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推拿特效穴汇总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74 次浏览 • 2018-02-11 17:09 • 来自相关话题

  一、快速缓解症状: 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 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 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 4.尿血特效穴——尿血穴 5.便血特效穴——血愁穴 6.胸痛特效穴——巨阅 ...查看全部
 
一、快速缓解症状:
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
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
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
4.尿血特效穴——尿血穴
5.便血特效穴——血愁穴
6.胸痛特效穴——巨阅穴
7.胸闷特效穴——督俞穴
8.晕厥特效穴——人中穴
9.呕吐特效穴——合谷穴
10.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
11.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
12.腹胀特效穴——建里穴
13.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
14.腹泻特效穴——下痢穴
15.便秘特效穴——支沟穴
16.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
17.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
18.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
19.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
20.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
21.头晕特效穴——风池穴
22.盗汗特效穴——脾髎1穴
23.鼻塞特效穴——迎香穴
24.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
25.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26.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
27.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
28.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
29.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
30.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
31.鼻出血特效穴——止血点
32.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
33.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
34.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
二、脏器疾病:
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
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
3.心绞痛特效穴——内关穴
4.早搏特效穴——神封穴
5.病毒性心肌炎特效穴一一心俞穴
6.高血压特效穴——桥弓穴
7.低血压特效穴——素髎穴
8.失眠特效穴——安眠穴
9.哮喘特效穴——定喘穴
1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特效穴——中脘穴
11.肋间神经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12.胆囊炎、胆石症特效穴——胆囊穴
13.慢性肝炎特效穴——肝炎穴
14.贫血特效穴——脾俞穴
15.高脂血症特效穴——丰隆穴
16.梅核气特效穴——四关穴
17.甲状腺功能亢进特效穴——膏盲穴
18.急性尿潴留特效穴——利尿穴
19.夜尿频频特效穴——夜尿穴
20.尿路结石特效穴——下级俞穴
21.痔疮特效穴——痔疮穴
22.慢性前列腺炎特效穴——令阴穴
23.急性肾炎特效穴——肾炎穴
24.月经超前特效穴——太冲穴
25.月经延后特效穴——气海穴
26.痛经特效穴——三阴交穴
27.胎位不正特效穴——至阴穴
28.产后尿潴留特效穴——利尿穴
29.催乳特效穴——膻中穴
30.更年期综合征特效穴——血海穴
31.小儿厌食症特效穴——承浆穴
32.小儿疳积特效穴——华佗夹脊穴
33.小儿流涎特效穴——涌泉穴
34.小儿遗尿症特效穴——膀胱俞穴
35.小儿夜啼特效穴——一推天河水
36.小儿腹泻特效穴——天枢穴
37.落枕特效穴——天宗穴
38.急性腰扭伤特效穴——闪腰穴
39.坐骨神经痛特效穴——坐骨穴
40.脚腕扭伤特效穴——环跳穴
41.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特效穴——飞扬穴
42.肩周炎特效穴——照海穴
43.手腕扭伤特效穴——阳池穴
44.颈肩僵硬特效穴——肩井穴
45.小指发麻特效穴——小海穴
46.皮肤瘙痒症特效穴——止痒穴
47.肛周瘙痒症特效穴——长强穴
48.眼角鱼尾纹特效穴——瞳子髎穴
49.黑眼圈特效穴——四白穴
50.老花眼特效穴——眼点穴
51.老年性白内障特效穴——健明穴
52.复发性口腔溃疡特效穴——劳宫穴
53.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特效穴——下关穴
54.慢性咽炎特效穴——太溪穴
三、养生保健特效穴
1.补虚特效穴——关元穴
2.手脚冰凉特效穴——气海穴
3.去除睡意特效穴——上星穴
4.加强腕力特效穴——大陵穴
5.提高女性性欲特效穴——回春穴 (即十宣穴)
6.提高男性性欲特效穴——睾丸
7.延长勃起时间特效穴——关元俞穴
8.早泄特效穴——大肠俞穴
9.持续老年性生活特效穴——阴廉穴
10.安神醒脑特效穴——神庭穴
11.平定情绪特效穴——少府穴
12.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14 次浏览 • 2018-02-11 17:02 • 来自相关话题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 ...查看全部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细记载了怎么辨六经,故而张仲景书中未再提如何明辨六经。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 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 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 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
从经文看很简单吧!《内经》是用如此简单的方法便轻易区分出了六经病。《内经》云:“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只要用人迎穴所在位置的动脉与太渊穴所在位置的动脉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区分出六经病。这种脉法操作起来并不比独取寸口的脉法复杂,但是为何古人却不用呢?其实只要试过几个病人答案自然就会揭晓。因为这套脉法不正确。懂点西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迎脉实际是颈总动脉,寸口脉实际是桡动脉,颈总动脉的宽度大于桡动脉许多倍,因此只要公正诊脉,人迎脉永远大于寸口脉,两个粗细相似的脉管可以相互比较, 相差如此悬殊的颈动脉与桡动脉如何比较?因此以人迎穴与太渊穴的动脉对比方法不能诊断六经病。
我从梳理出不同的脏器与藏象理论并确立从藏象理论入手开始,人迎气口脉法就一直困扰着我,经过痛苦的三年学习才突破这个瓶颈。这期间不停地看书,直到有一天我真的弄通了这套脉法,那时我欣喜若狂,郁堵多年的能量一下子全释放出来了,学习到的大量知识重新有条理地排列起来,对以前很多看不上眼的医论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如果没有亲历过痛苦的思考,无论我怎么强调这套脉法的重要性你都不会有感觉,但当你真的掌握了这套脉法,就可以轻松准确地判断六经病的病位,临床疗效便有了质的飞跃。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壳、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 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
真的太感谢王叔和了,如果没有他,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人迎与气口的位置,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懂人迎气口脉法。在这里我不禁要为王叔和抱不平:后世医家在注解《伤寒论》时,只要解释不通,就把责任推到王叔和身上,说是王叔和乱改导致后世看不懂《伤寒论》。其实仔细阅读《脉经》就可以知道王叔和对文献的收录很重视原貌,《脉经》中可以看到很多古朴的文字,这些文字未经润色,从此可知王叔和更不会乱改张仲景的文字。王叔和对中医的贡献非常大,他在《脉经》中收录了大量失传的古脉法。很多脉法由于年代久远,失于传承,基本定义已不可知,很难应用于临床。在《脉经》中,有一篇失传了的《脉法赞》,从文字上看,很古朴,类似这种古朴的文字在《内经》里很多见,故可知《脉法赞》的成书很早,这篇文献对人迎与气口的定位记载是: 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现在明白了人迎、气口位置,便很容易分出阳病与阴病:左右手关前一分比较,左手脉大就是阳病,右手脉大就是阴病。下面解释一下何为一盛、二盛、三盛: “盛”字下为“皿”字,为器皿之意,上为象形,代表高高耸起的谷物,其原始意思为器皿中放满了满溢的谷物等祭祀用品,后来演变成一种计量单位。一盛、二盛、三盛即是脉搏小、中、大三种衡量标准,通过关前一分的大小判断病在哪一经。如果关前一分很小就是少阳病或厥阴病;关前一分中等大小就是太阳病或少阴病;关前一分特别大就是阳明病或太阴病。这么理解的话问题又出现了:人有高低胖瘦之分,针灸取穴所用尺寸的长度因人而异,关前一分的盛数如何因人而异?究竟关前一分多大是标准的一盛大?这个问题我在经典中没有找到答案,带着这个疑问上临床,我提出过无数种假设,否定了很多想法,最终找到了答案:关脉的大小为标准的两盛。如果关前一分明显小于关脉则为一盛;关前一分与关脉差不多大则为二盛;关前一分明显大于关脉则为三盛
下面详细说一下人迎气口脉法的具体操作细节。以高骨定关,高骨到腕有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个缺口长度为一寸,因此叫寸口。一寸分十份,只要过了高骨,刚到缺口的位置便是关前一分诊脉时先通过左右手关前一分大小的对比,判断病人是在阳病还是在阴病,如果左手脉大就是阳病,如果右手脉大就是阴病。然后将盛的一侧关前一分与关脉比较,判断病人具体病变所在。以左手脉大而言,如同时左手关前一分明显小于关,则病在少阳;如同时左手关前一分与关大小差不多,则病在太阳;如同时左手关前一分明显大于关,则病在阳明。以右手脉大而言,如同时右手关前一分明显小于关,则病在厥阴;如同时右手关前一分与关大小差不多,则病在少阴;如同时右手关前一分明显大于关,则病在太阴。可以画一个脉形图来表示,每一对中,上为寸下为尺,左为左手脉,右为右手脉。

48801098_1.jpg

 
根据这套脉法,临床便可精确判断六经病,无论病 柴胡汤,并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适当加减。如果病人主诉为头晕,一摸脉整体脉也是弦脉,但同时气口二盛,我 们便可初步判断为少阴病,再进行方向性的问诊如是否 没精神、怕冷等,如果证状又能证明是少阴病,则就可 以应用真武汤加减。当我将人迎气口诊法应用于临床时,我的疗效有了 质的飞跃。后来再翻看后世医家的书,真是后悔自己的 眼睛被知识蒙蔽了太长时间。我以前看到的金元四大家 的医书与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李东垣、朱丹溪都用人迎气口脉法,而且人迎气口的定位都在关前一分,只是 我以前看到他们写的书时总想对他们做一下评价或从他 们的医学体系中抽出部分对自己有用的医论,而不是真正想深入完整地学习,因此对这些人迎气口的记载都持批判态度或观望态度。有了这种临床的实际体验,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经典的信心,下面我们要做的是继续放空自己,继续读经典。

人体穴位挂图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93 次浏览 • 2018-02-05 00:13 • 来自相关话题

 

Xue_front.jpg


Xue_side.jpg


Xue_back.jpg

 

​穴位与五行学说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774 次浏览 • 2018-02-04 18:51 • 来自相关话题

穴位与五行学说  五行,就是大自然中气的五种运行方式: 木:气向四周扩散; 金:气的收缩运动; 水:气的向下运动; 火:气的上延运 ...查看全部

穴位与五行学说

 五行,就是大自然中气的五种运行方式:

木:气向四周扩散;

金:气的收缩运动;

水:气的向下运动;

火:气的上延运动;

土:气的平稳运动;

 

    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经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少商穴和隐白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鱼际穴和的大都穴。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太渊穴和太白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经渠穴和商丘穴;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尺泽和阴陵泉。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府”。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体重节痛”,“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日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的要穴。

    合主“逆气而泄”,若胃气上逆则呕吐,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胆汁上逆则嘴苦,可选胆经合穴“阳陵泉”;肺气上逆则咳喘,可选肺经合穴“尺泽”;脾虚便溏腹泄,可选脾经合穴“阴陵泉”;肾虚遗尿,遗精,可选肾经合穴“阴谷”。《灵枢·四时气》中说:“邪在腑取之合”;《内经·咳论》说:“治腑者治其合”,都是在强调合穴善治脏腑之病。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有人总说买不到参苓白术丸,而这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学会了五输穴的用法,您可以灵活地搭配出许多免费的中成药来。而且是最正宗且无毒副作用的良药。不要着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学中医,一定要一点一点渗透进去。中医的精髓,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需要灵感,需要领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宽大的胸怀。

六经者,太阳 阳明 少阳 少阴 厥阴 太阴也

经典研读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556 次浏览 • 2017-12-02 14:40 • 来自相关话题

六经者,太阳 阳明 少阳 少阴 厥阴 太阴也,.......乃病证表里虚实之代名词,非专言经脉也。三阳三阴皆有表里、有虚有实。三阳为实,三阴为虚。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少阴为表,太阴为里,厥阴为半表半里;太阳少阴皆为表,太阳之表为实,少阴之表为虚 ...查看全部
六经者,太阳 阳明 少阳 少阴 厥阴 太阴也,.......乃病证表里虚实之代名词,非专言经脉也。三阳三阴皆有表里、有虚有实。三阳为实,三阴为虚。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少阴为表,太阴为里,厥阴为半表半里;太阳少阴皆为表,太阳之表为实,少阴之表为虚;阳明太阴皆为里,而阳明之里为实,太阴之里为虚;少阳厥阴皆为半表半里,而少阳之半表半里为实,厥阴之半表半里为虚;太阳虚即是少阴,少阴实则是太阳;阳明虚即使太阴,太阴实即是阳明;少阳虚即是厥阴,厥阴实即是少阳。太阳可发汗,少阴则不可发汗;阳明可攻下,太阴则不可攻;少阳可清解,厥阴则不可清。同一表病,太阳则用麻桂,少阴则用附子;同一里病,阳明则为胃实,太阴则为自利;同一半表半里病,少阳则有寒热,厥阴则有厥热。此仲景以六经总持百病之概说。

人体经络穴位图解手册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82 次浏览 • 2017-02-19 09:59 • 来自相关话题

人体经络穴位图解手册                 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 ...查看全部
人体经络穴位图解手册
   

      
     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人体自疗功能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人体的一些规侓是生命中意识能量见到生命中宇宙能量自动的转变,这是空的力量,这就是佛陀讲述的观照。这就犹如佛陀端着一个金杯里面盛着救命的甘泉,面对着几乎快要渴死的人群,但是这些人们却倒掉了甘泉,吃下了金杯。我们每个人大脑中无量的虚空就是甘泉,我们每个人无量的心就是甘泉,它是一种生命的能量,它是一个宇宙的能量,它是一个空。是我们大脑中的自我,选择了金杯,这个空就是豹子老师说的最高存在。你的信仰,你的祈祷,你的大师,你的天堂,你的净土,你的传法,你的说教,你的经书,你的佛祖,你的菩萨,你的神灵,你的宗教,你的上帝,你的偶像,这是生命中意识能量见到生命中宇宙能量自动的转变,这是空的力量,这就是佛陀讲述的观照。这就是宇宙能量的显示,我们大脑中的意识能量在我们大脑中空的能量面前会自动显示流动消失。不是大脑中空的能量可以改变意识能量。这是完全不同的能量转变,只要你注意看你就会知道,这是生命中最大的奥秘,这是空的能量显示,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体中,存在于所有众生的生命体中。之所以有这种能量的存在,是因为在我们所有生命体的根部都是一体的,我们都是海洋般存在的一部分。生命的真相是,不是露珠消失在大海里,而是大海被吸入露珠和寂静之中。我们能够在露珠中看到大海中的一切,我们能在露珠中完成要在大海中完成的一切,因为露珠包容着大海。我们的身体和意识就是露珠。忏悔就是在露珠中完成大海中一切。露珠包容着大海,用大海的心生活露珠就是极乐的世界。生命是容器和被容物的关系。   整体生命是容器。个体生命被容物,容器存在个体里。个体存在容器中。当你看着这些或者更多的金杯在大脑中流动而不参与的时候,当你在觉悟生命大智慧中的存在中生活的时候,你才真正的饮下了佛陀送给你的救命甘泉。是你自己救的你自己,是你大脑中空对意识的觉知和不认同,从而大脑中意识自动显示流动消失的过程,我们的生命是包容一切而又在一切包容之中的存在。要使我们自己的生命得到彻底的解脱。我们就要和包容的一切圆融的和合在一起。 这样我们的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觉悟大我,包容一切的小我。我会传别人的话。没有的事情。
       生命的奥秘告诉我们,在我们生命的身体中存在着三种生命能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生命能量的载体,第一个能量是身体和思想合而为一的能量,目前人类科学的一切都是它的显示。第二个是生命意识的能量,这是我们身体产生不由己的恶习和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这是我们人类没有认识的存在,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生命体的星球,之所以我们的生命可以奇迹地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它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生命体的我们的地球同样是一体空中两重性运动的生命体,我们把大自然和地球上的一切变化都应当看作是地球这个生命体的语言。我们把地球生命体的这种语言称作地球对生命体的遗传语言。生命体上产生的生命体,我们人类只是地球上无数生命体的一种。我们所有的生命体中同样存在着暗能量。这个暗能量就是意识,就是生命体之间的意识作用,目前我们对宇宙与地球和我们生命体的暗能量的认识是个空白,生命体的表相是不一的,在生命存在的根源上,在性能和原理上,它是不二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已经证实,人类的DNA序列中ATCG生命密码和一切生命体的生命密码排列都是相同的。向大处看地球生命体的性能原理上也是不二的,向小处看我们身体中的无量数生命细胞它的原理性能也是不二的。这是因为就生命本源来讲,他们都出自一个宇宙生命的根源,都出自一个空。也就是说,地球是一个大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上存在着无数小生命体,我们人体是一个大生命体,身体上同样存在着无数的小生命体。但就生命体的原理和性能上讲,它是不二的,我们认识了人类生命自身,就可以解开一切生命体的奥秘,佛陀就是这样认识了宇宙的奥秘。认识了一切众生的奥秘就可以认识地球这个大的生命体。就可以认识宇宙这个整体生命的运动原理。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研究生命体,但却不能研究生命。对生命研究的实验室只能存在于生命的自身中。大家自己体验吧,生命是两重性的运动。第三种能量是我们大脑中空的能量,这是宇宙的能量在个体生命中的显示,这是生命中最大的能量。这是由于我们大脑的虚空和宇宙的虚空是同步的存在,所以会有这种能量的存在。这不是我们的大脑可以发现和把握的存在。恰恰是我们的大脑挡住了这个能量。确切的讲是我们大脑中的自我性挡住了这个能量,它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讲述的,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的存在。他就是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这一伟大论述中的宇宙,他就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讲述的,可以消除以贪欲为首的一切罪恶力量的起源,可以把整个人类团结成一体,解决从现在到将来的一切问题的宇宙生命能量,  也就是说发现了我们生命中的这种宇宙生命能量,可以解决从现在到将来的一切问题,人类一旦发现了改变个人生命的科学,就会适应于所有的个人生命。因为这是生命的科学,生命的奥秘不是身体的奥秘,身体只是生命的一个显示器,一个工具。生命的奥秘比我们想像得要多得太多,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生命最大的实验室,我们必须自己面对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除了他自己,谁也救不了谁,觉悟者也只能给予引导,他无法替代。生命的真理存在于不可抗拒的疾病和烦恼的痛苦中,存在于无法抗拒的生命被动性中,你自己要经历最后会感激这些痛苦的这是唯一的路。只要看着这些意识和感觉,你会发现它是一种流动,这是生命能量的自动转换。千万不要参与,你的所有努力和你认为最有效的办法都会给它增加能量,即使是暂时的轻松,它也是为了下一次更强烈的进攻, 也就是说发现了我们生命中的这种宇宙生命能量,可以解决从现在到将来的一切问题,人类一旦发现了改变个人生命的科学,就会适应于所有的个人生命。因为这是生命的科学,生命的奥秘不是身体的奥秘,身体只是生命的一个显示器,一个工具。生命的奥秘比我们想像得要多得太多,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生命最大的实验室,我们必须自己面对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除了他自己,谁也救不了谁,觉悟者也只能给予引导,他无法替代生命的真理存在于不可抗拒的疾病和烦恼的痛苦中,存在于无法抗拒的生命被动性中,你自己要经历最后会感激这些痛苦的这是唯一的路。只要看着这些意识和感觉,你会发现它是一种流动,这是生命能量的自动转换,千万不要参与,你的所有努力和你认为最有效的办法都会给它增加能量,即使是暂时的轻松,它也是为了下一次更强烈的进攻,要学会看着流动,看着意识和身体感觉的流动,只是看着,千万不要参与,这是最特效的药物,这是因为疾病和烦恼是信息流动,它是一条河流,永远流动的河流,你要学会等待,在岸上等待,不论流动什么,你都应该去享受不要分别。这个世界上不是需要什么发生什么,而是发生什么就需要什么。不要选择,随缘而安。只要你能等待,幸福会一千倍的到来。当你对任何事情都可以无限的等待时,你就会从身体低下的开端登上宇宙生命的顶峰。你不必去任何地方,整个世界会进入你的怀中,你可以去世界的任何地方,而整个世界都在你的里面。我们人类会有无比的智慧把一切痛苦和灾难消失在包容中,一旦我们觉悟了宇宙的能量,无边大慈和同体大悲的意识就会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显示出来,这里就是天堂,这里就是净土,这里就是共产主义,这里就是世界大同,这就是21世纪生命科学演变的必然结果,为了生生世世父母的解脱,为了世世代代子孙的幸福,我们要探索生命科学,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为了整个人类,为了一切众生,我们努力吧!
感激大家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真正含义是什么?

中医入门经方界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127 次浏览 • 2017-02-01 21:44 • 来自相关话题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 ...查看全部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先哲在天文学中也有“四象”一词,不过,这与《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观察星辰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个七宿联系起来想象很象一种动物: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在《黄帝内经》中也作为经络名字出现。 阴虚阳虚是中医用语,针对某些症状而称。
   六个名词的字面含义?十二经中,三阳哪个阳气最盛,次之,最次;三阴哪个阴气最盛,次之,最次?为什么?
   你好 ,六经中,三阳:太阳阳气最盛, 阳明次之, 少阳最次。三阴中:太阴阴气最盛 ,少阴次之, 厥阴最次。
   因为它们代表的是阳气和阴气的量的多依少。太阳,太者大也,巨也 ,阳明,明者著也,少者,小也。太阴、少阴厥阴,次类推,厥阴为什么最少最小, 厥者, 尽也, 绝也。
   中医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来划分疾病的深浅及邪正盛衰,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证分析,据感邪时间长短、病邪轻重、正气强弱等情况,将外感病大致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揭示了外感病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病机变化及传变规律。六经辨证也可用于外感兼内伤以及内伤杂病的辨证。
   六经辨证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论述见于他所撰著的《伤寒论》。该辨证方法是在《内经》中《素问·热论》关于外感疾病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经脉病机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临床特点,加以命名并发展而来的。它把疾病过程分为阴阳两类,即三阳和三阴。三阳病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病证即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凡邪盛正气未衰,多属三阳病证,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凡正气虚衰,多属三阴病证,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六经病证中,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即少阳为邪气由阳入阴之枢),太阴、少阴、厥阴统属于里。不仅如此,六经病证又是经络、脏腑病机变化的反映,其中太阳、阳明、少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太阴、少阴、厥阴病证则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实际上基本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临床上当结合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运用。但由于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外感病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此与也针对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尚有不同。
   太阳病证 太阳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而人体卫气具有抗御病邪侵袭的功能。外邪始袭人体,则正邪相争于表,导致营卫失调,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表证,治当解表。但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不同,病邪性质和感邪轻重有所差异,故太阳病证尚须进一步辨别是太阳中风(表虚),还是太阳伤寒(表实),主要凭据恶风或恶寒,脉浮缓或浮紧,尤其是有汗或无汗加以区别。表虚证有汗,主要是由于患者伤于风邪,卫表受伤,腠理疏松,卫不护营,营阴外泄而汗出,治宜疏风解表、调和营卫,代表方为桂枝汤。表实证无汗则因外感寒邪,卫气被遏,腠理闭密,毛窍收敛而致,多兼见咳嗽、气喘等肺气不宣表现,当用麻黄汤以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阳明病证 阳明是正邪斗争的极期,主要反映胃肠病变。多由太阳病治疗失误,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燥结成实所致,或因燥热之邪直犯阳明而成。根据证候特点的不同,阳明病证有阳明经证和腑证之分。阳明经证系邪热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以大汗出,大热,大渴而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生津,方如白虎汤。若阳明里热与燥屎相结便成阳明腑证,既可见身热,汗出连绵,日晡(下午3~5时)潮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等里热炽盛表现,又可有腹满疼痛拒按,便秘等腑气不通之象,甚则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攻心神而见烦躁,谵语,或神志不清,治宜清热攻下,可选用不同的承气汤。
   少阳病证 多由太阳病发展而来,亦有初起即为少阳病证者。此时邪气尚存而正气已伤,邪正多相持于表里之间。如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便寒热交替出现,所谓“寒热往来”。因而少阳病的特点是既非发热与恶寒并见、全身疼痛之表征,亦非发热不恶寒、大便燥结之里证,而多伴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少阳经气不利、胆气犯胃、气机不畅之症。故治法不若太阳病解表可愈和阳明病“清”、“下”可痊,而须和解少阳,即一面祛病邪,一面扶正气,方如小柴胡汤。
   太阴病证 病入三阴,太阴首当其冲。太阴病可由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致,或因脾阳素虚,寒邪直中太阴,以致寒湿内阻,脾之运化功能失职,气机升降紊乱造成。其表现为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迟或缓等。上述太阴病证与阳明病证同为里证,只是阳明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太阴病多表现为虚证、寒证。但在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如阳明病而中气虚,即可转为太阴病;太阴病而阳气渐复,亦可转为阳明病。由于太阴病证为虚寒里证的开始阶段,病势较少阴、厥阴病轻浅,治宜温中散寒,方如理中汤。
   少阴病证 主要是病在心肾。可因太阳病治疗不当,损伤心肾阳气,太阴病呕吐下利进一步严重,累及肾阳,或肾阳素虚,寒邪直中少阴,从而使全身内外失去心肾阳气的温煦等原因造成。可见全身性虚寒表现,如畏寒蜷卧,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手足厥冷,脉微细,或见下利清水样粪便,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此外,少阴病亦可因心肾阴液受损,虚热内生,邪从热化,以致肾阴亏于下,心火亢逆于上而成,出现心烦不眠,口燥咽干,尿黄,舌尖红或红绛少苔,脉细数等症。因此少阴病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分。
   治疗少阴寒化证宜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治疗少阴热化证则宜滋阴降火,方如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证 厥阴为疾病终期转化阶段。如阴寒由盛极而转衰,阳气由虚衰而恢复,则病情好转。若阴寒盛极,阳气不能与之接续而先绝,则病势危重。如阴寒虽盛,但阳气尚能与之抗争则呈现阴阳对峙,相互交争,出现口渴,自觉一股气从下腹上冲心胸,胃脘部疼痛、灼热,饥不欲食,甚至吐出蛔虫,四肢厥冷或厥热交替(阴气胜则厥冷,阳气复则发热),厥多热少,神志昏乱等寒热错杂的症状。治当调理寒热,方如乌梅丸。
   合病、并病 临床上病情变化很复杂。上述六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两种或三种合并出现。如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四肢关节微痛等太阳病证既可与阳明病的身热,口渴,下利黄色粪水,肛门灼热等里热症状同时出现,亦可在太阳病邪未尽的基础上,进而出现呕吐、胸胁苦闷等少阳病证。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可用葛根汤发汗解表、生津止利,而太阳与少阳并病时可用柴胡桂枝汤双解太阳与少阳。

我的学习经络五行心得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118 次浏览 • 2017-01-31 18:46 • 来自相关话题

  中里老师的书中多次提到“五行”两个字,而且还提到如果学会了五行的穴位用法,治病的效果会突飞猛进。我只是稍学了一点,把心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克中的关 ...查看全部
 
中里老师的书中多次提到“五行”两个字,而且还提到如果学会了五行的穴位用法,治病的效果会突飞猛进。我只是稍学了一点,把心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克中的关系:
1、金克木    心得:  金可以做成金属,比如镰刀、斧头,这样可以用来伐木,所以金就可以用来克木。
2、木克土    心得:木多了可以长成森林,茂密的森林都是长在土里,根也扎进了土里,所以木可以克土。
3、土克水    心得:大家都知道洪水来了要拿土来挡吧,这个非常好理解。
4、水克火    心得:起火了要拿水来灭
5、火克金    心得:要想把金属融化必须放在火红的炼钢炉里。
 
五行相生中的关系:
 
1、金生水    心得:金属很凉,空气温度降下来后可以凝结成水,所以金和水是相生的关系。
2、水生木    心得:花草、树木要想长的好,必须需要水的灌溉。
3、木生火    心得:要想得到熊熊的大火,要用木材做原料啊。
4、火生土    心得:大火燃尽后就成了灰,不就是土吗?
5、土生金    心得:要想得到各种金属矿石,我们不都是深入到土里去挖的吗?
 
 
人体六脏六腑共分有十二经络,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为阳,脏(心、肝、脾、肺、肾、心包)为阴。每个经络都自己的五行属性。象胃、脾属土;大肠、肺属金;膀胱、肾属水;肝、胆属木;小肠、三焦、心、心包均属火。
 
通常我们说相表里的关系,其实都是属性相同的两个经络。比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两个都是属金;膀胱与肾相表里,两个同属水;肝与胆相表里,同属木;小肠与心同属火是表里关系;三焦与心包也同属火是表里关系;脾胃也是表里关系,同为土。所以平时我们按摩某一条经时,对属性相同的令一条经络,也起作用。
 
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五输穴,是特效穴,位于从手、足的末端开始向上到肘、膝附近。古人按顺序非常形象的比喻并命名为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而且这五个穴位每个都有各自的五行属性。从井穴到合穴,其中阴经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一个阴阳的平衡。生克补泻只是其中再微小不过的一种方法。只要是治病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治好病了,再去推断这个方法的治病原理,会恍然大悟。看到一本书中说,黄帝内经分两部分,《灵枢》和《素问》,灵枢相当于治病的案例,而素问要比灵枢晚一些,是总结的治病的原理。古人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路走过来的,我们都是在学他们总结的精华而已。

《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第一)中“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所以十二原穴也是治病的要学。阴经的原穴即是上面的输穴。再附原穴的歌谣: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  
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
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  
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  
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  
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  
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陵同。
而且原穴是本经气血停留和留止最深的部位,是本原之气。手经皆在腕关节附近,足经皆在踝关节附近
这也就是为何中里老师反复强调太溪、太白、太冲、太渊穴等都有多重要的原因了。
 
源自:我的学习经络五行心得 - 活用经络 - 山药社区— 中里巴人官方网站 - 求医不如求己|中医|经络|养生 http://www.51yam.com/thread-15615-1-1.html

经络、五行图,一起学中医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224 次浏览 • 2017-01-31 18:40 • 来自相关话题

        气血        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物质基础:血。能量来源:气。经络:公路         经络概念         1.经脉,是系统中的主干;络脉,是小网络,纵横 ...查看全部

        气血
       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物质基础:血。能量来源:气。经络:公路
        经络概念
        1.经脉,是系统中的主干;络脉,是小网络,纵横交错,无处不至。
        2.经络联通周身表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接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3.经脉:12正经 (如: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 (如:任脉、督脉)。 络脉:15别络,浮络,孙络。

 

 

 

 

 

 

 

 

 

 

 

 

 

 

 

 
          寻找穴道的诀窍
         1.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出现黑痣、斑(色素沉淀)
         5.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穴道刺激
          指压:利用施力容易的大拇指、食指或中指。
          按摩:有捶、搓、揉、压等各种按摩法
          刮痧板:可利用刮痧板刺激经络,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
 
          注意事项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
         2.经络按摩“前、后”请勿抽烟。
 
         不适合按摩的族群

         患急性传染病的人,如流感、痢疾等
         急性炎症的病人,如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
        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骨髓炎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的人
         恶性肿瘤、贫血、久病而极度消瘦虚弱的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斑或过敏性紫斑的病人
         大面积的皮肤病人或患溃疡性皮肤炎的病人
 
         按摩手法

         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有节奏地按压
         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柔和的摩擦
         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挤皮肤肌肉
         拿:用一手或两手拿住皮肤、肌肉或盘膜向上捍起,随后又放下
         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旋转活动
         掐:用手指使劲压穴位
         点:用单指使劲点押穴位
         扣:用掌或拳叩打肢体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
        古人认为阴阳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阳:活动的、无形的、向外的、向上的、温热的、明亮的、亢进的(日,天,昼,火,男)
        阴:沉静的、有形的、向内的、向下的、寒冷的、晦暗的、衰退的(月,地,夜,水,女)

 

 

 

 

 

 

 

 

 
         五行蔬果
         木形〈春季蔬果>——芥蓝菜、芦笋、A菜、地瓜叶、萝卜、空心菜、西兰花、青江菜、丝瓜、油菜
        火形〈夏季蔬果〉——苹果、红萝卜、加州李、樱桃、葡萄、大西红柿、小西红柿、红龙果、葡萄柚
        金形〈秋季蔬果〉——莲藕、茭白笋、南瓜、水蜜桃、白苦瓜、鲜香菇、圆葱、葱、文旦、金针菇
       水形〈冬季蔬果〉——马铃薯、牛篣、山药、地瓜叶、大黄瓜、苋菜、黑芝麻、柠檬、紫菜、小黄瓜、绿苦瓜
        土形〈四季蔬果〉——木瓜、百香果、菠萝、圆葱、酪梨、番石榴、哈密瓜、香蕉、芒果、榴莲、嫩姜

 

 

 

 

 
        经络养生按摩法
        脸部:迎香穴、印堂、太阳穴
        颈部:风池
        手太阴肺经:尺泽、太渊、少商
         膀胱经:脊椎两侧、风门、肺俞、大椎
         前胸:天突(任脉)、中府(肺经)、云门(肺经)


 

 

 
        经络养生按摩
         头颈部:风池(胆经)
         躯干部:章门、期门(肝经)
         下肢部: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
         足部:内侧——太冲(肝经) 外侧——侠溪(胆经)
 
源自:经络、五行图,一起学中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09/08/6552072_596868739.shtml

湿气----这样一推就没了

中医入门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11 次浏览 • 2017-01-31 18:28 • 来自相关话题

    湿毒,并不是夏天才会有的,一年四季都会沾上,尤其是经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更容易滋生湿毒,因此,久坐的人,必须要学会“排湿毒”,如何“排湿毒”呢,求人不如求己,学会下面的一个小方法,自己在家就可排湿毒。方法很简单,只要经常推一推三阴交及阴陵泉,湿毒就跑光 ...查看全部
    湿毒,并不是夏天才会有的,一年四季都会沾上,尤其是经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更容易滋生湿毒,因此,久坐的人,必须要学会“排湿毒”,如何“排湿毒”呢,求人不如求己,学会下面的一个小方法,自己在家就可排湿毒。方法很简单,只要经常推一推三阴交及阴陵泉,湿毒就跑光光。具体方法如下:
    
Z8.jpg

    方法是:从三阴交穴开始向阴陵泉穴推。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叉点,可以调动肝、脾、肾这三条经络的气血以通畅脾经。然后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的过程中,要去找最痛的点,这个点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这“脾经管道”就打通了。
    
6b.jpg

    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脾经是通过膀胱来排湿的,所以坚持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就是排湿的表现。大部分患者开始推这段会很疼,怕疼可以到专业的养生馆做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