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头痛

刘渡舟经方医案(小柴胡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0370 次浏览 • 2016-01-23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北柴胡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 ...查看全部
图:中药北柴胡

北柴胡.jpg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烦等证,西医怀疑为肺结核,但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核病灶,转请中医治疗。胁院痞满不舒,纳少而口苦,舌质红,苔白润,脉弦细。柴胡12克黄芩6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后,胁脘痞满渐消,口不苦,饮食增进,体温降至37 .2℃ 。转服丹桅逍遥散五剂而愈。
  【解说】大凡肝胆气郁日久不解者,多能化火伤阴,所以古人说:“气有余便是火”。气郁之初每见胸胁苦满,脘腹不舒,时时太息为快;化火伤阴则可出现盗汗,心烦少寐,以至于低热缠绵不退。治疗时应宗“火郁发之”, “木郁达之”的原则,采用开郁疏肝散的方法。如果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论治,妄投滋水补阴之品,反使气机受阻,郁结不开,必然徒劳而无功。
    往来寒热案
    刘渡舟医案:沈x x,女,42岁。始因恚怒伤肝而心胸发满,不欲饮食。继而又外感风寒邪气,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伴胸胁苦满,头痛身疼。脉弦,舌苔白滑。此少阳受邪,气郁不舒,枢机不利之证。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则寒热俱减,又服一剂后诸证皆消。
  【解说】寒热往来,是小柴胡汤的主证之一,也是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的典型临床表现。先有恶寒,后见发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二者交替发作,所以称之为“休作有时”。临床凡见到往来寒热,就应该首先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
    头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4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多方求治,疗效甚微。头痛每星期发作3次,剧烈难忍,欲以头冲撞墙壁,每次发作时多伴喷射性呕吐,周身燥热,时有胁下作痛,素常月经量少。脉沉,舌苔腻。证属肝胆郁热上扰头位,治用小紫胡汤法。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2克 党参6克 生姜12克 大枣3枚 炙甘草6克 白芍30克 丹皮12克 夏枯草10克龙胆草9克
    一个月后复诊,告知上方服用十二剂,效果明显,头痛由每周发作三次降至一月内仅发作一次,痛势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继续服上方近十五剂,头痛得以控制。
    【解说】小柴胡汤治疗头痛一般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但《伤寒论》中曾指出:“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说明了头痛也是少阳病的常见证状之一,所以,从辨证角度看,头痛而兼有其它少阳证者,即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
胁背胀痛案
    刘渡舟医案:姜x x,女,40岁。其人喜怒无常而善郁,近日胸胁及背部胀满疼痛,口中干苦,脉沉弦有力,舌质红,苔白腻。此气郁不疏,少阳经气不和之变。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5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口苦除,胁背疼痛消,但胸胁偶觉发胀。改服四逆散加黄芩、当归,三剂而安。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3岁。患单纯性腰痛近三年,口干渴欲饮。无头晕耳鸣等。舌质红绛,脉浮弦有力。辨为少阳气郁、木邪反侮其母,肾水被木火所伤。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 桑寄生30克 丹皮10克 白芍10克。
    服药六剂后,腰痛减半,照方又服三剂而愈。
  【解说】腰为肾之外府,所以腰痛多从肾论治。本案不从肾治,而从少阳论治者,是因为考虑到病程己久,而无明显虚实之象,则病本不在肾。《灵枢?本输篇》指出:“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二脏”。说明了少阳与肾经脉相通,少阳相火为病也可下伤肾阴。所以,本案用小柴胡汤而治少阳取得出入意料的疗效,可见少阳相火所致之低烧、盗汗、腰痛只能疏达而不能滋补。
    二阳并病案
    刘渡舟医案:鲁x x, 男,46岁。外感风寒已六、七日,仍恶寒、头痛不解;又出现胁下胀满,恶心欲吐,脉浮弦,舌苔白滑。此太阳邪气并入少阳,以致少阳气郁不疏。柴胡15克黄芩12克 半夏15克 生姜15克 党参10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后,病人突然寒栗而振,肢体抖动不止,其脉沉伏不起。此是邪气由少阳枢机运转而外出太阳,正邪交争,将有战汗之机。急令饮热水一大杯,少顷果然由寒变热,继而通身大汗如洗而病愈。
    便秘案
    刘渡舟医案:韩x x,女,52岁。患大便秘结已一年多,每隔三四天一次,每次登厕必努责用力,以致衣里汗湿,大便虽下,而其人已疲惫不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等证。脉弦,苔白滑。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大便畅然而通,胸胁满亦除。
浮肿案
    刘渡舟医案:某村妇与其姑相口角,忿怒之余,口咽发燥,乃暴饮凉水,次日胸胁发满,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弦,苔白滑。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桔梗6克 枳壳6克
    服药二剂后,胸胁满消,上方加茯苓10克,又进二剂,小便自利而下肢肿消。
  【解说】上列鲁案,韩案及村妇案,尽管其主病各不相同,但其病证皆有胸胁苦满,其病机皆与少阳气郁不疏,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有关,所以遵循“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以小柴胡汤解郁利枢为主,使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表里上下之气得达,则汗出而表证解,二便通而诸证除。
    呕吐案
    刘渡舟医案:徐x x,女,四岁。患顽固性呕吐已三年多,往往在进食后1-2 小时即呕吐酸苦而多涎,右胁发胀,连及胃脘疼痛。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14克 生姜14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竹茹12克 陈皮12克 郁金9克 香附9克 牡蛎12克。上方共服六剂,呕吐再未发作。
    【解说】《素间?逆调论》说:“邪在胆,逆在胃”,指出了肝胆与脾胃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胆之气的疏泄直接有利于脾胃气机的上下升降及其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肝胆气郁不疏,则脾胃功能必然因之而失调。所以在少阳病中多肠见胃气上逆而致的呕吐,如《伤寒论》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又说:“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由此观之,小柴胡汤确实是治疗气郁呕吐的良方。
    盗汗案
    刘渡舟医案:袁x x,男,64岁。外感时邪,乍寒乍热,两胁苦满、伴咳嗽有痰,口苦,心烦。至夜间合目则盗汗出,湿透衣被,甚以为苦。脉弦有力,舌苔白滑。此冬令时邪,先犯肺卫,治不如法,乃传少阳。少阳气郁不疏,相火内蕴,逼迫津液外出,故见盗汗。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9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9克 鱼腥草10克桔梗6克。服药二剂,盗汗止而诸证愈。
  【解说】《伤寒论》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今人治盗汗,多从阴虚论治,一般不从阳邪考虑。殊不知少阳本寓相火,邪入少阳,则气郁火蕴;至夜间目合之时,阳入于阴,阳热内迫,则里热更甚,里热甚则逼津外出,亦往往导致盗汗。此亦属于少阳枢机不能主阴阳表里气机出入之变,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利枢而能止其盗汗。
大柴胡汤证
    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王x x, 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 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柴胡9克黄芩9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草果3克 槟榔3克丹皮9克。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 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 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自汗案
    刘渡舟医案:潘x x,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枳实9克 大黄9克 白芍9克 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 石膏24克 丹皮,白芍各12克 知母,栀子各9克 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解说】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惟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从前列小柴胡汤治盗汗案,及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惊狂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柴胡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桃仁12克 赤芍10克 丹皮12克 山栀12克 郁金10克 菖蒲10克 香附10克陈皮10克 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粘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人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鼻衄案
    刘渡舟医案:赵x x,女,13岁。患鼻衄不止,伴见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口苦善呕。舌苔黄,脉弦滑。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宜泻肝胃之火。柴胡9克 黄芩6克白芍12克 枳实6克 大黄6克 丹皮12克 玄参12克 牡蛎12克。药服一剂,大便畅通而衄止。
    胁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54岁。右胁疼痛,旁及胃脘,痛势剧烈难忍,满床乱滚,大汗淋漓,只有在注射“杜冷丁”后才能勉强止痛一时。其人形体肥胖,面颊红赤,口苦泛恶,不能饮食,大便已4天未解,小便黄赤涩痛。舌体红绛,苔根黄腻,脉沉滑有力,西医确诊为胆囊炎,但不排除胆石症。中医认为病位在肝胆,气火郁结,肝气横逆,傍及胃肠,腑气不利,故大便秘结。六腑以通为顺,气火交阻凝结,所以疼痛剧烈难忍。
    柴胡18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 郁金9克 陈皮12克牡蛎12克。药煎成后,一剂分温3次服下。一服后痛减;再服后大便通行,心胸得爽,口苦与恶心皆除;二服尽则疼痛止。
胃脘痛案
    刘渡舟医案:贾x x,男,68岁。患胃溃疡并发急性胃穿孔,胃脘疼痛,呕吐酸水,夹杂咖啡色物。大便已四日未解,心烦口苦,不进饮食。医院决定做手术,但病人之子恐年迈多险而拒之。转请中医治疗。脉弦滑而大,舌苔黄厚而腻。此肝火郁于胃中,火邪伤及阴络所致。
    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6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大枣4枚。只服一剂,大便泻下黑色与粘白之物,胃痛骤减,呕吐亦止。然后用益胃阴之法调理数剂而安。
    心下坚满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 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肠痈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6岁。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右侧少腹疼痛,伴见低热不退,胸胁苦满,月经衍期未至,带下极多。舌质绛,苔黄白夹杂,脉沉滑。肝胆气郁,湿毒与血相结。
    柴胡15克 黄芩6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赤芍15克 丹皮15克 桃仁15克 冬瓜仁30克 苡米30克 茯苓30克 桂枝6克苦参6克
    服药二剂后,少腹疼止,热退,月经来潮。再稍加调理而愈。
  【解说】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泻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
    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比较多见,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多种急腹症及一些其它消化道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只要脉证相符,功效卓著。临床经验证明,凡属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往往都比较急迫剧烈,此时就可用大柴胡汤治疗,尤其是疼痛偏于胁腹两侧者,效果更佳。

刘渡舟经方医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905 次浏览 • 2016-01-21 22:20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茯苓   2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奔豚证案     刘渡舟医案:郭××,男,56岁。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 ...查看全部
图:中药茯苓
328552e04da2219b7b69409283cac66a.jpg

 
2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奔豚证案
    刘渡舟医案:郭××,男,56岁。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并见头身汗出,每天发作两三次。小便短少不利,有排尿不尽之感。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水气下蓄,乘心脾阳虚而上冲。
    茯苓30克  桂枝12克  大枣15个  炙甘草9克  上方服用两剂,则小便畅通,奔豚气不再发作。
    (2)欲作奔豚证案
    刘渡舟医案:李×x,男,43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伴小腹及胃脘胀闷不舒,心悸。寸脉软,关尺之脉俱弦。心脾阳虚,水寒之气将欲上冲之证。    。茯苓30克  桂枝12克  大枣15枚  炙甘草6克  肉桂3克
    刘渡舟医案:陈x×,男,26岁。暑夏抗旱,挑水浇地,酷日之下劳动,汗出特别多,口中干渴难忍,因而俯首水桶暴饮,当时甚觉凉爽,但不多时则感到心下胃脘部位悸动不安,入夜亦不得安寐。经多方诊治,不见功效。来诊时,令其仰卧床上,用手按其心下,悸动应手;又用手震颇上腹部,可清晰地闻到胃中漉漉作响,其人小便尚利,舌苔水滑,脉弦。此证主胃中有水饮。   
    茯苓2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汁1酒杯  二剂。先煮前三味药,待药成后,以姜汁兑药服。服药一剂后,自觉热辣气味直抵胃中,而胃中响悸动为甚。不多时,忽觉腹中疼痛欲作泻利,急忙登厕更衣,泻出水液甚多,随之心下悸动明显减轻。二剂服尽则全安。
    (3)头痛案
    刘渡舟医案:邓××,男,45岁。患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痛剧烈,心悸,恶心、欲吐,严重时伴见头身汗出湿冷。舌苔白滑,脉弦缓无力。胃中水饮上凌,瘀阻血脉之象。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生姜15克  炙甘草6克  牛膝10克  红花6克  茜草6克 半夏15克  陈皮10克 1剂。药后血压阻下降,头痛止而诸症消退。
    【解说】茯苓甘草汤是由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生姜而成,所以又被称为“苓桂姜甘汤"。张仲景用本方治疗水饮停留于胃中,阻碍气机,郁遏清阳所致的“厥而心下悸”。生姜有很好的和胃散饮的作用,所以常被用来治疗饮气在胃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导致水饮停留胃中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胃阳不足,不能行散水气而致饮停,这是内因;二短时间内多饮暴饮,使得外来之水聚于胃中而不化,这是外因。虽然内外可以相因为病,但外来之饮往往是引发疾病的主要来源。为了防止外来之饮的损伤,《伤寒论》中曾指出:“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如若不然,因渴而暴饮,就会导致胃中停水的病变.所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指出:“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水饮停于胃中,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心下悸”,此外,水饮邪气上冒清阳,还可出觋头晕头痛,胸闷短气等证,也应引起临床家的注意。
    又附:胸闷案
    刘渡舟医案:李××,女,4岁。自春节后,出现胸闷、短气而善太息已1个多月,夜寐时不时惊惕,掌心发热而且湿润,‘舌质淡嫩苔滑润。询知素常口渴多饮,尤其喜凉饮。据此辩为水饮伤中,清阳不利,治用茯苓甘草汤原方温化胃中水饮。服药二剂后明显见效,胸闷短气及夜卧惊惕已基本消除。

刘渡舟经方医案(小柴胡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0370 次浏览 • 2016-01-23 01:04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北柴胡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 ...查看全部
图:中药北柴胡

北柴胡.jpg

 59、小柴胡汤证
    低热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6岁。患低热(37.5℃ 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心烦等证,西医怀疑为肺结核,但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核病灶,转请中医治疗。胁院痞满不舒,纳少而口苦,舌质红,苔白润,脉弦细。柴胡12克黄芩6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后,胁脘痞满渐消,口不苦,饮食增进,体温降至37 .2℃ 。转服丹桅逍遥散五剂而愈。
  【解说】大凡肝胆气郁日久不解者,多能化火伤阴,所以古人说:“气有余便是火”。气郁之初每见胸胁苦满,脘腹不舒,时时太息为快;化火伤阴则可出现盗汗,心烦少寐,以至于低热缠绵不退。治疗时应宗“火郁发之”, “木郁达之”的原则,采用开郁疏肝散的方法。如果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论治,妄投滋水补阴之品,反使气机受阻,郁结不开,必然徒劳而无功。
    往来寒热案
    刘渡舟医案:沈x x,女,42岁。始因恚怒伤肝而心胸发满,不欲饮食。继而又外感风寒邪气,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伴胸胁苦满,头痛身疼。脉弦,舌苔白滑。此少阳受邪,气郁不舒,枢机不利之证。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则寒热俱减,又服一剂后诸证皆消。
  【解说】寒热往来,是小柴胡汤的主证之一,也是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的典型临床表现。先有恶寒,后见发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二者交替发作,所以称之为“休作有时”。临床凡见到往来寒热,就应该首先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
    头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4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多方求治,疗效甚微。头痛每星期发作3次,剧烈难忍,欲以头冲撞墙壁,每次发作时多伴喷射性呕吐,周身燥热,时有胁下作痛,素常月经量少。脉沉,舌苔腻。证属肝胆郁热上扰头位,治用小紫胡汤法。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2克 党参6克 生姜12克 大枣3枚 炙甘草6克 白芍30克 丹皮12克 夏枯草10克龙胆草9克
    一个月后复诊,告知上方服用十二剂,效果明显,头痛由每周发作三次降至一月内仅发作一次,痛势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继续服上方近十五剂,头痛得以控制。
    【解说】小柴胡汤治疗头痛一般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但《伤寒论》中曾指出:“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也”。说明了头痛也是少阳病的常见证状之一,所以,从辨证角度看,头痛而兼有其它少阳证者,即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
胁背胀痛案
    刘渡舟医案:姜x x,女,40岁。其人喜怒无常而善郁,近日胸胁及背部胀满疼痛,口中干苦,脉沉弦有力,舌质红,苔白腻。此气郁不疏,少阳经气不和之变。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党参6克 大枣5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口苦除,胁背疼痛消,但胸胁偶觉发胀。改服四逆散加黄芩、当归,三剂而安。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张x x,男,33岁。患单纯性腰痛近三年,口干渴欲饮。无头晕耳鸣等。舌质红绛,脉浮弦有力。辨为少阳气郁、木邪反侮其母,肾水被木火所伤。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 桑寄生30克 丹皮10克 白芍10克。
    服药六剂后,腰痛减半,照方又服三剂而愈。
  【解说】腰为肾之外府,所以腰痛多从肾论治。本案不从肾治,而从少阳论治者,是因为考虑到病程己久,而无明显虚实之象,则病本不在肾。《灵枢?本输篇》指出:“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二脏”。说明了少阳与肾经脉相通,少阳相火为病也可下伤肾阴。所以,本案用小柴胡汤而治少阳取得出入意料的疗效,可见少阳相火所致之低烧、盗汗、腰痛只能疏达而不能滋补。
    二阳并病案
    刘渡舟医案:鲁x x, 男,46岁。外感风寒已六、七日,仍恶寒、头痛不解;又出现胁下胀满,恶心欲吐,脉浮弦,舌苔白滑。此太阳邪气并入少阳,以致少阳气郁不疏。柴胡15克黄芩12克 半夏15克 生姜15克 党参10克 大枣12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一剂后,病人突然寒栗而振,肢体抖动不止,其脉沉伏不起。此是邪气由少阳枢机运转而外出太阳,正邪交争,将有战汗之机。急令饮热水一大杯,少顷果然由寒变热,继而通身大汗如洗而病愈。
    便秘案
    刘渡舟医案:韩x x,女,52岁。患大便秘结已一年多,每隔三四天一次,每次登厕必努责用力,以致衣里汗湿,大便虽下,而其人已疲惫不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心烦等证。脉弦,苔白滑。柴胡12克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6克 大枣7枚 炙甘草6克。
    服药三剂后,大便畅然而通,胸胁满亦除。
浮肿案
    刘渡舟医案:某村妇与其姑相口角,忿怒之余,口咽发燥,乃暴饮凉水,次日胸胁发满,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弦,苔白滑。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党参6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桔梗6克 枳壳6克
    服药二剂后,胸胁满消,上方加茯苓10克,又进二剂,小便自利而下肢肿消。
  【解说】上列鲁案,韩案及村妇案,尽管其主病各不相同,但其病证皆有胸胁苦满,其病机皆与少阳气郁不疏,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有关,所以遵循“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原则,以小柴胡汤解郁利枢为主,使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表里上下之气得达,则汗出而表证解,二便通而诸证除。
    呕吐案
    刘渡舟医案:徐x x,女,四岁。患顽固性呕吐已三年多,往往在进食后1-2 小时即呕吐酸苦而多涎,右胁发胀,连及胃脘疼痛。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14克 生姜14克 党参6克 炙甘草6克竹茹12克 陈皮12克 郁金9克 香附9克 牡蛎12克。上方共服六剂,呕吐再未发作。
    【解说】《素间?逆调论》说:“邪在胆,逆在胃”,指出了肝胆与脾胃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胆之气的疏泄直接有利于脾胃气机的上下升降及其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肝胆气郁不疏,则脾胃功能必然因之而失调。所以在少阳病中多肠见胃气上逆而致的呕吐,如《伤寒论》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又说:“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由此观之,小柴胡汤确实是治疗气郁呕吐的良方。
    盗汗案
    刘渡舟医案:袁x x,男,64岁。外感时邪,乍寒乍热,两胁苦满、伴咳嗽有痰,口苦,心烦。至夜间合目则盗汗出,湿透衣被,甚以为苦。脉弦有力,舌苔白滑。此冬令时邪,先犯肺卫,治不如法,乃传少阳。少阳气郁不疏,相火内蕴,逼迫津液外出,故见盗汗。
    柴胡12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生姜6克 党参9克 生石膏15克 炙甘草9克 鱼腥草10克桔梗6克。服药二剂,盗汗止而诸证愈。
  【解说】《伤寒论》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今人治盗汗,多从阴虚论治,一般不从阳邪考虑。殊不知少阳本寓相火,邪入少阳,则气郁火蕴;至夜间目合之时,阳入于阴,阳热内迫,则里热更甚,里热甚则逼津外出,亦往往导致盗汗。此亦属于少阳枢机不能主阴阳表里气机出入之变,所以用小柴胡汤解郁利枢而能止其盗汗。
大柴胡汤证
    高热案
    刘渡舟医案:王x x, 男,57岁。外感后续发高热40℃ 持续2天而退。此后每隔十余日必发一次,很有规律性。发热时两目昏糊,不恶寒,伴心胸痞结,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此邪热伏于少阳募原,为“瘅疟”之证。柴胡9克黄芩9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草果3克 槟榔3克丹皮9克。服一剂后,大便畅行3次,热退。改方为柴胡,黄芩,厚朴,知母各9克 大黄,草果,青皮各6克 槟榔3克又服三剂后,余证全消,后追访三个月病证未发。
    自汗案
    刘渡舟医案:潘x x,男,48岁。外感病后,遗下自汗一证,久治不愈,尤其以深秋季节更为严重。汗出多时,浸透衣被,换衣不迭。伴见胸闷,头目眩晕且胀等。舌质绛红苔腻,脉弦。柴胡12克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枳实9克 大黄9克 白芍9克 生石膏9克
    服药二剂后汗出减半,头胀眩晕亦减。改方为柴胡12克 石膏24克 丹皮,白芍各12克 知母,栀子各9克 甘草6克又服二剂,遂汗止而安。
  【解说】汗出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有在表在里之别。阳虚汗出必伴心悸气短,形寒畏冷;阴虚汗出多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若属表邪,营卫失和而汗出,则有恶风,头痛等证;若属里热,阳明之热外蒸而汗出,则有恶热,蒸蒸发热之苦。惟此少阳病汗出,一般不大引人注意。从前列小柴胡汤治盗汗案,及此大柴胡汤治自汗案可见,汗出证属于邪在少阳者亦不少见。因此,临床上应多留心于此,方能不废柴胡汤治自汗盗汗之法。
    惊狂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20岁。新产后20天,因与邻居争吵,气恼之余而发神志之病。精神失常,骂人摔物,或瞋目握拳,口中念念有词,时或叫唱,烦躁不安。已有七个昼夜目不交睫。曾服“冬眠灵”等药亦未能奏效。来诊时双目发直,两手躁动无休止。询知大便数日未解,左侧腹痛拒按,恶露亦停。唇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气火交郁,兼有瘀滞,肝胃皆实之证。
    柴胡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半夏9克 生姜9克 桃仁12克 赤芍10克 丹皮12克 山栀12克 郁金10克 菖蒲10克 香附10克陈皮10克 竹茹10克
    服药仅一剂,则泻下粘腻黑色粪便甚多,当夜即能人睡,呼之不醒。逾一昼夜而寤,神志恢复正常,恶露又下。
    鼻衄案
    刘渡舟医案:赵x x,女,13岁。患鼻衄不止,伴见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口苦善呕。舌苔黄,脉弦滑。肝胃火盛,迫血上行。治宜泻肝胃之火。柴胡9克 黄芩6克白芍12克 枳实6克 大黄6克 丹皮12克 玄参12克 牡蛎12克。药服一剂,大便畅通而衄止。
    胁痛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54岁。右胁疼痛,旁及胃脘,痛势剧烈难忍,满床乱滚,大汗淋漓,只有在注射“杜冷丁”后才能勉强止痛一时。其人形体肥胖,面颊红赤,口苦泛恶,不能饮食,大便已4天未解,小便黄赤涩痛。舌体红绛,苔根黄腻,脉沉滑有力,西医确诊为胆囊炎,但不排除胆石症。中医认为病位在肝胆,气火郁结,肝气横逆,傍及胃肠,腑气不利,故大便秘结。六腑以通为顺,气火交阻凝结,所以疼痛剧烈难忍。
    柴胡18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 郁金9克 陈皮12克牡蛎12克。药煎成后,一剂分温3次服下。一服后痛减;再服后大便通行,心胸得爽,口苦与恶心皆除;二服尽则疼痛止。
胃脘痛案
    刘渡舟医案:贾x x,男,68岁。患胃溃疡并发急性胃穿孔,胃脘疼痛,呕吐酸水,夹杂咖啡色物。大便已四日未解,心烦口苦,不进饮食。医院决定做手术,但病人之子恐年迈多险而拒之。转请中医治疗。脉弦滑而大,舌苔黄厚而腻。此肝火郁于胃中,火邪伤及阴络所致。
    柴胡12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生姜12克 大黄6克 枳实9克 白芍9克大枣4枚。只服一剂,大便泻下黑色与粘白之物,胃痛骤减,呕吐亦止。然后用益胃阴之法调理数剂而安。
    心下坚满案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6克 白芍9克 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肠痈案
    刘渡舟医案:李x x,女,36岁。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右侧少腹疼痛,伴见低热不退,胸胁苦满,月经衍期未至,带下极多。舌质绛,苔黄白夹杂,脉沉滑。肝胆气郁,湿毒与血相结。
    柴胡15克 黄芩6克 大黄9克 枳实9克 赤芍15克 丹皮15克 桃仁15克 冬瓜仁30克 苡米30克 茯苓30克 桂枝6克苦参6克
    服药二剂后,少腹疼止,热退,月经来潮。再稍加调理而愈。
  【解说】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泻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
    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上属于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滞不利的病症比较多见,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多种急腹症及一些其它消化道病变,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等,只要脉证相符,功效卓著。临床经验证明,凡属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往往都比较急迫剧烈,此时就可用大柴胡汤治疗,尤其是疼痛偏于胁腹两侧者,效果更佳。

刘渡舟经方医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医案汇编经方梦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905 次浏览 • 2016-01-21 22:20 • 来自相关话题

图:中药茯苓   2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奔豚证案     刘渡舟医案:郭××,男,56岁。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 ...查看全部
图:中药茯苓
328552e04da2219b7b69409283cac66a.jpg

 
2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奔豚证案
    刘渡舟医案:郭××,男,56岁。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并见头身汗出,每天发作两三次。小便短少不利,有排尿不尽之感。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水气下蓄,乘心脾阳虚而上冲。
    茯苓30克  桂枝12克  大枣15个  炙甘草9克  上方服用两剂,则小便畅通,奔豚气不再发作。
    (2)欲作奔豚证案
    刘渡舟医案:李×x,男,43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伴小腹及胃脘胀闷不舒,心悸。寸脉软,关尺之脉俱弦。心脾阳虚,水寒之气将欲上冲之证。    。茯苓30克  桂枝12克  大枣15枚  炙甘草6克  肉桂3克
    刘渡舟医案:陈x×,男,26岁。暑夏抗旱,挑水浇地,酷日之下劳动,汗出特别多,口中干渴难忍,因而俯首水桶暴饮,当时甚觉凉爽,但不多时则感到心下胃脘部位悸动不安,入夜亦不得安寐。经多方诊治,不见功效。来诊时,令其仰卧床上,用手按其心下,悸动应手;又用手震颇上腹部,可清晰地闻到胃中漉漉作响,其人小便尚利,舌苔水滑,脉弦。此证主胃中有水饮。   
    茯苓2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汁1酒杯  二剂。先煮前三味药,待药成后,以姜汁兑药服。服药一剂后,自觉热辣气味直抵胃中,而胃中响悸动为甚。不多时,忽觉腹中疼痛欲作泻利,急忙登厕更衣,泻出水液甚多,随之心下悸动明显减轻。二剂服尽则全安。
    (3)头痛案
    刘渡舟医案:邓××,男,45岁。患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痛剧烈,心悸,恶心、欲吐,严重时伴见头身汗出湿冷。舌苔白滑,脉弦缓无力。胃中水饮上凌,瘀阻血脉之象。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生姜15克  炙甘草6克  牛膝10克  红花6克  茜草6克 半夏15克  陈皮10克 1剂。药后血压阻下降,头痛止而诸症消退。
    【解说】茯苓甘草汤是由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生姜而成,所以又被称为“苓桂姜甘汤"。张仲景用本方治疗水饮停留于胃中,阻碍气机,郁遏清阳所致的“厥而心下悸”。生姜有很好的和胃散饮的作用,所以常被用来治疗饮气在胃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导致水饮停留胃中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胃阳不足,不能行散水气而致饮停,这是内因;二短时间内多饮暴饮,使得外来之水聚于胃中而不化,这是外因。虽然内外可以相因为病,但外来之饮往往是引发疾病的主要来源。为了防止外来之饮的损伤,《伤寒论》中曾指出:“渴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如若不然,因渴而暴饮,就会导致胃中停水的病变.所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指出:“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水饮停于胃中,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心下悸”,此外,水饮邪气上冒清阳,还可出觋头晕头痛,胸闷短气等证,也应引起临床家的注意。
    又附:胸闷案
    刘渡舟医案:李××,女,4岁。自春节后,出现胸闷、短气而善太息已1个多月,夜寐时不时惊惕,掌心发热而且湿润,‘舌质淡嫩苔滑润。询知素常口渴多饮,尤其喜凉饮。据此辩为水饮伤中,清阳不利,治用茯苓甘草汤原方温化胃中水饮。服药二剂后明显见效,胸闷短气及夜卧惊惕已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