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

高热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医案汇编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294 次浏览 • 2016-02-01 17:31 • 来自相关话题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 ...查看全部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天外出,伤风,昨日晨起就发烧,请诊。询知:患儿精神萎靡,高热(39.5度),恶寒,身痛,微喘,面红,咽中红,咽痛。未服药。
    未面诊,先嘱试以生姜汤取汗,若汗出身凉即安。下午友人来电称,汗后,身痛减,高热未退(39.5度),余症如前,强烈要求出中药方。即电话疏方:炙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连翘3克,炙甘草3克,生姜4片,红枣4枚。取两剂。先服一剂,观效,若得汗身安,即不服第二剂。并嘱患儿避风,覆卧,多饮稀粥。
当晚服用一剂,夜间得汗,次晨诸症悉除,患儿恢复了玩闹,未耽误去幼儿园。

    按:身处城市,遇儿高热,一般父母均去儿童医院排队去了。该友人对余十分信任,全家三代的病患,几乎都是由余诊治,其岳父慢支、哮喘,本人之多汗不眠、落枕,其妻之外感高热等,都是由余几剂而安,或者一针而愈。其儿从小就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感冒,感冒之后的咳嗽要数周才好,几乎一年到头咳嗽不断,对儿童医院失望后,到本市中医儿科某医生处常年就诊。后经余诊治,数剂后,该儿抵抗力大增,体重增加,今冬几乎没感冒,没咳嗽,面色由原来的晦暗转为白里透红。

    本例没有什么可圈点之处,简单的风寒感冒,用大青龙一剂而愈。加连翘的原因见余前面的小儿感冒的贴子。写出来的意思是,小儿病本不难治,小儿脏腑娇柔,随拨随应,较之大人的病见效快。坛友不妨多看一些小儿病,会带来信心。不过小儿往往不容易喂服中药,这是一个问题。本案中的小儿对中药十分习惯,甚至有点喜欢喝,也算是个特例了




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优优,女,四岁,系朋友之女。07年12月7日下午下班前接到朋友电话,四岁女儿感冒较重,高烧不退,希望我去看一下。于是晚上去了朋友家,看到患儿:
精神差,哭闹,恶寒,面色白,背心微似有汗。咳嗽,痰不易咳出,喘息,咳嗽时面部潮红,咽痛,腹痛,舌淡,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5度(腋下)。曾服用西药退热,旋退旋升,效不能持久。
处以:
桂枝6g  生白芍10g  炙麻黄3g  桔梗6g  杏仁6g  连翘3g  生甘草3g  姜3片  枣3枚  水煎10分钟,加蜂蜜服用
次晨其母电话告知:因小儿不喜服中药,勉强服用半剂,夜间得大汗,晨起身凉(体温降至正常),喘平,咽痛、腹痛消失,精神佳。惟余咳嗽偶作。嘱以验方川贝梨善后。

按:本症是伤寒无疑,一是时值孟冬,小儿易伤于寒,再者,该患儿面白,恶寒,舌淡,苔薄白,一派寒象。小儿数脉当是常脉,不作热论;咳嗽剧烈时面部发红是气急所致,面红常在颧部,不作辨证依据。处方时考虑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患儿兼喘,故加麻黄,兼以发表;无腹胀,故去厚朴;因有腹痛故倍芍药;咽痛加连翘,连翘为辛寒之品,专利咽喉,在麻桂配伍中小量应用可利咽,不影响寒温格局,也有助表之作用;用桔梗利咽同时助排痰;用蜂蜜是用以调味,免得小儿闭口不服。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小建中汤合三拗汤加连翘、桔梗的方子。方子有点杂了,让方家见笑了。
本案本拟一剂而痊,但患儿遗有咳嗽,未竟全功,怕是汗多伤阴了,故嘱服川贝梨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另外,西药的退热药发汗作用甚强,但退热是暂时的,很快就会烧上来。当慎用西药退热。




 

小柴胡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厌食案

李儿,两岁,2009年12月初诊,外婆、奶奶、父亲都来了。患儿反复发热半月余,伴有咳喘,不欲食,手足时热时寒,面白,颧部红,脉数,咽红。予小柴胡汤合三拗汤加减:柴胡,黄芩,连翘,生麻黄,杏仁,生甘草,法夏,橘红,莱菔子,四剂。四剂后原方出入:柴胡,连翘,莱菔子,焦三仙,厚朴,法夏,枳壳,白芍,桔梗,生甘草。前四剂热退喘平,后三剂咳止食开。按:小儿冬日伤寒,余多用大青龙汤出入,本案小儿有化热之征,同时兼食积,时时发热,故用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宣肺化积之品,取效亦在意料之中。

刘渡舟经方医案(白虎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606 次浏览 • 2016-01-23 00:27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石膏(白虎)  47、白虎汤证   (1)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孙x x, 女,3岁。患女出麻疹后,高热不退,伴见汗出,一身未了 ...查看全部
图:中药石膏(白虎)

95d0841b1c13e3b0c65bc0f6cc0cfb57.jpg

 47、白虎汤证
  (1)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孙x x, 女,3岁。患女出麻疹后,高热不退,伴见汗出,一身未了又出一身,汗虽多而热不消,口干舌燥唇焦,频频饮水不止。舌苔薄黄,脉滑数。此属阳明气分大热,迫津外渗,若不急治,恐有津亡痉厥之变。
    生石膏30克 知母6克 炙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服药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脉和而安。
  (2)热厥案
    刘渡舟医案:郑x x,男,22岁。外感时令邪气,高热,口燥渴,神志昏糊,睡时吃语频作,手足厥冷,小便色黄,大便尚能通畅,脉洪大有力,舌质绛红苔黄。此属“热厥”,而有内闭心包之势,治当辛寒重剂,急清邪热;少佐芳香开窍,以杜邪气逆传心包。
    生石膏30克 知母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  广角3克 连翘心3克 菖蒲3克郁金3克。服药仅二剂,热消厥退,神志清醒。
  (3)汗多案
    刘渡舟医案:刘x x, 女,5岁。出麻疹后,发热不退,周身大汗淋漓,口舌干燥,渴喜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大。阳明热邪弥漫内外,尚未敛结成实。但汗出多必然伤津,舌红而干,已知邪热有深人营分之势,治疗宜清气分热邪为主,兼顾营分阴液。
    生石膏34克 知母6克 炙甘草6克 粳米一撮  生地6克 丹皮6克二剂。服药后,汗止热退而愈。
  【解说】白虎汤是治疗阳明气分热邪内盛,弥漫全身,充斥内外而设,仲景称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在临床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来洪大等作为其辨证要点。因为热邪炽盛于气分,蒸腾内外,所以发热程度比较严重,而且是“不恶寒,反恶热”,这是阳明发热与太阳发热的主要鉴别点。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汗出,由于这种汗出是里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渗所引起、所以往往汗出不断,这在《伤寒论》中被称为“濈然汗出”,即汗出擦干未几又出一身,随擦随出。
    麻疹出后,犹高热不退,汗出而渴,脉洪大或滑数者,反映了邪未解,气分之证已明,再用宣透之法无济于事,所以用白虎汤清泄气分邪热则愈。如果疹出不透,内陷于肺而引起高热,喘咳,肩耸鼻煽,这是气分之热在肺而不在胃,所以不用白虎汤清胃而用麻杏甘膏汤清肺透热。古人用麻黄芩分寒热,而重在配伍:小青龙汤麻黄配干姜则治寒喘;麻杏甘膏汤麻黄配石膏则治热喘。寒热不同而用麻黄则一,突出了麻黄治喘的特效。
  (4)误用石膏救逆案
  刘渡舟医案:曾治一外感患者,发热一直不退,认为是卫分温邪所致,投银翘散辛凉解表无效,又在银翘散中加入生石膏,患者服药后不但发热未退,反而又出现神昏谵语等险象。经人介绍,请来某老医生会诊。老医生视方叹曰:风寒束表反用辛凉重剂,冰遏阳气,迫使表邪内犯,非刘君一人医门,比比皆是也。老医生乃用雄鸡冠血数滴溶合黄酒、蜂蜜少许,加温服下。覆被取汗后,前胸后背发出一层白色疹子,热退神安而愈。
   【解说】白虎汤具有很强的清热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归功于石膏。石膏的清热作用主要适用于阳明气分热邪,所以,必须是热邪已经人里,方可放胆使用。如果”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必须禁用。误用就会导致冰伏邪气,引盗入室的危险。吴鞠通《温病条辨》把白虎汤当作辛凉重剂,认为用之不当,祸不旋踵。他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说明凡邪热不盛之脉证,都不能操之过急,诚恐无热用清反有倒戈之变。另外,邪热既已入里,用白虎汤清热,犹应观其脉证加减化裁,则可一举而收功,不然,顾前不能瞻后,必然失于主动。如郑案神糊吃语,不必待其神昏谵语则佐以广角,菖蒲,郁金,连翘心等以开心窍;刘案舌红而干,不必待其舌绛发斑则佐以生地,丹皮以救营阴,都是因为能见微知著,当机立断,所以能防变于治疗之先。

刘渡舟经方医案(大青龙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607 次浏览 • 2016-01-21 21:02 • 来自相关话题

21、大青龙汤证     溢饮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农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 ...查看全部
21、大青龙汤证
    溢饮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农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此证属于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
    麻黄10克  桂枝6克  生石膏6克  杏仁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O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得汗出而解。
  【解说】“溢饮”是水饮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以身体疼痛沉重,其形如肿为特点。用大青龙汤治溢饮,这在《金匮要略》中已有明确论述。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有关于大青龙汤治疗“溢饮”证的论述。原文第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这一条注家见解不一,有的注家认为,从所描述证状特点来看.这也属于溢饮的范畴。但《金崾要略》偏重于内困,指出溢饮病是因于“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所致;而《伤寒论》则偏重于外因,属于寒邪留着于四肢肌肤之间,郁闭卫阳,使气机不行、津液凝涩所致。二者起因不同,但临床表现则基本一致,所以都用大青龙汤发越阳郁,汗出阳气通利,津液流畅则愈。
    又附:伤寒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黄××、男,28岁。隆冬感受寒气,证见高热(39.5℃),恶寒:头身肢节皆痛,无汗,心烦,口不渴。病已3天,曾月柴胡注射液,服 A.P.C及桂枝加葛根汤无效。舌红苔白,脉浮紧有力。寒郁化热,治当发汗。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大枣10枝,生姜10克,炙甘草6克。一剂。初服无汗,复服后汗出遍体,浸渍衣裤。发热等证随汗出而解。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医案汇编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294 次浏览 • 2016-02-01 17:31 • 来自相关话题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 ...查看全部
转自张树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70da20100er6d.html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高热案

于儿,朋友之子,4岁。昨日(08年元旦)上午,朋友来电,小儿前天外出,伤风,昨日晨起就发烧,请诊。询知:患儿精神萎靡,高热(39.5度),恶寒,身痛,微喘,面红,咽中红,咽痛。未服药。
    未面诊,先嘱试以生姜汤取汗,若汗出身凉即安。下午友人来电称,汗后,身痛减,高热未退(39.5度),余症如前,强烈要求出中药方。即电话疏方:炙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连翘3克,炙甘草3克,生姜4片,红枣4枚。取两剂。先服一剂,观效,若得汗身安,即不服第二剂。并嘱患儿避风,覆卧,多饮稀粥。
当晚服用一剂,夜间得汗,次晨诸症悉除,患儿恢复了玩闹,未耽误去幼儿园。

    按:身处城市,遇儿高热,一般父母均去儿童医院排队去了。该友人对余十分信任,全家三代的病患,几乎都是由余诊治,其岳父慢支、哮喘,本人之多汗不眠、落枕,其妻之外感高热等,都是由余几剂而安,或者一针而愈。其儿从小就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感冒,感冒之后的咳嗽要数周才好,几乎一年到头咳嗽不断,对儿童医院失望后,到本市中医儿科某医生处常年就诊。后经余诊治,数剂后,该儿抵抗力大增,体重增加,今冬几乎没感冒,没咳嗽,面色由原来的晦暗转为白里透红。

    本例没有什么可圈点之处,简单的风寒感冒,用大青龙一剂而愈。加连翘的原因见余前面的小儿感冒的贴子。写出来的意思是,小儿病本不难治,小儿脏腑娇柔,随拨随应,较之大人的病见效快。坛友不妨多看一些小儿病,会带来信心。不过小儿往往不容易喂服中药,这是一个问题。本案中的小儿对中药十分习惯,甚至有点喜欢喝,也算是个特例了




小建中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案

 

优优,女,四岁,系朋友之女。07年12月7日下午下班前接到朋友电话,四岁女儿感冒较重,高烧不退,希望我去看一下。于是晚上去了朋友家,看到患儿:
精神差,哭闹,恶寒,面色白,背心微似有汗。咳嗽,痰不易咳出,喘息,咳嗽时面部潮红,咽痛,腹痛,舌淡,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5度(腋下)。曾服用西药退热,旋退旋升,效不能持久。
处以:
桂枝6g  生白芍10g  炙麻黄3g  桔梗6g  杏仁6g  连翘3g  生甘草3g  姜3片  枣3枚  水煎10分钟,加蜂蜜服用
次晨其母电话告知:因小儿不喜服中药,勉强服用半剂,夜间得大汗,晨起身凉(体温降至正常),喘平,咽痛、腹痛消失,精神佳。惟余咳嗽偶作。嘱以验方川贝梨善后。

按:本症是伤寒无疑,一是时值孟冬,小儿易伤于寒,再者,该患儿面白,恶寒,舌淡,苔薄白,一派寒象。小儿数脉当是常脉,不作热论;咳嗽剧烈时面部发红是气急所致,面红常在颧部,不作辨证依据。处方时考虑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患儿兼喘,故加麻黄,兼以发表;无腹胀,故去厚朴;因有腹痛故倍芍药;咽痛加连翘,连翘为辛寒之品,专利咽喉,在麻桂配伍中小量应用可利咽,不影响寒温格局,也有助表之作用;用桔梗利咽同时助排痰;用蜂蜜是用以调味,免得小儿闭口不服。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小建中汤合三拗汤加连翘、桔梗的方子。方子有点杂了,让方家见笑了。
本案本拟一剂而痊,但患儿遗有咳嗽,未竟全功,怕是汗多伤阴了,故嘱服川贝梨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另外,西药的退热药发汗作用甚强,但退热是暂时的,很快就会烧上来。当慎用西药退热。




 

小柴胡汤合三拗汤治疗小儿发热咳喘厌食案

李儿,两岁,2009年12月初诊,外婆、奶奶、父亲都来了。患儿反复发热半月余,伴有咳喘,不欲食,手足时热时寒,面白,颧部红,脉数,咽红。予小柴胡汤合三拗汤加减:柴胡,黄芩,连翘,生麻黄,杏仁,生甘草,法夏,橘红,莱菔子,四剂。四剂后原方出入:柴胡,连翘,莱菔子,焦三仙,厚朴,法夏,枳壳,白芍,桔梗,生甘草。前四剂热退喘平,后三剂咳止食开。按:小儿冬日伤寒,余多用大青龙汤出入,本案小儿有化热之征,同时兼食积,时时发热,故用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宣肺化积之品,取效亦在意料之中。

刘渡舟经方医案(白虎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606 次浏览 • 2016-01-23 00:27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石膏(白虎)  47、白虎汤证   (1)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孙x x, 女,3岁。患女出麻疹后,高热不退,伴见汗出,一身未了 ...查看全部
图:中药石膏(白虎)

95d0841b1c13e3b0c65bc0f6cc0cfb57.jpg

 47、白虎汤证
  (1)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孙x x, 女,3岁。患女出麻疹后,高热不退,伴见汗出,一身未了又出一身,汗虽多而热不消,口干舌燥唇焦,频频饮水不止。舌苔薄黄,脉滑数。此属阳明气分大热,迫津外渗,若不急治,恐有津亡痉厥之变。
    生石膏30克 知母6克 炙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服药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脉和而安。
  (2)热厥案
    刘渡舟医案:郑x x,男,22岁。外感时令邪气,高热,口燥渴,神志昏糊,睡时吃语频作,手足厥冷,小便色黄,大便尚能通畅,脉洪大有力,舌质绛红苔黄。此属“热厥”,而有内闭心包之势,治当辛寒重剂,急清邪热;少佐芳香开窍,以杜邪气逆传心包。
    生石膏30克 知母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一大撮  广角3克 连翘心3克 菖蒲3克郁金3克。服药仅二剂,热消厥退,神志清醒。
  (3)汗多案
    刘渡舟医案:刘x x, 女,5岁。出麻疹后,发热不退,周身大汗淋漓,口舌干燥,渴喜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大。阳明热邪弥漫内外,尚未敛结成实。但汗出多必然伤津,舌红而干,已知邪热有深人营分之势,治疗宜清气分热邪为主,兼顾营分阴液。
    生石膏34克 知母6克 炙甘草6克 粳米一撮  生地6克 丹皮6克二剂。服药后,汗止热退而愈。
  【解说】白虎汤是治疗阳明气分热邪内盛,弥漫全身,充斥内外而设,仲景称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在临床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来洪大等作为其辨证要点。因为热邪炽盛于气分,蒸腾内外,所以发热程度比较严重,而且是“不恶寒,反恶热”,这是阳明发热与太阳发热的主要鉴别点。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汗出,由于这种汗出是里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渗所引起、所以往往汗出不断,这在《伤寒论》中被称为“濈然汗出”,即汗出擦干未几又出一身,随擦随出。
    麻疹出后,犹高热不退,汗出而渴,脉洪大或滑数者,反映了邪未解,气分之证已明,再用宣透之法无济于事,所以用白虎汤清泄气分邪热则愈。如果疹出不透,内陷于肺而引起高热,喘咳,肩耸鼻煽,这是气分之热在肺而不在胃,所以不用白虎汤清胃而用麻杏甘膏汤清肺透热。古人用麻黄芩分寒热,而重在配伍:小青龙汤麻黄配干姜则治寒喘;麻杏甘膏汤麻黄配石膏则治热喘。寒热不同而用麻黄则一,突出了麻黄治喘的特效。
  (4)误用石膏救逆案
  刘渡舟医案:曾治一外感患者,发热一直不退,认为是卫分温邪所致,投银翘散辛凉解表无效,又在银翘散中加入生石膏,患者服药后不但发热未退,反而又出现神昏谵语等险象。经人介绍,请来某老医生会诊。老医生视方叹曰:风寒束表反用辛凉重剂,冰遏阳气,迫使表邪内犯,非刘君一人医门,比比皆是也。老医生乃用雄鸡冠血数滴溶合黄酒、蜂蜜少许,加温服下。覆被取汗后,前胸后背发出一层白色疹子,热退神安而愈。
   【解说】白虎汤具有很强的清热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归功于石膏。石膏的清热作用主要适用于阳明气分热邪,所以,必须是热邪已经人里,方可放胆使用。如果”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必须禁用。误用就会导致冰伏邪气,引盗入室的危险。吴鞠通《温病条辨》把白虎汤当作辛凉重剂,认为用之不当,祸不旋踵。他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说明凡邪热不盛之脉证,都不能操之过急,诚恐无热用清反有倒戈之变。另外,邪热既已入里,用白虎汤清热,犹应观其脉证加减化裁,则可一举而收功,不然,顾前不能瞻后,必然失于主动。如郑案神糊吃语,不必待其神昏谵语则佐以广角,菖蒲,郁金,连翘心等以开心窍;刘案舌红而干,不必待其舌绛发斑则佐以生地,丹皮以救营阴,都是因为能见微知著,当机立断,所以能防变于治疗之先。

刘渡舟经方医案(大青龙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607 次浏览 • 2016-01-21 21:02 • 来自相关话题

21、大青龙汤证     溢饮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农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 ...查看全部
21、大青龙汤证
    溢饮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32岁。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农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此证属于水寒之邪郁遏阳气,以致津液不得流畅.形成气滞水凝的“溢饮”证。虽然经过多次治疗,但始终没有用发汗之法,所以缠绵而不愈。
    麻黄10克  桂枝6克  生石膏6克  杏仁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O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得汗出而解。
  【解说】“溢饮”是水饮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以身体疼痛沉重,其形如肿为特点。用大青龙汤治溢饮,这在《金匮要略》中已有明确论述。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有关于大青龙汤治疗“溢饮”证的论述。原文第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这一条注家见解不一,有的注家认为,从所描述证状特点来看.这也属于溢饮的范畴。但《金崾要略》偏重于内困,指出溢饮病是因于“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所致;而《伤寒论》则偏重于外因,属于寒邪留着于四肢肌肤之间,郁闭卫阳,使气机不行、津液凝涩所致。二者起因不同,但临床表现则基本一致,所以都用大青龙汤发越阳郁,汗出阳气通利,津液流畅则愈。
    又附:伤寒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黄××、男,28岁。隆冬感受寒气,证见高热(39.5℃),恶寒:头身肢节皆痛,无汗,心烦,口不渴。病已3天,曾月柴胡注射液,服 A.P.C及桂枝加葛根汤无效。舌红苔白,脉浮紧有力。寒郁化热,治当发汗。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大枣10枝,生姜10克,炙甘草6克。一剂。初服无汗,复服后汗出遍体,浸渍衣裤。发热等证随汗出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