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郝万山讲伤寒论58(共70讲)-少阴寒化证(2)

第58 讲少阴寒化证(2)          同学们好,我们上次课主要讲了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阴盛格阳证。现在我们看原文中的阴盛戴阳证,这就是讲义314 条和315 条,314 条说,“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5 条说“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
继续阅读 »
第58 讲少阴寒化证(2)
 
       同学们好,我们上次课主要讲了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阴盛格阳证。现在我们看原文中的阴盛戴阳证,这就是讲义314 条和315 条,314 条说,“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5 条说“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如果光看原文所描述的临床症状,那我们很难判断这是个阴盛戴阳证,充其量我们把它看成是少阴的阳衰阴盛证,有下利清谷,又有脉微,但是仲景用了白通汤,我们在研究这两条的时候,我们就采取了以方测证,以药测证的方法,来寻找它的病机的所在。
       白通汤的药物组成是以葱白为主药,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葱白,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我们上次课说,是在“其人面色赤”的时候用,仲景在通脉四逆汤的加减中提到“面色赤者加葱九茎”,由此提示仲景用葱白主要是治疗阴盛戴阳证的。既然白通汤这张方子是以葱白放在第一位,由此我们知道,白通汤应当是治疗阴盛戴阳的。所以314 条和315 条,它的主证除了下利和脉微之外,还应当有其人面色赤。葱白有通阳的作用,用在阴盛戴阳证中,它在干姜、附子为主,温阳驱寒、破阴回阳的基础上,它有交通上下的效果,所以来治疗阴盛戴阳证。
       现在来看315 条的后半段,用上白通汤以后,出现了“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阴盛戴阳证,用白通汤,是正治之法,用方是正确的。如果有个别病人吃了药以后,症状反而加重,由原来的下利出现了利不止,由原来的脉微,出现了厥逆无脉,这是病重药轻,激惹了邪气的势力,这个激惹的现象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过,也就后世医家所说的“格拒”现象。
       一个大热证,你用了大寒药,人体就会拒而不受,一个大寒证,用了大热药,人体也会拒而不受,这就是格拒。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防止“格拒”怎么办呢?热药凉服,冷药热服。这是防止格拒的方法之一,当然也可以加反佐的药。这里的“利不止,厥逆无脉”,是正邪相争,邪气占优势的一种表现,这里的“干呕,烦”,是正气抗邪的一种特征。出现了“格拒”现象,在这里,在白通汤这张方子里,加了猪胆汁和人尿,这就叫白通加猪胆汁汤。
       我们打开讲义168 页,看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药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这正是白通汤,人尿五合,这里所说的人尿,后世医家用童便,用吃母奶的男孩的尿,把它叫做童便。
       童便有什么作用?在这里,人尿是咸寒的,猪胆汁是苦寒的,在大热药中,加上两个偏寒的药,这就是起到一个反佐的效果。“引阳药入阴,从其性而治之”。本来是一个阴寒的证候,你用了大的热药来治疗,这个阴寒的邪气它不接受这个药,所以和药力、和正气相争,就使症状加重了,现在你在这个热药中,加了两个寒凉的药,这个阴寒邪气它识别不出来,它说,哦,原来和我的性质是一样的,没想到用两个偏寒的药,把这些热药带入阴寒的阵地之中以后,阴寒邪气一看,唉哟!上当了,我以为是我的同伴呢,原来它带进来的是我和作用相反的热药,这就叫“引阳药入阴”。实际上是一种间谍战,或者说是化妆战术。“引阳药入阴,从其性而治之”。这是用人尿和猪胆汁的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人尿和猪胆汁都是血肉有情之品,这个证候下利到这种程度,真阳衰微,真阴也耗伤,亡阴失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必然是存在的,当代没有输液的方法,没有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方法,所以给他喝点人尿、喝点猪胆汁。所以,我们刘渡舟老师说过一句话,人尿是天然的生理盐水。我第一次听他说的时候,当时就想笑出声来,我就忍住了,当着老师不敢笑,就这句话,我想起来就笑,笑了三天。可是我今天想起来,唉呀,老师说的不算错啊,那个时候我觉得尿是代谢产物,那和我们输液的生理盐水,相关何止十万八千里啊,现在想一想,可不是嘛,汉代那个时候,没有生理盐水来输液,补液喝点尿也不错呀。在偏僻的农村,产妇大失血,怎么治?输血没有条件,输液没有设备。偏僻农村的这个接生婆,赶快让周围的邻居们,都去找小男孩的尿,接来给产妇灌上两碗,抗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过去,有的人到大森林里打猎,那个时候,许多动物不被保护。碰上狗熊,他就想打,一枪没打着,那狗熊生气了,跑过来照着你的胸脯拍了一下子,好,肺腑拍碎了,失血性休克,狗熊跑了。得,我把他打倒了我就走了,这狗熊很仁义,不一定致你于死地。那同伴怎么救他啊,离山下还有这么远,赶紧撒一泡尿给他灌。活血,化瘀,止痛,抗休克,一些老药农,老猎人,都给我说过这种话。上深山采药,采那个我最不喜欢用的五灵脂,上到那大悬崖上,五灵脂采着了,一高兴,一不小心就“匡当”摔下来了,内出血,失血性休克,同伴怎么治哪?给他撒尿,灌上一大壶尿,精神恢复了,赶快运到山下进行抢救。所以救急用人尿。
       我们今天说起这些事情来,好象都是一种笑话,用人的代谢产物去治病,可是童便在过去用得很多,又叫回龙酒,多好听的名字。猪胆汁,血肉有情之品,猪胆囊中的胆汁,它含有丰富的电解质,纠正这种下利,水电失调,在客观上应当是有效的。所以我们说这两个药,以有情补有情,在客观上直到了育阴增液,滋阴以和阳的作用。这件事情我没有核实,据说在50 年前,上海有一起吃这个河豚鱼,集体中毒的事件,病人大概涉及到几十个,河豚鱼中毒死亡率是很高的呀,当时就组织了上海市的各家医院进行抢救,也请了中医做会诊。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任校长程门雪到场参加治疗。有一部分病人,是真阳衰微,然后他用的通脉四逆汤,加人尿、加猪胆汁。上海这么个大城市,药房不可能准备有猪胆汁,所以医院就让家属去找。有的家属找到了新鲜的猪胆汁,有的家属没有找到。后来这批病人是死了一批,活了一批,在病例总结的时候发现,死的和活的之间,唯一在用药上有差异的,就是用了猪胆汁的全活了,没有用猪胆汁的全死了。所以从这组病例来看,我是听我们刘老师讲的。我想查这个报道,没有查着,如果这个情况属实的话,如果猪胆汁抢救这种危重病人,除了我们按照上述两个途径,来解释的原因之外,一个是反佐,引阳入阴,一个是滋阴以和阳,育阴增液。除了我们上述解释的这两个作用之外,可能对抢救危重病人,还有另外的,我们未知的机理在内,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它,这是白通加猪胆汁汤。它有破阴回阳,交通上下,咸苦反佐的作用。
       吃了白通加猪胆汁汤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再看315 条“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吃了汤药以后注意观察他的脉象,如果发现他的脉突然跳了那么两下,这不是好事,原来是摸不到脉,不是“利止,脉不出”吗?“厥逆无脉”吗?吃完白通加猪胆汁汤以后,脉突然出来了,你千万别高兴。这常常是人体残存的能量发露无遗、回光返归的现象,所以“暴出者死”,这必然要死亡的。“微续者生”,慢慢的脉出来了,这是真阳恢复的表现,那他的生命就可以得到挽救。我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我们病房住有一个老太太,年龄很高,她得的肺炎伴有感染中毒性休克,我们一边用抗菌素,一边用西药的升血压药,也用了中药的参附汤,人参四逆汤这类的方子,或者说用参附注射液来静脉点滴,血压就是回不来,已经处于一个脉就根本摸不着,四末湿冷,末梢青紫,一个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这种表现。星期五上午医院大查房,我们的大主任、老主任廖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年轻医生查到这的时候,我说:“廖主任,我看过一个报道,对于顽固性的休克,可用针刺内关的方法,利于升高血压”。廖主任说,来、来,你拿一根针来扎这个内关,那边一个年轻大夫来扎那个内关,我们俩同时就把针扎上了,扎上没有一分钟,我就摸到脉了,然后我说,廖主任,快摸,有脉了,廖主任一摸,摸了两下,就拿膀子扛我,我说这要干吗啊,廖主任从来没有拿膀子扛过我,我看他眼睛示意要我看病人,我一看病人呼吸停了,我再一摸脉,没有了,这个病人本来是要死的,可是就我们这么一刺激,把她唯一残存的能量,发露无遗,本来一直没有脉,“脉暴出者死”,这个真是这样,一个病人临终的时候,把唯一的残存的能量爆发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回光返照。
       好了,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的阴盛格阳证、阴盛戴阳证,我们就都谈完了,这三个证候,基本症状是一致的,畏寒踡卧,四肢厥冷,冷汗自出,四肢痛,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脉微细,但欲寐,脉沉,或者脉沉伏不出,基本证候是一致的,兼有身热反不恶寒的,是阴盛格阳,兼有其人面色赤的是阴盛戴阳,在治疗上分别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和白通汤。
       下面我们讲少阴寒化证的第四个证候,就是阳虚水泛证。阳虚水泛证也就是真武汤的适应证。
       对于真武汤的适应证,我们大家在“太阳病篇”,学太阳辩证的肾阳虚的证候的时候,曾经遇到过,那就是第82 条,原文是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我们现在看原文第316 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我们把这两条结合起来看,阳虚水泛证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是太阳病治不得法,使肾阳损伤,阳虚不能制水,这是它的成因之一。成因之二来自于少阴,使素体少阴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肾阳更加虚衰,结果导致不能制水。因此,不管这个病是来自太阳的治不得法,还是来自少阴受邪,殊途同归,最终造成的基本的病理变化,是阳虚水泛。水邪是变动不居的,所以古人比喻也很形象,你把一碗水泼在地下,哪点低它就往哪边流,所以,水邪是变动不居的,它并不固定在一个位置,所以它常常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而随处为患,因此真武汤适应证中,它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就比较多,我们把这些临床表现综合起来看,原文第82 条和316 条,这两条原文所描述的真武汤适应证,把它综合起来来,一个是四肢沉重疼痛,四肢沉重疼痛,我们可以理解为水肿。这是水邪浸渍四肢的表现,当然四肢沉重疼痛了,它有水邪流溢嘛。第二个症状,心下悸,这是水气凌心的表现。第三个症状,咳,这是水邪犯肺的特征。第四组,或吐,或利,这是水邪浸渍胃肠。第五组症状,是太阳病篇提到的“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我这用“眩动”这两个字来代表。这是水邪上冒清阳,水邪浸渍经脉所造成的临床表现。头眩,头晕目眩,那就是水邪上冒清阳。“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不能够有准确的、有力的、稳定的运动,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拿起筷子哆哆嗦嗦,象美尼尔氏综合证,象小脑共济失调,他的这些表现,都可以看成是,“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第六个症状:小便不利或小便利。小便不利是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利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小便清长,特别是夜尿频繁,这是阳虚不能摄阴。这样归纳两条,我们把真武汤的主要适应证,归纳为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这就记住了吧。你看它涉及到了多个系统的病变,四肢沉重疼痛,我们在这把它叫做水肿。我们临床所见到的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病的消损等等,还有不明原因的水肿。如果你对一个水肿的病人,辩证属于肾阳虚、水邪泛滥的,那你就可以用真武汤来治疗,真武汤治疗水肿。心下悸,这是以心脏的症状为主的证候,那各类心脏病、有心慌心跳。特别是各类心脏病有心功能不全的,当然我们习惯用非常简单的方法,用西药、洋地黄这类的药物来治疗,这是可以的。但有很轻的病人,那适当的用一点真武汤,也是很好的。
       我们上次在讲太阳病篇的时候还提到过,当我们对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用洋地黄这类药的时候,当他的心脏、他的心肌储备能力很差的时候,你用洋地黄这个药,稍稍过一点头,就会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稍稍有点不足,心功能就纠正不好,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太近,这个时候用药非常难。如果是阳虚水泛的话,你配合上真武汤,结果就发现,洋地黄的用量,稍稍不够一点也没有关系,稍稍过头一点也不会中毒,有明显的提高心肌储备力的这种作用,这是治疗心脏病。
       治疗呼吸系统病,咳嗽,痰多。治疗呼吸系统病,同样可以用真武汤,适当的加减,治疗消化系统病,你看用真武汤来治疗各类慢性胃肠炎,辩证属于阳虚而水邪浸渍胃肠的。此外,我以前曾经举到过,治疗美尼尔氏综合证,你辩证属于阳虚水泛的。小便不利或者夜尿频,夜尿频难道也能用真武汤吗?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真是肾阳虚,其实也可以用真武汤来治疗,但是不要晚上吃药,不过对于夜尿频繁,阳不摄阴的这种证候,我还是主张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只是早晨吃药、中午吃药,晚上不要吃药。可见真武汤在临床上,我们抓一个主证,再配合上抓病机,就可以用于治疗多个系统的病证,还可以治疗妇科的阳虚水泛、寒湿下注的白带量多,妇科病也可以用。这叫什么思路?这叫抓主证,兼辩病机,活用经方。少阴寒化证的第四个证候,阳虚水泛证,我们就谈完了。我们在谈阳虚水泛证的时候,又结合了太阳病篇所谈到的真武汤证。
       第五个,阳虚身痛证。
       阳虚身痛证,就是附子汤证。它看涉及的原文,看讲义的170 页和171 页,305 条和304 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这两条原文它提到的症状主证有两个痛,有两个寒。这两个痛,一个是身体痛,一是骨节痛,这两个寒,一个是手足寒,一个是背恶寒。
       这两个痛,它的病机是什么,是肾阳虚衰,肌肤失温,寒湿凝滞于肌肤骨节。这样就导致了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和背恶寒呢,这是肾阳虚衰,四末失温,督阳不充,督脉中的阳气不能充盈,所以就表现了背恶寒。手足和后背是反映阳气盛衰,最敏感的两个部位。所以说“四肢为诸阳之本”,“背为阳之府”,中医早就有这样的话。我在大学那个时候上六年,毕业实习的时候,我们有一段时间,是河北省的一个县医院。那个县医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病种特别特别的多。象上次我谈到的那个激惹现象,那个蛔虫团性肠梗阻,胆道蛔虫证做手术,都是在那个医院遇到的,在城里就很少遇到这个情况。
       那个时候,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有妇科实习,实际上是产科,那个妇产科门诊是里外间,外屋是我在那给(病人)摸脉,因为农村的妇女要是怀疑自己怀孕了,月经不来了,她要到医院做个检查,我在外屋摸脉,我就积累我摸脉诊断早孕的经验,同时我也问症状。好多早孕的妇女都是说后背发凉,后脊梁骨好象冒凉水一样,大便干燥,头晕头疼。
       我一摸脉,那种滑象,那和我们一般情况的滑象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这个脉(天突处)也特别明显,再加上这个脉象(中指两侧脉)也特别明显,那我说,你怀孕了,到里屋我们女同学做内诊,一摸就知道,多大,几个月,然后正好暑假就结束了,我回到家里,问我妈妈,我说我在门诊上看到那些早孕的妇女,好多人都有后背发凉,大便干燥头晕头疼的症状,您说这是一个病理性的反应呢,还是怀孕以后的一个正常现象啊,我妈妈说:“头不疼,儿不成”,早孕的人都有头晕头疼的症状,我说,那为什么大便干燥,后背发凉啊,我妈妈说,这个我不会解释了,你去问你爸爸,我爸爸说,哎呀,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嘛,当胞宫孕育胎儿的时候,人体就调动了全身的阴精和阳气,来营养这个胎儿,所以阴精和阳气的这种输布,一时就表现了失调,后背是反映阳气盛衰最敏感的部位,所以好多早孕的病人,特别平素阳气不足的病人,她都有一段时间后背发凉,这就提示怀孕了,我说,为什么大便干燥啊,我爸爸说,阴精去濡养胎儿去了,不能濡润大肠了,所以她有很短的一段时间会大便干燥。所以大便干燥,后背发凉,头晕头疼,这是早孕,甚至是早早孕,脉象还没有找到的时候,就有这个表现,就有这个症状。
       有一年我到黑龙江讲课,我不是说过吗,听课的学员好多都比我大,都是当地的名医,我讲完我的这个经历之后,一帮女学员,一帮女大夫把我围住了,说,郝老师,您说得的太对了,我怀我们老大的时候,她们都是过来人,怀上后就后脊梁骨发凉,那个时候我不明白是怎么因事,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的阳气全去营养那小子去了,我自己后背的阳气就不能充盈,所以她特有体会。因此后背发凉,大便干燥,头晕头疼,常常是早孕的一个先兆的症状。这里的手足寒和背恶寒,是肾阳虚衰,四末失温,督阳不充的表现。
       我们遇到这样的身体痛,骨节痛,这样的手中寒,背恶寒,我们想一想,这会不会是太阳伤寒表实证啊,主脉,脉沉,脉沉提示这不是表证而里证,不是太阳受寒,而是肾阳虚衰,沉主病在里,沉主阳虚嘛,所以它既是诊断所必须参考的一个指标,脉沉。它又是鉴别诊断,除外了太阳伤寒表实证。我们过去在学哪一个方证的时候,提到过背恶寒啊。
       在学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那个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的时候,除了四大症状之外: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之外,还有一个时时恶风和背微恶风寒。现在这个病人有背恶寒,那会不会是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呢?所以原文怎么说?“口中和”,是个鉴别诊断。为什么在这儿凭空冒出个“口中和”,什么叫“口中和”?口不苦,口不渴,口不燥,那就除外了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背微恶风寒。你看,短短的两个条文,304、305,既讲了附子汤适应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也对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身疼痛,作了鉴别,也对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背微恶风寒作了鉴别。多么严密,多么严谨。
       肾阳虚造成的寒湿凝滞于肌肤的身疼痛,我们把它叫做阳虚身痛证,治疗用附子汤。附子汤这张方子,在药物组成上,和真武汤在药物组成上特别相近。芍、姜、苓、猪、附是真武汤,芍、参、苓、猪、附是附子汤。附子汤,人参和附子同用,这很有参附汤的意思,助元阳、益元气,再加上白术、芍药、茯苓燥湿,利湿,祛肌表的寒湿邪气,用芍药缓急止痛,所以我们应当注意,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和真武汤的药物组成,要区别开,实际上附子汤和真武汤,又是对偶统一的一对方子。它们都治疗阳虚,都治疗肾阳虚,一个是阳虚里有寒水,一个是阳虚外有寒湿。这样就容易区别开了。
       这样的话,附子汤的适应证,既要和太阳伤寒表实证相鉴别,又要和真武汤适应证相鉴别,就“身疼痛”这个证候来说,我们学过,哪些方面有身疼痛呢?附子汤证有,我们刚刚说过。麻黄汤证有,在太阳伤寒表实证中说过,那是因为寒邪闭表,寒主收引,寒主痛,寒主凝滞,寒伤肌表以后,它便肌肤的气血凝滞,气血涩滞,筋脉拘挛,因此造成了身疼痛。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寒邪祛除出去了,然后身痛就缓解了。
       附子汤证的身疼痛,我们刚刚说过,肾阳虚衰,肌肤失温,寒湿凝滞于肌肤骨节,所以治疗的时候,用温阳散寒湿的方法,祛寒湿的方法。还有哪个方证有身疼痛呢?那就是我们在太阳病篇曾经学过的,“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那是一个什么证候呢?那是一个营气不足,肌肤失养,不荣则痛,失养则痛,虚则痛的证候。在《伤寒论》中,治疗身疼痛的主要方子,就这三个,麻黄汤、附子汤、新加汤,应当学会区别使用。
       我们返回头再回忆一下真武汤证,真武汤是治疗阳虚水泛的,它有利尿的作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利尿的方子,一个是五苓散,一个是猪苓汤,是吧。五苓散,我们在太阳篇学的,猪苓汤我们是在阳明热证中学的,当然猪苓汤的适应证,我们下面讲少阴热化证的时候还要提到。我们现在把这三个方证,作一个简单的鉴别,这三个方子都有利水的作用。
       猪苓汤治疗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它治疗的是热水,热水这个词,应当说它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我只是这么比喻,它治疗的是热水,水热互结,所以它的这个小便是不利呢,伴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甚至有尿频、尿急、尿痛。这是猪苓汤证。真武汤的适应证,它所治疗的是冷水,我只是个比喻,象我以前所说的,芒硝可以发肠管的汗,那也不能写在你的笔记本上,也不能写在卷子里,你理解就可以了,所以真武汤治疗的是阳虚水泛。它是寒水。而五苓散所治疗的这个“水”,它只是气化不利,它的这个“水”既不偏寒也不偏热。你看,真武汤和猪苓汤是对偶统一的,一个治水热互结,一个治阳虚寒水,那中间状态那就是五苓散证。
       就像我们讲太阴经脉受邪,气血失和,出现了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急,你说它虚吗?它也不虚,你说它实吗?
       它也不实。这个证候往虚的方面发展,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腹中急痛,那就再加饴糖,是小建中汤,这证候往实的方面发展,气滞血瘀,大实痛,那就在这个方子里加大黄,那就是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疗太阴脾经的虚证,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太阴脾经的实证,不偏虚了也不偏实的中间状态的,那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可见,《伤寒论》中,对偶统一的这种思维规律,我们在临床治病的时候,你也应当注意应用。
       关于少阴寒化证的主要方证,主要证候就是这五个,当然其中还有一个白通加猪胆汁汤,它是作为白通汤的一个加减方,我仍然把它归属于阴盛戴阳证的范畴。我没有单独列出一个证候来。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证候就是这五个。当然在我们的讲义上,又列了剧吐,类似于少阴病的吴茱萸汤证,又列了肾气虚,关门不固,下利滑脱,脾气虚,不能摄血,大便脓血的桃花汤证,这些内容,留待我们下次课来讲。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7(共70讲)-少阴寒化证(1)

第57 讲少阴寒化证(1)          同学们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节课给少阴病开了一个头,少因病的病变设计到手足少阴心肾和肾经。由于少阴心是主火的,肾是主水的,而少阴肾呢又是人体的元阳元阴之根本,所以病变涉及到心肾的时候常常会
继续阅读 »
第57 讲少阴寒化证(1)
 
       同学们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节课给少阴病开了一个头,少因病的病变设计到手足少阴心肾和肾经。由于少阴心是主火的,肾是主水的,而少阴肾呢又是人体的元阳元阴之根本,所以病变涉及到心肾的时候常常会涉及到人体根本之气的动摇,所以我们说少阴病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组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虚衰的证候。
       从少阴病的分类来说,我们上次谈到了少阴病的主要征候是少阴脏病,当素体少阴阳虚阴盛的时候,邪气从阴化寒就容易出现少阴寒化证,而素体少阴阴虚阳亢的时候,邪气从阳化热,就容易出现少阴的热化证,所以少阴的证候就有少阴的寒化和热化两类的不同。
       我们上次课说道少阴病是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提纲的。脉微主阳虚,脉细主阴虚,这样的脉象体现了少阴病阴阳俱虚,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这样一个病变本质。所谓但欲寐就是精神萎靡不振,严重一些的就是病人精神不振,意识朦胧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下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这样的一个精神状态正提示了人的阴精阳气不足,精神失养,这是少阴病的提纲证。
       随后我们谈到了少阴寒化证的临床特征是以自利而渴小便清长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个自利我们强调了它大便特征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我们强调了它的病机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这个口渴提示了少阴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化;小便白小便清长提示了少阴阳不制水,阳不摄阴。这是以真阳虚衰为主的少阴寒化证,以正气为主。
       有没有以邪盛为主的少阴寒化证呢?有。
       下面我们接着看原文283 条,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63 页,看原文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少阴病的脉象不是脉微细吗?这次怎么又出现了脉阴阳俱紧呢?我们说对少阴阳衰阴盛来说,有的是以正虚为主的。正虚为主的征候就是应该是脉微细,但欲寐的,自利而渴小便白。还又一种情况是以寒盛为主,这叫寒盛伤阳,尽管你的身体可能还是比较棒,棒小伙子,结果你跑到零下20 度,30 度,40 度的地方,又遇到雪崩把你埋了半截,你琢摩琢摩你的少阴阳气再旺,这个阴寒邪气也太盛了,这就造成你手脚冰凉,全身僵硬,这是什么证候呢?是寒盛伤阳的证候,以邪气盛为主。
       所以它的脉象不是脉微细的而是脉阴阳俱紧。
       在《伤寒论》中出现脉阴阳俱紧的脉象见于太阳病和少阴病,当寒邪伤表的时候,因为寒是阴邪,寒是主收引的,寒邪伤表就容易使肌肤的筋脉拘挛,这个时候脉摸上去寸关尺三部脉都紧。寒伤太阳之表,脉阴阳俱紧是脉阴阳俱浮紧,寒伤少阴之里,脉阴阳俱紧是脉阴阳俱沉紧。
       所以太阳病和少阴病都有阴阳俱紧的脉象,浮紧的属太阳,沉紧的属少阴。为什么不是脉微细呢?因为这是寒盛伤阳而不是真阳衰微,寒盛伤阳,阳不摄阴所以出现了“反汗出”,为何用个“反”字呢,这是和太阳寒伤表相比较而言的。寒盛伤阳气如果是伤表阳的话,那就会寒邪闭表,不汗出,现在反汗出,这是寒伤里阳,阳不摄阴,所以出现了汗出。在此判断出是亡阳也,亡者伤也,这里的亡阳,也就是《伤寒论》中的亡阳与后世所说的亡阳的概念不同,亡者伤也,失也,丢失的失,亡阳是指伤阳,寒盛伤了阳气,而不是正虚为主。“此属少阴”说这个也属于少阴病,那当然属于少阴病了,因为是寒邪伤了少阴的阳气嘛,“法当咽痛而复吐利”,理应当出现什么症状呢?咽痛,这是寒伤少阴之经,因为少阴的经脉循喉咙挟舌本,当寒邪伤少阴经脉的时候,经脉拘挛所以就出现了咽喉的疼痛,寒伤太阳经出现头项强痛,寒伤阳明经出现额头疼痛,寒伤少阳经就出现了偏头痛,寒伤少阴经就出现了咽痛。“而复吐利”这是寒伤少阴之脏,少阴肾阳被寒邪所伤,不能够温暖脾胃,所以导致脾胃升降失调,于是乎出现了寒邪上逆的呕吐,寒邪下迫的下利。这种寒盛伤阳,和真正的少阴阳衰阴盛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寒盛伤阳以邪盛为主,一旦通过治疗,阳气恢复了,驱除寒邪外出,它的预后良好。
       就像我们在零下30 度、40 度的这种环境下出现了四肢冰凉,肢体僵硬,只要心跳没有停止,放到一个温暖的房间,经过紧急治疗,人一样可以活得很好。所以寒盛伤阳,病情预后比较好,而对于真阳衰微的少阴病,病情就比较严重了,因为人体的阳气,真阳大衰,生机已经接近泯灭,所以对于真阳衰微的证候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对于寒盛伤阳的证候预后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我们讲太阴病的时候,“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那是以脾阳虚,脾气虚为主,运发失司,升降紊乱,寒湿内盛,寒湿下注的证候,那是以正气为主,我们在讲太阳病的时候还提到了一个“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此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至七八日,遂燥烦下利十余行,必自止,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这个太阴病为什么会自愈呢?那是以邪盛为主而不是以正虚为主。而太阴提纲证273 条那个太阴证,太阴脏虚寒证,以正虚为主,它就自利益甚,如果不去治疗,它就会发展到脾肾两虚,最后发展到真正的少阴病。所以在伤寒论三阴病中要判断它的预后的话,看它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盛为主,正虚为主的预后较差,邪盛为主的预后较好,甚至邪盛为主的还可以自愈。
       下面我们看一下少阴病的治疗禁忌,285 条,286 条这两条都是我们学习的特别的重点,我们大体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位在里,不可发汗”,这是个寒化证还是个热化证呢?脉细,我们一般情况下主阴伤,脉沉主病在里,脉数主有热,那完全把它看成是个阴虚有热的少阴热化证。少阴热化病在里当然不可发汗,发汗是治疗表证的。
       当然也有的注家说脉沉主阳虚,阳气虚鼓动无力,脉就沉伏不出,脉细主阴虚,阴阳两虚,脉数是正虚之后,一个虚性的代偿。这个脉数不主热,是正气虚了之后,一个虚性的代偿,象我们在太阳病篇所学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那个脉促,它就是脉快,它是胸阳不振,心阳不足,奋力袪邪的一个虚性的兴奋,虚性的代偿。如果要按这样解释的话,这个病又可以是一个少阴寒化证。那少阴寒化证也是病在里啊,那也不可以发汗。当然这两个观点我觉得都可以并存了,无论是热化还是寒化都应当禁汗。286 条,“少阴病,脉微”,这个没有争议,这绝对是真阳衰微,鼓动无力的脉象,“不可发汗”,仲景自己就说了,“亡阳故也”,因为脉微提示了人体的阳气已伤,“阳已虚,尺脉若涩者”,那在阳虚的基础上伴有了阴虚,弱是阳虚,涩是阴血不足,阴阳两虚,“复不可下”,又不可以泻下,那当然了,阴阳两虚你还泻下,那这个大夫应该撤掉他执业医师资格的执照,阴阳两虚当然不能泻下。
       好,前面我们学的这5 条可以看成是仲景为少阴病所写的概说,下面我们具体来谈少阴病的证治。
       我们刚才说过心是火脏,肾是水脏,肾又内藏原阴元阳,当病人素体阳虚而阴盛的时候,外邪从阴化寒而出现少阴的寒化证,所以我们先谈少阴寒化证的证治。
       少阴寒化证的证候比较多,首先我们要先谈谈阳衰阴盛证。我们讲义所收录的少阴阳衰阴盛的原文太少,所以我这里呢把《伤寒论》中涉及到的少阴阳衰阴盛证的全部的症状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归纳,然后我们再看原文。
       对于少阴阳衰阴盛证来说,从全身的症状的表现上是畏寒蜷卧。你一走进病房,就看见这个病人钻在被窝里,盖很多的被子,手脚都蜷曲在被窝里,当你走到病床前的时候你发现他脑门上冒冷汗,冷汗自出,随后你摸摸他的脉,摸摸他的手脚,手脚冰凉,手足厥冷,你说你的手怎么这么凉啊,他说我不仅手脚凉,我还四肢疼呢,所以四肢痛,这是一组症状。那么造成这种症状的病机是什么呢?肾阳虚衰,肌肤四末失温,为什么有冷汗自出呢?是阳不摄阴。肾阳虚衰,肌肤四末失温就会出现冷汗自出,这是第一组症状。第二组症状表现在消化系统上,这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下利清谷,完谷不化,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它的病机是什么呢?都会说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从泌尿系统的表现来看,小便清长这是阳不摄阴的表现,或者小便少,小便不利,当肾阳虚衰、气化失司的表现,因为人体的水液代谢要靠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当肾阳虚衰的时候,温煦的功能,推动的功能失调,于是乎人体的水液代谢失调,废水不能及时的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就出现了小便不利,小便少。同样都是肾阳虚衰,在临床症状上发生了相反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小便清长,小便白,一种是小便不利,小便少。
       精神症状,但欲寐,他的病机我们不必再讲,上次已经讲过,那是阴精阳气虚衰,精神失养。不是肾阳虚衰吗?怎么又涉及到阴精了呢?因为阴阳是互根的,当真阳衰微的时候,人体的阴精也不能够化生,所以我们才说少阴病是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我们所说的阴阳俱衰的阴不是指的阴寒邪气,而是指的人体的真阴,人体的阴精。阳气虚衰以后不能够化生真阴,不能够化生阴精,于是乎也就导致了阴阳两衰。阴经阳气虚衰,精神失养,所以就出现了精神萎靡不振,这个人对周围的反映能力下降的这样一个精神证候。
       脉象,少阴阳虚最轻的是脉沉,阳气虚不能够温通四周,所以阳气闭在体内,所以最轻的是脉沉,其次是脉微细,再重的是脉微欲绝。最重的是脉沉伏不出,或者说脉不出,摸不到脉,这是阳气虚,鼓动无力的表现。通过上述全身的症状,消化系统的症状,泌尿系统的症状,精神症状和这样的脉象,我们就把它叫做少阴阳衰阴盛证。
       那这种证候怎么治疗呢?治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不是阳气衰吗?
       我用四逆汤回阳,使阳气回来。你不是有手脚发冷吗?我就用四逆汤,手脚发冷在《伤寒论》中叫厥逆,那我就用四逆汤来回阳,驱寒,救逆。
       四逆汤呢,因为他有干姜,附子,甘草,它可以治疗四肢厥逆,因此它就叫四逆汤。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少阳寒化证中的第一个证候叫阳衰阴盛证。
       第二个证候是阴盛格阳证。阴盛格阳证的临床表现是在少阴阳衰阴盛的基础上加上身热反不恶寒,上述的症状全具备,那个症状没有呢?
       畏寒蜷卧没有了,因为它身热反不恶寒,所以畏寒蜷卧没有了,因为它身热反不恶寒,所以它畏寒蜷卧没有了,其它的冷汗自出,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完谷不化,或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但欲寐,脉微欲绝,这些症状都存在,这个身热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表现。阳气是什么,阳气是含有热能的,能够放出热量的细微的物质,当阴寒邪气盛于内而把人体的阳气格于体表的时候,相对来说人体的体表的阳气密度接比较大,既然体表的阳气密度比较大,所以就出现身热,这种身热有可能用体温表可以测得出体温。
       大家也许可以记得我们讲太阳病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句话讲得就是阴盛格阳证,在治疗上用通脉四逆汤,迫阴回阳,交通内外。阴寒太盛,所以要破阴,阳气衰亡,所以要回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阴阳不协调,阴阳相阻隔,所以要交通内外,通脉四逆汤的药物组成和四逆汤的组成是一样的,也是干姜、生附子和甘草。只不过是把干姜和生附子的量加大了,所以它叫通脉四逆汤。
       少阴寒化证的第三个证候是阴盛戴阳证,阴盛戴阳证是在阴盛阳衰这一系列证候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其人面色赤。这是阴盛于内,戴阳于上的表现。这种面色赤主要表现在人体的颧骨出现一种浮红,就像喝醉酒的那个样子,面红如妆,就像涂了一种化妆用的颜料一样,它和那个阳明经脉受邪,缘缘面赤相比较,那个缘缘面赤从里到外都红,而阴盛戴阳的面赤是一种浮红。你再结合全身的症状来判断这是一个阳明经热的缘缘面赤呢还是一个阴盛戴阳的其人面色赤呢,这就容易区别了,这种证候怎么治疗呢?用白通汤,迫阴回阳,交通上下。
       好,关于少阴寒化证的三个症状,阳衰阴盛证,阴盛格阳证,阴盛戴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治法和用方我们就谈完了。
       我们看看伤寒论中少阴病的原文,讲义164 页原文323 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这个少阴病讲到了脉沉,就是少阴肾阳轻度的虚衰,还没有发展到脉微欲绝,脉沉伏不出的严重程度,这只是少阴阳虚的一个苗头,也没有发展到手足逆冷,下利清谷,畏寒蜷卧的严重程度。尽管如此,仲景还是要“急温之”,要积极的救治,这叫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为什么呢?少阴病是一个心肾阴阳俱衰而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这个病见到苗头就要积极的救治,如果等它少阴证的全部症状都出现了,人体的正气已经衰亡,你再救治就困难的多。所以只要见到少阴肾阳衰的苗头,脉沉,这叫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那就“急温之”,所以后世医家总结少阴病要急温,阳明要急下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少温急温如救逆然,阳明急下如救焚然”,少阴病见到阳虚的苗头就要积极主动的及时地用温法,就像去救一个被水淹的人一样,你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他不会游泳,你说你等着啊,我去拿游泳衣去,你这样等你拿泳衣回来,这个人不早就淹死了吗?所以古人用这样一句话非常形象地比喻阳明燥热内盛容易下灼肝肾之阴,轻泻阳明就像救火,要果断,要迅速,要超前。而少阴阳衰,真阳衰微,所以治疗少阴阳虚的证候,也要积极的及时的去治疗。
       四逆汤这张方子,甘草2 两,干姜1 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3 升,煮取1 升2 合,去滓,分温再服。这个方子开的是几次的量啊,2 次。那一次甘草用了15g,干姜用12g,附子一枚20g左右,就相当于1 次用10g,用的都是生附子。在《伤寒论》中凡是与干姜同用的都是用生附子。在什么情况下用生附子,在什么情况下用炮附子呢?在回阳救逆的时候用生附子,在温里散寒的情况下用炮附子。
       在药物配伍上,凡是与干姜同用的就一定是生附子,有附子没有干姜就是炮附子。比如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一个真武汤,真武汤是芍、姜、苓、术、附,这个姜是生姜不是干姜,所以附子就是炮附子。不过有一方子是例外,大家要记住,我们到厥阴篇的时候会学到一个乌梅丸,这个乌梅丸里既有干姜又有附子,但这个附子是炮附子而不是生附子,这点是个例外的。我再强调一遍,《伤寒论》中的方子,凡干姜与附子同用的是生附子,只有乌梅丸是个例外,乌梅丸这方子中虽然干姜与附子同用,但它用的是炮附子。
       下面看324 条,是四逆汤的另外一个适应证,“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这里所说的证候不是真正的少阴病,而是少阴病的类似证。在《伤寒论》中把某些病的类似证,有时候也用这个病的名字来命名。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少阴病的类似证呢?他有手脚发凉,有欲吐不吐。你看我们上次课学到282 条的那个“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不就是有欲吐不吐吗?我们现在学的324 条也有欲吐不吐,还有手足寒,手脚发凉,这不是类似少阴病的证候吗?有时候一个类证仲景也用这个证候来命名,类似于少阴病也用少阴病来命名。好,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文,饮食入口即吐,这使我们想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胃热,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随食随吐谓之热,朝食幕吐,暮食朝吐谓之寒。
       现在入口即吐,可能是胃热,还有可能是有形邪气的阻滞,因为你胃里头堵着东西呢,他吃下去不能受纳啊,所以他马上就吐,有有形邪气的阻滞。我们现在得出的结论这是胃热呢还是有形邪气的阻滞啊,这里的症状提示了有形邪气的阻滞,而且仲景自己说了,此胸中实,这是第一组症状。平常的情况怎样呢?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这是指平常,温温同愠愠,就是心中郁闷不舒服,这是有形邪气阻滞胸中气机的表现。
       因为有气机的郁闷,正气就想驱邪外出,人就想吐,但实邪阻遏,气机不畅,正气又无力驱邪外出,所以又吐不出来,这就是平常总觉得胸口心下郁闷,想吐又吐不出来。“始得之,手足寒”,刚开始得的时候手足手脚发冷,这个时候手脚发冷不是阳虚四末失温而是寒阻胸阳,阳气不能外达。脉弦主饮主痰,迟主阳虚有寒,伤寒论中的脉迟可以主阴血虚也可以主阳虚有寒。仲景怎么认识这个病机呢?此胸中实,我们在讲阳明胃家实的时候,提到这个实的概念,我们说从伤寒论中用实字的词例来看,凡是有有形病理产物的仲景都用实,结胸热实,寒实结胸,三承气汤的适应证都提到了“此为实”,热入血室证提到了“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等等,这里用了实字那就提示了胸中有有形邪的阻滞,什么邪气呢?痰浊邪气,有痰浊邪气的阻滞。因为这是痰浊阻在胸中膈上,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因势利导,所以不能下,胸中膈上,用吐的方法这就叫因势利导,“当吐之,宜瓜蒂散”,我们在太阳病的类证的时候谈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这一条主要是想描述的下面的一句话,讲四逆汤的另外的适应证,“若膈上有寒饮”,因为我们前面讲的瓜蒂散证是治疗膈上有痰浊,后面讲的是有寒饮。寒饮犯胃,可见干呕,这个寒饮和有形的痰浊邪气不同,这是饮气,也就是水气,这是少阴阳虚,气化失司,寒饮之气上逆的一种表现,少阴阳虚气化失司,寒饮之气上逆的一种表现,没有温化的功能,寒饮内生,寒饮之气上逆见干呕,这种情况下用温通的方法就可以了,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胸中膈上有寒饮的时候可以用四逆汤来温,也可以用理中汤来温,也可以中吴茱萸汤来温,后面我们会陆陆续续提到,那主要看造成胸中膈上有寒饮的原因是什么?是肾阳虚呢,脾阳虚呢还是胃中阳气不足。因为无论是胃阳,脾阳还是肾阳的不足中,都可导致胸中膈上有寒饮之气的上逆,那你结合其它症状而判断是胃阳的问题,脾阳的问题,还是肾阳的问题,然后分别选取吴茱萸汤,四逆汤,理中汤来治疗。
       关于理中汤和吴茱萸汤治疗寒饮的问题我们后面还会提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和324 条四逆汤的适应证之一,可以温化胸中寒饮的这一条加以鉴别。
       学了这两条我们知道四逆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之二是温化由于肾阳虚造成的胸中膈上有寒饮。但是对于少阴阳虚阴盛的总体表现,这两条不能解决,所以我在黑板上给大家做了归纳和总结。
       下面我们看看通脉四逆汤证,也就是阴盛戴阳证,讲义165 页最后一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这个里寒外热是这条的证机所在,里有真寒外有假热也就是阴盛格阳,里有真寒的表现是什么?下利清谷是一个,手足厥逆是一个,脉微欲绝是一个,这是阳衰阴盛证的临床表现,它的病机我们就不用再谈了。“身热反不恶寒”,这里没有热啊,你怎么给加了个身热啊,只是说“身反不恶寒”吗?因为前面有一个里寒外热,把这个外热和身反不恶寒结合起来,这就是“身热反不恶寒”,这是阴寒盛于内,把虚阳格于体表的表现,“其人面色赤”,这是再阴盛格阳证中经常出现的伴有戴阳,所以格阳可以伴有戴阳,“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这个腹痛和咽痛,腹部和咽部都是足少阴肾经所通过的部位,足少阴肾经从足走喉吗,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这是由于肾阳虚衰,阴寒凝滞于经脉,于是出现腹痛,出现了咽痛。肾阳虚衰,寒邪上逆犯胃,所以出现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这样一个下利清谷的证候,下利停止了,如果脉微欲绝恢复了正常的脉象,那我们知道这是阳气恢复,下利自止。现在下利停止了,脉都摸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下利伤阴,利无可利,真阴的耗竭。拉到最后没有东西可拉了,当然不拉了,肠道了没有内容物了,死人是不拉肚子的,所以“或利止、脉不出者”不是病好了,而是利无可利,下利没有东西可拉了,当然他不拉了。“通脉四逆汤主之”,用通脉四逆汤来治疗。通脉四逆汤是迫阴回阳,通达内外的一张方子。你看药物组成,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四逆汤呢没有说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四逆汤呢干姜1 两半,因此通脉四逆汤就是加重附子和干姜的用量,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强人是指身高比较高,体重较重的人,你不能解释为正气强盛的人,正气强盛的人怎么会得少阴病呢?更不能解释为绿林强盗,“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也是两次得量,服药后“其脉即出者愈”,吃完药后脉恢复了,病就好了。“面色赤者,加葱9 茎”,这就兼有戴阳证的,我想汉代的葱不像今天的山东大葱,1 根有二三斤那么重,要加上9 根,那人受不了。我想是比较细一点的葱白。
       用大葱来干什么呢?通达阳气交通上下。“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腹中痛那是寒凝肾经,经脉拘挛,所以要加芍药养血柔筋,缓急止痛。
       “呕者,加生姜二两”,这不是明显的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吗?“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我们说这个咽痛是寒伤少阴经脉,“少阴经循喉咙挟舌本”,所以这个时候加个桔梗来开喉痹,去咽痛,“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利止脉不出是真阴耗伤。我们说汉代的人参和我们现代的人参是不同的,它的养阴作用非常好,既然是真阴耗伤,它加人参和白虎加人参汤中加人参的目的是一样的,是养真阴的。“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是方药的加减和和临床的实际证候相对应这才管用。
       《伤寒论》中有7 张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真武汤,理中汤和枳实栀子汤。其中前6 个方子加减比较重要,能够看出仲景的用药规律,如果有时间我们下去自己学学这些方子加减。
       这节课我们谈了阳衰证,阴盛格阳证,休息一会后我们具体来谈阴盛戴阳证的原文。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6(共70讲)-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第56 讲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了。        三阴病我们已经讲完了太阴病,现在我们讲少阴病。        少阴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以及足少阴肾的经脉。这是我们根据《伤寒论》所涉及到的脏腑和经络来归纳
继续阅读 »
第56 讲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了。
       三阴病我们已经讲完了太阴病,现在我们讲少阴病。
       少阴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以及足少阴肾的经脉。这是我们根据《伤寒论》所涉及到的脏腑和经络来归纳的。
       少阴病的成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外寒直中少阴。直中这个词,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是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入三阴之脏而发病的,我们就把它叫做直中。为什么可以发生直中呢?这主要是和素体阳虚有关。对于少阴病来说,主要是平素少阴肾阳虚,一发病,外邪就可以直渡少阴。起病之初,就表现了手脚发凉,血压下降,精神不振这样一个周围循环衰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叫少阴伤寒。
       而少阴伤寒病情比较沉重,治疗比较困难。西方国家每年流感都有一批人死亡,哪些人死亡呢?年龄大的,肾阳平素比较虚的,一得流感就是血压偏低,手脚发凉,周围循环不好,很难治疗。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白种人,一有流感流行的时候,他们都比较害怕。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这主要是指的少阴直中。
       对于少阴病的成因来说,也有邪气由其它经传来的,一种是表里传,一种是循经传,这两种情况最多见。
       表里传是指的哪经的邪气传入少阴呢?太阳之邪传少阴。对于太阳邪气传少阴来说,有的是自然传经入里的,有的是误治以后,伤了少阴阳气而太阳之邪传里的。比方说我们在太阳病篇就学过这样一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附子汤它所治疗的是一个肾阳的突然虚衰,它应当属于少阴病的范畴,这个少阴病,就是太阳病误治以后,导致肾阳被伤,太阳之邪趁虚内传少阴的例子。以后,我们在讲少阴病的时候,也有不少条文提到它的邪气的来路,是由太阳而来的。
       由于太阳和少阴相表里,所以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表里传。
       第二种情况是循经传,所谓循经传,是哪一经的邪气传少阴我们把它叫做循经传呢?哪一经的邪气传少阴?对!如果我们讲到这儿,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就很灰心了,原来是大家没好意思说。太阴之邪传少阴,因为在《伤寒论》的写作次序中,写完太阴就写少阴,写完少阴就写厥阴,按照这样的次序来传的,后世医家把它叫做循经传。我们在最开始讲“六经辩证的若干问题”的时候我们说,这里的循经传,不是按照子午流注的次序,也不是按照经脉经气流注的次序,而就是按照《伤寒论》中的写作次序,所以这个名词在临床实际没有更多的意义,我们今天不再用这些名词了,但是我们读《伤寒论》的注家的这些著作的时候,遇到这些词,所以我们今天偶尔也用一用,使大家在读注家的书的时候,能够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太阴之邪传少阴的例子,我们在太阴篇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那个273 条的“自利益甚”和277 条的“宜服四逆辈”,都隐含着太阴虚寒下利,越拉越重,就由单纯的脾阳虚发展到脾肾两虚,最后直接就形成了少阴病,这个我们也不用再多作介绍。
       为了很好的理解少阴病出现的症状,出现的症状的病机,我们仍然要复习一下少阴的有关生理。
       少阴的经脉,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足少阴肾经,从足入腹,三阴经都是从足走腹到胸,络膀胱属肾。这是我们要记住的,这就沟通了少阴和太阳的表里关系,太阳经络肾属膀胱,肾经络膀胱属肾,而且肾和膀胱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这就沟通了它们的表里关系,这是在经络循行上我们应当掌握的第一点。足少阴肾经到腹部以后,继续穿膈过肺,循喉咙挟舌本,这个循行部位涉及到了肺脏,涉及到了咽喉,所以咽痛的证候,就放到了少阴病篇来讨论。少阴病篇专门有一节,是讨论咽喉疼痛的,我们也可以把咽喉疼痛的这组证候,或者是因为少阴阴虚,虚火循经上挠所造成的。或是因为外寒闭塞少阴经脉所造成的,或者是毒热客于少阴经脉所造成的,或者是痰热阻于少阴经脉所造成的。这种咽痛我们可以不可以把看成是少阴病的经证啊,当然可以。少阴经脉的分支,“其支者”就是的它的分支,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这就沟通了心肾的水火交济的关系。
       我们说心火在上,肾水在下,心火要下交于肾,助肾中的阳气来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也就是肾阴,要上奉于心,助心阴来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这叫什么,这叫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个名词来自《易经》的八卦,如果用卦象来表示的话,这是坎卦,代表水,这是离卦,代表火,这个卦象就是水火既济之卦,那么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在生理上是什么样的表现,那就是兴奋和抑制交替发生,觉醒和睡眠交替发生。睡眠的时候,睡眠香甜,睡眠安定,睡眠平稳,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觉醒的时候,精力充沛,精神振作,精力集中,有充沛的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一个人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那就是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该睡觉的时候睡不着,心烦不得眠,该清醒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昏昏欲睡,思维迟钝,那叫火水未济。注意,我们在说未济的时候,不能再说水火,那叫火水未济,这叫心肾不交。为什么我们不能说水火未济,而一定要说火水未济呢,因为未济卦是反过来的,上面是离卦,离中虚,下面是坎卦,坎中满,这个卦象叫水火未济卦。
       有不少书上,把心肾不交叫做水火未济,那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这一点要注意,你既然是引用《易经》卦象的这种术语,那你就应当说火水未济,我说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吗。
       心和肾之间的相交的关系,是通过经脉来实现的,心和肾之间的信息交通,是通过经脉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说其支者,从肺出,络心,这就沟通了心和肾的相交的关系,因此它们是有线联系,而不是无线遥控。
       人体脏腑和脏腑之间的这种联络,都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这是中医强调的,人本生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少阴病涉及到心脏,涉及到肾脏。在生理上我们回忆一下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为火脏,在五行中它是属火的,所以有人比喻,人体就像大自然,人体是个小宇宙,膈肌是地的表面,膈肌之上的心脏,你看它的外观,多象一个燃烧的火把,燃烧的火焰,这个火把的燃烧给周围以光和热,心脏的不断的跳动,给人以良好的血液循环,给人以充沛的能量。所以《黄帝内经》说心为火脏,是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气不是火气旺盛嘛,主血脉,主神志,这都是我在《黄帝内经》里《中医基础》里学过的。心阳旺,心血充,任何一个脏器都需要阴阳两个方面的功能,心阳旺,心血充,气血循环不息,精神为之振作,所以我们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黄帝内经》把它叫做君主之官嘛。
       肾是主水的,所以我们说肾为水脏,主水液,藏精气,内寄元阴元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所以大家看,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肾是元阴元阳之根本。肾阳旺盛,肾精充足,人体就会生化不息,所以肾是人本生命活动的根本。
       2000 年的时候,夏天,我到台湾长庚大学去做教学工作。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过去的台湾的一些老朋友找我,我们就到那个地震死人最多的地方,在那儿住了一夜。住在一个什么地方呢?住在一个很有钱的人在山里盖的木头的别墅,是上下两层,然后那个房东跟我说,郝教授你看,我们这个鸡,是去年地震前一个半月买的,长了一个半月的鸡还是小鸡的样子。地震以后呢,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这个鸡既不长个,也不下蛋。我说,哎哟,恐伤肾。肾主生长发育,你看这些鸡,肾气伤得太厉害,它不能长个,不能下蛋,不能生育。从西医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啊,剧烈的情志刺激,剧烈的惊恐,导致了垂体的,肾上腺的,性腺的分泌的失调,个子也不长了,也不下蛋了,停止了发育。
       肾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肾对一个生命的生长发育的过程,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少阴病来说,还没有涉及到那么大的范围,只是肾阳虚,外寒侵袭肾阳,而造成了人体全身机能的低下。
       少阴心肾一个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一个是元阴元阳之根本,所以病及少阴,就涉及到人体根本的阴阳之气的动摇,所以你看少阴是不是比太阴重多了,太阴病没有涉及到死的问题,而到少阴病,就可能涉及到生死的存亡。
       第四个问题,我们谈谈少阴病的证候特点和分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少阴病的话,少阴病应当是一组什么证候呢?少阴病应当是一组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我们把这句话再重复一遍,少阴病应当是一组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这就是少阴病的基本特点,或者说基本特征。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当心肾的阴阳都虚衰的时候,当然全身的正气就虚衰了。
       少阴病的证候分类:首先对脏证来说,它可以有寒化和热化两大类。
       为什么少阴脏证它不象太阴病一样,就是个脏虚寒证,它没有提到热证,而少阴病有寒化,有热化两类。这主要是因为,心是主火的,肾是主水的,水和火就是阴阳相对的两种变化。更何况肾又内藏元阴元阳。这句话我们再重复一遍,心为火脏,肾为水脏,肾又内藏元阴元阳,这是它的生理基础。当素体阳虚而阴盛的时候,外邪从阴化寒,这就出现少阴的寒化证。少阴寒化证在我们的少阴病篇,涉及到阳衰阴盛证,治疗用四逆汤;涉及到阴盛戴阳证,治疗用白通汤;涉及到阴盛格阳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还涉及到阳虚身痛证,治疗用附子汤;还有阳虚水泛证,治疗用真武汤。除此之外,少阴寒化证,在我们的讲义上还列了下利滑脱证,胃寒剧烈的呕吐证,因为它不是特别典型的少阴寒化证,所以我们不在这里给大家列出来。,我们讲原文的时候再具体谈。
       少阴热化证是怎么回事,还是这个道理,心是主火的,肾是主水的,肾中又内藏元阴元阳,这是它的生理基础,当素体少阴阴虚而阳亢的时候,有的人天生的少阴阴虚,阴虚它阳气就相对偏亢。当素体少阴阴虚而阳亢的时候,外邪从阳化热,这就出现了少阴的热化证。少阴热化证在《伤寒论》中有两个方证,一个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它的表现是心中烦不得卧,越要睡觉他越烦,他不仅睡不着觉而且辗转反侧,坐卧不宁,所以《伤寒论》形容它是“心中烦,不得卧”,那么治疗它用什么方子?黄连阿胶汤。少阴热化证的另外一个证是阴虚水热互结证,治疗用猪苓汤。
       少阴脏证主要是这两类证候。少阴有没有经证?我们讲义没这么叫,但是我觉得应当有,少阴经证一个是咽痛证,我刚才说了,或者是少阴虚火循经上挠,或者是外来风寒客于经脉,或者是痰热闭阻咽喉,或者是毒热侵袭少阴经脉,都可以导致咽痛,由于足少阴循喉咙挟舌本,我们当然可以把咽痛证看作是少阴经证的一个类型。
       少阴病有没有兼证?当然有!对于少阴病的兼证来说,第一个是兼太阳,少阴和太阳相表里,少阴病兼有太阳病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太少两感。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我们把它叫做太少两感。
       治疗太少两感所用的方子,我们在讲表里先后缓急治则的时候曾经提到过,那就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等。当然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子多了,什么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呀,半夏散及汤呀,我们讲原文的时候再说。
       还有少阴兼阳明,太少两感我们容易理解,一个少阴病怎么能够兼有阳明病呢?这主要是原来是个阳明病,阳明燥热内盛,下伤肝肾之阴,少阴真阴耗伤。病人来了之后,你一看是个亡阴失水的病人,是个少阴真阴耗伤的病人,那你当然可以把它叫做少阴病了。我们不是说,少阴病的总体特征是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虚衰的证候吗,所以阳虚为主的,可以叫少阴病,阴虚为主的,也可以叫少阴病。来一个病人,是少阴真阴耗伤,亡阴失水。你寻找它病因的时候,通过病史和现有的症状发现,造成少阴亡阴失水的这种少阴病,它是由于阳明炽热燥盛所造成的,所以少阴兼阳明证就是这么回事。为了救少阴的阴液,你是给它补水啊,你是给它清泻阳明啊?张仲景用的是急下阳明,以救少阴的方法,这叫釜底抽薪。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证候,我写在上面,这仍然是我们讲的证候分类。有一个少阴阳郁证,它的主证是四肢发凉,四肢觉冷,但是它不是肾阳虚衰所造成的,而是少阴阳气内郁,不能外达所造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少阴阳郁证,治疗用四逆散。这个证候你把它归属少阴寒化证,热化证,咽痛证、兼证都不合适,所以我们单独列出来,叫一个其它的证候。
       少阴病的主要证候就这么多,当然还有什么动血证呀,伤津动血证啊,等等,那些我们讲原文的时候再具体谈。
       第五个我们谈少阴病的治疗禁忌。少阴病的治疗禁忌,那应当禁汗,禁吐,禁下。因为少阴病毕竟是以虚证为主,汗吐下都不能够祛除少阴的邪气,而只能白白的损伤少阴的正气,导致病情的恶化,所以少阴要忌汗吐下,禁攻邪的方法。还禁火劫。虽然它是个寒证,但用火疗的方法强迫发汗,也会伤阴损液,也是不行的。
       第六个我们谈谈少阴病的预后。少阴病的预后,对于寒化证来说,主要看阳气的存亡,少阴寒化证主要是真阳虚衰,或者是寒盛伤阳,只要阳气能够恢复,病的预后就会好,阳气不能够恢复,阴阳离绝,病人就会死,因此对少阴寒化证来说,在判断预后,主要观察阳气的盛衰,留得一分阳气在,便留得一线生机。对少阴热化证来说,主要看阴液的存亡,但是《伤寒论》主要是讲寒邪伤人阳气的病变,对于寒盛伤阳的证候描述的比较多,而于热盛伤阴的证候描述的很少,所以对于少阴热化证的预后,在《伤寒论》原文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后世的温病学家就给它作了充分的补充。
       关于少阴的概说,我们就谈这么多,下面我们看少阴病的具体原文。
       281 条,是少阴病的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什么叫微脉?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微者薄也”,指脉搏搏动的幅度非常非常的弱,轻轻的一摸,摸不到,重重的一按,还是摸不到,怎么回事?
       轻轻的一摸,因为它搏动得很微弱,你还没摸到呢,重重的一按,你把他的血管压瘪了,还是摸不到,在这浮和沉之间仔细去琢磨,才能够摸到微微的搏动。出现这样的脉象,它提示了阳气虚,鼓动无力。细是什么意思?“细者小也”,细如发丝,脉搏很窄,它提示了阴液虚,阴血虚,脉道不能充盈。所以既微且细,它提示了什么问题呢?提示了阴阳俱虚,把微脉放在前面,那提示了什么呢,阴阳俱虚,而又以阳虚为主。我们给少阴病,在给它的基本特点作归纳的时候,我们说少阴病是阴阳俱虚,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就是提纲证中的脉微细,微主阳虚,细主阴虚,微在前而细在后,所以它是以阳虚为主,这样的一个脉象,我们还用描述那么症状吗?什么畏寒踡卧,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腹中疼痛。不用描述那么多症状,一看到这样的脉象,我们就知道了,它的机体处于一种机能衰竭的状态。“但欲寐”,这个但不是表转折,它的意思是仅仅、只是,欲是要,只是要睡。那到了晚上了我们特别的困,只是想睡,电视也看不进去,这是正常的现象。
       上课老师讲得没意思,哎呀,我只是困得不得了,眼睛都睁不开,这是生理的需要,这不叫但欲寐。但欲寐指的是这个人的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下降,他睡的时候也并不是真正的睡,似睡非睡,睡不实。他醒的时候也不象我们在坐的同学清醒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专心的听课,他似醒非醒醒不清。所以似睡非睡,睡不实,似醒非醒醒不清,横批“但欲寐”。这样一个精神状态,那不就是心肾真阳衰微,人的觉醒和睡眠,兴奋和抑制完全失调的一种表现吗?该觉醒的不觉醒,该抑制的不抑制,该睡着的睡不着,该清醒的不清醒。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精神萎靡不振,精神不能振作的状况呢?这就是阴精阳气大虚,精神失养的表现。
       我们人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你有体,你才能够有魄,精神活动是靠能量来维持的,他现在阴精阳气大虚,人本能量不足,精神失养,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精神萎靡不振的,意识朦胧的状态,甚至我们可以说是意识朦胧的状态。
       我想我们在座的不少是看着日本电视剧,那个日本动画片阿童木长大的,看过吧,你看那个阿童木在能量充足的时候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多么大的能耐,多么大的精神,在天上飞着飞着,能量没有了,眼睛闭上了,四肢也萎软了,从天空中摔下来了,那就是但欲寐,能量不足了。
       少阴病的提纲,以脉微细这样的脉象,以但欲寐这样的精神症状来提示少阴病是心肾阴阳俱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这样一个证候的病机,这样的提纲是非常恰当的,是恰如其分的。
       这个原文,我们应当背会了,非常简单。
       现在看282 条,而在就具体的谈,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了,“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这是讲的一个少阴寒化证形成过程,少阴寒化证一旦形成以后,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欲吐不吐,心烦”,这是真阳被阴寒所郁,阳气欲受不甘,欲却不能,真阳被阴寒所郁之后,人体的阳气它并不甘心外来的邪气的侵袭,它要抗邪,但是真阳欲受不甘,你说我就接受这外来的邪气吧,它又不甘心,欲却不能,那我把阴寒邪气祛除体外吧,它也不能,这正像我们以前所谈到的那个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道理有点接近,所以想吐又吐不出来,这个时候出现了心里头难受。“但欲寐”,这不就阴精阳气已经虚衰了吗?精神失养了,所以精神出现了萎靡不振,甚至意识朦胧的状态,这是在疾病形成的过程中,首先有一种心里头难受的感觉,欲吐不吐,心烦。“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下面才是少阴寒化证的典型症状,“自利而渴”,这个自利,在临床表现上,应当是下利清谷,少阴病的下利,它的大便的性状,下是个动词,下就是指的拉,利就是指的稀,拉的是稀,清是动词,名词活用如动词,厕清的清,在这里当作便、排、拉来讲,谷是不消化的食物,拉的是稀,拉的是不消化的食物。后世医家怕大家不明白,所以在下利清谷后面,常常加上另外一个词,叫做完谷不化。对于少阴病来说,它的下利为什么是泻下的是不消化的食物呢,病机我们以前说过,这主要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肾阳虚衰,肾中火不足了,就象我们做饭的时候,底下的炉子没有火了,或者说我们没有开煤气,那你把米和水放到锅里,你想中午回去吃饭,结果到家里一看,米还是米,水还是水,为什么,你忘了开火了,或者你那个电饭锅,你忘了插电源了,这就是火不暖土的表现,腐熟无权,当然拉出来的还是不消化的食物。
       太阴病下利的特点充其量就是大便稀溏,一旦拉的是不消化的食物,那就是病已经涉及到少阴了。“自利而渴”,这个口渴是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津液不化的表现,当然,这种虚寒性的口渴,它是喜热饮,不多饮,它绝对和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那个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得饮水数升者的那种症状是完全不同的,太阴下利,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少阴下利,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这是我们鉴别太阴和少阴下利的要点和关键。
       接着往下看原文,为什么有口渴呢?“虚故引水自救”,你看它没说热而说虚,肾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也不足,所以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人的生理需要,津液不能够化生,出现了口渴,他就要“引水自救”,所以他要喝水。上边又有心烦,又有口喝,那会不会是热证啊,在原文里进一步来辨证分析,“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那要看看小便,如果是小便短赤的,没准儿还是个热证,所以小便清长,小便色白,这才判定是少阴病的证候全具备了,为什么呢?“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为什么出现了小便清长,这是因为肾阳虚,不能够制约水饮,不能够温化水饮,所以渴的是白水,排出来的还是白水。当然肾阳虚,在小便的表现上,可以是小便清长,也可以是小便不利,小便少。小便清长的,那是阳不制水,或者说阳不摄阴,阳不化水,阳不摄阴,那就会出现小便清长。出现小便不利的,那是阳虚气化失司,使水液不能外排,它就会出现尿少。就少阴病的阴虚来说,在小便表现上,可以是小便清长,也可能是小便不利,小便少,后面我们会提到的。对于肾阳虚衰,阳不摄阴的小便清长,小便量多,尤其是表现在夜间明显,老年人为什么夜尿频呢,那是因为老年人肾阳虚了,阳不摄阴了。
       有一年,我们中医学院的领导,让我去农场劳动三个月,和我住同一个房间是我们医院的药房的老主任,这个老主任和我住了两天以后,他说,哎呀,小郝,我有个问题你帮我解决解决。我说,什么问题,他说,我一宿一宿睡不好觉,夜尿频。他很知道,说这是肾阳虚的表现,他姓路,我说路师傅,要不我星期天我进城的时候,他不进城,我星期天进城的时候给您带一点金匮肾气丸。他说,行。我第一周回城里,就给他带了四盒金匮肾气丸,到了晚上他就吃了4 粒,我这个睡觉睡得特别好,一夜睡得什么都不知道,昏天黑地的。第二天醒了,我说师傅,昨天晚上小便怎么样啊,他说,原来我晚上起来两次,我昨天晚上起来4 次。我说,你吃了金匮肾气丸了吗。他说,吃了啊,我晚上吃了4 丸,起来4 次。我突然想到金匮肾气丸里是由地黄丸加上附子、肉桂所组成的,地黄丸里三补三泻,那些助肾阳的药还没发挥作用,那个泽泻,那个茯苓,先发挥了利尿作用,所以他当天就起来4 次。因此我们今后治疗肾阳虚,阳不摄阴的这种夜尿频繁的时候,你不要让他晚上吃药,早晨吃,中午吃就可以了。因为补肾阳的药发挥作用很慢,而利尿的药几乎是立竿见影。
       关于少阴病的情况,少阴病的原文呢,我们只能讲到这儿了,因为时间到了,下去大家复习复习我讲到少阴病的概说。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少阴病为什么会有寒化和热化的不同?以前我上课的时候,都没有给大家留复习题,因为我们在课件后面都留有复习题,是让大家课下做的,我在这里就让大家思考一下,少阴病为什么会有寒化和分化的不同?
       好,现在的课就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5(共70讲)-辨太阴病证并治(2)

第55 讲辨太阴病证并治(2)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谈到了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太阴病来说,它的病变部位涉及到了足太阴脾脏,足太阴脾经,以及太阴所主的四肢。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
继续阅读 »
第55 讲辨太阴病证并治(2)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谈到了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太阴病来说,它的病变部位涉及到了足太阴脾脏,足太阴脾经,以及太阴所主的四肢。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这样一组以消化系统机能低下的证候为主,我们把它叫做太阴脏虚寒证。
       关于太阴脏虚寒证,我们上次讲了273 条,277 条。273 条呢,也是太阴病篇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如果再结合277 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如果这样的话,关于太阴脏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在这两条里讲得非常清楚了。
       由于脾阳虚,脾气虚,寒湿内盛,外邪也从阴化寒,所以就出现了消化系统的一组寒湿内盛,机能低下的证候,并且伴有升降紊乱。太阴病的这种腹满和时腹自痛,这是寒湿壅滞气机的表现,但是它的病机本身是个虚证,因此这种腹满腹痛是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减,它和实证的,它和虚中夹实的那种腹满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
       太阴病的这种吐利,是以下利为主,这种下利是越重,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阳越虚,下利就越严重。对于太阴的下利来说,大便的特征是大便稀溏,而且伴有口不渴,自利不渴属太阴,这是辨太阴下利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不渴,这就排除了阳热性的下利。自利不渴,也可以区别少阴病的“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下利,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它的下利的特征,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
       少阴是个虚寒证候,为什么口渴呢,我们上次课提到,那是因为少阴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输布所造成的,但这种口渴,和热盛伤津的口渴是不同的,这种少阴虚寒的口渴,是喜热饮而不多饮的,所以太阴下利以大便溏稀,自利不渴为主要特征,可以伴有腹满,腹中隐隐作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解,这样的一些临床特征。
       在治疗上,用理中、四逆辈来温中补虚。为什么不说某某汤主之,而说理中、四逆辈?这是因为太阴下利,自利益甚,随着下利的加重,就由单纯的脾阳虚发展到脾肾两虚,最后就转为了少阴下利。所以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仲景用“宜服理中、四逆辈”这样的话,来提示治疗太阴病的时候,你应当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也许是先用理中汤,从脾来着手,进一步就需要在理中汤加附子,如果真正已经发展到肾阳虚了,那就恐怕要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甚至真武汤、附子汤,这一类的以附子为主要药物的方剂来治疗。
       这是我们上次讲到的关于太阴病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讲太阴病证治的第二个问题,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这个证候,见于原文279 条和280 条。279 条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这个病的来路是太阳,“本太阳病”就是原本是个太阳病。太阳病应当发汗解表,医生误用了下法,这是错误的治疗,因此原文说,“医反下之”。用这个反字,是指的一种反常的、不适当的治疗方法,结果导致太阳表邪内陷,陷到什么地方了呢?“因而腹满实痛者”,肚子胀,肚子痛,脾主大腹啊,所以这是进入太阴脾的这个系统。是进入脾脏呢还是进入脾经呢,那只能看他的临床表现。如果是进入脾脏的话,它应当有下利,有自利不渴。在这个条文里,只有腹满时痛而没有下利,说明邪不在脏,只在经。这是太阳病误下以后,邪陷太阴脾经,邪气在太阴脾经,脾经的气血失和。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因此出现了腹满时痛的这种临床表现。出现腹满时痛是邪在经还是邪在脏,区别的关键就在于看它有没有呕吐和下利。有吐利的那是邪在脏,那是太阴脏虚寒证,没有吐利而只有腹满时痛,那是邪在经,那是经气不利,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在治疗上用温中补虚的理中、四逆辈吗?那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治疗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
       桂枝加芍药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把芍药的用量加倍,由原来的三两加到六两,因此桂枝加芍药汤这张方子,它就不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而是疏通经脉,和里缓急。用来治疗太阴脾经受邪,经脉气血失和的腹满时痛。
       这个证候,如果往虚的方面发展,怎么往虚的方面发展呢?气血两虚,筋脉失养,那么就可以导致什么呢?腹中急痛,腹部的经脉由于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以后,出现了腹中经脉的拘急,痉挛,出现了腹中急痛。
       我想问大家,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用什么方子治疗?用小建中汤!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小建中汤是什么药物组成的呢?不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吗,所以小建中汤证,实际上是桂枝加芍药汤证往虚的方面发展,明显出现了气血两虚,腹部经脉的失养而导致的腹部经脉的拘挛性的疼痛,那么就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一味饴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这个证候往实的方向发展,怎么往实的方向发展呢?它不在腑,也不在脏,在经络的这种实证,只有血瘀,那就是气滞血瘀,因为经脉是运行气血的,经脉的实证只有瘀血内留的时候,这才是经脉的实证,往实的方面发展,由气血不和,而发展到气滞血瘀,出现什么情况呢?
       大实痛。就是腹痛,而且疼痛拒按,这和虚有什么不同?小建中汤的适应证,虽然有腹中拘急疼痛,可是你用温的方法,用轻缓的按压的方法,它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而经脉气滞血瘀的时候,出现了大实痛,那就是疼痛有拒按,这个时候,治疗用什么方子?治疗用桂枝加大黄汤,这就是我们讲义的第279 条所说的,“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是什么样的药物组成的呢,它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一味大黄,加大黄在这里不是为了通腑,不是为了导浊,而是活血化瘀。大黄是个很好的活血药,而是为了活血化瘀,为了化瘀止痛。当然用了大黄之后肯定会促进肠蠕动,由于肠蠕动的增加,也肯定会改善肠壁周围的血液循环,那实际上在客观上,就改善了太阴脾经的血液循环,因此就可以对这种太阴脾经受邪,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的大实痛的这种证候,能够得到治疗。
       这就是太阴经脉受邪之后的三种不同情况。
       我们太阴病篇,只提到了桂枝加芍药的汤证,和桂枝加大黄汤证,我把我们在太阳病篇又提到的小建中汤的适应证也罗列到这里。你看,太阴经脉受邪有几种情况呢,一种是一般的气血失和,我们就用桂枝加芍药汤,一种是偏虚的,我们用小建中汤,一种是偏实的,气滞血瘀,我们用桂枝加大黄汤。
       虚实是对偶统一的,而桂枝加芍药汤属于一种中间状态,没有严重的实象,也没有明显的虚象,只是经脉气血失和而已,所以在加减上只是一味药之差,加上饴糖治虚证,加上大黄治实证。
       太阴经证和太阴脏证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下利。可是当我们遇到太阴经脉气血不和的这种证候的时候,这个病人又有点中气偏虚,脾胃不足,那你在用芍药的时候,在用大黄的时候,会不会是不太放心呢?不放心怎么办?
       所以张仲景在280 条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看280 条。“太阴为病,脉弱”这个“太阴为病”是接着279 条说的,就是那个太阴经脉受邪,太阴经脉气血失和的证候,一摸脉,脉比较弱,那这提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其人续自便利”,这个人如果病情发展下去的话,因为他脉弱,提示了中气虚,他就可能出现下利,他现在还没有出现下利,因为他脉弱,提示了中气虚,病情继续发展,就可能会出现下利,这叫“其人续自便利”,他现在还没有出现下利,而且呢,又有太阴经脉气血失和的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所以“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假如果你对这个病人,还想用桂枝加大黄汤,或者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治疗经脉气血失和的这种腹满时痛,或者大实痛的话,“宜减之”,要适当的减少芍药和大黄的用量。为什么呢?“以其人胃气虚,易动故也”,因为这个人的脉弱,他的中气,你看在这里,为了使大家不要,和那个太阴脏寒虚证相混淆,他在这里没有用脾虚,而用了一个“胃气虚”说这个中气有点虚,脉弱,你用芍药这样酸敛阴柔的药,你用大黄这样的苦寒通里的药,它容易伤动胃气,因此在用量上,适当的减少。那么用量上适当的减少,首先我们说,不是把这两个药去掉,去掉的话,成了桂枝去芍药汤了,它不治肚子痛,它治胸满的,是吗?不是去掉这两个药,量减少到什么程度,首先是芍药的量不能减少到三两以下,减少到三两以下你还是不能把它叫做桂枝加芍药汤,就是适当的减少一点,在三两以上,在六两以下。而大黄呢,你也不能够把它去掉,去掉大黄的话,它就不叫桂枝加大黄汤,那也只能是减少它的用量。
       这样的话,279 条和280 条结合起来,就谈了太阴经脉受邪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果我们今天结合临床的话,这象一个什么证候,或者说,我们在临床遇到什么样的病可以考虑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比方说肠痉挛的病人,比方说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人,有腹痛,有腹胀,肠系膜淋巴结核的病人,有腹痛,有腹胀,但是他一定不应当有下利,辩证是邪在经而不在脏,当然后世医家也有用它来治疗什么大便偏干燥的呀,或者大便偏稀,大便失调的呀,那是后世的运用,《伤寒论》的原文经证和脏证区别的得很清楚,经证的特点就是没有下利。
       太阴病的第二个证候,我们就谈完了。
       太阴病的第三个证候,叫做太阴四肢烦疼证。我的分类和我们讲义上的说法有些不一样,太阴四肢烦疼证,由于脾主四肢,所以在《伤寒论》就把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出现的四肢烦疼叫做太阴中风,所以太阴四肢烦疼证也叫太阴中风证,太阴中风的条文,见274 条和276 条。
       我们先看274 条,打开讲义的155 页,“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这条实际上讲的太阴中风可以自愈的一个证候。
       什么叫太阴中风?就是太阴这个系统被风邪所伤。太阴这个系统包括哪些组织结构呢?包括太阴脾脏,包括太阴经脉,包括脾所主的四肢。首先他没有吐利,不是太阴脏证,其次他没有腹满时痛和大实痛,他不是太阴经证,他的临床表现,只是四肢烦疼,“烦犹剧也”,四肢剧烈的疼痛,由于脾主四肢,因此张仲景就把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表现的四肢气血失和,所出现的剧烈疼痛的这种症状,叫做太阴中风。为什么不说是太阳呢?因为它没有头项强痛,没有全身的发热恶寒,为什么不说是阳明病呢?阳明也主四肢,因为他没有额头疼痛,缘缘面赤,目痛鼻干,夜卧不宁,他也没有全身的发热,所以这不是阳明病。为什么不说他是少阳病?因为他没有偏头痛,没有目赤耳聋,胸胁烦闷这样少阳经脉受邪的证候,更何况少阳和太阳都不主四肢,主四肢的只有阳明和太阴。我们在讲阳明病的时候,提到手足温而渴的属阳明,在讲少阳病三阳同病的时候,也提到手足温而渴的属阳。现在出现了四肢的症状,没有全身的发热,只能属于阴证,那就把它叫做太阴中风。四肢毕竟是表,偏于外,当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时候,正气抗邪于外,气血浮盛于外,因此脉象应当是浮的,“阳微”是指的轻取,脉由浮而变微,那提示了邪气退,“阴涩”是沉取脉涩,这提示了里气不足,正气不足,“而长”,这个而是表转折的,由涩脉转成长脉,这提示了正气的充实,正气的恢复,脉由浮而不浮了转微了,这提示了邪气退,由沉取涩而转长了,这提示了正气复,所以这种太阴表证,这种太阴中风,它可以自愈。
       这是太阴病,太阴四肢烦疼它的临床表现,凭脉可以判断正复邪退这个病将要好了,不用治疗。
       下面我们看276 条,讲义的156 页,“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这条原文有许多注家是说,这是太阴里虚寒证又兼有太阳表证,如果是太阴里虚寒证兼有太阳表证的话,按照我们过去讲的原则,按照张仲景的惯例,应当“虚人伤寒建其中”,先补里后解表,可是在这里为什么直接用桂枝汤呢?如果说里虚不严重,脉象还能够浮得起来的话,那应当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补虚,兼以解表,而不应当直接用桂枝汤,所以这里所讲的太阴病,不是太阴脏虚寒证,而应当是什么呢?应当是274 条所说的太阴中风,所以这条原文,我们要把它补充完全的话,应当这样来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因为脉持续在浮,提示了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没有解除的迹象,当然要用药物来治疗。用什么方子好,用桂枝汤来祛除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这就使桂枝汤的适应证又得到了扩充,它可以治疗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自己不能好,我们就用桂枝汤。
       上次课我曾经提到了,用芍药干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用桂枝汤来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用柴胡桂枝汤来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其依据之一就是276 条和274 条两条原文合起来看。
       我们在讲柴胡桂枝汤的时候,讲义上说,柴胡桂枝的适应证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剂量又减少,所以它的适应证,是太阳病也轻,少阳病也轻。但是我在讲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柴胡桂枝汤的适应证中有一个“支节烦疼”,这个“支节烦疼”它不属于太阳病而属于太阴中风,当时我提了吧?所以柴胡桂枝汤的适应证,实际上是应当太阳有表邪,少阳有邪气,但是这两个证候都不重,唯独太阴中风,“支节烦疼”这个症状是比较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光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想通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汗出而解的这种方式,来解除太阳表邪是不行的,必须配合桂枝汤。桂枝汤在柴胡桂枝汤适应证的这个证候中,它不单纯是解太阳表邪,最主要的是它祛除太阴四肢的风寒邪气来治疗那个“支节烦疼”,所以桂枝汤我们也可以单独的用于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上述这三个证候,太阴四肢烦疼证是风邪侵袭四肢末梢,是太阴病最浅的,可以把它叫做太阴表证。有人说,三阴病都是里证,哪能有表证,其实表和里是相对而言的,四肢末梢对脾脏来说,那不就是外吗?
       是外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表,所以我们可以把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表现为四肢烦疼,脉浮的,看成是太阴表证,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而出现腹满时痛的我们把它叫做太阴经证,是在经脉受邪,经脉循行部位所表现的一组证候,我们当然可以把它叫做太阴经证。而把那个“胀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和“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叫做太阴脏证,脏虚寒证。
       大家看看,太阴病这三个层次,由四肢末梢到经脉到内脏,非常清楚,这就是太阴病的三个层次。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看看太阴病的预后,不同的证候,它的预后是不同的。太阴中风,可以自愈,那274 条我们不是刚刚讲过吗,“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中风证可以自愈。人体的正气充实了,四肢末梢的邪气可以自然的祛除出体外。怎么知道他要好呢?从脉象观察,脉由浮而变得弱了,提示了邪气退,脉由沉涩而变得端直以长,提示了正气复,那就是可以自愈的表现,不用再用桂枝汤治疗。
       第二情况,太阴下利自愈证。
       原文见于278 条,我们打开讲义,278 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伤寒是人体体表感受的寒邪,或者说,就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当脉浮紧,现在脉浮而缓,说明表邪已经有入里的倾向,邪在表,那是脉紧,现在由紧而变得松弛柔软了,那提示了在表的寒邪已经入里了。入哪经了呢?
       “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出现了手脚的症状,提示了邪气内传太阴,为什么说邪气内传太阴?脾也主四肢,阳明也主四肢,怎么不说邪气内传阳明呢?因为它没有口渴的症状,没有全身的发热。太阴阳气抗邪的能力比较低下,不能够表现全身的发热,充其量只能表现了手脚发热,所以手足温而渴的,手中温而全身发热的,那是阳明。手足温而不渴的,手足温而没有全身发热的,这就是病太阴。为什么在表的寒邪入里可以入太阴,那一定是太阴原来阳气就不足,太阴阳气不足,运化失司,体内肯定有湿邪不化。这是他的身体素质,太阴阳气不足,运化失司,体内可能就有湿邪不化,进入体内的寒邪和太阴的湿邪相合,寒湿郁滞气机,这就可能会造成发黄,所以原文说“太阴当发身黄”,寒邪入太阴,和湿相合,寒湿郁阻气机,影响肝胆疏泄,或者说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这就可能发黄,“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但是所好的是,这个人的祛除湿邪的机能发挥了作用,小便多,小便量多,这是湿有出路的表现,小便自利就是小便里量多,这是湿有出路的表现。湿有出路,当然就不会形成寒湿郁滞于体内,影响肝胆疏泄,或者迫使脾之本色,外露造成发黄,他就不会形成这样的结果,所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
       然后病情再拖延七八天,这个七八天,又是一个外感病的自然病程,一般是七天,又是一个七天的周期,这个时候病证又要发生变化,你看湿邪祛除体外了,寒湿的浊邪还存留在体内,“到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突然,暴就是突然,突然出现了心烦下利,甚至一天有十多次的下利,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的表现,而是脾家实,而是脾阳脾气恢复,祛除体内的腐秽邪气的一种表现,所以说“是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我过去读这条原文的时候,我说这样一个寒湿浊邪,没有出现发黄,原来也没有下利,突然出现了下利,这是正气祛除寒湿邪气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临床什么样的病证,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呢?我就不太能够理解。
       1976 年,唐山地震前3 个月,我们中医学院,那个时候叫做中医学院,有8 个班的同学分赴唐山地区的周围各个县医院,那个时候叫“开门办学”。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3 个月以后会发生唐山的著名的、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一个班的学生,我们在河北省的抚宁县医院,我头一天先走,到天津下车,看看我们孩子的姥姥,天津的人有个特点,特别会说话,待人也特别热情,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热情嘛,我心想,不吃白不吃,我就拼命地吃,吃得很撑很撑,吃完了还带着。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坐火车也罢,坐汽车也罢,只要一颠簸,我这胃肠就不蠕动,结果吃了那么多东西,上了火车到了唐山以后,又换了汽车,我们到了抚宁,你想想,这一路的颠簸,外界颠,身体颠簸了,胃肠它不动了。到了抚宁,我们住在一个县医院,它是刚刚盖好,房间的里面的墙还没抹,你想是不是很潮很湿呀,我们就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烧,整个从胸部到腹部满满的不动,舌苔白白的,厚厚的布满了舌面,一试(体温)表,38 度左右,身上特别的难受。刘老师说,你瞧瞧,你来主要是带学生实习来的,你这一来自己先病了。我说,老师您看看,您给我开付药怎么样呀,吐吗?不吐,恶心吗?不恶心,拉肚子吗?不拉,我说上下不通气,老师开了一付三仁汤。然后我就让学生到中药房,熬好药给我拿来了,我晚上就先喝了一瓶,喝了一瓶就腹泻不止,拉了二三次,我把这个同学找来,我以为同学给我放了泻药了,恶作剧,我那个时候是怕学生有恶作剧啊。我说是你去送的方子吗?他说是,我说是照着方抓药的吗?他说我看药房的师傅,我在旁边看着就是照方抓药,我说,谁给熬的药啊?他说,就是药房熬的药。我说,他们没有往里加泻药吗?他说没有,当然这事我也不敢告诉刘老师。第二天早晨,我就把第二天的药倒了,我不敢喝了,我怕别人给我加泻药。可是第二天上午没有拉,身上还是上下不通气,一点劲儿都没有,体温还是在38 度左右,第二付药晚上同学又拿来两瓶,我想还是喝吧,没想到晚上喝完了又去拉,这时我沉不住气了,拉了三四次以后,我说老师,您昨天给我开的方子不就是三仁汤吗?怎么我吃完就拉,我今天早晨吓得没敢吃,你说药房可能恶作剧给我往里加泻药吗?刘老师一听,说“此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这是好事啊,你拉完了觉得没劲吗?我说,这倒和过去的肠炎腹泻不一样,拉完了不觉得没劲,他说,拉完了不觉得没劲,他说,拉完了你觉得肚子有点松快吗?
       我说,倒是觉得有点松快。他说再接着吃,好,第二天早晨,我又吃,拉了两次,第二天下午又吃,拉了一次,第三天再吃的时候,不拉了,发烧也退了,上下也通畅了,又有了食欲了,舌苔也退了,我这才体会这是怎么回事。寒湿浊邪郁在肠道,它原本没有腹泻,等机体祛除这种寒湿浊气的时候,脾阳脾气振作恢复的时候,这个邪气怎么祛除啊,不能通过汗,不能通过尿,水邪湿邪能通过尿,肠道的这种腐浊邪气,只有通过下利才能够排出体外。
       再返回头看《伤寒论》第278 条所说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那我就明白了,这个脾病,这个太阴病,它不是以正虚为主,而是以邪盛为主。所以邪盛为主,当正气恢复以后,祛除体内的湿浊腐秽邪气外出,它就以下利的这种方式,来达到自愈的结果,这就是太阴下利自愈证,这个下利是指的排出邪气的方式,而不是说原来这个病就有下利。能理解第278 条了吧?
       下面我们看太阴外薄阳明证,187 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则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这个187 条和278 条的前半段症状描述几乎是一样的,邪气的来路相同,是伤寒邪气入里,出现了手足自温,是入太阴,太阴如果有湿,寒湿相合,就容易出现寒湿发黄,如果机体能够祛除湿邪外出,小便多,这个时候呢,他就不能发黄,但是毕竟寒浊存留体内,如果象278 条能够把寒浊腐秽邪气通过下利的方式祛除出体外的话,这个病就好了,如果这些寒浊湿浊邪气,腐秽邪气没有排除出体外,存留肠道,日久从阳明燥化,于是乎就出现了大便硬。就象我76 年的那次,如果说,没有用三仁汤这样畅达气机,调动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治疗过程的话,过上几天我想发烧也会退,这些东西排不去,最后肯定是大便干燥,那只好最后还得用一次泻下的药,这就叫做太阴外薄阳明证。太阴外薄阳明证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由太阴外出阳明啊,那绝不是太阴脏虚寒证,最后就变成阳明腑实证了,这是不可能的,只有那种以邪气盛为主的,以湿浊邪气盛为主的这种太阴病,湿浊、腐秽邪气没有排出体外,日久从阳明燥化,出现了大便硬,一旦从阳明燥化,出现了大便硬,那你就可以按照治疗阳明病的方法来治疗。阳明和太阴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相为表里,当阳明病过用泻下,伤了脾阳伤了脾气,病证可以由阳明转入太阴,当太阴邪气盛,腐浊不化,在肠道存留日久,从阳明燥化,就可以出现太阴外薄阳明证。这种证候,我们把它叫做阴病出阳,脏邪还腑,是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一种临床表现。
       除此之外,关于太阴病的预后,还有第四点,那就是邪传少阴。哪一条提示了太阴病的邪气可以传少阴呢?实际上,就是273 条和277 条。
       273 条和277 条从文字的表面上来看,没有说太阴病可以传少阴啊,但是,273 条有自利益甚的话,你想想,越拉,脾阳越虚,腹泻也越严重,最后不就由脾阳虚影响到了肾阳吗。277 条在治疗太阴病的时候,“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他这里说的四逆辈,我们给它解释成理中、四逆辈,这就包含着太阴脾阳虚的脏虚寒证,随着它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加重,可以传入少阴,最后出现脾肾两虚的少阴病,这就是我们讲的太阴病的预后。
       太阴病篇,原文不多,通过我们这样的讲解,我想,无论是在辩证分型上,还是在它的预后判断上,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我想我不用再给太阴病篇做小结了吧。
       好,太阴病篇讲完了,那我们这节课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下课!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4(共70讲)-辩太阴病证并治(1)

第54 讲辩太阴病证并治(1)         前一段时间我们讲完了三阳病的辨证论治,我们在讲少阳病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如果少阳抗邪不利,邪气就有可能从阳入阴,从少阳而传入太阴,所以下面我们就讲太阴病。        太阴病是阴证的初期阶
继续阅读 »
第54 讲辩太阴病证并治(1)
 
      前一段时间我们讲完了三阳病的辨证论治,我们在讲少阳病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如果少阳抗邪不利,邪气就有可能从阳入阴,从少阳而传入太阴,所以下面我们就讲太阴病。
       太阴病是阴证的初期阶段,我们在讲原文之前,我们先对太阴病的大概情况做一个介绍,我们把它叫做概说。
       太阴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涉及到了脾经,就是足太阴脾经,涉及到了脾脏。我们说三阳病涉及到脏腑的时候,我们讲的是太阳膀胱腑,阳明胃肠腑,少阳胆腑、三焦腑,三阳病涉及到的内脏都是腑证。三阴病涉及到内脏的病都叫脏证。因为三阴经脉和五脏相联系,另外在太阴病篇,还涉及到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伤寒论》把它称为太阴中风。
       由于脾主四肢,所以我们在太阴病的病位上把四肢也列进太阴病,可见太阴病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涉及到四肢,这就是太阴病的病变部位。
       关于太阴病的成因,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外寒直中太阴,直中这个词,我们在讲伤寒概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就是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犯三阴之脏,你看,还不是经,直接侵犯三阴之脏而发病的,我们把它叫做直中。之所以发生直中,是和内脏阳气素虚有关,由于内脏阳气虚,所以外邪就可以直接侵犯三阴,而这种证候,我们也说过,病情一般比较重,尤其是少阴直中,那就更重一些。对于太阴直中来说,它只不过涉及到,外寒直接伤脾阳,出现了腹痛、腹满和腹泻的这种临床表现。这是太阴病成因的一个方面,外寒直中太阴。
       第二种情况是邪由他经传来。哪一经的邪气容易传太阴,首先是太阳病,太阳之邪可传太阴,当然有的是自然传经入里的,也有的是误治以后,伤了太阴的脾阳,伤了太阴的脾气,然后太阳表邪入里。象我们一会儿要提到的太阴病篇,说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那就是一个原本是个太阳病,误用下法之后,出现了腹满时痛,这就是太阳之邪误治之后,邪传太阴的例子。
       第二种情况是少阳之邪可传太阴,我们说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少阳阳气抗邪不利,邪气就有可能由阳入阴,由少阳而传入太阴。在《难经》里面,在《金匮要略》里面,都有这样的话,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我们这里虽然不是肝病,而是少阳胆病,同样胆病也容易影响脾,虽然在伤寒论的原文中,没有一条直接表述少阳之邪不解,内传太阴的这样的例子,但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里,有人参、甘草、大枣三个补气的药,三个健脾的药,就提示了少阳病容易传太阴。所以在治疗少阳病的时候,要先补太阴脾气,防止少阳之邪内传。
       邪由他经传来的,主要是这么两种情况。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阳明泻下过度。阳明里热里实证,本应当用泻下的方法,如果泻下过度,结果导致脾阳脾气被伤,阳明的湿热邪气排出了体外,随后表现了一个下利不止、腹胀满的太阴脾虚的证候,这虽然在《伤寒论》中没有原文做支持,但是在临床上是存在的。
       我们在讲概论的关于六经辨证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讲到关于太阴和阳明之间关系的时候,就曾经讲到过这个问题,说太阴之邪,当太阴阳气恢复以后,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太阴病可以出阳明,而阳明过用下法以后,阳明燥热虽去,伤了脾阳脾气,那就可以转成为太阴病,但是这种情况在伤寒论原文里头没有具体的条文,所以我用一个虚线来表示。
       太阴的生理,首先我们谈一谈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正因为它从足走腹,所以我们说脾主大腹,凡是腹部的疼痛、胀满的证候,如果不属于阳明病的话,那就都归属于太阴。为什么归属于太阴呢?因为太阴经脉行于腹部,当太阴经脉有邪的时候,气不利则满,血不利则痛,所以腹满腹痛不属于阳明病,那就属于太阴病。
       足阳明胃经络脾属胃,足太阴脾经络胃属脾,由于经络的相互联络,加上脏腑的衣膜相连,就沟通了阳明和太阴的表里关系。我们在讲阳明病的时候,提到了阳明主受纳,太阴主运化,二者纳化相依;提到了阳明主燥,太阴主湿,二者燥湿相济;提到了阳明主降,太阴主升,提到了二者升降相依。我们在讲太阴病的时候,也同样要谈一谈,太阴和阳明的关系。
       第二点,我们要谈一谈脏,太阴脾脏,它主运化,运化什么,一个是运化水谷精微,一个是运化水湿,这是在伤寒论中涉及到太阴病的很重要的一个生理功能。当脾阳虚脾气虚的时候,运化失司,它就导致了水湿不运,寒湿内盛。太阴脾主升清,所以太阴病也出现了升清功能的失调,不能够升清,于是乎脾气下陷,出现了下利的证候。脾还主统血,但是在《伤寒论》中,《伤寒》论中的太阴病篇没有涉及到脾主统血的证候,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复习关于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
       生理我们就介绍这么多,我们在这里不再谈阳气的问题,那么要不要谈阴气呢?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太阴是主运化的,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所以它所主管的阴液的量是最大的,你想想所有的水谷精微、所有的水液都要靠脾所来运化,所以它所主管的阴液的量是最大的,因此《黄帝内经》把它叫做三阴。而少阴呢它是主水的,你看少阴它是主水的,它也主藏精,但是水液的量是仅次于脾所主的水谷精微和水湿,少阴它所管的阴液的量属于二等,因此它是二阴。厥阴是主藏血的,血是人体阴液中最精华的部分,所以厥阴是一阴。三阴、二阴、一阴,是根据五脏中它主管阴液的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但是我们这里的讲的是伤寒病,伤寒病是寒邪伤人阳气为主的,所以我们在三阳病中强调了阳气和邪气作斗争的这种状况。因为它不是伤阴液为主,所以我们在三阴病中不强调阴液和邪气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再谈它的阳气或阴气的问题了。
       对于三阴病来说,都是阳气偏虚,而阴寒内盛的证候,不过太阴病是仅仅脾阳的虚衰,而少阴病呢涉及到心肾真阳的虚衰,阳虚就更加严重,至于厥阴病的情况更为特殊一些,我们到厥阴病篇再谈。
       太阴病的证候特点与分类,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太阴病的证候特点的话,我们可以说太阴病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证候,这是我们讲它的主要证候。太阴病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因为他本身阳虚,外来的邪气它不会化热,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证候,这是我们从总体角度来讲太阴病的特点。
       所以太阴病的证候第一点就是太阴脏虚寒证,太阴脏虚寒证的基本病机也就是我们上面写的这句话: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寒湿下注。见于我们伤寒论的原文273 条,277 条。
       273 条,也就是太阴病的提纲证,277 条是讲到了太阴脏虚寒证的具体治疗原则。因为它是脾阳虚,脾气虚,对于太阴脏虚寒证来说,那我们在治疗上,就象277 条所说,“当温之”,应当用温补的方法,用什么方子呢?宜服“四逆辈”,用四逆汤一类的方子,也就是说四逆辈应当包括哪些方子呢?一会我们讲原文时再讲。
       第二组证候,是太阴经脉受邪。经脉是行血气,营阴阳的,这是《黄帝内经》的话,行血气,营阴阳。所以当太阴经脉受邪的时候,经脉气血失和,就会出现腹满时痛,肚子胀,肚子一阵阵疼,因为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肚子胀,肚子疼,这个时候用桂枝加芍药汤,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你看邪在经脉,他不再用理中四逆这类的方子,而是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如果气血不和,进一步发展到气滞血瘀的程度,那就在桂枝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急的基础上,再加一味大黄,大黄的量不要用的太多,加大黄在这里干什么呢?
       是为了化瘀止痛。也就是说,太阴经脉受邪之后,经脉气血失和的用桂枝加芍药汤,太阴经脉气滞血瘀的用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就是枝加芍药汤再加一味大黄。
       第三个证候,是四肢烦疼证,这个证候在伤寒论中也叫太阴中风证,它指的是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表现了四肢剧烈的疼痛。这个证候没有全身性的发热,你不能把它归结为阳证。它没有发烧,你不能把它归属为阳证,没有头项强痛,你不能说是为太阳病,没有额头疼,你不能说是阳明病,没有头疼、目赤、偏头疼,你不能说是少阳病。四肢谁所主啊,太阴所主,又没有全身的发热,所以张仲景把四肢为风寒邪气所伤表现的剧烈疼痛归属为太阴中风,应当是最合理的一种分类。这种情况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啊?用桂枝汤来治疗。
       太阴病就这三种证候,其中以太阴脏虚寒证为太阴病的主证。
       概说的第五个问题,我们谈谈太阴病的预后。
       太阴病的预后有这么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邪传少阴,太阴脾虚寒,下利越来越重,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气越虚。最后由单纯的脾阳虚导致了肾阳的虚衰,最后发展到脾肾两虚,就由太阴病发展成少阴病,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外薄阳明,什么样的证候可以外薄阳明呢?“薄”用的是厚薄的“薄”,这里“薄”字在这里作“迫”字来讲,就是少阴之邪可以外迫阳明。什么情况下可以外薄阳明呢?并不是太阴脏虚寒证,开始是腹满时痛,下利越来越重,过了几天就成了不大便了,不是这个情况。而是太阴湿浊不化,湿浊在肠道郁积过久以后,太阴脾阳也逐渐逐渐恢复了,然后湿浊不运,日久从阳明燥化出现了大便干燥,这就叫太阴外薄阳明证,不是脏虚寒证外薄阳明,而是太阴湿浊不化外薄阳明。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没有理解的话,我讲原文的时候我们再进一步讲解。
       第三种情况是太阴病的自愈证。什么情况可以自愈?两种情况,一个是邪在四肢末梢的四肢烦疼证,一种是邪在四肢末梢,仲景把它叫做太阴中风。这个病可以自愈,因为邪伤的比较表浅,人体的阳气驱邪外出的时候,把四肢末梢的风寒邪气驱除出体外,可以自愈。还有一种是太阴湿浊内盛,当人体脾阳脾气恢复的时候,驱除湿浊之邪,湿浊之邪外泻可以自愈。而这种太阴脏虚寒证是不能自愈的,必须治疗。
       我们在讲三阳病的时候,没有专门讲预后这一项,而讲到三阴证的时候,就开始讲预后了。因为三阴证,特别是少阴病,它有预后不良的问题,我们就要讲它的预后了。
       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太阴病的大概情况就谈完了。
       现在我们就看伤寒论的原文。先看273 条,打开讲义第154 页,273条是太阴病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条作为太阴病的提纲,它以太阴脏虚寒证的临床表现来说明太阴病的主要证候是太阴脏虚寒证。
       症状虽多,我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腹满,食不下,和时腹自痛,这组症状它提示了脾阳脾气虚,运化失司。运化失司以后,就会导致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所以,它既可以有肚子胀,也可以有肚子痛。但是这种腹满和腹痛,它的特点是时轻时重,隐隐作痛。疼痛也罢,胀满也罢,有时候轻,有时候重,这种疼痛呢,只是隐隐作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这证明它是寒证,是虚证。得温得按以后,胀满和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得温得按则缓解。我们前面学过厚姜半甘参汤证,原文是说“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干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那是一个虚中夹实的腹满。我们在阳明病篇,也学过“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服大承气汤”,那是一个纯实证的腹满。这三种腹满,严格的说,它都可以看成是杂病的范畴。太阴病也可以看成是杂病的范畴,它以脾阳虚,脾气虚为主,这不就是个杂病吗?这三种腹满在鉴别上,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对于实证的腹满,二十四小时持续存在这种腹满腹痛,而且呢是拒按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伴有腹痛,拒按的。上午轻,下午重,这符合时轻时重的特点。等他下午腹满重的时候,不喜温按,你按压他他更疼,你用热水袋去捂他,他也不能够缓解,那是虚中夹实,那就是我们在厚姜半甘参汤中所提到的脾气虚,运化失司,水湿内留,湿聚为痰,痰湿阻滞,已经有了有形的痰邪阻滞。而在这里仅仅是个寒湿之气,寒湿阻滞仅仅是个寒湿之气。得温得按以后,寒湿之气得以温运,腹胀腹痛减轻了。因此这是以虚为本,以虚为主的一个证候。这是273 条的第一组证候。
       第二组证候:吐和自利益甚。呕吐和下利是升降紊乱,这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所造成的。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自利益甚”这四个字,它包括了一些什么意思?首先说,它是下利越来越重,如果你不去治疗的话,它会越来越重,这是自利益甚的第一个意思。因为越拉,脾阳越虚,脾气越虚,脾阳脾气越虚呢,它就会越拉,所以你不去治疗的话,它会越拉越重。这是太阴自利益甚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是说吐和利相比较,呕吐更重呢,还是下利更重呢?以下利为重,因为它毕竟是太阴病,下利责之于脾,呕吐责之于胃,如果是吴茱萸汤证,你看到等到少阴病的后面有吴茱萸汤证,它可以有吐,也有下利。吴茱萸汤证这种下利是以呕吐为主,它以胃寒为主,当然是吐了。
       而太阴病的吐利是以下利为主,因此它说自利益甚。呕吐和下利相比较,以下利更为严重一些,这正体现了这是太阴病的特点。另外“自利益甚”还有一层意思,其他症状包括“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这些其他症状,都伴随着下利的加重而加重。“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随着下利的加重脾阳脾气越虚,当然这些症状也随着加重。
       我讲到这儿的时候,以往班的同学就问我了,说老师当初张仲景就随意的写了一个自利益甚,他想到了这么多深刻的意思吗?我说,他想到没想到,我们今天研究的人尽可能想的宽一些。实际上,张仲景想到没想到这么多,我们也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有好多同学看完了之后,他分析那个意思,原来我根本没想到,所以这种情况是有的。
       这个在古代,有一个郢国的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了一封信,写信的过程中,天逐渐逐渐黑了,他就喊那个书童,举烛,说你把灯给点上,举起来。他说这句话的同时呢,他就在这信里头就把这两个字也写进去了。
       燕国的宰相接到这封信以后,读到这里,哎呀这里一个举烛什么意思啊?
       举烛那就把灯高高的举起来,高灯则下明,这就暗示我执行良好的爱民的政策,然后好好的治理国家。于是乎,他就改变了自己治国的方针,治国的策略,从此燕国就兴旺发达起来了。
       所以我们在研究古人的著作内容的时候,我把自利益甚分析了这么多的内容,很有可能我们是分析的太多了,但是我们分析是符合这个病病机的特点,也符合它的临床特征的。确实是太阴脏虚寒的下利它是越来越重的,也确实是对太阴脾病来说,呕吐和下利相比较,它这个下利是比呕吐更重的,也确实是随着下利的加重,脾阳虚,脾气虚的加重,其他症状包括腹满而吐,食不下,腹满时痛的症状也是越来越重的,因为这个证候是纯虚寒的,你不要看到它有腹满和时腹自痛,把它当作一个实证的来治疗。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实证,用了苦寒泻下的话,必胸下结硬。大家想一想,胸下结硬这个证候,类似于我们过去所学过的什么证候啊?内脏阳衰,阴寒内凝,不就是类似于我们过去所学过的脏结吗?
       脏结这个病,正衰邪实,攻补两难。我们在太阳病篇,学邪胸脏结心下痞的时候,不是提到过吗?内脏阳衰,阴寒内凝,胸肋下结硬疼痛,和结胸证相类似。正衰邪实,攻补两难,预后不良。所以对太阴脾虚证来说,绝对禁用下法。
       太阴的提纲证,我们就谈完了。
       从提纲证这一条我们可以体会到,太阴病是以脏虚寒为主的一组证候。
       那么脏虚寒证怎么治疗,我们看第277 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这个自利,我们刚才已经解释了它的病机,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我们再加一句寒湿下注所造成的。这个自利的病机就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所造成的。对于脾阳虚这种自利的大便性状是什么呢?大便稀溏。它没有发展到下利清谷,完谷不化的地步,它是大便稀溏,因为它命火不衰,肾阳不衰。“自利不渴”这个不渴是个鉴别症状,第一个除外了热证的下利,除外了热利。热利,热甚伤津,下利伴有口渴。现在不渴,说明他不是个热性的下利。第二个它除外了少阴的下利,少阴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可有下利。这种下利呢它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这是少阴下利。这里所说的火不暖土,不是指的是心火,而是指少阴的肾火,指的命火,火不暖土。中医把下焦肾的阳气比喻做火,把中焦呢比做是锅,你把粮食和水放进去,底下不开火,那当然是做不成饭了,所以拉出来的还是不消化的食物。少阴下利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这种下利大便的性状和太阴下利大便稀溏它是不同的。
       少阴下利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自利而渴。这个少阴下利,他也是虚寒证,他怎么会有口渴呢?那是因为肾阳虚,气化失司。整个水液代谢是靠肾阳的蒸腾和气化,这个肾阳虚,就气化失司,津液不能正常的化生和输布。肾阳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和输布,因此就表现了口渴,但是这种口渴毕竟是虚寒证,它是喜热饮,不多饮。所以就三阴病来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因此277 条,开头所说的自利不渴,既除外了热利,也除外了虚寒下利的少阴下利。这样的话,仲景就可以确定属太阴。为什么有下利呢?以其脏有寒故也,因为脾阳虚,脾气虚,太阴有寒,所以就出现了寒湿下注的下利。
       那么治疗这种证候怎么办?仲景说,当温之,用温补的方法,当温之讲的是治法,用温补的方法,宜服四逆辈。四逆辈应当包括哪些方子,从《伤寒论》的原书来看,我们很难理解,是不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这类的方子啊?因为太阴脾病,应当用理中汤啊,所以后世的医家说,四逆辈应当包括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这类的方子。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一本书,叫《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们说那是自称是张仲景第46 代的孙子张韶祖,他保留着说是张仲景亲自修改过的第十二稿的《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然后他把它传给左盛杰,左圣杰又传给罗哲初,我这个凭记忆来说,是左盛杰在先啊还是罗哲初在先,我现在就也许把他们颠倒了,然后刻版印行,就是我们所谓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因为这个书,它还是十几年以前印的,如果去书店里头或是古书店去找,也许还能找的出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这一条是怎么改的呢?“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那么这么一改,那改的非常好,那就知道四逆辈包括了理中汤。单纯的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下注的下利用理中汤就可以了。你一看自利益甚,拉着拉着肾阳就有点不足了,那理中汤就压不住了,最后简直是不仅是大便溏薄,大便稀溏,而且又完谷不化了,那完全是脾肾两虚,已经由太阴病发展到少阴病了。那就直接用四逆汤,严重的用通脉四逆汤。所以宜服理中四逆辈,那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在其他许多条文中,仲景都是说某某汤主之,从来没说用一类方子,为什么他这里说宜服理中四逆辈呢?这是因为太阴下利,自利益甚,拉着拉着就发展到了脾肾两虚,所以在用方子上让你根据情况来灵活变通,而不直接固定用某某汤主之这样的话。所以这就提示太阴病容易传少阴,也提示你在治疗上应当随证治之。
       好,关于太阴病的概说、太阴病的提纲证以及太阴脏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和治法用方,我们就谈完了。
       这节课的时间到了,大家下课,谢谢大家。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3(共70讲)-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

第53 讲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在我们讲义的少阳病篇的最后,附了热入血室证。热入血室,血室是指的什么?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就是指的子宫、胞宫,有人说是指的肝,有人说是指的少阳,等等。我们今天一
继续阅读 »
第53 讲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在我们讲义的少阳病篇的最后,附了热入血室证。热入血室,血室是指的什么?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就是指的子宫、胞宫,有人说是指的肝,有人说是指的少阳,等等。我们今天一般的认为血室指的就是胞宫。
       关于热入血室证,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我们把它的精神先作一个大概的介绍。热入血室证的成因是在患外感病期间,或者是太阳病,或者是阳明病,这个时候经水适来,就是正好来月经,在患外感病的时候正好来月经,或者是经水适断,就是月经刚刚干净,得了外感病。经水刚来也好,月经刚断也好,血室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就容易使外邪趁虚内入,化热和血相结,这样就形成了热入血室证。这是我们讲它的成因。
       外邪,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可以是太阳的表邪,可以是阳明的邪气。这个证候应当是女性特有的一个病证。
       形成热入血室证以后,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并没有特别的描述出胞宫的症状,比方说月经突然中止,少腹疼痛,并没有描述出这样的症状,它所表现的却是涉及到肝经的、涉及到少阳胆经的一些临床特征。所以从证候分类和治法的角度来看,一种情况是涉及到肝经的气滞血结,一种情况是涉及到少阳枢机的不利。
       为什么热入血室会影响肝胆功能的失调呢?这是因为血室这个特殊的器官,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少妇科病,象月经的失调,象不孕证等等。有很大一部分和肝胆疏泄失调有关,也就是说和心理因素有关。因为肝胆疏泄可以调畅情志,心理情志失调之后,容易导致月经的失调,甚至影响到不孕。
       我在某一个医院出门诊,有一个30 多岁,后来我知道确切的年龄,她是36 岁的一个妇女找我看病,说大夫,我这个年龄不至于绝经吧?她说,我已经有三个月没来月经了,我一摸她脉,脉非常滑,一摸中冲脉,中冲脉非常盛。我说,你不是绝经,你是怀孕了,她一拍桌子,她说不可能,她说我22 岁结婚到现在,从来就没能够怀过孕,说后来不得已就要了个小女孩。我说那是怎么回事呀,她说:我这个丈夫呀,是八代单传,到他这里之后,他跟我搞对象的时候就说,你一定要跟我生一个儿子,你要跟我结婚,你要不能给我生孩子的话,我们家就断子绝孙了。
       所以她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这个女的自己本身是一个心里比较脆弱的一个人,容易焦虑,容易紧张,所以当她有这个压力,她又特别喜欢她丈夫,她丈夫又特别喜欢她,两人还是结婚了。只要她们两人在一起同房的时候,她丈夫就说你一定要给我生个儿子,她就紧张,焦虑,所以根本她就不能体会,这是她后来跟我说的,不能够体会男女之间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她这一紧张,这么一焦虑,她说不能够排卵,所以她说这么多年她就不曾怀过孕,当然这个道理她不知道,所以她说吃了好多好多药也不能怀孕。最后怎么办,不能让人家“断子绝孙”呀,就同意抱了一个小女孩。现在这个女孩已经5 岁了,31 岁要的,她现在36岁了,她说我怎么能够怀孕呢,我不可能怀孕,而且人家怀孕了都有恶心、呕吐,我什么感觉都没有,我照常上班。我说不信的话给你开个单子,你上妇科去检查。检查完了,回来一看,妊娠实验阳性,她马上给她老公打电话,你开车来接我吧,因为她来的时候是骑自行车来的。这个电话打完了之后,我那个诊室旁边有个水池,她就在那个水池那里“啊、啊”在吐。所以我才感觉到那个妇科病和情绪、和心理因素关系非常密切。当这个妇女要了小孩之后,她就把这个心理压力给淡忘了,慢慢通过肝气的疏调,胞宫功能正常了,她自觉不自觉就怀孕了。
       作为一个男生,你们将来要交朋友要搞对象,你要想让你的妻子生男孩,或者你要想让你的妻子生孩子的话,你千万不要给她压力,你让她放松就是了。
       所以许多月经功能的失调,甚至包括一部分不孕证,它和肝胆的疏泄功能有关。那么反过来,现在血热结于胞宫,它又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的疏泄,影响了胆的疏泄。那么首先血热互结,阻遏肝经气机,导致了肝经气滞血结,气滞血结以后出现了什么症状呢,出现了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
       结胸病我们已经学过了,它以胸胁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而肝经是循行于胸胁部的,当血热结于胞宫的时候,热入血室,血热互结,它就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经的气机的失调,那么导致瘀热阻遏肝经气机,导致肝经气滞血结,于是乎出现了一个症状叫做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
       结胸这个证候我们在太阳病篇谈到过,象大结胸,那是热邪和水邪结于胸胁的证候,它经胸胁脘腹的剧烈疼痛,疼痛拒按为主要临床特征。
       这里的胸胁下满,如结胸状,那一定是胸胁下满痛,象结胸证那个胸胁疼痛那么厉害,所以后世有医家,象《医宗金鉴》就把这个证候叫做血结胸,就是在肝结循行部位上,表现的气滞血结的一个症状。另外肝是主藏魂的,当血热、血室的瘀热上扰,就出现了肝不藏魂的临床症状。
       肝不藏魂它的表现是什么呢?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说胡话。在什么时间?不是日晡前后,如果日晡前后有谵语的话,那是阳明腑实证。她现在是暮则谵语,到了夜里说胡话,你眼睁睁的看着(她)瞪着眼睛说胡话。你看促景说如见鬼状,到了深更半夜的,这么一个人坐在那儿,瞪着眼睛说胡话,好像跟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在讲话一样,那这一家子人是很紧张,很害怕的,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再有一点不懂科学知识的话,遇到这种病人都非常紧张。
       这是热入血室证第一个证候,血热互结,影响到了肝经和肝脏的机能。这个证候怎么治疗,在《伤寒论》中提出了,“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怎么刺《在伤寒论》里没有说,后世医家也没有谈到。这个穴位在什么地方,在锁骨中线,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和第六肋间的相交处。大家想一想作为肝经的募穴,这个部位,如果你拿毫针直接扎进去两寸,三寸的话,这边可能是肝脏或者是肺脏,如果心脏扩大的话那就是心脏,你再行一行针,随着膈肌的上下移动,那内脏都给你划成小口子,能这么刺吗?不能这么刺,到底刺期门怎么刺?我一直是不大明白的。
       有一年,是巡回医疗,我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偏僻的农村,然后农村的赤脚医生就跟我说,那个时候叫赤脚医生,是农村医生,说郝大夫,我们这儿有一个怪病,这个人过一段时间就犯,过一段时间就犯,犯了病之后呢,就是晚上说胡话,好象对着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人,在说话一样,说的话还有条理,我说那们们怎么给她治的?我们让她到城里作检查,城里也没有给她诊断为什么精神分裂证,也没有诊断的白天还好好的,能够正常下地干活,她们家里人找我们看,我们就给她点镇静药,用点安定,也不管用,过几天她又自己好,过几天她自己犯,说这个病人已经反反复复有半年的病史了。他说,您能不能给看看,赤脚医生就带着我去了,我到病人家,那个农村嘛都是盘的土炕,我就先坐在炕的一个边上,我往那一坐,农村那个炕上都是放着一个席子,我觉得席子底下好象有个东西硬硬的,我一下子就站起来了,我说这是什么东西呀,掀开席子一看,底下放着把切菜刀。我说们你们怎么把切菜刀放在这儿了,然后她的丈夫跟我说,他说这是有一个人给我们出的主意,因为我媳妇晚上说胡话,好象有东西在和她对话,所以我们就在炕的四个角放了四把切菜刀。我说管用了吗?他说没管用,我说没管用怎么还放着呀,他说可是我我们觉得拿走了这四把切菜刀我们心里更不踏实,也许把刀放这儿,可能我们心里更踏实一些。我就问他媳妇,我说你这病怎么得的呀,她说,半年前我刚来月经第二天就感冒发高烧,然后晚上就说胡话,从那以后,月经过了,烧也退了,我的病也好了。没想到下次来月经的时候,到了晚上,我老是迷昏,迷昏是当地的一个土话,我想就是一种糊涂吧,所以到了晚上,我说的什么话我都不知道,这不就是暮谵语嘛。这样半年来,一到月经期就有这种现象,一到月经期就有这么一种现象,因为她正是经期得了外感病,随后出现的这种症状,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个热入血室。我说你除了说胡话还有什么表现?她说:“我两肋疼、胀疼胀疼的”,这一胀疼,我晚上就迷昏,迷昏就开始说胡话,我说你现在有没有这个症状,她说,现在没有,因为不到月经期,我到了月经期呢,我这两边疼,然后晚上就会说胡话,我说你下次月经什么时候有,她说快了,也就是十几天。我正好可以在那个地方呆三个月,我可以观察好她。有一天晚上她丈夫来叫我了,我不是给他说嘛,下次患病的时候叫上我,不患病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呀,下次患病叫我去了,这个女的,捶着两肋,而且说胡话,看见我了之后,她好象就不认识我,把我叫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使我也毛骨悚然,据说叫的那个人的名字,他们村里的人谁都不认识,谁都不知道。她捶这个地方,我自然就把她衣服掀起来看一看,刺期门,期门穴周围有什么反应呢?我一看,两侧的期门穴(区域)毛细血管皮下的静脉血管平常是看不见的,那天她这儿看得见,静脉血管处于一个怒张状态,我灵机一动,因为我看我父亲给别人放血的时候,放血疗法常常找瘀滞的这种静脉血管,局部消毒以后,然后放血,我一想,刺期门会不会是放血的方法呢?然后我只选择了一侧,右侧,局部碘酒消毒,酒精消毒我拿三棱针轻轻的一点,这个放血疗法要刺破静脉,要让它血流成行,不是说滴出一滴就可以的,我预先准备了卫生纸在那儿接着,然后血流成行,流了好多血,当时她这边就不疼了,而且她也就清醒了,放完血之后,这儿再扣一个小火罐,轻轻的的一拔,把皮下的瘀血拔出来,她这边就轻松多了,她就清醒了。
       “哎哟!您是郝医生,从北京来的”,说:“您再给我放放这边吧”,我因为没有经验,我不敢再放了,第二天晚上她病就好了,我在那边呆三个月,第二个月经周期她也不再说胡话了,这边偶尔还有点胀痛,但是也不至于疼得不能忍受,也不必要再捶它了。再后来她不患病的时候,我上去她家去,我看她还有没有瘀滞的静脉团,没有了。
       所以刺期门,我只有一个病例来说明,就是在它发作的时候用放血的方法,来泄血分的瘀热,这是因势利导的一种方法。不过因为我只是见到这么一个病例,我不敢报道。因为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我在这里把它讲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今后在临床上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也遇到他在发作的时候,看到了胸胁下静脉瘀滞,能够放血的话,那你告诉我,这们我们就可以总结更多的病例。
       第二种情况是血热互结,阻遏少阳气机,正邪分争就出现了寒热交作,如疟状。这是第二种情况,瘀热互结,阻遏少阳气机,正邪分争,出现了寒热交作,如疟状的临床表现。那么这个恶寒不是寒邪伤人的阳气,而是瘀血阻遏少阳的阳气,使阳气不能温煦长养,所以才有一种冷的感觉。少阳阳气不是有温煦长养的作用吗,现在少阳阳气不能向四周布达,因为受到了瘀血的阻滞,所以就见到恶寒,少阳阳气起而抗邪。
       因为抗邪少阳的阳气就出现了一种病理性的亢奋,于是乎就出现了发热这种情况。后世医家也把它叫做瘀血发热,瘀血发热的特点就是寒热交作。
       有许多产后的妇女,当恶露排泄不畅的时候,她身上一阵冷一阵热,这实际上就是瘀在胞宫,进而阻遏了少阳的阳气,阳气不能够温煦长养就冷。随后发热呢是阳气抗邪,阳气占了优势,就出现了热,所以这种寒热交作如疟状,是瘀血发热的特征之一。它不是外来的寒邪入少阳经,正邪分争的结果。这种证候正因为它有寒热交作如疟状的这种临床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但是只用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是不行的,必须加凉血活血药,或者说凉血化瘀药,比如说加赤芍、丹皮、茜草等等。
       这就是《伤寒论》中所涉及到的热入血室证的全部的临床表现和病机以及它的治法。应当说这是两种治法,一个是影响了肝的用刺期门的方法,一个是影响到了少阳胆经的用小柴用汤,这两种方法不要混淆。
       非常遗憾的是后世医家把这两种类型混淆起来,认为那个暮则谵语、胸下硬满如结胸状的也可用小柴胡汤,那么这个认识是不大对头的。
       好,现在我们看看讲义,看一看我们刚才的这种归纳总结,能够不能够把讲义中原文所涉及到的热入血室证都概括在内。
       打开讲义第150 页,看原文的143 条,“妇人中风”,你看这是个太阳病,“发热恶寒”,这是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经水适来”是月经刚刚来,就得了太阳中风证,“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热除是表邪没有了,表证的发热消退了;“脉迟,身凉”身凉不就是表证的发热消退了吗?
       脉由原来的浮而数现在变迟了,这说明在表的邪气入里了,发热退了,脉也就变慢了。发热退,在表邪气入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我在黑板上加了个痛,加了个痛的根据是什么?就是根据如结胸状,那就不是光满的问题,而是必须有痛,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这是热入血室,血热互结以后阻遏了肝经的气血,使肝经气滞血结,所以出现了胸胁下胀满疼痛,象结胸这样刚才我们说过了,后世医家把这种证候叫做血结胸。“谵语者”,这个谵语,是血热上扰,肝不藏魂的表现,它的临床特征是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后面有一条会详细的讲,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仲景在这里用一个实字,为什么用一个实呀?
       因为这里头是邪热和有形的瘀血相结,瘀血是有形的病理产物,仲景要用实字了。143 条它所讲的热入血室证是影响到肝经的气滞血结。
       144 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这个中风病在什么时候得呢?是月经刚断,月经刚干净,这个时候血室还是空虚的。这个时候得了中风证,过了七八天,它的热型发生了变化,寒热交作,一会儿发作,一会儿不发作,这叫发作有时,就是时作时不作。这是热入血室,瘀热相结,影响了少阳经经气的畅达,瘀热阻遏了少阳经气,使少阳阳气不能够温煦长养,就出现恶寒,少阳阳气奋起抗邪,就出现了发热,因此就出现了寒热交作的情况。“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这是血结以后导致的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小柴用汤主之”,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种情况。
       刚才我们说过了,这种情况光用小柴胡汤调和气分是不行的要加血分药,丹皮、赤芍、茜草,这是常用的。
       下面看了看145 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得了外感病,什么时候得的外感病呢?正好是月经刚来的时候得的外感病,这就趁血室之空虚,外邪入里,形成了热入血室证。它的临床表现“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这就补充了血热互结,影响肝经气滞血结并且血热上扰,肝不藏魂,而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此为热入血室”,这也叫热入血室证。怎么治疗?前面已经说过了,刺期门。底下他说了一句话,“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为什么要提出来无犯胃气?因为阳明腑实证有谵语,这个谵语不是日晡所发潮热的时候谵语,而是暮则谵语。
       所以你不要把它当成阳明腑实证的谵语,你不要用苦寒泻下药从阳明胃来治。为什么叫无犯上焦呢?上焦的什么证候可以出现谵语呢?当热陷心包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第6 条讲风温为病的时候,提到的“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多眠睡”,那个时候他可能会在高热的状态下,由于热陷心包,热盛神昏而说胡话,你不要以为这里的暮则谵语是心包热盛,而用清心开窍的方法来治疗,所以这叫无犯上焦。胃是中焦,心包是上焦,因此合起来就是二焦,也就是无犯胃中焦和心包上焦这两焦,你不要把它当成心包上焦的证候,中焦的胃燥的证候。“必自愈”,当然有的可以自己好,月经一过它就自己好了呀,不能自己好的,在发作的时候用刺期门穴的方法来治疗。
       热入血室证还有一条,就是我们讲义上的127 页216 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类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然汗出则愈。”这里所说的热入血室,它邪气的来路,和我们刚才讲的那三条不同,刚才讲的那三条邪气都来自于太阳,而现在讲的是热入血室证,邪气来自于阳明,是阳明之热趁血室空虚的时候,内入血室,和血相结。那么和血相结以后,血热上扰,肝不藏魂,出现了暮则谵语。在这里他没有具体的说,那么这个下血应当是指的热迫胞宫之血妄行,月经量增多。热迫血行,经量增多。当然又有人说是便血,但是我觉得便血没有依据,因为病已经离开了阳明,是热邪内陷入胞宫,它不应当再见便血。“但头汗出”,我们又一次遇到了但头汗出,这是血热互结,热不得越。怎么治疗?刺期门。因为这是影响了肝经气滞血结的问题,当然也还应当有胸胁下硬满疼痛如结胸状这样的临床表现,用刺期门穴的方法随其实而泻之,它是个实证,所以我们就用放血的方法来泻实,放血以后还可以出现濈然汗出则愈。那个热呢还可以从表而散,汗出了以后,热邪还可以从表而散,所以我们归纳热入血室证的这四条,看起来我们在这里所描述的热入血室证基本能够概括《伤寒论》原文中所说的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和治法。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热入血室证应当说邪气的来路或者是阳明或者是太阳,邪气的来路没有少阳。之所以附在了少阳病篇来讨论热入血室证,是因为血热切期望互结于胞宫以后,它反过来影响了少阳,或者厥阴肝的气机的疏泄,更何况治疗热入血室证用到了小柴胡汤,所以把它附在少阳病篇,严格来说它不是少阳病。
       这样的话少阳病篇的内容我们就全部讲完了,我们现在给少阳病篇作一个总结。
       少阳病的病位涉及到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和手少阳三焦腑,它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我们这所以说少阳主枢,又说少阳主半表半里,是因为少阳胆腑疏泄功能正常,阳明之气可降,太阴之气可升,对里气的调和有重要作用。手少阳三焦腑气调畅,那么太阳阳气的布达就正常,对太阳的主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少阳经脉虽然在人体的一侧,脏腑虽然在人体的一侧,但是少阳阳气的作用部位却是在内影响了阳明、太阴,在外影响了太阳,表里内外都相关,所以我们就把这种特殊的脏腑特殊的经络,特殊的功能叫做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不是一半表一半里,而是既和表有关,也和里有关,因此我们不如直接把它叫做少阳主枢。
       另外我们也谈到了少阳经别过心脏,和心脏相联系,因此少阳病枢机不利,除了会影响阳明胃、太阴脾、太阳表之外,还会影响心,常常出现心胆不宁的证候。少阳受邪以后,它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四个:一个是经腑同病,这是和太阳病、阳明病不同的地方,经脉受邪和胆腑郁热同时存在;一个是容易气郁,容易化火,这和少阳主疏泄、少阳内寄相火有关;一个是容易化痰、化水、生饮,这是和三焦气机失调以后水道失调容易生痰生饮、生水有关,而痰饮水湿内生以后,反过来又会影响少阳气机的疏泄;第四个特点,容易伴发阳明、太阴、太阳之气的不和,也容易伴发心胆之气的不宁,你看看影响是全身的。
       治疗少阳病用和解的方法,所谓和解就是和枢机、解郁结。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小柴胡汤这一个方子,解经邪、清腑热、畅气机、化痰浊又兼有补正气。小柴胡汤我们已经谈得很多了,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是一个极其好用的方子,所以在和解的基础上,如果兼有轻度的太阳表气不和,轻度的阳明里气不和,象心烦、喜呕、那就是胃气不和呀。轻度的脾络不和,象腹中痛、那就是脾络不和呀。轻度的心胆不宁,出现了心烦,我们都用小柴胡汤这一个方子来统一治疗就可以了。
       所以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可以治疗三阳同病,以少阳病为主的证候,可以治疗少阳病兼有轻度的太阳表证,可以治疗少阳兼有轻度的阳明郁热,或者阳明的不大便,但是一旦阳明燥热盛,太阴脾虚寒,心胆不宁,精神不安的时候,我们单独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或者兼有太阳表邪,邪气比较重的时候,单用小柴胡汤也就不行了,因此少阳病兼有太阳、阳明、太阴和心胆不宁的时候,张仲景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提供了不少在临床上很好用的方子,这些方都属于合方,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少阳不和,兼有太阳表证,又兼有太阴四肢末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四肢烦疼证,光用小柴胡汤,这个时候不行,要和桂枝汤合用,和枢机、解郁结,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疏通经脉,缓急止痛。这是柴胡剂的第一个加减方,柴胡汤和桂枝汤同用。
       当它兼有阳明里实的时候,那么光用小柴用汤也就不行了,所以要和枳实、大黄,再加芍药合用,这就是大柴胡汤,当然大柴胡汤还要把小柴胡汤中的甘草和人参去掉,它有和解少阳,清泄阳明的作用,治疗少阳和阳明同病。但就大柴胡汤这张方子来说,在《伤寒论》中除了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之外,它还治疗一个临床非常常见又非常重要的病证,那就是少阳胆腑的热实证,所谓少阳胆腑的热实证,过去的医家很少有人提到,它的临床表现就是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我之所以不说它是阳明腑实证,因为病位不在腹部,阳阳腑实证是腹满痛,绕脐痛,腹大满不通,腹满,腹胀满,病位不在心下。现在心下拘急疼痛,就是上腹部拘急疼痛,正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看的胆绞痛,胰腺炎的上腹痛,甚至包括某些胃病的胃痉挛的疼痛,同样也可以用大柴胡汤。
       所以它的病位不在阳明,而仍然在少阳,是少阳病的心下支结的症状的加重。而呕不止这也不是阳明病的临床表现。因为阳明病的本证没有呕吐,不仅仅没有呕吐,在阳明病篇,关于阳明的禁下证中还提到,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所以呕不止绝对不是阳明腑实的表现,那应当是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胃那个喜呕、多呕、善呕这个病情加重,所以我们说少阳腑实证应当是指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胆热和胆中的精汁相结,而形成的胆腑的热实证,这个时候用大柴胡汤,清泄胆腑的实热邪气,让实热邪气从肠道外排,应当说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合理的治疗。因此大柴胡汤我们今天在临床上非常常用,用于治疗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甚至我在讲课时没有提到的那种急性的胃绞痛、胃痉挛,都是有效的,因为它的病位在上腹部。
       至于大柴胡汤的其它适应证,我们《伤寒论》的少阳病篇没有选到,我曾经在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它可以代大承气汤用,它可以代调胃承气汤用,它可以治疗热厥里热偏实的、里热已经成实的,它还可以治疗病后复发热而脉沉实有力的。
       有少阳不各兼有阳明里实用大柴胡汤,就应当有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那就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我们在上一次课的讲课的过程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它不仅有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它也兼有津液不足和三焦失畅,我们临床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抓三个主证,一个胁痛,一个是口渴,一个便溏,在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
       当然还有少阳不和,兼有心胆不宁的问题,那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它有少阳不和,阳明有热,邪热弥漫三阳,心胆不宁,所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清泄阳明,镇惊安神。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张方子中,其它的药都比较稳妥,有一个铅丹是铅的氧化物,我上次课特意的提到它是有毒的,我们用的时候量不要超过10 克,要布包煎,不要让药粉直接入口,而且不要长期的用,它有很好的镇惊安神的效果,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可以用生铁落来代替,可以用磨刀水澄清以后,煮这个药来代替它,这是用铁或者铁的氧化物吧,镇静安神,我们也可以用琥珀粉来代替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少阳,镇心胆,对于心胆不宁的证候有比较好的疗效。今天我们有用于治疗精神分裂证的,有用于治疗精神躁狂抑郁证的那个躁狂型的,也有用于治疗癫痫的,都有一定的疗效。
       少阳病篇所涉及到的方子,使用比较少的就是那个柴胡加芒硝汤,因为那个证候今天临床上很难看到,大便通了热没有去,这促证候很难看到。但是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的基础上,加一味芒硝来泄热的这种治疗思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用芒硝,中医虽然说它是软坚润下,实际上在甘缓药物的帮助作用下,用芒硝的目的主要在于泄热,泄热的机理我们在课堂中都已经谈过了。
       关于少阳病篇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么多,我这么一复习的话,我想大家也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少阳病篇我们就谈完了,下一节课我们就谈太阴病脉证并治。
       好,现在下课,谢谢大家。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2(共70讲)-少阳兼证(3)

第52 讲少阳兼证(3)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实际上主要讲的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大柴胡汤这张方子,它是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和甘草两个补的药,加了芍药、大黄和枳实所组成的。因此方药组成来看,它毫无疑问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
继续阅读 »
第52 讲少阳兼证(3)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实际上主要讲的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大柴胡汤这张方子,它是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和甘草两个补的药,加了芍药、大黄和枳实所组成的。因此方药组成来看,它毫无疑问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但是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大柴胡汤适应证的一个很主要的临床特征,它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我们在上次课分析到了,这呕不止不是阳明腑实的特征,而是少阳病胆腑郁热、胆热犯胃的喜呕这个症状的加重。心下急就是心下拘急疼痛,它也不是阳明腑实证的特征,因为阳明腑实证它的特征是腹满,腹大满不通,绕脐痛,腹满痛,它的病位在腹部,而不在心下。不仅不在心下,阳明病篇还有“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下”这样的话,所以这里的心下拘急疼痛,我们应当看成是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的心下支结这个症状的加重。因此我们分析它的病机是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和胆腑中的精汁相结,而形成的胆腑热实证。阳明病有腑实证,那是热和阳明的糟粕相结,少阳病也有腑实证,那是热邪和胆腑的精汁相结。阳明腑实证我们用承气汤来治疗,少阳胆腑的腑实证,我们用大柴胡汤来治疗。这是大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
       少阳腑实证相当于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大量看到的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等等,而用大柴胡汤常常有很好的疗效。
       除此之外,大柴胡汤还可以代替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来治疗阳明腑实证,来治疗杂病的,属于实证的腹满。大柴胡汤还可以治疗病后发热,脉沉实的。大柴胡汤还可以用于治疗热厥,里热已经成实的。所以大柴胡汤在临床治疗急腹证,是一个经常用到的方子,我们上次课就谈到了。
       在《伤寒论》的第104条谈到了大柴胡汤的适应证,误用辛热的泻下药后,大便虽然通了,热邪没有去,对于这种证候呢,仲景提出来用柴胡加芒硝汤来善后。这就是我们讲义第147 页,第104 条的内容。
       我们看看这条原文怎么讲,“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胸胁满”是少阳经气不利,呕吐是少阳胆火犯胃,“日晡所发潮热”这绝不是少阳病,而是阳明有实热的特征,这应当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还应当见到不大便,舌苔黄燥,可是这个条文所描述的这个病人,“已而微利”,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轻度的下利,所以仲景说: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这原本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之所以可以用大柴胡汤泻下,是因为他没有大便。
       “今反利者”,现在这个病人反而有轻度的下利,“知医以丸药下之”,知道别的医生用过泻下的丸药。汉代泻下的丸药,我以前提到过,一个是巴豆制剂,一个是甘遂制剂。甘遂制剂用于治疗腹水,寄生虫病造成的肝硬化,肝硬化造成的腹水,一泻大小便一通,腹胀就缓解,所以它在汉代形成一个能够流行的成药。巴豆制剂是治疗寒积阻滞肠道,腹胀,腹痛用于辛热的泻下剂温下寒实,一通,大便通了,腹胀缓解了。在这个证候里头,104 条这个证候里头,可能是医生误用了巴豆制剂,辛热的泻下药,大便自然通了,邪热没有去。
       你看,发汗有辛热解表,辛凉清解,它是不一样得。泻下有苦寒攻下,有辛热泻下,它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大便一通,热邪就可以排出体外,所以一个热实证,用了辛热的泻下剂以后,大便虽然通了,邪热、毒热没有排出体外,“此非其治也”,这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仲景接着说“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因为前面有日晡所发潮热的这个症状,所以潮热这个症状是里实证的表现。具体的说,就是阳明里实证的特征。现在大便通了,阳明实热没有去,仲景怎么办呢,是先泻下,还是先解表。我们前面在讲表里先后缓急治则的时候,不是提到“实人伤寒发其汗”吗?这个发汗也是广义的。少阳和阳明相比哪一个偏里,哪一个偏听偏信表呢?少阳偏听偏表。现在阳明有里实热,又有少阳邪气,所以先解外。因此“先宜服小柴胡汤。”先和解一下少阳,如果阳明郁热得以清解,那就不用再治了。
       和解完少阳以后,仍然有潮热,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就在小柴胡汤的方子里头,加上一味芒硝来泄热。加芒硝为什么可以泄热?我们在讲调胃承气汤的时候,已经谈到了,因为芒硝这个药,它是一个盐类,它溶于水,但是不被肠壁所吸收。冲服进入胃肠道以后,它在胃肠道形成了高渗状态,就促使胃肠道的粘膜分泌大量的液体进入肠道,这样在分泌液体的过程中,就把体内的毒热,体内的毒素,缓缓的渗入肠道排出体外,这就是芒硝泄毒热的作用所在。而104 条充分的展现了,仲景用芒硝的目的,不在于通便而在于泄热。这就提示调胃承气汤,用大黄,芒硝加甘草。它的主要宗旨是泄热的。所以调胃承气汤在温热病中,用的机会是那么多。
       我们说张仲景的组方也罢,辩证也罢。常常具有对偶统一的规律。
       什么叫对偶统一呢?就太阳表证来说,中风有汗和伤寒无汗,就是对偶统一的,就太阳经气不利来说,桂枝加葛根汤证的,项背强几几伴有汗出恶风寒,和葛根汤对应证的,项背强几几伴无汗出恶风寒,那就是对偶统一的,大青龙汤适应证的外有表寒里有火,小青龙汤适应证外有表寒里有水,水火就是对偶统一的。
       我们现在学了少阳病,谈到了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那必然应当有一个方子,涉及到了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
       这是哪一外方子呢?就是下面我们要提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看原文147 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一个外感病五六天的时候,又用了发汗的方法,又用了泻下的方法,这就有了一个伤脾阳的过程,他很可能就出现了便溏,所以底下脾阳虚便溏的症状,他不再说了,又汗又下它不伤脾阳吗,下面的症状,“胸胁满微结”这是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经有邪,少阳经气不利,“小便不利”这是三焦气机失调,也是少阳气郁的表现吧,三焦气机失调。“渴而不呕”口渴是津液耗伤的结果,有津伤;“不呕”说明这个少阳的热邪没有犯胃,“但头汗出”这是三焦热郁。由于热郁三焦,热不得外越,所以身上没有汗。阳热上蒸而见到头部出汗,这是我们又遇到一个但头汗出的证候。
       我们就此回忆一下,我们已经所学过得,但头汗出,身无汗的症状,在哪些证候中可以出现呢?无形热邪蕴郁心胸留扰胸膈的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在阳明病篇的开头,湿热发黄证,热邪内郁,不能外越。水热互结的大结胸证,太阳病篇最后谈到的火邪伤阴内热证,里有热要逼迫津液外越,结果呢,津液不足,汗出无源。身上没有汗,火邪伤阴内热证。
       我们现在提到的是少阳三焦热郁证。
       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要遇到一个病人,他主诉“大夫,我就是头上冒汗,身上没有汗”的时候,那你学过《伤寒论》了,你就用《伤寒论》中所学过的这些证候,对头对照他看他属于哪一类型,然后选择《伤寒论》中的方子来治疗。
       “往来寒热”是邪在少阳经,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所以见到寒来热往,热来寒往。“心烦”是胆热循经上扰心神,同样体现了少阳受邪,经腑同病的临床表现。“为未解也”这是病没有好。这样的话,我们归纳一下它的基本病机是少阳不和,三焦失畅。实际上“三焦失畅”这句话严格的说是多余的,为什么?少阳不和就包括了三焦失畅,只不过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少阳不和,三焦失畅,津液不足,中阳受伤。中阳受伤在这个原文中,没有具体的症状表现。我们是根据又汗、又下来推测出来的,也根据在柴胡桂枝干姜中,它用了甘草干姜汤温补脾阳,以药测证,推测出来的。如果要补充临床症状的话,它应当有便溏。所以我们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张方子,这里头有柴胡和黄芩,它是清解少阳的。
       看讲义的148 页,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的两个最主要得药物,清解少阳、解经邪、清腑热、畅气机、清郁火,针对了少阳病的两大主要特征。第二组是干姜二两,甘草二两,这不就是甘草干姜汤吗,它是温补脾阳的,和解少阳,温补脾阳。它用了桂枝来畅达三焦。桂枝有通阳化气的作用。我们在黄连汤中,黄连汤的适应证是什么?大家可能性忘记了吧,上有热而下有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他用了清上温下的药,中间加了个桂枝,来协调上下阴阳,协调上下寒热。实际上就是畅达三焦。而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的这个桂枝,就是通阳化气,调畅、畅达三焦的。用了天花粉来生津止渴;用了牡蛎,牡蛎是软坚散结的。软什么坚,散什么结?
       在这个证候中是散气机之凝结,治疗胁痛的。胁痛这一条这个症状没有提出来,实际上他有胁痛。气滞于少阳经脉。少阳经脉布两胁,还有两胁的胀满,疼痛,所以用牡蛎来散气机之凝结。就这样一个方剂,寒温并用,温补同施,补是补津液,治疗少阳不和,太阴脾虚,津液不足,三焦失畅,有很好的疗效,它和大柴胡汤正好是对偶统一的一张方子。
       我们现代怎么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临床用的时候就抓住三个症状,或者说抓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抓肝胆有湿热,肝胆有气郁。
       象胁痛,要抓症状的话就抓胁痛,胸胁胀满。第二个抓脾阳不足、脾气虚。那就是有便溏,大便溏薄。第三个就抓津液不足的口渴,有口干,口渴。抓这三个就可以用这张方子。
       你看,我们遇到肝病的病人,特别是慢性肝炎的病人,病程长久,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常常用苦寒的药,来清解肝经的毒热。用着用着,肝经湿热未退,脾阳脾气已伤,病人大便溏薄,一天三次,四次,肝功能还不正常,所以这个时候又有口干口渴,那你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张方子,有很好的疗效。
       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小柴胡汤的加减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在临床上常常用得到。
       我们北京中医大学国医堂有个肝胆病会诊中心。我们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用柴胡剂治疗肝胆病,特别是乙肝,就有丰富的经验。刘老去世以后,我们肝胆病会诊中心,每天病人还是很多。我们所用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沿用刘渡舟老师在临床上多年摸索出来的,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是来的,治疗肝病的方子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病的思路。
       借着这个机会我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乙型肝炎的病人,病程比较长久,就是我指得是慢性肝炎,病程比较长久。中医常常辩为湿热毒邪内郁,所用的基础方是柴胡12 克,黄岑12 克,这不是小柴胡汤的两个打头的药吗,土茯苓10 到15 克,茵陈12 到15 克,我常常用的量比较多一些,而用20 克,风尾草12 到15 克,草河车10 到15 克,叶下珠10 到12 克,叶下珠这个药是南方的药。在众多的中草药中,从实验室的实验来看,叶下珠对乙肝病毒的比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在北京很难卖到,这个药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中去掉一个药可以不用,因为这些药它的性味大体相仿,都是苦寒的,都是清热利湿的,叶下珠用到10 到15 克,垂盆草,这也是一个草药,也是在实验室的实验中,发现它对乙肝的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说说这个药方没有风尾草和草河车的时候,你可以用垂盆草,没有垂盆草的时候,用风尾草,草河车都可以,炙甘草,加上炙甘草之后来保护中焦,保护胃气,清热利湿,疏郁解毒,这是个基础方。如果兼有血瘀,你怎么知道兼有血瘀呢?一个是胁部刺痛,具体地说是肝区刺痛,或者说没有什么更多的自觉症状,但是化验指标呢,γ球蛋白升高,这也提示了有血瘀的指征,如果兼的血瘀的,就在前面的基础方里,加红花10克,茜草10 克,当归10 克,白芍10 克。如果有早期肝硬化的倾向,做B 超大体可以知道得早期肝硬化的倾向,那就再加土鳖虫,土鳖虫又叫土元,加10 克,泽兰10 克,泽兰利水又化瘀,生牡蛎30 克,鳖甲30克,或者配着服用鳖甲煎丸,来增强化瘀软坚消癥的效果。有早期肝硬化的时候,我自己在上述基础上还加莪术,白术两个药。莪术这个药大家都知道是破血逐瘀的,它有一定的抗肝肿瘤的作用。如果兼有湿毒凝结,你怎么知道是湿毒凝结,比方说面色黧黑而有油垢,这个病人一到,你就觉得他的脸好像没有洗干净,那种黑的颜色,没有光泽,这是湿毒,肢体腰背酸胀,苔腻不脱,舌苔那么厚腻,你用一般的药都脱不下来,这种病人在临床试验上比较少见,所以见到这种情况,刘渡舟老师的经验,在基础工业方上加生石膏10 克,量不重,寒水石10 克,量也不重,滑石12 克,竹叶12 克,银花10 克,是个甘寒的、清热的、行湿的、化浊的这样一组药。如果兼有脾虚便溏,当然这个脾虚便溏是轻度的,肝胆湿热未退,兼有轻度的脾虚便溏,那就在前面的基础方上,加茯苓15克,白术10 克。如果兼有脾寒泄泻,一天拉二次,三次,四次,这叫脾寒泄泻了。拉肚子轻一些的,基础方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交替服用。如果拉得比较重的,那就过渡到我们刚刚讲过的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就直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治疗。
       我们又回到柴胡桂枝干姜汤上了,他治疗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未退,脾慢脾气已伤,经常有轻度的慢性腹泻,这个问题方子不寒不热。肝病的病程又比较长,用它比较稳妥,而且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我记得三十年前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老医生遇到肝炎的病人,开肝炎二号,我很奇怪、很好奇。肝炎二号是什么东西,我就到药房看,我以为是做成的一个制剂,做成了一个什么时候药呢,一看肝炎二号呢,药房师傅居然就拿协定处方来抓汤药,抓草药。我再一查它的处方组成,原来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治疗慢性肝炎,甲肝也罢,乙肝也罢,兼有脾虚的,肝胆湿热未退,津液已经有不足,又兼有脾虚的。
       可见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治疗肝热脾虚的,这种类型的肝炎过程中,应当是有比较好的疗效的。
       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我们就说这么些多。
       那么些柴胡桂枝干姜汤,除了治疗肝病以外,还可以治疗什么证候呢?治疗糖尿病。它不是有一个主证是口干、口渴、津液不足吗,而糖尿病有一部分病人,他得临床表现就是:口干,口渴,多饮,津液不足,所以当糖尿病的病人主证见到口渴,见到便溏,见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要加味,加什么?增强养阴生津药的份量,加生地,玉竹,麦冬,甚至可以养肾阴,加山萸肉,养肺阴加沙参,五味子等等,也可以加人参,气阴双补,这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
       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可以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以腹泻为主要特征,伴有口干,津液不足的这种临床表现,又可以伴有胸脘痞闷,腹痛。腹痛是脾虚,脾络不和,胸脘脾闷是少阳气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白术加山药。如果这种慢性结肠炎有过敏现象,甚至把它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或者叫做结肠炎过激综合证,有这个词吗?结肠过激综合证,我们用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痛泻要方,就是陈皮、白芍,防风白术,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痛泻要方吗,再加乌梅,或者加藁本,藁本这个药不是个解表药治头痛的吗,其实藁本可以头目的风邪,也可以治肠道的风邪,所以痛泻要方里头用防风,防风不是个解表药吗,它可以治外在的风邪,也可以治肠道的说拉就拉,说痛就痛的肠道的风邪,所以防风和藁本都可以用于结肠过激综合证,过敏性结肠炎等等,但是药量不要大,药量一大就走表,顶多用6 克。
       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肋软骨炎,我们不是说临床用它的时候抓三大主证吗,胁痛、口干、便溏。我们前面讲的是肝炎有胁痛,糖尿病有口干,结肠炎有便溏。现在所说的乳腺增生,肋软骨炎,都有胸胁的疼痛,这不是内脏的病,而是胸壁之外的病,同样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乳腺增生,肋软骨炎胸胁的疼痛,伴有口干,便溏的,你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要加软坚散结的药物,比方说夏枯草、昆布、海藻,还要加重牡蛎的用量。
       除此之外,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本来是治疗少慢不和兼的太阴脾虚又有津液不足的,少阳病本来就有热,发热,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治疗热病。比方说治疗疟疾,寒多热少的。因为它有甘草干姜汤在里头,治疗疟疾,疟疾不是寒热交作,发有定时吗?那个寒多热少的这种情况下,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黄岑的量不重要,甚至可以取掉黄岑。
       治疗疟疾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加重干姜的量,斟酌去掉黄岑。
       也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关于热入血室证,我们在少慢病篇的最后会具体的讲,它本来是应当用小柴胡汤来治疗的。对于有些热入血室证的病人,它在寒热交作的基础上又胖有太阴脾虚的,我们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来治疗。
       还可以治疗胸膜炎,胆囊炎,有发热但要伴有便溏,伴有口干。
       对于发热性的疾病,感冒是最常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以治疗感冒,感冒发热,什么时候情况用它呢?感冒发热兼心脾慢虚的,为什么在这里加了心?因为它有桂枝和甘草是补心慢的,而甘草和干姜是补脾阳的。所以感冒发热兼有心脾慢虚的,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疗效很好。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我们就介绍这么多。
       最后一个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原文107 条,“伤寒八九日”,一个外感病人,病程已经超过了七天,一个自然病程已经结束,所以病证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下之”,医生误用了下法,现在的症状是“胸满烦惊”,胸满是少阳经有邪,少阳经气不利。这个“烦”是郁火扰心,胃热上蒸。这个郁火当然是少阳的郁火,为什么要说胃热上蒸呢?因为到后面有“谵语”,谵语提示了阳明有热,所以我在这里说这个烦既有胆腑郁火扰心的问题,也有胃热上蒸的问题。这个“惊”就是惊悸不宁,这是心神被扰,胆气被除数伤的表现,所以它就容易出现惊悸不宁的临床表现。“小便不利”是三焦不畅,“谵语”是阳明有热,“谵语”和前面的“烦”是阳明有热。“一身尽重”提示了热邪弥漫三阳经,三阳经气机不利,所以才出现了“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这种临床特征。热壅气机就可以出现身重嘛,我们已经多次遇到过了。由此我们推测它的这个病机,是比较复杂的,邪气弥漫三阳,而以少阳郁热为主,又兼有心神被扰的“烦惊”,这样一个比较错综复杂的病机,所以在治疗上就用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方法。你看治法,我们讲义上写得很准确,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它用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没有用甘草,是小柴胡汤去掉了甘草,来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是用的桂枝和茯苓,它不是有小便不利,这样三焦气化不利的表现吗,它用了苓桂术甘汤的两个主要药,就是桂枝和茯苓,来畅利三焦。桂枝通阳化气,茯苓畅利三焦、利水,用大黄来清泄阳明,因为它毕竟有谵语,有胃热,用大黄来清泄阳明。用龙骨,牡蛎和铅丹这三个药来重镇安神。共同组成的这个方子,就具有和解少阳、畅利三焦、清泄阳明、重镇安神的作用。它在精神方面涉及到心胆不宁,有心烦,有惊悸,这是心胆不宁。
       你看少阳病的兼证,我们说少阳枢机的畅利,在外可以和太阳,在里可以调阳明、调太阴,而少阳经别和心脏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看少阳病的兼证,有兼太阳表的,有兼阳明里的,有兼太阴脾虚的,那剩下的一个就是兼心胆不宁的,所以这一条就是讲的少阳不和兼有心胆不宁。把少阳周边涉及到的这些器官的,功能的失调,都联系到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张方子里头,铅丹这个药,是铅的氧化物,它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我们用这个药的时候,一定要用布包煎,量不要超过10 克,不要让药粉直接入口,也不要久服,为什么?药粉直入口可以引起急性铅中毒,如果用药用的时间太长,可以张起慢性蓄积性铅中毒。
       30 年前,我做住院医生,我和一个老先生在一个诊室,来了一个精神分裂证的病人,那个时候,我们北京的精神病医院的条件不好,有许多病人不能住院,四个小伙子陪着这个病人来的,因为他狂躁,大喊大叫。老先生就给他开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铅丹用的是15 克,没说布包煎,病人回家病人的家属回家煮完药之后,倒出来有些糊涂,你想它(铅丹)是粉末状的,沉淀在下面。因为家属看到病人这么狂躁,恨病吃药把这糊涂全给(病人)灌进去了。灌进去之后,这个病人二三天以后是安定了。一个星期以后,病人感家属来跟这个问题老大夫说,吃了你的药效果很好。老大夫说效不更方,又开了七付。又过了两个星期,病人家属来了,她说我们把这外药糊涂都灌给他了,结果造成了急性铅中毒。大家知道,急性铅中毒,是个非常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以后我就琢磨,铅丹这个药我们最好不用。我回到家以后,这跟我父亲谈起这件事,我说我们医院用铅丹造成了急性铅中毒,我父亲呵呵笑了,说我从来不用铅丹,我经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我不用铅丹。我说你用什么来代替啊。他说我用生铁落来代替,它同样有镇肝的效果,它是铁的氧化物。
       我说生铁落我也见到过有报道,有人把生铁落的药渣子吃到胃里头之后,结果导致了胃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我哥在旁边“拍案而起”,生铁落我也不用,我用磨刀水来煮药,我说磨刀水什么时候东西,他说你就告诉病人家属,拿一个干净的磨石,拿一大盆把家的刀啊剪子都拿来磨,等刀和剪子都磨快了,这水里头也就有了许多铁的氧化物,你就用这个问题水沉淀了去煮药,同样可以镇压心安神,镇胆。所以我强调要是用铅丹的话,要用布包煎。不要超过10 克,不要久用。如果胆小,你就用生铁落来代替,就用磨刀水来代替。我现在觉得生铁落也不安全,磨刀水也不方便,那我干脆冲服琥珀粉,琥珀粉也有镇压肝的效果,也有宁神的效果,都可以用。
       对于什么时候样的证候,我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呢?我上上次课的最后,提到那个精神狂躁证,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天下他为老大,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其实这些精神躁狂证的病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有病,别人也不觉得他有病,没准儿都认为他是一个强者。甚至这些人还能够做出成绩。有一个本方的哲学家,他(原本)也不是个哲学家,他本来是坐火车去旅游,突然在火车上就有了一个意念,啊,我一定要完成一本哲学著作,然后中途下车,租了一间房,在那呆了一个月,写了一本哲学著作,这本哲学著作,在唯心主义哲学方面,还占有一定的席位。
       所以有一次我在欧洲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他是搞精神病的,他说郝老师,我的博士论文,导师老是嫌我字少不够,我实在进入不了状态,我写不了那么些多字,你能不能找一个药给我吃一吃,让我进入一种轻躁狂的状态,大家知道轻躁狂的状态,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精力充沛,那是出活啊。我说我现在还没有找到这个药。如果找到了的话,我先吃吃看看,这样我可以创造点成绩嘛。但是如果太躁狂了,目空一切,说大话,那我们就给他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而对精神分裂证的病人,应当说(对)精神分裂证的病人,我是很害怕的,害怕什么?这个病人只要住上两次院,三次院,他一辈子很难过正常人的生活,他留有人格缺损,对精神分裂证的病人,我们同样也可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
       关于少阳病以及少阳兼证的,主要治疗方剂我们就谈完了。我们讲义上后边的少阳病的传变与预后,我几个条文我不准备讲,那是留给大家自学的。
       少阳病篇的最后还留有热入血室,热入血室是怎么回事?我们在临床试验上怎么处理?
       我们下次课再讲,今天的课就到这,谢谢大家。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1(共70讲)-少阳兼证(2)

第51 讲少阳兼证(2)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前两次课谈到了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柴胡剂的牵头的方子,它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的作用,是和解剂中和解少阳半表半里的基础方。这张方子攻补
继续阅读 »
第51 讲少阳兼证(2)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前两次课谈到了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柴胡剂的牵头的方子,它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的作用,是和解剂中和解少阳半表半里的基础方。这张方子攻补兼施,寒热同调,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而且我们在讲少阳概说的时候曾经谈到,胆腑气机调畅,阳明胃可以降浊,太阴脾可以升清,三焦气机通达,水升火降,气通津布,太阳表气就可以调和。所以凡是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各种病证,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使用。热病用它可以解热;郁证用它可以解郁;配合补药,可以扶正袪邪;配合血分药,可以行气而活血;配合生津药,可以解热而生津;配合利水药,可以行气以利水;配合助阳的药,可以调气以通阳;配合袪寒的药,可以行气以袪寒;配合养阴的药呢,又可以行气以育阴。
       上次课我曾经说过,只要加减得当,不管表里寒热虚实,还是男女老少,各种病证可以是左右逢源,左宜右有。
       就《伤寒论》来说,小柴胡汤的适应证除了治疗少阳胆腑、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以外,还可以治疗少阳兼有太阳的不和,可以治疗少阳兼有阳明的郁热,或者兼有阳明的不大便,也可以治疗三阳同病,还可以治疗阳微结等等。由于小柴胡汤这张方子它的适应证,我们在后面的一些篇章里还会涉及到,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再作更多的总结和复习。
       关于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子合在一起以后,把它的剂量减少的一张合方。从《伤寒论》的原文来看,它治疗太阳表证又兼有少阳不和,太阳表证也不重,少阳不和也不重,所以是太少两证都轻的证候。所以他把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起来,减少剂量,来治疗这种证候。
       可是我们在学小柴胡汤适应证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样一个少阳和太阳同病的证候,专用小柴胡汤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起来用呢?
       最主要的是它有一个支节烦疼这个症状,支节烦疼就是四肢关节剧烈的疼痛,“烦犹剧也”,我上次课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四肢剧痛的原因,这是一个什么证候呢?这个证候不见于太阳表证而见于太阴中风。在太阴病篇有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这个证候如果正气恢复、邪气衰退以后,它可以自愈。但是如果不能自愈的话,在太阴病篇,是用桂枝汤来治疗的。正由于柴胡桂枝汤适应证的这条条文中虽然说是太阳和少阳两证都轻,但是它有一个四肢剧烈疼痛的这种太阴中风的临床表现,所以必须加上桂枝汤。因此,柴胡桂枝汤就有疏解少阳郁热、解肌袪风、调和营卫、疏络止痛的效果。
       那我们在临床上柴胡桂枝汤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我们上次课曾经提到了它可以治外感兼有四肢疼痛的,既有外感,又有明显的四肢疼痛的。在临床治疗杂病的时候,治疗整个消化系统的病,小柴胡汤不是可以治疗整个消化系统的病吗,整个消化系统的病,像肝、胆、胰、胃、肠、胰脏这些消化系统的病变用小柴胡汤。如果又伴有四肢关节肌肉的疼痛的这种证候,比方说兼有痹证的,我们用柴胡桂枝汤,也是非常全适的。治疗痹证又伴有肝气郁结的,比方说我们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痹证,或者甚至痛风又兼有气郁的,也可以用柴胡桂枝汤。
       我们上次课还提到了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精神方面的病变。比方说经常见到老年妇女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见到全身窜痛,我们可以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精神抑郁证,我们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应用。另外还有报导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脂膜炎,脂膜炎这种病以皮肤泛红,皮下有结节,伴有发热、怕冷、乏力,甚至是肢节酸疼,四肢关节酸疼。
       这个病我只遇到过两例,第一例病人呢,我是无意识的用了柴胡桂枝汤,因为她有明显的气机郁结的情况,而肚子、腹部皮下一个疙瘩一个块,一个疙瘩一个块,她又有一阵冷一阵热的少阳病的表现,又有四肢关节的剧烈疼痛。那个时候我不认识这个病,她也没有到西医的医院做具体的诊断。给她治疗之后,发烧退了,四肢关节疼痛缓解了,腹部皮下的疙瘩块就都消失了。后来我就请教一个西医大夫,她说这很可能就是一个脂膜炎。那么我就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脂膜炎还是很有效的。再有一个病人,他是西医明确诊断的,用柴胡桂枝汤也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我还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过不安腿综合证。不安腿综合证这个证候,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在讲芍药甘草汤的时候,这种病人是四肢酸疼,其中尤其是两下肢酸痛,没地方待,没有地方搁,坐着不合适,躺着也不合适,甚至夜间彻夜不眠,中方把它叫做不安腿综合证,也有人把它叫做不宁腿综合证。如果是辩证为阴血不足、筋脉失养的,你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如果又有轻度的阳气不足,或者阳气不能通达的,你只可以用桂枝汤。如果既有阳气不能通达,血虚失养,又有肝气郁结的,你就可以用柴胡桂枝汤。
       我观察到的不安腿综合证的病人常常见于年轻的女性,没干什么活,腿就是酸懒疼痛,怎么待着都不合适。我用过芍药甘草汤,用过桂枝汤,用过柴胡桂枝汤,主要根据辨证情况来用,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病过上一个阶段,它容易反复,反复你再用这些方子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关于柴胡桂枝汤,我们就介绍这么多。
       少阳病的第三个方子是大柴胡汤证,我们学习大柴胡汤的适应证,我想换一种方法,先看方解,然后再看它的适应证。
       大柴胡汤是由什么药物组成的呢?打开讲义145 页,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这就是小柴胡汤去掉了人参和甘草,把两个补气的药去掉了,它加了芍药,加了枳实四枚。在方子里面没有说大黄,实际上大柴胡汤这张方子应当是有大黄的。这就是说,原书它就是这样,但是其它地方的大柴胡汤都是有大黄的,但是《翻刻宋版伤寒论》在这地方,宋版原书就没有大黄,所以后面有一句话说,“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既然是叫大柴胡汤证,它一定要用大黄。大黄和枳实是半个承气汤,或者说是半个大承气汤吧,再加芒硝和厚朴,这不就是大承气汤吗?加芍药,养血柔筋,缓急解痉,所以从方药组成来看,它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它肯定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它又加了半个大承气汤,那它肯定有清泄阳明的效果,因此大柴胡汤和第一个适应证就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
       这样的条文在《伤寒论》中,哪一条是呢?一个是104 条,147 页,104 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胸胁满,这是少阳经气不利;呕吐是胆热犯胃;这显然是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的证候表现,经腑同病。日晡所发潮热这是典型的阳明里实证的热型,我们在阳明病篇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吗,所以有潮热这是典型的阳明里实证的热型,这就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
       如果要用大柴胡汤来和解少阳、清泄阳明的话,还需要有一个症状,那就是大便秘结,大便不通。所以这104 条的前半条“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再加上“不大便”,这就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我想大家没有疑义吧。“胸胁满而呕”肯定是少阳病,“日晡所发潮热”肯定是阳明病,再加止一个不大便。如果再结合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个阳明病不大便那一条,兼有少阳不和,舌上白苔者用小柴胡汤那句话,如果结合那条来看的话,我们给这个证候再补充一个症状,就是舌苔黄燥。好,四个症状: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不大便,舌苔黄燥,这就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
       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大柴胡汤的适应证,别的医生用过辛热的泻下剂,用过泻下剂以后,大便通了,病人有轻度的下利,可是邪热没有去,所以这个时候就不再用大柴胡汤了,而用柴胡加芒硝汤。关于柴胡加芒硝汤的适应证,我们下面讲104 条的时候具体再讲。我们现在要说的,104 条的前半条,这个病最开始的阶段是一个大柴胡汤的适应证,是指的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好,就是这一条。
       还有一个是74 页的136 条,倒数第5 行,“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我们在这里是用大柴胡汤证和大结胸证相鉴别的。这个热结在里,我们讲这一条的时候,已经说过了,是热结在阳明。复往来寒热,这显然是少阳经有寒邪,正邪交争,互有进退,才出现了往来寒热,因此这里的证候也是一个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当然要用大柴胡汤来治疗了。所以《伤寒论》中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见于104 条,见于136 条。
       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二是少阳胆腑热实证。应当说,少阳胆腑热实证这个名词,我们的教材并没有提出来过,见于103 条,请看讲义的145页,“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这一段是讲这个病人的一个简单的病史。所谓“太阳病,过经十余日”,也就是说一个太阳病,邪气已经离开太阳经十多天了,医生反而用了两三次的泻下的方法,又过了四五天,病程虽然拖得很长,但是,如果柴胡汤证仍然存在的话,有是证就用是方,你还可以继续给他用小柴胡汤,这个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下面就讲,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这个时候,就不是用小柴胡汤能够解决的问题了,“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不少人认为这里的“呕不止,心下急”和“郁郁微烦”是少阳兼有阳明里实。就“呕不止”这个症状来说,我认为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心烦喜呕”,喜呕这个症状的加重,它不是阳明腑实证的临床特征。我们在讲阳明腑实证的时候,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中有呕吐吗?有没有?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中有呕吐吗?没有吧!不仅没有,还有一句话说,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所以呕吐这个证候,不仅不是阳明病本证,而且在阳明病的过程中见到呕吐的,你还应当禁用承气汤泻下,所以你不能把呕不止当成阳明病,那绝不是阳明病的临床表现。“心下急”是阳明病吗?我们在学阳明病的时候,三个承气汤证,腹部的实证表现是腹满,腹胀满,腹大满不通,绕脐痛、腹满痛,哪一个提到心下了呢?都没有。所以阳明腑实证的病位在腹部,不在心下。阳明腑实证的病位不仅不在心下,而且还有一条说“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下”,还记得吧?所以绝对不能把心下急,也就是心下拘急疼痛的这个症状当作阳明腑实证。心下急这个症状,应当是小柴胡汤适应证的那个心下支结的这个症状的加重。
       我们讲柴胡桂枝汤适应证的时候不是有一个心下支结吗,你看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就是胃脘部有一种支撑的、结滞的感觉。心下拘急疼痛应当是小柴胡汤证心下支结,这个症状的加重。所以“呕不止,心下急”,从病位来说,没有离开少阳,“呕不止”是喜呕的加重,心下拘急疼痛不能忍受是心下支结的加重,病位没有离开少阳,显然也没有入阳明。那么为什么症状加重了呢,这是由于少阳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躁成实。这个话似曾相识。邪热与胆腑精汁相合而形成少阳胆腑热实证。阳明胃肠属于六腑之一,少阳胆腑也属于六腑之一。邪在阳明,因热伤津,津伤化燥,热和阳明的糟粕相结,我们把它叫做阳明腑实证。热在胆腑,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那是热邪和胆腑的精汁相结,胆汁浓缩,这就形成了少阳胆腑的热实证。
       这个概念我们过去可能没有听过,这基本上是我提出来的,这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呢?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以致急性胰腺炎。
       大家想一想,急性胆囊炎也罢、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也罢、急性胰腺炎也罢,你能把它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吗?不能把它诊断为阳明腑实证。
       另外,这些证候都有一个特点,它的病变部位在心下而不在腹部,你看都是上腹部的疼痛,心下拘急疼痛而不能忍受,你看胆绞痛的病人,胰腺炎的病人,那病变的部位不都是在心下吗?另外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和胰腺炎的病人不都有呕吐不止吗?都有呕吐不止。所以这里所说的呕不止,心下急,病位不在阳明而仍然在胆腑,只不过小柴胡汤的适应证那是一个胆腑的郁热证,而大柴胡汤的适应证是一个胆腑的热实证。阳明有热证,那就是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也有腑实证,那就是三承气汤证,少阳病有热证,那就是小柴胡汤证。其实,少阳病也应当有腑实证,胆也属于六腑之一啊,只不过我们以前的医生没有提出过少阳胆腑热实证这个话,因为确实我们不能把心下急和呕不止这两个症状归属阳明。所以我把它看成是大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叫做少阳胆腑热实证。
       大柴胡汤用小柴胡汤来清解少阳的热,但毕竟是热已经和胆腑中的精汁相结而出现了实像,所以才加了大黄,加上枳实使胆腑的实热邪气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你要给邪气以出路啊,胆汁它就是排入肠道的啊,排入十二指肠的啊,所以胆腑的实热邪气也用大黄、枳实,通过消化道来排出体外。这种病你不用管它大便如何,它病不在阳明。用芍药显然是养血柔筋,缓急止痛,来治疗这种胆绞痛,治疗胰腺炎的这种上腹痛。
       至于这里的“郁郁微烦”,这是邪热和胆腑的精汁相合,邪热就内收、内敛、内聚,因此通常情况下,他表现不了更多的烦。热邪内郁、内聚,和胆腑的精汁相结,从表面现象来看,心烦的症状反而不太重了,所以他就郁郁微烦。“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下什么呢?不是下阳明的里实,而是下少阳胆腑的实热邪气。
       少阳胆腑热实证,第165 条讲的还是这个问题,第165 条讲的还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少阳胆腑热实证。
       打开讲义146 页,看165 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首先一个外感病,有发热,出了汗之后,发热并没有缓解。“心中痞鞕”这是少阳实热邪气郁结于胆腑的表现,呕吐是胆热犯胃,也就是我们刚才103 条的那个呕不止,胆腑实火犯胃,胃气上逆,必然呕吐。这个下利是胆腑实火下迫肠道就出现了下利。你看急性胆囊炎的病人,胆道结石急性发的病人,没有不呕吐、下利的,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也没有不呕吐、下利的,所以这里描述的不是阳明腑实证,而就是一个胆腑的热证、胆腑的实证。
       这是大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治疗胆腑热实证。
       大柴胡汤的第三个适应证代承气汤用以治疗阳明腑实证和杂病的腹满,杂病腹满之实证。大柴胡汤的这个适应证不见于六经病证篇,六经病证篇里没有,少阳病篇里也没有,而在什么地方呢,在我们《伤寒论》后八篇的那个“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里。“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里头说“阳明病同,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在六经病证篇不是说“宜大承气汤”吗,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说“宜大柴胡汤”,“阳明病,发汗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大柴胡汤”,这说明什么,说明大柴胡汤可以代替大承气汤来用。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在我们的阳明病篇说,“宜服大承气汤”,可是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说“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大柴胡汤。”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不要光把大柴胡汤当成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的一个方子,而且也可以想到它可以代替大承气汤来用,还可以代替调胃承气汤来用。在“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里头原文我在这里不再引用了,用它来代替调胃承气汤,因为它既有泻热导实的作用,又有宣通气机的作用。
       第四点,治疗差后复发热而脉沉实者。大病好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病情的复发,又出现了发热,这个时候,仲景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治疗病后的复发热。怎么简单呀?脉浮者,就用发汗的方法,脉沉实者,就用泻下的方法,脉不浮不沉的,通通的用小柴胡汤。这个内容我上次在讲小柴胡汤适应证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但是在六经病证当中,没有提到发汗用什么方子,泻下用什么方子,仍然是后八篇中的“辨可汗病脉并治篇”里头说病后复发热,脉浮的,发汗用桂枝汤,在“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里头说病后复发热,脉沉实的应当用下法,用什么方子呢?用大柴胡汤,不用承气汤,而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泻里实,对病后复发热,脉沉实,兼有里实的,用大柴胡汤,既兼有小柴胡汤的解热效果,又兼有承气汤的泻实作用,所以用大柴胡汤是非常合适的。
       第五个,治热厥属于里热实证者。这也不见于六经病证篇,在六经病证的厥阴病篇提到了热厥,热厥是什么证候呢?我们在讲太阳病篇的“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所以热厥,是阳热邪气内伏,阳热邪气内闭、内郁,然后使阳气不能外达,于是乎表现了手脚发凉。一摸,手脚是凉的,这就是身大寒。可是,病人胸腹灼热,舌红口渴,便干尿赤,反不欲近衣,这就提示了是个真热假寒证,这是个热邪内闭,热邪内伏,使阳气不能外达的的一个证候。这种证候,在厥阴病篇把它叫做热厥。对于热厥病的治疗,如果里热没有成实的,用清法,用白虎汤。
       我们在讲阳明病篇的白虎汤适应证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句话,说是“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那就是热厥,里热没有成实的,我们用清法。热厥,里热已经成实的,我们用哪个方子治疗呢?
       大柴胡汤是最好的,因为大柴胡汤不仅是泻在里的实热,而且它还可以和枢机、畅气机,解决热邪内闭、内郁,而使阳气内郁不能外达这种气机疏泄不利的问题。
       这是我们从《伤寒论》中学到的大柴胡汤的适应证,因为以后我们就不再遇到大柴胡汤了,所以我就说得多一些,这绝不是我们《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在这儿所列的简单的两条能够概括的问题。
       我们在学103 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呕不止”不是阳明病,“心下急”不是阳明病。如果把呕不止和心下拘急疼痛当作阳明病的话,那么我们对阳明病的基本症状表现,对阳明病的基本概念就会发生严重的混淆。
       特别注意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也特别注意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下,所以我们绝不能把呕不止、心下拘急疼痛当成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
       我们在学165 条的时候,注意到这里头有一个“心中痞鞕”,“心中痞鞕”这个症状很容易使我们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心下痞的证候(相混淆),这里又有呕吐,又有下利,把这一条单独列出来的话,你很可能会用泻心汤。你看“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让你填空填原文的话,你很可能填半夏泻心汤主之。我们题库就有这样的题啊,把这道题列出来,让你去选择,好多同学看到这个都造成半夏泻心汤来治疗。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个原文特别熟悉。“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到此为止,在《伤寒论》中,一共10 个方子,10 个方证出现过心下痞,或者心中痞鞕。我们回忆回忆,都是哪些方证。
       首先是5 个泻心汤证,那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还有旋覆代赭汤证是以心下痞或者心下痞硬为主证的。除此之外,还有4 个方证,它们虽然不是以心下痞为主证,但是在它们的病程中都可能兼见心下痞,或者心下痞硬,或者心中痞鞕,这4 个方证是什么呢?首先是桂枝人参汤证,那是一个里虚寒的下利又伴随有表证的发热,张仲景把它叫做协热而利。
       在桂枝人参汤证适应证中出现的那个心下痞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于中焦所造成的。这个不是桂枝人参汤适应证的最主要的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发热。另外我们在学太阳病篇类证的时候学到过十枣汤证,十枣汤的适应证是水停胸胁,在《金匮要略》里把它叫做悬饮,由于水邪阻滞中焦气机,可以兼见心中痞鞕,因此心中痞硬这个症状对于十枣汤来说它也是个兼证,或者是或见证,也不是主证。我们在学太阳蓄水证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太阳蓄水,下窍不利,小便不利,小便少,水邪就上逆,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可以兼见心下痞。所以五苓散证中,可以出现心下痞。再有一个方证,就是我们现在学到的大柴胡汤的适应证,由于胆腑实热邪气阻滞,我们在这个热字前面一定要加个实,实热邪气阻滞胆腑气机,就出现了心下气机壅遏而见到心中痞硬。我们后面提到的这4 个方证,应当说,心下痞硬也罢,心中痞硬也罢,也不它们关键的症状,所以我们后面4个方证没有归属于心下痞的范围来讨论,这是应当提醒大家所注意的。
       大柴胡汤在现代临床上怎么用?首先,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应当说,对于胆囊结石排石效果比较差。对于胆道结石,尤其是胆道结石在急性发作的时候,像我上次曾经给大家提到的寒战高热、胆绞痛、黄疸这三联综合证周期性发作的时候,这叫夏科氏综合证,我用中文的话,是这两个字。这是典型的胆道结石,它包括肝内胆管的,胆管的,胆总管的结石,我们都叫胆道结石,这是胆道结石急性发作的一种表现。胆绞痛急性发作的时候,我们用大柴胡汤加芒硝、金钱草、海金砂、郁金、鸡内金,四金汤,金钱草、海金砂、郁金、鸡内金,它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疼痛重的,胆绞痛重的,我们可以加元胡,加川棟子。不过川棟子这个药我有点不太喜欢它,川棟子里头有川棟子素,如果他胃里有小的溃疡的话,能够引发胃痛,所以对于一些胃溃疡的病人有胃痛,你想止痛的话,用元胡可以,千万不要用川棟子,用上川棟子他疼痛会加重。所以在这里,胆绞痛虽然可以考虑用金铃子散,就是元胡和川棟子,不是金铃子散吗,如果他有胃的毛病的话,川棟子这个药慎用。蒲黄五灵脂也是一个止痛的小方,但是五灵脂这个药,煮在药汤里头又臊又臭,而且五灵脂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也表示怀疑,所以五灵脂我也不用,川棟子我也很少用,木通这个药我现在也不用。
       某个医院有一个老大夫,他有个学术观点,认为人的肝火常盛。你看北京市公共汽车上、大马路上常有人吵架,所以北京人肝火常盛,要保健怎么办呢?常吃龙胆泻肝汤(丸)。结果我们北方好多药厂生产的这种龙胆泻肝汤(丸)里头用的都是关木通,关木通是马兜铃科的植物,结果长期做保健品来吃的话,导致了肾功能的衰竭,这叫马兜铃酸性肾病。这位老大夫家里头(大概孩子辈的)儿子、闺女辈的有两个尿毒证,孙子、外孙辈的也有两个尿毒证,其中一个死亡,其中两个在作透析。
       这种教训我们应当吸取。
       其实,对于马兜铃酸,有的人对它并不敏感,你即使吃了,它也不会引起马兜铃性肾病,可是有的人对它就非常敏感。什么样的人对它敏感,什么样的人对它不敏感,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够找到甄别的这种方法。
       要是这样的话,这类的药,我们宁可不用,也不要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害。
       大柴胡汤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用它加四金、加芒硝,疼痛重的,加元胡、川棟子。大柴胡汤也用于重证急性肝炎的治疗。重证急性肝炎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加茵陈,茵陈可以用到30 克、50 克、100 克,这是一天的量,比张仲景那个时候用的量要多,大多了。大柴胡汤还可以治疗急性阑尾炎,加冬瓜子、桃仁、苡仁。当然大柴胡汤也可以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我在这里说了,大承气汤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这是热病,治疗杂病的腹满属于实证的,这就是单纯性的肠梗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按之则痛”,这就是杂病腹满的实证,用大柴胡汤来治疗。它和承气汤来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因为它有疏通气机的药,又有通腑泻浊的药,这样结合起来,它比单纯用承气汤的这种通腑泻浊导热似乎更加稳妥。我非常建议今后遇到单纯性的肠梗阻你首选大柴胡汤。
       天津南开医院有一个清胰汤,这是很著名的治疗急腹证的一个方子。
       它治疗急性胰腺炎400 余例,当然在急性期,包括配合输液和相应的西医的保守疗法,效果显著。这个清胰汤是什么药物组成的呢?它有柴胡、黄芩、芍药、大黄,你看大柴胡汤的关键药它都有了。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芍药、大黄,再加枳实那不就是大柴胡汤的另外三个关键药吗。
       柴胡、黄芩、芍药、大黄、黄连、木香、元胡、芒硝,这就是天津南开医院的清胰汤。它在临床上随机选择400 余例的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它有报导的,疗效很好。
       所以你看大柴胡汤的主要的适应证我觉得不是第一个而是第二个,那就是少阳胆腑的热实证。
       大柴胡汤的适应证我们就谈完了。
       我们说少阳病应当禁吐、汗、下,这是少阳病在治疗上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汗吐下对于少阳的邪气起不到袪除作用,只能损伤它的正气,少阳又是个小阳,又是个弱阳,经不起打击,所以少阳病要禁汗、吐、下。但是当少阳兼有表证,光用小柴胡汤不能够达到疏解表邪效果的时候,可以在和解的基础上,配合发汗。当少阳兼有里实证,光用小柴胡汤不能够达到通里实的目的的时候,你可以配合通下的药,只是在以和解的基础上兼以发汗,兼以解表,兼以泻下,兼以通里,这不算违犯少阳三禁,但是有一个前提,一定要以和解为先导,一定要以治疗少阳为基础,为治疗少阳来让路,而不能单独的用汗、用下,这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少阳病可以兼有太阳表证,可以兼有阳明里实证,也可以兼有太阴脾虚证。如果兼有太阴脾虚证的话,我们用什么呢?我们下次课再谈。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50(共7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

第50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讨论的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首先是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        小柴胡汤的
继续阅读 »
第50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讨论的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首先是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的第二个方面是讲的少阳病兼有太阳表气的不和。
       第三个方面是讲的少阳病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可以是兼有阳明不大便的,也可以是兼有阳明热郁而见到发潮热的。
       小柴胡汤为什么可以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达到外解太阳、内和阳明的效果呢?这主要是小柴胡汤有畅达三焦的作用,用过之后就可以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当然小柴胡汤同样也可以治疗三阳同病而病变的重点在少阳的,因为它既然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不和,又可以少阳不和兼有太阳不和,它当然可以用于治疗三阳同病而少阳邪气偏重的。
       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谈的内容。
       下面我们谈小柴胡汤的下一个适应证,是治疗阳微结。见于原文第148 条,讲义的142 页,“伤寒五六日,微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什么叫阳微结呢?从症状的描述来看,就是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微”就是轻的意思,“结”就是郁结的意思,“阳”就是三阳,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在这里又提出一个病证的名词来叫做纯阴结。什么叫纯阴结呢?就是三阴气机的郁结。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在这儿应当划一个句号,“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这个“可与小柴胡汤”它的意思应当接在第二行“必有表,复有里也”之后。中间这段话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鉴别。
       我们从开头分析这个条文。“伤寒五六日”,一个外感病或者说太阳伤寒病到五六天的时候,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头汗出”是三焦热郁、郁热上蒸的表现,为什么说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我们后面还有一条,三焦热郁可以见到但头汗出,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热郁在体内,它就不得向外发越,因此身上就没有汗。郁热上蒸,见到了但头汗出。“微恶寒”这显然是太阳表证,“手足冷”是阳郁于里,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这在以后的少阴病篇把这叫做阳郁致厥,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达于四周,所以手脚是发凉的。“心下满,口不欲食”这是少阳气郁。心下这个部位是少阳经的一个分支所过的部位,所以少阳气郁的时候可以有心下满,后面我们还可以提到“心下支结”,那都是少阳经气郁的表现。“口不欲食”呢,它正是胆腑疏泄失调,胃气失和的表现。
       所以“心下满”是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大便硬”是阳明热结。既然叫阳微结,应当是指的三阳气机的郁结,同时也指的大便的干结,所以这里的“大便硬”是阳明有热结。“脉细”在这里的脉细应当是沉细,这个沉细的并不主阴虚,它是主阳气内郁,气血内伏,所以血管细而不扩张,阳气内郁,气血内伏,伏是潜伏的伏。“此为阳微结”说这就是阳微结证的临床特征。既然是阳微结的话,“必有表,复有里也”,既然有太阳表的微恶寒,又有阳明里的大便硬。当然中间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的这些症状,像头汗出,像心下满,像口不欲食,这是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这样的阳微结的证候,“可与小柴胡汤”,应当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的方式来外和太阳,内调阳明阳明。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三阳同病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一条所说的三阳气机的郁结是一个轻证而不是个重证,所以把它叫做阳微结。吃了小柴胡汤以后,气机得以畅达。如果身上还不爽快的,这个时候不要再用药了。“设不了了者”,不了了就是不爽快,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不爽快的,那就等着,因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需要一定的时间,津液向肠道的输布需要一定的时间,身上还不爽快,暂时不要用药,等到津液能够输布了,肠道能够滋润了,“得屎而解”,大便通了,这个阳微结的证候就会缓解。所以吃了药以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是说立竿见影就会好的。
       下面就是作鉴别诊断了。“脉沉,也在里也”,由此我们提示前面的第一行后边“大便硬”后边“脉细”应当是脉沉细,沉是主气郁啊,阳气郁在体内,脉就沉。“阳微结”有脉沉,作鉴别的话,脉沉这也可以主里啊,所以他提出来“也在里也”。他有汗出,头汗出,能不能把这个汗出不解释成三焦热郁而解释成阳虚呢?汗出为阳微,把这个汗出解释成阳虚,如果是沉脉主里阳虚,汗出是阳不摄阴,你把前面的那个脉沉细解释成阳虚,把那个头汗出解释成阳虚、阳不摄阴可以不可以呢?那不就是纯阴结了吗?这个纯阴结就是三阴气机的凝结,其中特别是少阴气机的凝结为主。“假令纯阴结”,假若你把上面的头汗出和脉沉看成是纯阴结的话,“不得复有外证”,那就不应当有外证,不应当有太阳病,“悉入在里”应当全是里证,“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是上面的证候呢去是有一部分是表证,有一部分是里证。这个半在里半在外,是在《伤寒论》中唯一提到了半在里半在外的一处,《伤寒论》并没有把少阳叫做半表半里,把少阳叫做半表半里的来自于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他是不是根据了148 条半在里半在外的这句话,我们不知道。不过这里所说的半在里半在外是指的这个证候有一部分是太阳表证,有一部分是阳明里证,而不全部是里阴寒证,所以说它不是纯阴结。因此,“虽脉沉紧”,为什么虽然有沉紧的这种脉象或者沉细的这种脉象,“不得为少阴病”,它不是少阴的纯阴结,它不是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为什么这样呢?之所以这样,阴证是没有汗出的。“今头汗出”,现在呢,有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少阴病不见但头汗出,只有少阳三焦热郁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但头汗出。后面我们随文释义,说明后面这段话主要是把纯阴结和阳微结相鉴别的。
       对于纯阴结来说,有人解释成纯少阴的气机的郁结,也有人解释成它属于三阴气机的郁结,以便和前面的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把它叫做阳微结相对应。其实这两种解释都没有关系,因为纯阴结就是阳虚为主,阳微结是三阳的气机郁结为主。
       这一条提示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阳微结,阳微结实际上是三阳同病的一种轻度的证候,其中以大便硬为一个突出的表现,这又提示了小柴胡汤可以通大便。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少阳不和又兼有大便不通的,你是用小柴胡汤还是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辨舌像。如果舌红苔黄燥,舌面干,那你就用大柴胡汤;如果舌苔白,甚至水滑,那你不能够用大柴胡汤,只能够用小柴胡汤。因此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在舌像上,我们就补充一个舌苔白,但是这个舌苔白是和大柴胡汤的那个黄燥而干的舌苔相对而言的,因为少阳病毕竟是个胆热气郁的证候,它绝对不像寒湿凝滞的那种白厚苔是不同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这里的白苔是和大柴胡汤适应证中的那个黄燥苔相比较、相鉴别,它不够黄,不够燥,而绝不是寒湿凝滞的那种白腻苔。
       这样的话,小柴胡汤适应证我们就把舌像也补充进去了。其它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者脉沉紧,或者脉弦细,舌苔白,这就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证、脉象、舌像都有了。
       以上我们谈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在这里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热入血室。热入血室是个很特殊的病,在热入血室这个证候中,它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治法上也不都是用小柴胡汤,因为我们少阳病的后面还附有关于热入血室的专篇讨论,所以小柴胡汤的最后一个适应证,治疗热入血室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暂时不讨论,等我们把少阳病的其他内容讲完之后,专门讨论热入血室证的时候,我们再谈小柴胡汤在治疗热入血室中的应用。
       这样的话,小柴胡汤适应证我们就基本谈完了。
       下面98 条是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这一条它有的症状类似于少阳病,像胁下满而痛,像颈项强,但是它不是少阳受邪,而是脾虚湿盛,湿邪阻滞气机,或者说脾虚饮盛,饮邪阻滞气机。湿盛也罢,饮盛也罢,这都不是用小柴胡汤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小柴胡汤它毕竟是一个解热的方子,它有黄芩,苦寒的,对于脾虚湿盛、饮盛的,用了之后不仅没有疗效,可能会导致一些变证的发生,所以这是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至于原文,我们大家自己学,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的98 条原文怎么解释,自己看释义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关于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我们就谈完了。这个证候用小柴胡汤治疗,我们随后把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也作了介绍,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证也作了介绍。
       下面我们看少阳病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我们讲义上把它叫做少阳病的兼变证。我的感觉,它只是少阳病的兼证而没有变证,下面都是少阳病的兼证,都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
       我们现在还应当补充一个内容是,现在在临床上,小柴胡汤治疗什么病证?一个是治疗发热性的疾病,在《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发潮热、头痛而发热、呕吐而发热、差后复发热,是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因此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治疗各类型发热性的疾病,都有用到过小柴胡汤的,而且疗效很好。
       我们学校不少的毕业生毕业后一两年、两三年、三四年回到学校来看我,说郝老师,小柴胡汤真是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在临床上遇到多种的发热的病人,不管是高热还是低热,只要用的合适,它都有效果。
       这是一类。
       第二类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这个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了肝、胆、胰、胃、肠,整个消化系统。慢性肝炎有用小柴胡汤的,像我们刘渡舟老师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他当然主要用黄芩、柴胡,再加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像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垂盆草、叶下珠,这是人们认为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一些药物,再加一些血分药物,像茜草、土鳖虫,抗肝纤维化。这样组成的方子治疗乙型肝炎,刘老师长期用这种柴胡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有很好的效果,这是肝病。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囊息肉经常用小柴胡汤。比方说胆道结石、胆囊炎的,经常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金钱草,加海金砂,加郁金,加鸡内金,这不就四金吗,金钱草、海金砂、郁金、鸡内金,这不就四金吗,它有利胆、催胆的作用,有消石化石的作用,甚至也有排石的作用。慢性胰腺炎也经常用到小柴胡汤,通过疏肝解郁,利胆和胃的方法,来达到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改善胰腺功能的效果。各种慢性胃肠炎,你看小柴胡汤适应证或见证中可以有腹痛,甚至可以有下利,而它常常见到不欲饮食,它的适应证还见到喜呕,这都是胃肠系统的病。在消化系统的这些器官的疾病,小柴胡汤用的机会很多。
       第三个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因为柴胡这个药它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通过疏肝解郁,通过疏利肝胆就可以调畅气机,气机调畅就可以调畅情志,所以用小柴胡汤治疗神经官能证,治疗精神抑郁证,治疗各种神经证,像神经性多食证、神经性多食证厌食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证都有一定的疗效。
       我想归纳起来小柴胡汤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主要用于这三大类疾病,一类是发热性的疾病,一类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一类是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我们在讲小柴胡汤加减应用之前,先看看少阳变证的成因和少阳变证的治疗原则。
       原文267 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它没有说是什么病,因为它放到少阳病篇,所以大家就认为这是少阳病,用过吐法,用过下法,用过发汗,用过火针。
       对于少阳病来说,汗、吐、下、火针,这都是误治,误治以后出现了谵语,而柴胡汤的适应证没有了,“柴胡汤证罢”这就提示原来它就是少阳病,或者说是小柴胡汤证,所以“此为坏病”,这个病你给治坏了。这个病是由少阳病误治而来的,所以把它叫做少阳变证或者少阳坏病,怎么去处理它呢?“知犯何逆”,你了解他用过什么样的错误的方法,“以法治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一般的治疗规律和法则去处理它,“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是太阳病篇第16 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简称或者说缩写。
       应当说把267 条放在这里,我觉得搁的地方不对,因为下面的这些证候呢,都还是少阳病,只不过是少阳兼证而已,没有少阳的坏病。但是我们放在这儿了,那我们就在这儿讲就是了。
       第一个方证柴胡桂枝汤证。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太阳伤寒六七日的时候,正好是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邪气就会传经,传到哪一经呢,从临床症状来看,“发热、微恶寒”是邪气还在表,表邪生重不重呢,不重,只是微恶寒。“支节烦疼”,支是四肢,节是关节,烦是什么意思?心烦,四肢关节心烦,这话通吗?烦是什么意思?支节疼这个好理解。“烦犹剧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周礼》郑玄注,郑玄注的是《周礼》,郑玄注这个烦字的时候说“烦犹剧也”,烦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它不当心烦讲也不当发热讲,而当剧烈,当“很”“甚”来讲,所以“支节烦疼”呢就是四肢关节剧烈的疼痛,这提示了风寒邪气侵袭四肢。风寒邪气侵袭四肢这个证候我们会在什么地方遇到呢,会在太阴病篇遇到,在太阴病篇有“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什么叫太阴中风啊?是太阴系统被风邪所伤,伤到哪个部位呢,四肢烦疼,四肢剧烈的疼痛,四肢和脏腑相比,它属于表还是属于里呢?当然属于表,所以脉应当是浮的,因为四肢是表啊。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脉应当是浮。“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轻取,脉由浮而转微了,提示了邪气退。阴涩,沉取,阴脉是沉取,沉取由涩脉而转长,阴涩而长,沉取由涩而转长,提示了里气的恢复。脉由浮而转微,由沉取由涩而转长,提示了邪气退而正气复,所以这种四肢烦疼可以自愈,这是在太阴病篇的一条。我们到太阴病篇还要详细的谈,你们在这里没有听太明白没有关系的。太阴病篇还有一条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里虚寒能够发汗吗?太阴里虚寒它能够脉浮吗?所以他这里所说的太阴病就是指的风邪侵袭四肢的那种四肢烦疼这个证候,它叫太阴病,它叫太阴中风。也就是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以发汗,用桂枝汤。由太阴病的这两条,我们来体会146 条的“支节烦疼”,应当说这是风寒邪气侵袭四肢所造成的一种证候。
       这样的话,我们把发热微恶寒可以看成太阳表证,我们把支节烦疼可以看作是太阴中风,这两个都需要用桂枝汤来治疗。“微呕”这是胆热犯胃,少阳热邪重不重?不重,只是轻度的呕吐,“心下支结”这是胆气内郁,因为少阳经的分支布于心下的,所以胆气内郁,气机不利,又是经腑同病。少阳邪气重不重?不重。所以这一条少阳邪气不重,太阳邪气不重,但它有一个很引起人们注意的四肢关节剧烈的疼痛,在《伤寒论》中把它叫做太阴中风,这个症状倒明显,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光用小柴胡汤能解决少阳不和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可以解决太阳的问题,但它不能够解决支节烦疼的问题,所以必须用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这就是柴胡桂枝汤。
       我讲的和我们传统的说法有些不一样。我们传统的说法,忽略了支节烦疼这个症状,只是说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表证,说太阳表证不重,可是我们在太阳病篇讲太阳表证的时候,从来没有提到过四肢关节剧烈的疼痛,这个症状呀,这个症状甚至作为一个病人的主诉症状,你能把它忽略成太阳表证轻的一种现象吗,所以不行。如果是太阳表证很轻的话,那我们通过和解少阳就可以解决这种太阳表证啊。我们前面还说了“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你在这里为什么要配合桂枝汤用呀。所以这一条,太阳、少阳的邪气都不重,只是因为有支节烦疼这个症状,光用小柴胡汤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必须要配合桂枝汤,因为桂枝汤它有疏通经络,缓急止痛的作用。它有桂枝、甘草疏通经脉,它有芍药和甘草缓急止痛。
       柴胡桂枝汤这张方子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两个方子相合,并且减少药量。桂枝一两半,这个方子是三次治疗量,一次是用了8 克,黄芩用了8 克,人参一次用了8 克,甘草一次用了5 克,半夏在一次用了8 克,芍药一次用了8 克,大枣一次用了两枚,生姜一次用了8 克,柴胡一次用了20 克。所以柴胡还是个主要药,尽管它没有写在第一位。要求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这是三次治疗量,不过我刚才念的剂量是一次治疗量,《伤寒论》开的这个方子是三次治疗量。注意到没有,没有要求去滓再煎,所以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和解,凡是和解剂,都要求去滓再煎,这里的没有要求去滓再煎,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和解,显然是通络止痛。
       柴胡桂枝汤我们在今天临床上用于治疗什么证候呢?首先说,和小柴胡汤一样,各类发热性的疾病,伴有四肢关节剧烈疼痛的,光用小柴胡汤不行,要和桂枝汤一起用。各类消化系统的疾病,又伴有痹证的,伴有关节疼的,用柴胡桂枝汤很好,这是第二类。第三类,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
       在过去,门诊经常见到一些老年妇女全身窜痛。我作为一个医生,什么地方疼呢,我就要去摸一摸。大夫,我这个疼你是摸不到的,一会儿胸疼,捶着捶着它就跑到肚子这里了,你按一按呢,它又跑到退上了。
       捏一捏呢,没准放个屁就不疼了。我说,那你这个病叫什么呀。她说大夫,我就是肝气窜的,肝气窜。这个病当然中医书的没有,西医书上也没有,是北京的老太太们自己起的名字。所以我一生气,这个疼就满身乱窜。开始用逍遥散没有效果,又用柴胡疏肝散,还没有效果。既然是肝气窜,我用疏肝的怎么能没有效呢?以后我就问刘老(刘渡舟),刘老说,嗨,这个方子最好的就是柴胡桂枝汤,因为已经有了疼痛了,就涉及到血脉不和的问题,不光是在气分,不光是气郁,所以你光疏气,效果并不好,你应当加一些活络脉的药,那就是柴胡桂枝汤,很好。用柴胡桂枝汤以后,这些肝气窜的老太太们都觉得吃这个方子很好,然后然后疼痛就减轻很多的。后来我看刘老师也经常用这个方子治疗肝气郁结,又伴有周身窜痛的证候。
       我们再分析柴胡桂枝汤这张方子,它里头有桂枝、甘草这一组药,这一组药是补心阳的,以柴胡为首的,加上辛温的生姜、半夏,它们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而我在临床上观察到精神抑郁证的病人,我上上次课曾经提到过,他们的临床表现有三组症状,一组是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对许多事情丧失兴趣,活得没意思,自责内疚,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这是一大组症状,他也可以表现为全身重度的乏力,周身窜痛,莫名其妙的疼痛,思维迟钝,动作迟缓,或者多睡或者少睡,或者思维迟钝,或者思维激越。什么叫思维激越呀,脑子想起一件事情就浮想联翩,不能控制,直到想得心疼脑胀,仍然不能控制。有些精神抑郁证的病人是这种思维状态,而且这种病人还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晨重夜轻。早晨一醒来,全身重度的乏力,心情特别不好。他自己就说,我怎么一睁眼又来到了这个“苦难”的世界,我怎么没有睡死过去?到了傍晚的时候,病人身上轻快了,这种痛苦难耐的症状没有了。
       精神抑郁证的病人自己非常痛苦,痛不欲生,可是到医院一检查,CT、B 超、心电图,各种现代化的理化检查都没有发现,所以有的家属就特别恨他:你有病看病,你到底是什么病,医生都不知道你是什么病。
       可是病人痛苦难耐,痛不欲生。
       我观察到这些病人,他们常常有晨重夜轻的感觉,我想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病人胆子还小。早晨正是少阳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如果这个病人少阳胆气比较虚,无力生发,而早晨呢,又是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开始由衰退转旺的时候,所以它依靠少阳阳气支持的力量也比较大。当少阳一阳之气不足的时候,而在清晨五脏六腑都需要它支持的时候,它无力支持,所以该生发的生发不起来,该疏达的疏达不起来,无力疏达,因此清晨就重,这就是精神抑郁证晨重的一个原因吧。到了傍晚为什么就轻了呢,五脏六腑新陈代谢转衰落了,对少阳阳气的这种要求,少阳阳气支持的力度降低了,所以这个时候他倒觉得身上轻巧了。
       根据这样的一个规律,我就用柴胡桂枝汤来治疗精神抑郁证,主要取桂枝和甘草这两个药来温补心阳,来助胆阳,助少阳的一阳之气。桂枝有生发阳气的作用,桂枝、甘草本来是补心阳的,在柴胡的带领下它可以助胆阳,助胆阳阳气的生发。
       但是精神抑郁证的病人由于气机的郁结,由于少阳一阳之气不足,就导致了三焦气机的失调,痰饮水湿内生,特别是痰浊内生,上蒙神窍,这就是造成他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因此光用柴胡桂枝汤我感觉还不行,所以才配合上温胆汤,就把它叫做柴桂温胆汤。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有一个方子叫作定志小丸,定志小丸治疗什么呢,治疗忽忽喜忘,说这个人就是忘事,记忆力减退,忽忽喜忘。
       它还治疗什么呢,说朝发暮差,早晨发了,晚上好了;暮发朝差,晚上发了,早晨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精神抑郁证的晨重夜轻的这种证候吗?
       我在临床上观察到也有极个别的病人他不是晨重夜轻,而是夜重晨轻,我就纳闷,为什么我分析时,少阳胆阳不足,该生发的时候生发不起来,应当是晨重夜轻,他这个病人为什么是晨轻夜重呢。原来这个病人多年来是开电梯,夜班电梯,他就阴阳颠倒,所以他发病也和别人不一样。
       所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把定志小丸也拿来,定志小丸由什么药物的组成的呢?人参、茯苓、菖蒲、远志。组合起来我把它叫做柴桂温胆定志汤,用柴胡桂枝汤来振奋心胆阳气,用定志小丸,有党参、有人参、有茯苓,重证的病人我用人参,轻的病人我用党参,人参、茯苓这两个药是补气养心的药,茯苓有强心的作用,菖蒲、远志有除痰,宁神的作用,用温胆汤化痰浊,醒神窍。当然对一些失眠的病人,抑郁证失眠的病人也常常加炒枣仁,再加龙骨、牡蛎。这个方子就把它叫做柴桂温胆定志汤的加减吧。
       这些年来,我用这个方子大概用了二十多年,治疗精神抑郁证的病人大概上百例,重证的病人我也配合一些西药,抗抑郁药,这些病人现在绝大多数都完全康复而且恢复工作。
       西北电业局有一个科长得了精神抑郁证,那简直工作不能工作,他的领导不能理解,说你有病你就到医院看病,你给我说出你是什么病来,你要没病就好好工作。他自己痛苦难耐,他痛苦呢又不能给领导说清楚,工作也做不下去,思维迟钝、动作迟缓。他听说我治这个病,然后就坐着飞机从西安来北京。坐在飞机上他想飞机掉下去,飞机掉下去,我就一了百了,一死一切都完了。他突然又想,我这个家伙太坏了,我一掉下去,这一飞机上的人都会倒霉。于是又自责内疚、痛不欲生,就是这么一个心态。我见了他之后说,这种病只有聪明的人才得,治好了之后不留后遗证,不留价格缺损,你将来还有飞黄腾达的时候,还有发挥你聪明才智的余地。他说不可能,你在安慰我吧。我说咱们拉钩,今后你要是飞黄腾达,你不要忘掉我。然后我给他吃柴桂温胆定志汤,现时也给他用抗抑郁的西药。他说,那你多长时间给我治好,我说三个月。三个月以后他上班了,但是三个月以后还得继续吃药,中药不再吃了,西药继续吃。一年以后他提升处长。去年他来北京开会,到我那里说,郝大夫您还记得当年我痛不欲生的时候您给我拉钩吗。我说我当然记得。
       他说我当时只认为您是安慰我,我根本不可能想象到我还能像过去那样那么敏捷,那么能够胜任工作,现在我真的达到了这个地步了,我真的非常感谢您,您是我的真正的救命恩人。那我用的是什么方子呢,就是柴胡桂枝汤为基础方,再结合温胆汤,再结合孙思邈的定志小丸。
       精神抑郁证的病人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有少数的可能转化为狂躁。
       精神躁狂证和精神分裂证不是一回事,精神躁狂证它的特点是情绪高涨,盲目乐观,每天高兴得不得了,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上课的时候,一句话在这边写,另一句话就跑到那边去了,动作特别迅速,自认为能力很强,盲目乐观,每天高兴得不得了,精力充沛,性欲旺盛,二十四小时不睡觉,那一样是精力充沛。这些人我们常常以为是我们正常人中的强者,也是精神躁狂证,精神躁狂抑郁证中的躁狂型,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必然低落,然后就转为抑郁。所好的是我们中国人之中躁狂和抑郁交替发生的非常少。如果你在治疗抑郁证的过程中,这个病人突然睡觉少,精神亢奋,盲目乐观,狂妄自大,说起话来天下他最行,说我要当总理怎么样,我要当主席怎么样,那你就要小心,这可能是精神躁狂证的病人。这个时候,这些治疗抑郁证的药马上停掉。
       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收起阅读 »

郝万山讲伤寒论49(共7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第49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 条。        第96 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
继续阅读 »
第49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 条。
       第96 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既然是和解剂,所以在服药方法上它就有特殊的要求。我们打开讲义看138 页,小柴胡汤后,“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这就叫煮后去滓再煎的方法,煮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了,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共同加热的过程,叫煮。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也说过,引用了西汉杨雄《方言》的话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小柴胡汤煮了以后,把药渣子去掉,剩下药液再加热浓缩。这样做,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有提高柴胡解热作用的效果。传统的注家说,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作用。
       在《伤寒论》里,凡是和解剂,无论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也罢,还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也罢,这七个方子,都属于和解剂,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这种服药方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它、去应用它。
       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应用,正因为少阳病或者兼有太阳、或者兼有阳明、或者兼有太阴、或者兼有三焦不畅的痰饮水湿内生。痰饮水湿内生以后,水气凌心,或者有心悸,水邪犯肺,或者有咳嗽,这样的话,或见症状多,张仲景常常随证加减。所以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的举例示范。这些内容我布置给大家,是大家下去自己学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不多讲了。
       在《伤寒论》中,有多少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呢?一共有七个方子,这七个方子就是二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我们将在少阴病篇讲;通脉四逆汤,也会在少阴病篇讲;真武汤在太阳病篇提到,在少阴病篇还会讲到;理中汤,我们在太阴病篇会提到,但是理中汤这张方子我们将在霍乱病篇遇到;枳实栀子豉汤,我们会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遇到。以上七个方子张仲景在方后都附有加减举例,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其中枳实栀子豉汤只有加一味药,就是加大黄,而前6 个方子的后面的加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用什么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去什么药。这些内容我们不在课堂上讲,所以希望大家课下自己去学习学习,从中来学习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下面我们接着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讲义的139 页,原文的97 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条原文开头所说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指的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就容易感受外邪,所以这既是少阳病的成因,实际上也是其他六经病的成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邪气于是就侵入了人体,侵入到哪一经呢,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分析。“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就提示这是少阳本经直接感受外邪而发病。我们不是说少阳病的成因可以是少阳经脉直接感受外邪吗?依据就是这一条,正气不足,外来邪气直接侵犯少阳经,和正气相争,结于胁下,这是和正气相争的部位,是在少阳经的部位。邪入少阳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呢?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正是寒邪伤少阳经的表现,所以我上次课在解释往来寒热的时候,我说往来寒热是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既然有恶寒的这个症状,它一定有寒邪的存在,有寒伤阳气、温煦失司的因素,它才可以恶寒。而对于少阳病寒邪在经的这种情况来说,当然寒在经、正邪相争,寒邪占优势的时候,就会感到恶寒,当少阳阳气蓄积力量奋起抗邪,阳气占优势的时候,就不恶寒而发热,正气时进时退,所以临床表现就是寒来热往、热来寒往。所谓“休作有时”就是有时候发作,有时候不发作,期间可以有一定的间歇,这正是寒邪在经的一种表现。“嘿嘿不欲饮食”我们在96 条已经谈到过了,“嘿嘿”是胆腑受邪、少阳气郁、情志不爽的一种表现,因此病人主诉心中不痛快,高兴不起来。医生看到病人的表情,精神忧郁、沉默寡言,这就是“嘿嘿”的意思。“不欲饮食”我们上次课也说过,指少阳气郁、胃气不和的表现,没有食欲。下面的“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是解释少阳喜呕的病机。所谓藏府相连是指肝和胆一脏一腑相连,脾和胃一脏一腑相连;所谓“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这个下,这个高不是指的解剖学的部位,而是指的在五行相克的次序中,克我者为高,我克者为下。木和土的关系,木为高,土为下,因为是木克土。肝胆相连,肝胆木脏有病,它必然影响到脾胃这样的土脏,这就叫“其痛必下,邪高痛下”。直接地说,少阳胆腑有病,最容易影响胃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使呕也”。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胆热最容易犯胃,胃气上逆就容易出现呕吐。
       上述的证候已经提示了这是少阳经腑受邪而枢机不利,所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如果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少阳邪气已经解除了,结果仍然有口渴,这说明有一部分少阳的邪气已经传入阳明,阳明热盛伤津,就出现了口渴,对阳明热盛伤津的口渴怎么治疗呢?那就按照治疗阳明热盛的方法去治疗,这就叫以法治之。这又提示了少阳之邪可以传阳明。
       所以我们在讲《伤寒论》整个的总论的时候,我们谈到六经病的传经,提到少阳可以传阳明,少阳可以传太阴,这都是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的。
       下面我们看讲义140 页,第266 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这一条讲的仍然是小柴胡汤用于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
       不过这一条,少阳病的成因不是直接感受外邪,也不是太阳病误治而导致邪传少阳,是太阳之邪自然传入少阳。“本”就是原来,原来是太阳病,太阳病没有解除,“转入少阳者”,没有经过误治,自然内传少阳。传入少阳以后出现的临床症状“胁下硬满”,这是邪在少阳经,少阳经气不利的表现。“干呕”和96 条所说的“心烦喜呕”的喜呕病机的一样的,都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都是胆热犯胃,胃气上逆,至于“不能食”和96条的“嘿嘿不欲饮食”的病机也是一样的,都是胆气内郁、胃气失和。
       “干呕不能食”是胆腑有热,“往来寒热”,是寒邪在少阳经。这里所列的三个症状,胁下硬满、往来寒热是邪在经,干呕不能食提示了邪在腑,又是经腑同病的特征。“尚未吐下”,如果没有经过误治的话,“脉沉紧”,我们学这一条就要特别注意少阳的主脉还可以是沉,沉也主气郁,紧是什么意思呢?紧和弦脉不大好区别,紧脉是血管紧张度增高,弦脉也是血管紧张度增高,所以这里的沉紧实际上就是沉弦。
       从我们临床观察来看,如果气郁是个新病,新得的病,脉常常是以弦为主,而不是以沉为主;如果是多年的由于情志因素造成的气郁,脉常常是沉,因为气郁在体内而不能向体表疏泄,脉常常表现了沉弦,你摸到这样的脉,一看他的面色,是一种苍黄,没有光泽的,他的手经常是凉的,你把手搭在他有脉上,你会感觉到他的手寒气逼人,那么他必然常常有心烦,常常有急躁,常常许多事情不顺心,容易紧张、容易焦虑。所以你见到这样的沉脉,就提示他的气郁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弦也是气郁,也是肝郁、胆郁,沉也是气郁。
       有许多年青人来找我,让我用中药给她美容,我说我不会美容。她说我们单位的谁谁谁地,过去的脸色苍黄苍黄的,你给她吃了一段药以后,现在脸色可好看了,所以都说你会美容。我说我不记得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用中药给人美过容,你什么时候把她叫来,我看看我到底给她用的什么方子。后来她带着这个病人一块来了,是北城的百货公司的年青的售货员,我一看她的病历,她过去就是心烦、失眠、焦虑紧张、手脚冰凉,睡到后半夜,膝盖以下还是凉的,容易激惹,脉是沉的。我就是用的四逆散、小柴胡汤合方,再配合二陈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手脚转暖了,心里头不烦了。她现在觉得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足以引起她着急生气了,她心态就发生了一种变化,能够放松了,不焦虑了,不紧张了,周围的血液循环了,她手脚不凉,面部的血液循环也改善了,所以就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她就跟别人说,哎,你看我原来脸色多难看,现在吃了郝大夫的药以后,我现在的脸色多红润。所以她们这一大帮售货员都要找我来美容。实际上是通过调整内脏的气血,使肝气得以舒达,使胆气得以疏泄,周围循环好了,面部就自然光泽红润了。
       我们在临床遇到沉脉、沉弦脉,也主气郁。所以我们学习266 条就特别强调少阳病的脉象可以见到沉弦。
       这样的话少阳病的主脉我们遇到两个了,一个是脉弦细,一个是脉沉紧。
       以上我们谈的是小柴胡汤的第一个适应证,就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下面我们谈小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三阳同病。
       看原文99 条,“伤寒四五日”,一个外感病四五天的时候,“身热,恶风”,这是不是太阳表证?这应当是太阳表证。“颈项强”颈是脖子的两侧,项是脖子的后部,后项部拘紧不柔和是太阳经脉有邪,太阳经气不利。颈部是脖子的两侧,既是少阳所过的部位,也是阳明经所过的部位,脖子两侧拘紧不柔和提示了少阳经脉和阳明经脉有邪,少阳经和阳明经经气不利。“胁下满”,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胁下胀满提示了少阳经有邪,少阳经脉不利。“手足温而渴”,阳明主四肢,太阴也主四肢,手足温而不渴的,属于太阴有邪;手足温而渴的,属于热在阳明。这个渴当然属于阳明热盛伤津的表现。“手足温而渴”是热在阳明。所以我们在这里说这是三阳同病,为什么有用三阳合病,或者并病这样的话呢?
       因为张仲景没有用并病和合病,只不过我们分析了它的临床表现,三阳经的症状都存在,所以我们才用了同病的词,以避免和《伤寒论》原书中所说的合病和并病相混淆。这里的三阳同病,哪一经的邪气偏盛呢?
       还是少阳经的邪气偏盛。太阳病应当发汗,阳明病应当清下,而发汗是少阳应当禁用的,清下特别是下法,少阳也应当是禁用的,所以当三阳同病,少阳邪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和解少阳,治取少阳,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畅达枢机,在外可以调和太阳经气,在里可以疏达阳明郁热。小柴胡汤在外可以调达太阳经气,在里可以疏达阳明郁热的这个功能,我们后面还会专门提到一句话,那就是吃了小柴胡汤以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等我们讲到那一条的时候,我们再具体分析。所以这是小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治疗三阳同病,少阳邪气偏重的。
       下面我们看第100 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这里所说的伤寒是泛指外感病。
       一个外感病,出现了“阳脉涩”,阳脉是轻取,轻取脉涩,提示了气血不足,脉气不能充盈,所以出现了涩滞不流畅的现象。“阴脉弦”,就是脉沉取有弦像,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第266 条的脉沉紧,也就是脉沉弦的另外一种说法。阴脉就是沉取,弦,这正是少阳气郁,也就是沉弦,提示了有少阳气郁。气血不足,这是脾虚所造成的,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气血不足,就提示了脾虚。脉沉弦提示了少阳木郁,这就容易导致木郁乘土的这种病机变化。木郁乘土,再加上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于是乎“法当腹中急痛”,这样的病机,理应当出现腹部拘急疼痛这样的临床症状。“法当”就是理应当,理应当出现腹部拘急疼痛这种症状。为什么腹部拘急疼痛呢?我们刚才说了,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再加上木旺土虚,木来乘土,这是一个虚人外感。
       我们在讲太阳变证提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疗原则的时候,曾经提到“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这是一个虚人外感,尽管这个外感不是太阳病而是一个少阳病,少阳病也是外感,我们在治疗上也仍然应当遵循“虚人伤寒建其中”的原则,先补里气之虚。所以第100条原文说“先与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气补足以后,腹中疼痛缓解了,如果仍然有少阳邪气不解,这就是所说的“不差者”,“不差者”不是说的腹中疼痛不差,而指的少阳邪气不解,再给他用小柴胡汤来和解少阳。这一条提示了少阳病兼有太阴里虚的,应当先补太阴,后和少阳,从而也提示小柴胡汤尽管有人参、甘草、大枣这三个补脾的药,但是它毕竟是以柴胡、黄芩、半夏、生姜这些驱邪的药为主,它还是一个驱邪为主的方子,而不是扶正为主的方子,因此对虚人又兼有少阳不和的话,还是应当先补里,先建中的。
       我们在太阳病篇第102 条曾经谈到了小建中汤的适应证,那条是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它是平素病人气血两虚,但是平素没有更多的自觉症状,一旦得了外感病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相对更加虚衰,因此心脏失养的症状就突出的表现出来,出现了“心中悸而烦”,心脏失养则心中悸,心神失养则心中烦。当然这个心中烦和火热扰心的心中烦是不一样的,这种烦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恍惚的一种感觉。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补益气血来养心神、来养心脏。
       而我们现在第100 条用小建中汤是治疗腹中拘急疼痛,和第102 条的主证完全不同。为什么主证完全不同,都可以用小建中汤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这就是抓病机,活用经方的例子。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病证,只要病机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相同的方子,这种用方的思路,就源自于《伤寒论》。小建中汤既可以治疗心中悸而烦,又可以治疗腹中拘急疼痛,这两个症状病位不在一个地方,临床表现也完全不同,之所以可以都用小建中汤,就是因为它们两者之间的病机是一样的,气血两虚。
       在《伤寒论》中,我们到厥阴病篇会提到一个乌梅丸,乌梅丸既可以治疗蛔厥,又可以治疗久利,蛔厥的证候就是寒热错杂、虚实兼见的证候,而久利,或者慢性腹泄也常常是寒热错杂、虚实兼见的证候。而乌梅丸这张方子正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所以它既可以用于治疗蛔厥证,也可以治疗久利证。这也是抓病机,活用经方的例子。
       关于经方的概念,我们在讲《伤寒论》概论的时候说,是指的经验用方,我们在第二次课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甘肃武威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治病百方》都是古人的经验用方。可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方,活用经方,我这里所说的经方,不是指的经验用方,而是指的中医的经典方剂。所谓经典方剂就是指的《伤寒论》中的中医的经典这部书里的方剂,《金匮要略》这部中医经典中的方剂,这是我们今天所指的经方的含义。
       以上我们谈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谈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三阳同病。下面我们看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兼太阳病。
       原文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里所说的“伤寒中风”是指的太阳伤寒或者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应当用麻黄汤来治疗,太阳中风应当用桂枝汤来治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呢?就是“有柴胡证”。所谓柴胡证,就是我们上次课曾经提到的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脉沉紧,这就是柴胡证。这么多症状表现,是不是都具备了才可以用小柴胡汤呢,张仲景在这里说不必要都具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对于“但见一证”,后世争论不休,有的说但见口苦、咽干就可以,但见往来寒热就可以,实际上我觉得我们不要把它局限在某一个症状上,而应当体会它的精神,只要见到一二个症状,而这一二个症状能够提示邪入少阳经腑,少阳经腑气机不利的这样病机的,我们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我认为还是通过一二个症状来抓它的病机确实属于少阳不和的就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这种伤寒、这种中风。
       为什么我这样说?比方说我在这里讲课,由于说话多,所以咽喉就有些干燥,课间的时候,同学可能说了,老师,你嗓子干吗?我说有一点。好,咽干,但见一证便是,我这儿准备了小柴胡汤,你喝吧。我们不能这么用方,所以见到一二个症状,必须从这一二个症状之中能够判断出来是邪入少阳经腑、少阳枢机不利的这样一个病机,你才能够用小柴胡汤,所以我们不必要去争论“但见一证”,这一证指的是什么。
       少阳兼太阳病,它不用治疗太阳病的药,只用小柴胡汤来和解少阳,因为少阳枢机畅达以后,在外可以调和太阳之气,下面我们会提到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和太阳之气的。
       现在我们看101 条的后半段,“凡柴胡汤证而下之”,凡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误用了下法之后,“若柴胡证不罢者”,少阳病是禁用下法的,所好的是这个病人造化不错,没有因为你误用下法而导致病情的恶化,柴胡证仍然存在,“有是证就用是方”这是老大夫们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是”当这样讲。有这样的证候,就用这样的方子,不管是经过误治,还是没有经过误治,现在有柴胡证,那就接着用柴胡汤,但是毕竟因为误下以后,正气受挫,用了小柴胡汤以后,就不像通常情况那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动静,邪气解除了,发烧就退了。而101 条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出现了战汗作解,“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这个蒸蒸,是形容寒战盛的样子,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可是有的人一见到了蒸蒸,就想起了蒸笼,非得把它说成发热。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你能说我们的建设事业是发热吗?所以蒸蒸就是一个联绵词,它就是修饰这个事务兴盛的样子。蒸蒸而振是寒战盛的意思,蒸蒸而热是指发热盛的意思,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是说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意思,不要把它当成蒸笼来解释。“蒸蒸而振”是邪与正争,用上药以后,邪气一看,你敢调动正气来驱除我,所以就激惹了邪气的势力,邪与正争,就出现了寒战。
       “却复发热”,就是又出现了发热。原来有发热,等寒战的时候,就没有发热了,随着寒战之后,又出现了发热,这个发热是正与邪争的表现。
       见到发热,随后汗出热退,病就好了,这个汗是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
       关于战汗作解的机理,我们在太阳病篇已经做过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指的是用小柴胡汤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个少阳病在治疗过程中,有过正气受挫的这种病史,再用小柴胡汤的时候,可能会有战汗作解的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不要惊慌。不过我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输液反应,有寒战、有高热、当做战汗作解。对于输液反应,应当紧急处理。
       这是讲的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太阳病。
       下面讲的是少阳兼阳明病,就是229 条和230 条的内容。
       看229 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这里所说的阳明病,它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发潮热,因为有潮热,才说它是阳明病。我们在阳明病篇曾经说“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言外之意说,见到潮热,很可能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那么是不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呢,我们一定要观察大便,观察小便。“大便溏”,首先它不是大便燥结;那么是不是热结旁流呢,热结旁流应当是下利清水、色纯青,而这里不是下利清水、色纯青,只是大便溏。所以这儿并没有出现阳明燥结、大便秘结的,或者有燥屎的这种特征。如果还怕辩证不准确,那就看看小便,我们在阳明病篇怎么说的呢,说“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小便次数偏多的、量偏多的,这是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偏渗,所以通过看到病人的小便量增多,就知道阳明燥结已成。
       但是这一条里“小便自可,可犹宜也”,小便还算正常,不多不少,无论是从大便来看,还是小便来看,都不能判断阳明已经有燥结,所以这个发潮热,充其量只是阳明郁热,典型的大承气汤证。为什么是日晡所发潮热,而不像白虎加人参汤那样热结在里,表里俱热,也不像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那样是蒸蒸发热,24 小时持续处一个高热状态呢?正是因为大承气汤适应证它是热和糟粕相结,热郁在里面而不能外发,热邪内收、内敛、内闭而不外发,平常发不出来,所以它都有日晡所发潮热的这种现象。如果热邪没有和阳明糟粕相结,但是热邪热要郁在体内,平常不能外发的话,它同样也会出现发潮热,所以这里的阳明病发潮热充其量是一个热郁体内,而里实没有形成。热可以郁,栀子豉汤适应证本身是热郁胸膈,而这里的发潮热是阳明热郁中焦,都是可以的。“胸胁满不去”这正是太阳经气不利,少阳经脉有邪的表现,而且强调了胸胁满闷而不能缓解,“不去”就是不能缓解,强调了少阳枢机不利的证候,经气不利的证候偏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用和解少阳、畅达枢机的方法就可以疏达阳明郁热,因此用小柴胡汤就可以了,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
       到此为止,我们学习小柴胡汤它可以治疗哪些发热呢?它可以治疗邪在少阳经的往来寒热,可以治疗邪在少阳腑的头痛发热,还有在太阳病篇我们提到一句话说“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所以还可以治疗呕而发热。在这里又提到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阳明热郁的发潮热,往来寒热、头痛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
       这是我们已经学到的小柴胡汤所治疗的发热。等到了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头我们会提到,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差后复发热,在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头,它所处理的是大病以后遗留下的一些症状,大病以后遗留下的发热,这叫差后复发热。出现差后复发热,在差后病篇说,脉明显的浮的,用发汗的方法;脉明显的沉实的,用泻下的方法。脉既不浮也不沉,通通的用小柴胡汤,可见,小柴胡汤在外感病的后期,病人有发热而脉也不浮,脉也不沉实。那就是它的适应证。从贯穿《伤寒论》始终的可以看出,小柴胡汤是一个很好的解热的方剂。
       下面我们看230 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这条还是讲的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不调。这里所说的阳明病是指的哪个症状呢?就是指的不大便,不大便应当属于阳明。哪些症状是少阳病的特征呢?“胁下硬满”这是少阳经中有邪、少阳经气不利。
       “不大便而呕”,那个呕吐,是少阳病,是胆热犯胃。你看看,又是经腑同病。胁下硬满是少阳经有邪,呕吐是胆热犯胃,是少阳腑有热,这是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经腑同病。这个时候出现了不大便,这是兼有阳明燥热呢,还是由于少阳三焦气机不畅、津液不能够输布下达造成的肠道失润呢?在少阳病的病程中出现了不大便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少阳兼有阳明燥热,一种情况是由于少阳三焦失畅、津液不能够输布下达,肠道失润,也可以造成大便干燥、大便秘结。一旦出现大便干燥、大便秘结,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阳明病。如果确实是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的话,那我们应当用大柴胡汤来治疗。如果只是少阳三焦失畅,津液不能够输布下达,肠道失润的不大便,我们用小柴胡汤就可以了。这两者怎么鉴别,主要看舌像,“舌上白苔者”说明这不是阳明燥结,只是三焦失畅,津液不能够输布下达,肠道失润,在这种情况下用小柴胡汤和少阳、畅三焦,实际上畅三焦也是和少阳,津液能够输布,阳明病的这种不大便就可以缓解。所以这条原文中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这就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用小柴胡汤为什么可以通大便?因为小柴胡汤有畅达三焦的作用,上焦通达了,上焦为水之上源,津液就能够得以向下输布,胃肠就能够得以滋润,所以说“胃气因和”,胃肠之气就达到了调和的状态,大便当然就解出来了,这就是小柴胡汤可以通大便的道理。小柴胡汤为什么可以解太阳表邪呢?这就是上焦得通,上焦是营卫之气宣发的场所,上焦得通、营卫得布,营卫得以输布,营卫和,然后自然就会达到汗出表邪排出体外的效果,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可以通便,之所以可以解表,之所以可以和里,之所以可以和表道理和原因所在。因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这段话是希望大家背会的。
       关于小柴胡汤的适应证,我们还有一条就是治疗阳微结。阳微结是什么概念,我们休息一会儿再讲。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