次浏览 • 2016-02-01 17:31 • 来自相关话题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 ...查看全部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天外出,伤风,昨日晨起就发烧,请诊。询知:患儿精神萎靡,高热(39.5度),恶寒,身痛,微喘,面红,咽中红,咽痛。未服药。
    未面诊,先嘱试以生姜汤取汗,若汗出身凉即安。下午友人来电称,汗后,身痛减,高热未退(39.5度),余症如前,强烈要求出中药方。即电话疏方:炙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连翘3克,炙甘草3克,生姜4片,红枣4枚。取两剂。先服一剂,观效,若得汗身安,即不服第二剂。并嘱患儿避风,覆卧,多饮稀粥。
当晚服用一剂,夜间得汗,次晨诸症悉除,患儿恢复了玩闹,未耽误去幼儿园。

    按:身处城市,遇儿高热,一般父母均去儿童医院排队去了。该友人对余十分信任,全家三代的病患,几乎都是由余诊治,其岳父慢支、哮喘,本人之多汗不眠、落枕,其妻之外感高热等,都是由余几剂而安,或者一针而愈。其儿从小就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感冒,感冒之后的咳嗽要数周才好,几乎一年到头咳嗽不断,对儿童医院失望后,到本市中医儿科某医生处常年就诊。后经余诊治,数剂后,该儿抵抗力大增,体重增加,今冬几乎没感冒,没咳嗽,面色由原来的晦暗转为白里透红。

    本例没有什么可圈点之处,简单的风寒感冒,用大青龙一剂而愈。加连翘的原因见余前面的小儿感冒的贴子。写出来的意思是,小儿病本不难治,小儿脏腑娇柔,随拨随应,较之大人的病见效快。坛友不妨多看一些小儿病,会带来信心。不过小儿往往不容易喂服中药,这是一个问题。本案中的小儿对中药十分习惯,甚至有点喜欢喝,也算是个特例了




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优优,女,四岁,系朋友之女。07年12月7日下午下班前接到朋友电话,四岁女儿感冒较重,高烧不退,希望我去看一下。于是晚上去了朋友家,看到患儿:
精神差,哭闹,恶寒,面色白,背心微似有汗。咳嗽,痰不易咳出,喘息,咳嗽时面部潮红,咽痛,腹痛,舌淡,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5度(腋下)。曾服用西药退热,旋退旋升,效不能持久。
处以:
桂枝6g  生白芍10g  炙麻黄3g  桔梗6g  杏仁6g  连翘3g  生甘草3g  姜3片  枣3枚  水煎10分钟,加蜂蜜服用
次晨其母电话告知:因小儿不喜服中药,勉强服用半剂,夜间得大汗,晨起身凉(体温降至正常),喘平,咽痛、腹痛消失,精神佳。惟余咳嗽偶作。嘱以验方川贝梨善后。

按:本症是伤寒无疑,一是时值孟冬,小儿易伤于寒,再者,该患儿面白,恶寒,舌淡,苔薄白,一派寒象。小儿数脉当是常脉,不作热论;咳嗽剧烈时面部发红是气急所致,面红常在颧部,不作辨证依据。处方时考虑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患儿兼喘,故加麻黄,兼以发表;无腹胀,故去厚朴;因有腹痛故倍芍药;咽痛加连翘,连翘为辛寒之品,专利咽喉,在麻桂配伍中小量应用可利咽,不影响寒温格局,也有助表之作用;用桔梗利咽同时助排痰;用蜂蜜是用以调味,免得小儿闭口不服。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小建中汤合三拗汤加连翘、桔梗的方子。方子有点杂了,让方家见笑了。
本案本拟一剂而痊,但患儿遗有咳嗽,未竟全功,怕是汗多伤阴了,故嘱服川贝梨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另外,西药的退热药发汗作用甚强,但退热是暂时的,很快就会烧上来。当慎用西药退热。




 

小柴胡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厌食案

李儿,两岁,2009年12月初诊,外婆、奶奶、父亲都来了。患儿反复发热半月余,伴有咳喘,不欲食,手足时热时寒,面白,颧部红,脉数,咽红。予小柴胡汤合三拗汤加减:柴胡,黄芩,连翘,生麻黄,杏仁,生甘草,法夏,橘红,莱菔子,四剂。四剂后原方出入:柴胡,连翘,莱菔子,焦三仙,厚朴,法夏,枳壳,白芍,桔梗,生甘草。前四剂热退喘平,后三剂咳止食开。按:小儿冬日伤寒,余多用大青龙汤出入,本案小儿有化热之征,同时兼食积,时时发热,故用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宣肺化积之品,取效亦在意料之中。

倪海厦对小建中汤的说法之一

医案汇编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9815 次浏览 • 2016-02-01 16:29 • 来自相关话题

鼻梁山根处青黑或腹痛的孩子要喝小建中汤 节选自经方家倪海厦讲解伤寒论的课堂实录讲稿,供参考: 小建中汤里面把芍药加到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下去,就是加麦芽糖下去,这个就是建中汤的来源。所以小建中 ...查看全部
鼻梁山根处青黑或腹痛的孩子要喝小建中汤


节选自经方家倪海厦讲解伤寒论的课堂实录讲稿,供参考:

小建中汤里面把芍药加到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下去,就是加麦芽糖下去,这个就是建中汤的来源。所以小建中汤实际上来自桂枝汤。

经方里面,从伤寒杂病论里面,可以看到两个地方,张仲景在使用补药。

第一个就是小建中汤,他用桂枝汤来做补药,他不会是开别的药方来补,因为这是治病的药,我们可以用这个药方来滋补。
温病派的补药不是不能吃,而是说身体很好的时候都可以吃。

如果说人有病症了,需要喝小建中汤的时候,我们见得最多的小建中汤证就是小孩子。

平时小朋友来就诊:医生,我肚子痛。
我就想,这个小孩子不吃饭,很皮,就是不吃饭。看他的脸,鼻子(山根)这里是黑的,青黑的一条,这就是小建中汤证。是肚子里面有寒,他就不想吃东西。

你开处方的时候,要记得,芍药一定是桂枝的两三倍,你重用芍药的时候肚子疼应该可以去掉。

同时,里边那个炙甘草和桂枝,能够降逆。

饴糖,麦芽糖是甜的,能够健脾胃。

所以,小建中汤一吃下去以后,看到五谷杂粮、谷类的、米面类的东西,真的是,他可以不要菜,直接抓着饭就吃,小建中汤的效果有多厉害,可以到这种程度,这个谷类吃的很凶。

为什么,有饴糖在里面。

这里,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肚子痛,我们先给小建中汤,如果喝了小建中汤没有好,这个时候我们再给小柴胡汤。
处方就在这个范围之内。

为什么会这样子再用到小柴胡汤,因为弦脉。

少阳证的主要的脉就是弦脉,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我们摸到弦脉,这个弦好像弹吉他的弦,摸上去,没有弹过吉他的,我借你一把摸摸。
那个弦脉一摸就是跟吉他弦一样,这个弦脉就是少阳证的脉,主要的脉。所以这里讲的就是弦脉。还有腹痛。

所以根据这个脉,加上肚子痛。我们知道小建中汤证是虚寒的痛,就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用的地方很多,小孩子不喜欢吃饭,是小建中汤。

肚子痛、腹痛,也是小建中汤,用的地方非常的多。

你说:老师,我平常身体不好,我不晓得我可以预防吗?
那也可以吃小建中汤。

你说:我比较胖,我怕吃了后胃口太好,看到米面无法控制,吃了会胖。
那你吃桂枝汤就好了。你如果很瘦,瘦干干的,想胖,吃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好喝啊,桂枝多香啊,再加上饴糖(麦芽糖),多好吃啊,可是吃下去会很胖。

有的人厌食症,不想吃东西,没关系,不想吃东西就吃小建中汤吧。

病家吃了以后,过两天打电话来说:奇怪,我胃口为什么那么好,看到米面类的就受不了,就会去吃。

所以小建中汤是个非常好用的处方。

想瘦的人,要减肥的人不能吃建中汤,你可以吃桂枝汤,不要吃建中汤,这个吃了很好。

诸位看这边,“呕家不可用建中”,就是呕吐的人不要用建中汤,因为里面有甜的饴糖,呕吐人吃甜的会吐,这时候就用小柴胡汤,恶心的也是用小柴胡汤,只要有恶心出现,就进入少阳经了,就要改用少阳症的汤方。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经方方剂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72 次浏览 • 2016-01-23 08:54 • 来自相关话题

    5.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 9克,炙甘草 6 克,大枣4枚,饴糖 45 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 ...查看全部
    5.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 9克,炙甘草 6 克,大枣4枚,饴糖 45 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胶饴,虽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涩为津血虚,阳脉涩,即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弦为寒,阴脉弦,即脉沉弦,为里虚有寒。伤寒得此脉,依法腹中当急痛,宜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谓服小建中汤后,而病未全治,当已转属少阳,故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脉浮涩而沉弦,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脉象,但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所属,而柴胡证不常见。先与小建中汤,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因表里实,津液自和,即伤寒四证,亦当自汗而解。假设不瘥,知已转属少阳,当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血少心气虚则悸。表不解则烦。小建中汤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主之。
    按:营气虚血少者,不可发汗。中气建,血液充,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论中有明文,可互参。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 13 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里急,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互词。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衄者,为气冲热亢。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守。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腹皮弦急,按之腹筋不松软而拘挛者,即里急腹急之候。里急腹中痛者,即小建中汤应用的主证。以上所述为小建中汤证,故以小建中汤主之。不要以为小建中汤能治一切虚劳。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8 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简词。妇人腹中急痛者,当以小建中汤主之。
    这里虽举妇人腹中痛,实际有是证,男子也可用本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验案】例 1 张某,男性,42 岁,某厂门诊病历号 529,1966 年 6 月 l0 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五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症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 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 6克,饴糖45 克(分冲)
结果:上药服六剂,胃脘疼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 月 1 日复诊,除大便微塘外,他无不适。
    例 2 刘某,男性,28 岁,1968 年 9月 21 日初诊。一年来,胃脘时痛,同时见前阴抽痛,多治无效,苔薄白,脉弦细,此属表虚里寒之证,与小建中汤三剂诸症已。

经方治疗耳鼻喉科

医案汇编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96 次浏览 • 2016-02-15 20:28 • 来自相关话题

发掘经方丰富耳鼻喉科去疾弹药     所谓经方,是指《伤寒》、《金匮》方而言。它取药精简扼要,疗效显著,故而也最能体现出辨证论治的精神。可惜近来多尚“时方”而疏“经方”。干氏整理出30多首经方,大大丰富了耳鼻喉科去疾的弹药。更有价值的是予不尚经方的 ...查看全部
发掘经方丰富耳鼻喉科去疾弹药
    所谓经方,是指《伤寒》、《金匮》方而言。它取药精简扼要,疗效显著,故而也最能体现出辨证论治的精神。可惜近来多尚“时方”而疏“经方”。干氏整理出30多首经方,大大丰富了耳鼻喉科去疾的弹药。更有价值的是予不尚经方的学者一个启发。兹简要介绍于下:
    1.桂枝汤:凡过敏性鼻炎,狂嚏连绵,嚏后清涕滂沱,日必数作,遇寒更甚。局部粘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镜检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舌薄苔,脉浮者,用此方。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严重的肺寒导致的多涕症、过敏性鼻炎、鼻塞不通。盖其虽曰肺寒,实则元阳首先无火,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所以用此方一面调和肺气,一面重振元阳。

    3.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清涕长流不敛的慢性鼻炎、多涕症和过敏性鼻炎属于虚寒型者,其病因大多是卫气不固,中气不足,阳气不振。被《医宗金鉴?名医方论》誉为“建立中气”的小建中汤正是一首特效方剂。我们为了加强它的疗效,可用黄芪建中汤。

    4.葛根芩连汤:慢性鼻前庭炎,虽似小恙,但因循几月,发作不休,也十分顽固。本方解毒清里,用于本病,疗效十分满意。

    5.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我们常用于急性咽炎外无表证而有热者,大多症见咽部疼痛,口中有臭气,口干喜饮,伴以灼热、烟熏、异物感,大便偏干。局检: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色泽红艳。也可能出现扁桃体炎……大多为隐窝型或实质型。脉大、实、数有力,苔黄或灰而干。

    此外某类型的大衄。局检鼻粘膜充血,大多数立特尔氏区粗糙,出血甚至溃疡。头部受震时都能导诱其再度出血。脉、舌及全身症状具阳明经热的见证。

    其次白虎加人参汤,用于慢性咽炎的干燥津枯、充血红艳和鼻衄出血过多者两种病。其功效诚如《成方切用》之所谓:“白虎解热,人参生津。”

    6.甘草干姜汤:寒闭失音、寒闭喉风在北方或冬天较为多见。它是重寒直中肺经,于是言出无声。这两病,都起于俄倾之间,除全身性呈有虚寒症状,白苔、脉象沉细外,局检无所发现。所以治当以温中去寒之甘草干姜汤。

    7.麻杏石甘汤:本方对喉风,即急性喉炎,疗效显著。此外,亦适用于咽白喉等,用量必须增大。

    8.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者。我们使用几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咽峡炎,疗效尚佳。因其病状和本方的作用相符。

    9.五苓散:凡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之炎热症状已消失而脓性分泌物很多者,常用此方。头不痛,鼻涕多而色白,鼻塞不严重,嗅觉稍迟钝的鼻窦炎也常用之。此外,口腔病由湿浊内蒸,上熏清道者亦适用。

    10.真武汤:凡阳气衰弱,在五官科中以鼻病为多见,涕出清稀如水,淋漓不断,鼻粘膜苍白如纸,取用此方有立竿见影之效。

    复发性口腔炎,日久不愈者,大多“中州虚冷”。通过《丹溪心法》口疮嚼化官桂和《谢映庐医案》下唇生疮案用椒梅附桂连理汤的启发,采用此方,效果也颇满意。

    鼻衄大量失血,出现亡阳。采用此方温阳必须加用大量人参。

    11.栀子柏皮汤:急性咽喉炎纵然病程日久的病例,也多为无虚有实者。对此凡主诉为有严重的疼痛、烧灼感,干燥求饮,或作痒,大便秘结,脉正常、苔薄黄。局检:弥漫性充血,但不一定严重。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小血管暴露,呈网状散布均属本方的适应症。

    12.旋复代赭汤:本方具补气平肝,化痰降逆作用。癔性咽喉异感症,多因情怀不畅,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聚湿酿痰,痰气搏结而致,虽临床上还有半夏厚朴汤,但治此病降逆之功,远远不及此方。

    13.甘草汤,桔梗汤:二方为最有名的喉科常用方,惟后人总要加几味其他药配方使用。

    14.四逆汤:鼻衄大量失血,突然休克,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冷,脉芤而沉细,终至伏而扪之不得,这是气随血脱,阳气告尽之象。此时唯一的拯危救急,就是四逆汤。但大多还须加以人参大补元气,使气旺而血自生。

    15.竹叶石膏汤:复发性口腔炎一般以中土虚弱,脾气不振,同时还兼有心、肺、胃炎等五志之火的存在,致虚实互见者为最多,此种的口腔炎,是有竹叶石膏汤最为合适。

    16.理中汤:复发性口腔炎中,很多是中宫虚冷所致。本方正以“分理阴阳,安和胃气”(引用《成方切用》语)的作用来治疗此病。因为中宫虚怯,非腐即烂了。理中汤正是帮助失去主宰的中气,重掌大权。

    17.防己黄芪汤: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积物,中医视为败津腐液的痰。但一入慢性途中,必然伴以虚证。不论痰的潴积或气机虚滞,空清之窍的阻塞壅滞,势所必然。本方的作用也正是本病之必需者。

    考本方四味药,关键在防己。“散留痰”、“散结气壅肿”、“利九窍”,而且“折茎吹之,气从中贯,故专以通,疏导为用”。故甚适合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所求。

    18.桂枝附子汤:寒性颞下颌关节炎、阴证颌骨骨髓炎,本方对这两病的初期很有作用。

    19.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二方均用治一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的干燥严重者。微有不同者,挟有虚火者,宜百合知母汤。挟有胃火者,宜百合地黄汤。

    20.甘草泻心汤:本方《金匮要略》主治“狐惑”,近人认为狐惑相当于白塞氏综合征,所以现在已广泛取用于白塞氏综合征及复发性口腔炎。

    21.酸枣仁汤:对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鼻炎、萎缩性咽炎,还有某些耳聋、耳鸣、美尼尔氏病,尤其是伴有盗汗、失眠等,最喜用本方,或予以加减。

    22.射干麻黄汤:治疗由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先作奇痒,然后咳即随之。方取射干、麻黄、紫菀、半夏、款冬花共五味,大枣可有可无。不用五味子和细辛,但经常根据病情与证型而有所加减。

    23.葶苈大枣丸:本方专用治鼻塞为主的慢性鼻炎,方仅两药,但力峻性猛,用于实证见效甚捷,考主药葶苈,所谓“独用葶苈之苦寒,入肺经以泄肺闭。辅以大枣之甘温,补脾土以和药”。符合《本草图解》的“入肺泻气,主肺壅上气”。

    但葶苈毕竟是峻药,方中尽管有大枣缓和,虚人仍应忌用。

    24.麦门冬汤:本方对慢性咽炎,咽部反射敏感,由于局部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常引起恶心、作呕的病者,是十分恰当的。

    喻嘉言称此方为:“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其中人参与麦冬两味是主药,起到“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火,麦冬甘寒,补益水源而润金”。慢性咽炎泛恶不明显者,去半夏。

    25.泽泻汤:《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如其改为“耳中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也未始不可。“心下”当然可以归纳于手少阴,“心寄窍于耳”,则与手少阴也有联系。“支饮”是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那么卡他性中耳炎的潴留积液,也不折不扣的是“支饮”。所以经常用以治疗初期的卡他性中耳炎,尤其是眩晕者,不过药味太少,只有泽泻、白术二药,故务必以加味用之。

    26.黄土汤:长期、反复发作不休的衄血,血量不多,立特尔氏区完好无损,粘膜苍白。全身症状有身凉少温,腰酸,小便频数,精神倦怠,甚至黎明泄泻或浮肿。脉沉迟微弱。舌薄苔,质瘦而淡者,以黄土汤为最合适。

    近来伏龙肝缺货,可改用赤石脂,虽然它的补中不足,但收涩有余,尚能代用。

    27.泻心汤:此方在耳鼻喉科领域里用处十分广泛,可治一切化脓性的急性炎症,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28.桂枝茯苓丸:本方作用活血化瘀,缓解症状。我们利用此种功能,作为声带息肉的消散剂,疗效较为满意。但是,取用时还得有所加减,凡血性息肉,加减无多。白色的加消痰药如昆布、海藻、瓦楞子、毛茨菇等,而甘草、桔梗则是必用药物,此方效用诚如高学山评语“盖取其渐磨”。

    29.半夏厚朴汤:《和剂局方》加入大枣,称四七汤。取意于四味药,治七情病,故名四七。我们专用于梅核气,但疗效不太稳定。

    30.甘麦大枣汤:本方除常用于癔性咽喉异症之外,还用于幻听症、幻觉症、癔性失音和癔性失听,疗效都较理想。现在安徽省蚌埠中药厂的“脑力静”,就是用70%的本方,再加入30%的维生素、甘油磷酸钠而成。湖北省武汉东山制药厂的“脑乐静”也是以本方作为主要成分。所以以上两药对神经性头痛,很有疗效。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确是经典著作,故成无己认为是:“仲景之方,最为众方之祖。”李东垣也谓:“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故仲景方,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喉科病,并取得一定成绩,是毫不足怪的。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医案汇编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294 次浏览 • 2016-02-01 17:31 • 来自相关话题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 ...查看全部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天外出,伤风,昨日晨起就发烧,请诊。询知:患儿精神萎靡,高热(39.5度),恶寒,身痛,微喘,面红,咽中红,咽痛。未服药。
    未面诊,先嘱试以生姜汤取汗,若汗出身凉即安。下午友人来电称,汗后,身痛减,高热未退(39.5度),余症如前,强烈要求出中药方。即电话疏方:炙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连翘3克,炙甘草3克,生姜4片,红枣4枚。取两剂。先服一剂,观效,若得汗身安,即不服第二剂。并嘱患儿避风,覆卧,多饮稀粥。
当晚服用一剂,夜间得汗,次晨诸症悉除,患儿恢复了玩闹,未耽误去幼儿园。

    按:身处城市,遇儿高热,一般父母均去儿童医院排队去了。该友人对余十分信任,全家三代的病患,几乎都是由余诊治,其岳父慢支、哮喘,本人之多汗不眠、落枕,其妻之外感高热等,都是由余几剂而安,或者一针而愈。其儿从小就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感冒,感冒之后的咳嗽要数周才好,几乎一年到头咳嗽不断,对儿童医院失望后,到本市中医儿科某医生处常年就诊。后经余诊治,数剂后,该儿抵抗力大增,体重增加,今冬几乎没感冒,没咳嗽,面色由原来的晦暗转为白里透红。

    本例没有什么可圈点之处,简单的风寒感冒,用大青龙一剂而愈。加连翘的原因见余前面的小儿感冒的贴子。写出来的意思是,小儿病本不难治,小儿脏腑娇柔,随拨随应,较之大人的病见效快。坛友不妨多看一些小儿病,会带来信心。不过小儿往往不容易喂服中药,这是一个问题。本案中的小儿对中药十分习惯,甚至有点喜欢喝,也算是个特例了




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优优,女,四岁,系朋友之女。07年12月7日下午下班前接到朋友电话,四岁女儿感冒较重,高烧不退,希望我去看一下。于是晚上去了朋友家,看到患儿:
精神差,哭闹,恶寒,面色白,背心微似有汗。咳嗽,痰不易咳出,喘息,咳嗽时面部潮红,咽痛,腹痛,舌淡,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5度(腋下)。曾服用西药退热,旋退旋升,效不能持久。
处以:
桂枝6g  生白芍10g  炙麻黄3g  桔梗6g  杏仁6g  连翘3g  生甘草3g  姜3片  枣3枚  水煎10分钟,加蜂蜜服用
次晨其母电话告知:因小儿不喜服中药,勉强服用半剂,夜间得大汗,晨起身凉(体温降至正常),喘平,咽痛、腹痛消失,精神佳。惟余咳嗽偶作。嘱以验方川贝梨善后。

按:本症是伤寒无疑,一是时值孟冬,小儿易伤于寒,再者,该患儿面白,恶寒,舌淡,苔薄白,一派寒象。小儿数脉当是常脉,不作热论;咳嗽剧烈时面部发红是气急所致,面红常在颧部,不作辨证依据。处方时考虑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患儿兼喘,故加麻黄,兼以发表;无腹胀,故去厚朴;因有腹痛故倍芍药;咽痛加连翘,连翘为辛寒之品,专利咽喉,在麻桂配伍中小量应用可利咽,不影响寒温格局,也有助表之作用;用桔梗利咽同时助排痰;用蜂蜜是用以调味,免得小儿闭口不服。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小建中汤合三拗汤加连翘、桔梗的方子。方子有点杂了,让方家见笑了。
本案本拟一剂而痊,但患儿遗有咳嗽,未竟全功,怕是汗多伤阴了,故嘱服川贝梨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另外,西药的退热药发汗作用甚强,但退热是暂时的,很快就会烧上来。当慎用西药退热。




 

小柴胡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厌食案

李儿,两岁,2009年12月初诊,外婆、奶奶、父亲都来了。患儿反复发热半月余,伴有咳喘,不欲食,手足时热时寒,面白,颧部红,脉数,咽红。予小柴胡汤合三拗汤加减:柴胡,黄芩,连翘,生麻黄,杏仁,生甘草,法夏,橘红,莱菔子,四剂。四剂后原方出入:柴胡,连翘,莱菔子,焦三仙,厚朴,法夏,枳壳,白芍,桔梗,生甘草。前四剂热退喘平,后三剂咳止食开。按:小儿冬日伤寒,余多用大青龙汤出入,本案小儿有化热之征,同时兼食积,时时发热,故用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宣肺化积之品,取效亦在意料之中。

倪海厦对小建中汤的说法之一

医案汇编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9815 次浏览 • 2016-02-01 16:29 • 来自相关话题

鼻梁山根处青黑或腹痛的孩子要喝小建中汤 节选自经方家倪海厦讲解伤寒论的课堂实录讲稿,供参考: 小建中汤里面把芍药加到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下去,就是加麦芽糖下去,这个就是建中汤的来源。所以小建中 ...查看全部
鼻梁山根处青黑或腹痛的孩子要喝小建中汤


节选自经方家倪海厦讲解伤寒论的课堂实录讲稿,供参考:

小建中汤里面把芍药加到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下去,就是加麦芽糖下去,这个就是建中汤的来源。所以小建中汤实际上来自桂枝汤。

经方里面,从伤寒杂病论里面,可以看到两个地方,张仲景在使用补药。

第一个就是小建中汤,他用桂枝汤来做补药,他不会是开别的药方来补,因为这是治病的药,我们可以用这个药方来滋补。
温病派的补药不是不能吃,而是说身体很好的时候都可以吃。

如果说人有病症了,需要喝小建中汤的时候,我们见得最多的小建中汤证就是小孩子。

平时小朋友来就诊:医生,我肚子痛。
我就想,这个小孩子不吃饭,很皮,就是不吃饭。看他的脸,鼻子(山根)这里是黑的,青黑的一条,这就是小建中汤证。是肚子里面有寒,他就不想吃东西。

你开处方的时候,要记得,芍药一定是桂枝的两三倍,你重用芍药的时候肚子疼应该可以去掉。

同时,里边那个炙甘草和桂枝,能够降逆。

饴糖,麦芽糖是甜的,能够健脾胃。

所以,小建中汤一吃下去以后,看到五谷杂粮、谷类的、米面类的东西,真的是,他可以不要菜,直接抓着饭就吃,小建中汤的效果有多厉害,可以到这种程度,这个谷类吃的很凶。

为什么,有饴糖在里面。

这里,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肚子痛,我们先给小建中汤,如果喝了小建中汤没有好,这个时候我们再给小柴胡汤。
处方就在这个范围之内。

为什么会这样子再用到小柴胡汤,因为弦脉。

少阳证的主要的脉就是弦脉,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我们摸到弦脉,这个弦好像弹吉他的弦,摸上去,没有弹过吉他的,我借你一把摸摸。
那个弦脉一摸就是跟吉他弦一样,这个弦脉就是少阳证的脉,主要的脉。所以这里讲的就是弦脉。还有腹痛。

所以根据这个脉,加上肚子痛。我们知道小建中汤证是虚寒的痛,就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用的地方很多,小孩子不喜欢吃饭,是小建中汤。

肚子痛、腹痛,也是小建中汤,用的地方非常的多。

你说:老师,我平常身体不好,我不晓得我可以预防吗?
那也可以吃小建中汤。

你说:我比较胖,我怕吃了后胃口太好,看到米面无法控制,吃了会胖。
那你吃桂枝汤就好了。你如果很瘦,瘦干干的,想胖,吃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好喝啊,桂枝多香啊,再加上饴糖(麦芽糖),多好吃啊,可是吃下去会很胖。

有的人厌食症,不想吃东西,没关系,不想吃东西就吃小建中汤吧。

病家吃了以后,过两天打电话来说:奇怪,我胃口为什么那么好,看到米面类的就受不了,就会去吃。

所以小建中汤是个非常好用的处方。

想瘦的人,要减肥的人不能吃建中汤,你可以吃桂枝汤,不要吃建中汤,这个吃了很好。

诸位看这边,“呕家不可用建中”,就是呕吐的人不要用建中汤,因为里面有甜的饴糖,呕吐人吃甜的会吐,这时候就用小柴胡汤,恶心的也是用小柴胡汤,只要有恶心出现,就进入少阳经了,就要改用少阳症的汤方。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经方方剂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72 次浏览 • 2016-01-23 08:54 • 来自相关话题

    5.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 9克,炙甘草 6 克,大枣4枚,饴糖 45 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 ...查看全部
    5.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 9克,炙甘草 6 克,大枣4枚,饴糖 45 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胶饴,虽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涩为津血虚,阳脉涩,即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弦为寒,阴脉弦,即脉沉弦,为里虚有寒。伤寒得此脉,依法腹中当急痛,宜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谓服小建中汤后,而病未全治,当已转属少阳,故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脉浮涩而沉弦,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脉象,但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所属,而柴胡证不常见。先与小建中汤,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因表里实,津液自和,即伤寒四证,亦当自汗而解。假设不瘥,知已转属少阳,当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血少心气虚则悸。表不解则烦。小建中汤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主之。
    按:营气虚血少者,不可发汗。中气建,血液充,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论中有明文,可互参。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 13 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里急,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互词。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衄者,为气冲热亢。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守。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腹皮弦急,按之腹筋不松软而拘挛者,即里急腹急之候。里急腹中痛者,即小建中汤应用的主证。以上所述为小建中汤证,故以小建中汤主之。不要以为小建中汤能治一切虚劳。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8 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简词。妇人腹中急痛者,当以小建中汤主之。
    这里虽举妇人腹中痛,实际有是证,男子也可用本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验案】例 1 张某,男性,42 岁,某厂门诊病历号 529,1966 年 6 月 l0 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五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症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 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 6克,饴糖45 克(分冲)
结果:上药服六剂,胃脘疼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 月 1 日复诊,除大便微塘外,他无不适。
    例 2 刘某,男性,28 岁,1968 年 9月 21 日初诊。一年来,胃脘时痛,同时见前阴抽痛,多治无效,苔薄白,脉弦细,此属表虚里寒之证,与小建中汤三剂诸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