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

脉诊

中医脉诊简述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69 次浏览 • 2016-12-25 21:10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医脉诊简述           中医师替人治病,除望、闻、问之外,最触目的一个举动,便是替病人打脉;因此,不懂中医理论的人,便往往误会打脉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甚至误会为唯一的步骤;也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说古代御医替宫中 ...查看全部
中医脉诊简述
 
        中医师替人治病,除望、闻、问之外,最触目的一个举动,便是替病人打脉;因此,不懂中医理论的人,便往往误会打脉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甚至误会为唯一的步骤;也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说古代御医替宫中妃嫔治病,因受礼教束缚,大夫不能跟妃嫔见面,也不能有肌肤的接触,切脉时,只以一条红线牵引切脉,说得玄乎其玄,神化了切脉的重要性;但这决不可能是事实的。切脉是中医四诊的其中的一个步骤,跟望、闻,问同等重要;切脉,就是检查脉象。中医对切脉很重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切脉仅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并非唯一的方法,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四诊,才能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得出正确的诊断。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
 
正常人的脉象,在安静时每分钟跳动60至80次,按之和缓均匀,称为平脉。
中医对脉象的分类精细,最多有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常见的脉象大约有以下十种。
粗浅分四:
一.浮:浮浅的意思,轻按即能感觉,见于外感诸病。
二.沉:与浮相反,深沉,轻按不明显,重按才能触到,见于病。
三.迟:即缓慢的意思,每分钟60次以下为迟脉,见于寒证。
四.数:即快速的意思,每分钟90次以上为数脉,见于热证。
 
解释: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简易脉诊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32 次浏览 • 2016-12-24 23:3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 ...查看全部

20121210234512704.jpg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戏说脉诊
 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
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
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闲话少叙,书回正传: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看,多简便呀!)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太简便了吧?)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当你学习实用脉诊学好之后,你再继续学习经典,学习李时珍的《李频湖脉诀》,王叔和的《脉诀》,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42 次浏览 • 2016-12-24 23:37 • 来自相关话题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 ...查看全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 以下分论之

分者 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此为男女之常脉

阳之要在于能降 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敛 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运 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

简言之 两头小 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 谓之:橄榄形

脉位之浮沉 可以四季【本质就是温度的变化】以简述之:

—夏【轻触即得 浮脉:热则阳气升散 热证表证或夏季常脉之位】脉体最大 洪

—秋【稍重可得 气渐降敛 热渐退 秋季常脉】 脉体稍小 濡

—春【再重可得 气渐升散 热渐盛 春季常脉】 脉体再小 弦

—冬【沉按始得 沉脉:寒则阳气降敛寒症里证或冬季常脉之位】 脉体最小 细

夏见秋冬春脉 为不及 热病见秋冬春脉 为渐愈

冬见春秋夏脉 为太过 寒病见春秋夏脉 为渐愈

脉气运行简述————

饮食之入,始于右关【脾胃】,主运化,可理解为赚钱部门,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运化之物化为血液储藏——土养木,肝主藏血,存钱部门,右关之脉【肝】,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血之精华为精,下输于肾阴——精血同源,主藏精,脉当最沉【有力,脉位冬】

肾阴若水【能源】,肾阳若热【能量】,水热合为一体共存——阴阳互根互用。心肾同属少阴,心念动,引发肾阳的点火,肾精化为气血,循肝【左关】上行——水生木,至心【左寸】——木生火,心火炎炎,心为能源-能量转化器,转化能量供应全身。一条线路直上供应脑部——心主神明、经过肺【右寸】敛降;

另一条线路直下肾阳,肾是皇宫,先天之本【右尺】,供养输送能量到后天之本脾胃【右关】,脾胃属土,土生金,能量供养输送到肺【右寸】,与心路汇合。

最后,金生水,肺【右寸】引导气血能量输送回归到肾阴【左尺】,以肝作为运输途径。由此完成一个圈的循环。

辨证运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归位 阳明降与否 升降调与否】

能量足否 脉管之大小 有力无力而已 不必详论

相火者 根于肾 先发动于肝 故相火不位者 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脉虽弦 但有柔和节律之象 【犹将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弹之力越盛 【犹太极高手 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

用阳者 寸脉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

短时用阳者【说话 运动 用神等等】 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 类于用阳】 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 则相火不位者 尺脉多偏浮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若静坐后 寸脉仍浮 即为阳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断:失眠多梦 情绪焦躁 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

寸脉浮 同时尺脉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 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 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 当作何论?

服药前 当辨证为用阳过度 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

服药后 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 两手关脉最强

右关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

左关为肝脉 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药 同样的证 辨证意义完全不同

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这些实例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

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是这些方面发生变化。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诊察,必须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1、察至数

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动四、至之间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迟脉。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数脉。

2、察脉位

在察脉位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浮脉、沉脉和伏脉。具体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总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诊察脉位。凡所用指力小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触及寸口脉,都是浮脉。凡所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触及寸口脉,都是沉脉。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者,则是伏脉。

3、察脉体大小

在察脉体大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灵活掌握。

4、察脉体长短

在察脉体长短的过程中,主要辨别长脉和短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划分“三关”的理论,寸口脉的长短以“一寸九分”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若寸口脉超过“一寸九分”,寸、尺两端过于本位,则为长脉。若寸口脉达不到“一寸九分”,寸、尺两端不及本位,则为短脉。这也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可灵活掌握。

5、察脉体张力或弹性

在察脉体张力或弹性的过程中,主要辨别弦脉、紧脉和缓脉。其具体方法是:若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为弦脉。若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为紧脉。若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为缓脉。

6、察脉律

在察脉律的过程中,主要辨别结、动、促三种脉象。结脉的辨别比较简单,凡脉有间歇即是结脉。若数脉而有间歇则是促脉。动脉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在实际表现时比较复杂,可根据正常窦性心律脉形的基本特点进行辨别。

7、察脉的流利程度

在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滑脉和涩脉。具体方法是:触及脉体时,先将指目按在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

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可结合脉的形体变化综合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根据正常脉象体察正常脉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涩二脉的脉形特点和指感特征。


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散脉。散脉有生理性散脉和病理性散脉之分。生理性散脉是脉体“大”而表现出的“散漫”之象,但脉体圆敛,无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脉的脉形是:脉体不圆敛、过度散漫或形体过度宽泛,甚至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

9、察脉的力度

在察力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脉的有力无力。一般说,这是对主要脉象进行详细诊察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每一种脉象的诊察,都需要进一步诊察脉的有力无力。如,数脉有力、数脉无力、沉脉有力、沉而无力等。

10、察特殊脉形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比较特殊的脉形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不能概括的脉形。古代医家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芤脉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脉形。其脉形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除芤脉以外,古文献记载了很多特殊脉形,如: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麻促脉、虾游脉、鱼翔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等。这些脉形虽然少见,但可预示异乎寻常的病变,对提供特殊诊断依据,及时判测病情,确有一定意义。所以,不应弃而不用。

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

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条件复合而成的脉象,因有固定专名,称为复合脉。相兼脉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没有固定专名,故称相兼脉。比如,浮脉和数脉相兼,称为脉浮数;沉脉和弦脉相兼,称为脉沉弦;这都是相兼脉。

需要在察复合脉或相兼脉过程中辨别的常用脉象主要是微脉、濡脉、弱脉、虚脉、实脉、促脉等,除此之外,若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都是相兼脉。如,脉浮数、脉沉数、脉弦滑、脉迟缓等。对这一类脉象的诊察,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辨别。凡复杂脉象,都在这一过程详细诊察。

12、察脉的更代

察脉的更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诊察脉象变化是否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二是诊察由一种脉象更代为另一种脉象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因此,必须掌握正常脉象的变化规律,才能诊察脉的更代。

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脉书误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现已证实:代脉的实际意义并不是“脉来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数”或“良久复来”,而是专指脉的更代,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分析脉象的变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又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其脉代绝者死。”这些实例说明,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察革脉

察革脉主要是诊察在疾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古代医家对脉象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后人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使其诊断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据考证,古代医家诊脉,既诊察脉的更代,又诊察脉象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这两个方面的诊察,既可诊断脉象变化是否主病,又可诊断脉象变化与病症的内在联系,还可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后世脉书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是脉诊的重大损失。应该提倡按病变规律诊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充分发挥脉诊诊断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可忽视。

14、察独

在察独过程中,主要诊察脉象在某一“部”或某一“关”出现的异常变化,这是诊察病脉的具体方法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根据发生“独变”的脉象辨别病脉。后世医家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辨别病脉的方法,将“察独”作为发现病脉或辨别病脉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如张景岳说:“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察独”的具体方法,其一是从脉的形象变化入手,以一部之脉的形象异于其余各部为独。如《诊家枢要》说:“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说:“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这是因某一部脉的形象变化异于其余各部,故为“独变”,“独”则为病脉。其二是从脉在各部的显现入手,以脉体独显于某部为“独”。如《脉理求真》曰:“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以上两种方法,是根据脉体的显现部位和脉体的形象变化“察独”,确有一定诊断意义。张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察独,其曰:“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显然,张景岳对察独的方法又有所创新。

总之,察独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脉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体质的脉象特点,在同中求异,在常中求变。这种方法,若能运用自如,不失为诊察病脉的捷径。

15、察胃、根、神

古代医家认为,胃、根、神是脉的三要素,是正常脉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因此,察脉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察胃根神的具体方法,非常复杂,且因字数太多,请大家参见其他脉书,具体内容没太大出入。故从略。

以上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十五个方面,从诊察这些方面的变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然后,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抓关键,识要领,逐渐积累诊察复杂脉象的经验,再图精益求精。

1、左手尺脉【肾阴】无者 :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

2、右手尺脉【肾阳】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

脉诊图画及脉歌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88 次浏览 • 2016-12-24 20:36 • 来自相关话题

脉诊图画及脉歌 ...查看全部
脉诊图画及脉歌


72113606_10.jpg


72113606_3.jpg


72113606_4.jpg


72113606_5.jpg


72113606_6.jpg


72113606_7.jpg


72113606_8.jpg


72113606_9.jpg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

中医脉诊简述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69 次浏览 • 2016-12-25 21:10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医脉诊简述           中医师替人治病,除望、闻、问之外,最触目的一个举动,便是替病人打脉;因此,不懂中医理论的人,便往往误会打脉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甚至误会为唯一的步骤;也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说古代御医替宫中 ...查看全部
中医脉诊简述
 
        中医师替人治病,除望、闻、问之外,最触目的一个举动,便是替病人打脉;因此,不懂中医理论的人,便往往误会打脉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甚至误会为唯一的步骤;也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说古代御医替宫中妃嫔治病,因受礼教束缚,大夫不能跟妃嫔见面,也不能有肌肤的接触,切脉时,只以一条红线牵引切脉,说得玄乎其玄,神化了切脉的重要性;但这决不可能是事实的。切脉是中医四诊的其中的一个步骤,跟望、闻,问同等重要;切脉,就是检查脉象。中医对切脉很重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切脉仅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并非唯一的方法,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四诊,才能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得出正确的诊断。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
 
正常人的脉象,在安静时每分钟跳动60至80次,按之和缓均匀,称为平脉。
中医对脉象的分类精细,最多有28种脉象: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常见的脉象大约有以下十种。
粗浅分四:
一.浮:浮浅的意思,轻按即能感觉,见于外感诸病。
二.沉:与浮相反,深沉,轻按不明显,重按才能触到,见于病。
三.迟:即缓慢的意思,每分钟60次以下为迟脉,见于寒证。
四.数:即快速的意思,每分钟90次以上为数脉,见于热证。
 
解释: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简易脉诊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32 次浏览 • 2016-12-24 23:39 • 来自相关话题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 ...查看全部

20121210234512704.jpg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戏说脉诊
 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
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
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闲话少叙,书回正传: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看,多简便呀!)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太简便了吧?)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当你学习实用脉诊学好之后,你再继续学习经典,学习李时珍的《李频湖脉诀》,王叔和的《脉诀》,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42 次浏览 • 2016-12-24 23:37 • 来自相关话题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 ...查看全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 以下分论之

分者 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 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 心运血 肝藏血 血之精华入肾阴

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 肺运气 脾生气 肾之阳化精为气

男为阳 气盛 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

女为阴 血盛 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

——此为男女之常脉

阳之要在于能降 寸脉位于上【表】 阳位 当以收敛沉降为顺 中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敛 尺脉位于下【里】 阴位 当以收敛固密为顺 重取可得

阳之要 在于能运 关脉位于中【中】 中位 当以鼓荡滑畅为顺 轻取可得

简言之 两头小 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 谓之:橄榄形

脉位之浮沉 可以四季【本质就是温度的变化】以简述之:

—夏【轻触即得 浮脉:热则阳气升散 热证表证或夏季常脉之位】脉体最大 洪

—秋【稍重可得 气渐降敛 热渐退 秋季常脉】 脉体稍小 濡

—春【再重可得 气渐升散 热渐盛 春季常脉】 脉体再小 弦

—冬【沉按始得 沉脉:寒则阳气降敛寒症里证或冬季常脉之位】 脉体最小 细

夏见秋冬春脉 为不及 热病见秋冬春脉 为渐愈

冬见春秋夏脉 为太过 寒病见春秋夏脉 为渐愈

脉气运行简述————

饮食之入,始于右关【脾胃】,主运化,可理解为赚钱部门,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运化之物化为血液储藏——土养木,肝主藏血,存钱部门,右关之脉【肝】,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血之精华为精,下输于肾阴——精血同源,主藏精,脉当最沉【有力,脉位冬】

肾阴若水【能源】,肾阳若热【能量】,水热合为一体共存——阴阳互根互用。心肾同属少阴,心念动,引发肾阳的点火,肾精化为气血,循肝【左关】上行——水生木,至心【左寸】——木生火,心火炎炎,心为能源-能量转化器,转化能量供应全身。一条线路直上供应脑部——心主神明、经过肺【右寸】敛降;

另一条线路直下肾阳,肾是皇宫,先天之本【右尺】,供养输送能量到后天之本脾胃【右关】,脾胃属土,土生金,能量供养输送到肺【右寸】,与心路汇合。

最后,金生水,肺【右寸】引导气血能量输送回归到肾阴【左尺】,以肝作为运输途径。由此完成一个圈的循环。

辨证运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归位 阳明降与否 升降调与否】

能量足否 脉管之大小 有力无力而已 不必详论

相火者 根于肾 先发动于肝 故相火不位者 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

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脉虽弦 但有柔和节律之象 【犹将军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弹之力越盛 【犹太极高手 表面柔和 内里刚劲 敌强我愈强】

用阳者 寸脉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 如何区别?

短时用阳者【说话 运动 用神等等】 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

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 类于用阳】 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

相火根于肾 则相火不位者 尺脉多偏浮 【肾水为母 肝木为子 子败家挥霍不够用 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

若静坐后 寸脉仍浮 即为阳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断:失眠多梦 情绪焦躁 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

寸脉浮 同时尺脉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 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

左手尺脉【肾阴】无者 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

右手尺脉【肾阳】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 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

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 至简者 不论脏腑 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 当作何论?

服药前 当辨证为用阳过度 不能收敛 寸尺多浮

服药后 当辨证为阳气得助 加快运化中 寸尺多沉

同时可见 两手关脉最强

右关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

左关为肝脉 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药 同样的证 辨证意义完全不同

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点,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这些实例说明,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

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是这些方面发生变化。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行诊察,必须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对初学者来说,这是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1、察至数

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动四、至之间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迟脉。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数脉。

2、察脉位

在察脉位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浮脉、沉脉和伏脉。具体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总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诊察脉位。凡所用指力小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触及寸口脉,都是浮脉。凡所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触及寸口脉,都是沉脉。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者,则是伏脉。

3、察脉体大小

在察脉体大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灵活掌握。

4、察脉体长短

在察脉体长短的过程中,主要辨别长脉和短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划分“三关”的理论,寸口脉的长短以“一寸九分”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若寸口脉超过“一寸九分”,寸、尺两端过于本位,则为长脉。若寸口脉达不到“一寸九分”,寸、尺两端不及本位,则为短脉。这也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可灵活掌握。

5、察脉体张力或弹性

在察脉体张力或弹性的过程中,主要辨别弦脉、紧脉和缓脉。其具体方法是:若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为弦脉。若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左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为紧脉。若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为缓脉。

6、察脉律

在察脉律的过程中,主要辨别结、动、促三种脉象。结脉的辨别比较简单,凡脉有间歇即是结脉。若数脉而有间歇则是促脉。动脉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在实际表现时比较复杂,可根据正常窦性心律脉形的基本特点进行辨别。

7、察脉的流利程度

在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滑脉和涩脉。具体方法是:触及脉体时,先将指目按在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

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可结合脉的形体变化综合体会。因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多根据正常脉象体察正常脉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涩二脉的脉形特点和指感特征。


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散脉。散脉有生理性散脉和病理性散脉之分。生理性散脉是脉体“大”而表现出的“散漫”之象,但脉体圆敛,无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脉的脉形是:脉体不圆敛、过度散漫或形体过度宽泛,甚至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

9、察脉的力度

在察力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脉的有力无力。一般说,这是对主要脉象进行详细诊察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每一种脉象的诊察,都需要进一步诊察脉的有力无力。如,数脉有力、数脉无力、沉脉有力、沉而无力等。

10、察特殊脉形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比较特殊的脉形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不能概括的脉形。古代医家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芤脉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脉形。其脉形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除芤脉以外,古文献记载了很多特殊脉形,如: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麻促脉、虾游脉、鱼翔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等。这些脉形虽然少见,但可预示异乎寻常的病变,对提供特殊诊断依据,及时判测病情,确有一定意义。所以,不应弃而不用。

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

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条件复合而成的脉象,因有固定专名,称为复合脉。相兼脉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没有固定专名,故称相兼脉。比如,浮脉和数脉相兼,称为脉浮数;沉脉和弦脉相兼,称为脉沉弦;这都是相兼脉。

需要在察复合脉或相兼脉过程中辨别的常用脉象主要是微脉、濡脉、弱脉、虚脉、实脉、促脉等,除此之外,若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都是相兼脉。如,脉浮数、脉沉数、脉弦滑、脉迟缓等。对这一类脉象的诊察,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辨别。凡复杂脉象,都在这一过程详细诊察。

12、察脉的更代

察脉的更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诊察脉象变化是否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二是诊察由一种脉象更代为另一种脉象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因此,必须掌握正常脉象的变化规律,才能诊察脉的更代。

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脉书误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现已证实:代脉的实际意义并不是“脉来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数”或“良久复来”,而是专指脉的更代,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脉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分析脉象的变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又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其脉代绝者死。”这些实例说明,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察革脉

察革脉主要是诊察在疾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古代医家对脉象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后人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使其诊断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据考证,古代医家诊脉,既诊察脉的更代,又诊察脉象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这两个方面的诊察,既可诊断脉象变化是否主病,又可诊断脉象变化与病症的内在联系,还可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后世脉书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是脉诊的重大损失。应该提倡按病变规律诊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充分发挥脉诊诊断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可忽视。

14、察独

在察独过程中,主要诊察脉象在某一“部”或某一“关”出现的异常变化,这是诊察病脉的具体方法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根据发生“独变”的脉象辨别病脉。后世医家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辨别病脉的方法,将“察独”作为发现病脉或辨别病脉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如张景岳说:“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察独”的具体方法,其一是从脉的形象变化入手,以一部之脉的形象异于其余各部为独。如《诊家枢要》说:“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说:“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这是因某一部脉的形象变化异于其余各部,故为“独变”,“独”则为病脉。其二是从脉在各部的显现入手,以脉体独显于某部为“独”。如《脉理求真》曰:“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以上两种方法,是根据脉体的显现部位和脉体的形象变化“察独”,确有一定诊断意义。张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察独,其曰:“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气之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显然,张景岳对察独的方法又有所创新。

总之,察独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脉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体质的脉象特点,在同中求异,在常中求变。这种方法,若能运用自如,不失为诊察病脉的捷径。

15、察胃、根、神

古代医家认为,胃、根、神是脉的三要素,是正常脉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因此,察脉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察胃根神的具体方法,非常复杂,且因字数太多,请大家参见其他脉书,具体内容没太大出入。故从略。

以上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十五个方面,从诊察这些方面的变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然后,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抓关键,识要领,逐渐积累诊察复杂脉象的经验,再图精益求精。

1、左手尺脉【肾阴】无者 :绝经 闭经 断经 轻者 经量少;

2、右手尺脉【肾阳】无者 :阳痿 性冷淡 不孕 流产 痛经 手足冰冷抑郁症 失忆症 肌无力 尿频。

脉诊图画及脉歌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88 次浏览 • 2016-12-24 20:36 • 来自相关话题

脉诊图画及脉歌 ...查看全部
脉诊图画及脉歌


72113606_10.jpg


72113606_3.jpg


72113606_4.jpg


72113606_5.jpg


72113606_6.jpg


72113606_7.jpg


72113606_8.jpg


72113606_9.jpg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