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七窍连五脏 看脸部识健康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38 次浏览 • 2016-01-31 22:08 • 来自相关话题

《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 ...查看全部
《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心开窍于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实际上,心气足,不仅能保证舌辨五味,舌头转动灵活、说话流利顺畅也有赖于心神的健旺。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
心主血脉,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肾开窍于耳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补补肾气。

肝开窍于目

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肺开窍于鼻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临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阴阳虚实鉴别表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46 次浏览 • 2016-01-31 21:20 • 来自相关话题

图:阴阳虚实鉴别表   图:脉的阴阳虚实     上面的鉴别表,大家有 ...查看全部
图:阴阳虚实鉴别表
阴阳虚实鉴别表.png

 
图:脉的阴阳虚实
脉的阴阳虚实.jpg

 
 
上面的鉴别表,大家有能力的话,可以把它分得更仔细,它只是范例,或是代表而已,不是绝对的,但它是正确无误的,这点可以放心。
           

遇到一个症状,首先要判断热证还是寒证,热证分为阳实和阴虚,寒证分阳虚和阴实。人的个性分单纯性有四种,混合的个性有七种,阳实阴虚一种,阳虚阴实一种,阴阳两虚也一种。所以利用寒热可以把你的个性、体质,把它综合起来。
          

我们先看看表情部份,一个病人进来,我们先看他的神情,阳虚的人他的表情是安静,就是说你看他的神情、面部的表情部份。阳虚的寒证是安静,到了阴实就叫沉静、沉默,比安静更安静,沉默的现象。
          

沉默寡言容易有精神自闭的现象,所以要判断一个精神病,阳虚叫忧郁,于是我们可以在这边里面写他情绪的反应,阳虚的人是容易忧郁,到达阴实是抑郁,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看,天气冷的时候,人潮就不沸腾,安安静静的,冷天刮风下雨,百货公司没有人去逛,安安静静的阳虚,阳是热闹,已经不热闹叫做安静,没有阳气就属于安静,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就是阳虚忧郁。
            

阴实,阳虚己经不热闹了,再加上冷的现象,这种阴实就沉默,所以他的个性会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就是你跟他讲话,他也只是笑一笑,很少讲话,因为他不讲话,你没辨法了解他心里想什么,他已经把忧郁压下去,所以精神抑郁的人容易有自杀倾向,天天嘴巴喊说要自杀的,比较不会去自杀,反而要自杀的不跟人家讲,这就是抑郁的现象。
            

阳实的表情是急躁,有发高烧的人,心情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急是急性;躁是足部,叫坐立不安,这是阳实的反应,而他的情绪属于暴怒。个性急燥的人,情绪容易暴、突然生气,像火山爆发一样。
             

阴虚的人,他的情绪是心烦、坐立不安,以上是寒证跟热证。很标准的四个个性,如果他阴虚加上阳虚,心烦又忧郁的现象,在西医叫精神躁郁症,烦躁的躁跟忧郁的郁合在一起;阴阳两虚,像女性更年期,动情素、黄体素同时不足,就是出现阴阳两虚的内心忧郁、外面心烦。
           

其次我们看面色,看病人脸的颜色,阳虚是苍白色,好像生一场大病之后的样子,我们常讲的气色不好,都属于阳虚,脸色苍白,所以叫气虚或阳虚。   阴实比较暗,偏褐色,或暗褐色。脸色苍白接近白色的,这一种阳虚都属于肺的部份,而暗褐色,阴实以肾为主,肾属于黑色,所以脸暗褐色,好像晒过太阳,脸有点黑黑的,这叫阴实。我们只要看看自己的手,把手放在冰箱里面,冰冷了一二分钟以后拿出来,指甲变紫色,手掌变暗暗的,好像是手脚冰冷那种颜色,就属于阴实,因为阴实会静脉曲张,血液循环不良,所以会出现暗褐色。
           

那阳实的人面红、面赤,整张脸是红色的,阳实的人面赤有光泽,整个脸红的发亮;阴虚之人脸潮红,潮红只在颧骨附近,脸颊的地方有红红的没有光泽,好像是把腮红涂上去一样,所以阳实跟阴虚脸都会红,阳实有面赤有光泽,阴虚是局部潮红,没有光泽。
            

接下来我们看病人手脚四肢的部份,阳虚是手脚不温暖,可是也不代表他冰冷,手脚不温,摸起来有一点温度,但又一点凉凉的。阴实是手脚冰冷,阳实的手脚灼热,整个手掌脚掌都发热;阴虚是手脚掌心热热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看呼吸。阳虚的人胸闷,在呼吸而言,阳虚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所以会胸闷,为了解除胸闷,他会咳,咳一二声,或叹气或长嘘一口气,让气吐出来。阴实是叫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喘,在疾病而言叫肺气肿,不只支气管扩张,连肺泡也通通打开开。
            

反之肺阴虚卵磷脂不够,他吸空气很困难,一吸胸就会不舒服或疼痛,因为肺泡打不开来。至于热证的阳实,呼吸急促,呼吸声音很大,吐出来的气是热的,阳实呼吸急促,结果就会咳嗽,像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就会一直咳,咳到后面气管痉挛过度,就咳不出来了,因为气堵住了,就变成喘,所以先咳后喘都是急性的病变。而阳虚阴实的寒喘,叫哮喘,先喘后咳,两者不同,若要用名贵药,阴虚是冬虫夏草,阳虚是粉光参,两者作用机理刚刚好相反,互相抵销,所以若不懂得加味来调和他们,花了大把银子,只是劳民伤财。
           

阳实的人喜寒而恶热,阴虚喜凉恶温,阳虚畏寒喜欢温暖,阴实恶寒。所以利用喜欢或讨厌寒热,也可以把体质区分开来。那么既怕冷又怕热的体质都是阴阳两虚。
           

饮水的部份。喝水是跟口渴有关,阳实的,水入即渴,或者是口渴欲饮也可以。阳实的体内是一个热炉,水进去马上被蒸发掉,因此拼命喝水。阴虚之人是渴欲饮,喝二三杯,他就不再口渴。阳虚则是口干不欲饮,倒一杯开水给他喝,喝了一口就不喝。阴实是饮入即吐,因为满肚子都是「坏水」,满肚子都是冷的,喝不下去,所以跟阳虚很容易区分。
             

底下再看排便,这个可以分很多,一直分下去,几乎可以说分不完。但是大原则就是这四个阳实的排便是痾羊屎,有闭结的现象,便秘又一粒一粒的东西叫闭结,到达阴虚会有便血。大便一条一条的,不是一粒一粒的,因为阴虚干燥,一条一条的粪便把肛门搓破,会有出现血丝的现象。阳虚是溏便,溏就是软趴趴的,便便都浮在马桶水面上,没有沉下去的力量。等到阴实,不是软便、黏便就是腹泻,轻微的是软便,再来是黏黏的粪便,最后是腹泻、拉肚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教的是远血和近血的症状诊断,现在我们阴虚排便,跟肛裂也要分开鉴别。很多人前面一节粪便太粗太干,硬是把肛门撑开,撑开之后,粪便没有血,但是卫生纸擦肛门的时候有血丝,粪便没血而卫生纸上面有血丝是肛裂,肛门裂开治不治都无所谓,因为不是真正出血,要治也可以,不治也可以。
              

阴虚的现象是粪便一条一条,上面有血丝,因为已经从直肠到肛门有刮破的现象,刮破以后,肛门周围的静脉会曲张,造成内痔,所以内痔是阴虚造成的,不是阳实,阴虚才会便血。内痔出现,没有便秘,可以用槐花散来治疗;便秘的可以用乙字汤或消痔丸之类。但是内痔,因为有静脉曲张在里面,都要加上桂枝茯苓丸,否则疗效不完全。
             

再来讲小便。阳实的人是真正的尿多,阳是功能,血液过滤成尿液的功能太强,这个跟阳虚的小便清长要区分。至于阴虚是水分不够,所以尿少而红,小便出来热热的烧灼感,我们中医讲尿赤、尿短、尿少。夏天温度30度以上,到外面去晒太阳、运动,或是工作两三个小时回来,小便都容易这种现象。还有婴儿,夏天天气热,父母或褓姆没有定时给喝水,到了晚上,换尿布的时候,发现小贝比尿布中黄黄红红的的现象,这种婴儿到了晚上一定睡不着觉,因为他阴虚缺水心烦不会表达就用哭的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小儿夜啼,方剂学里面的导赤散治疗小儿夜啼,并不是惊吓到的夜啼,而是小孩夏天水喝太少,身体没有水来利尿而体温上升,导致心烦睡不着而哭闹,这种导赤散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会出现,只要是傍晚、下午一二点出去散步,走到四五点回来的都容易有这种现象。

小便透明清长、没有颜色是阳虚的小便,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小便透明状、没有颜色,既清稀又多就叫清长,这种体质是阳虚。等到阴实的冷到极点,水会凝结像冰块一样,所以小便多又有白色混浊物,这个白色混浊物排出去时有一股腥味,这是阴实的体质。有些男生到了冬天,小便的时候,本来身体没有抖,小便清长,到了尿到快要结束时,忽然这样抖一下子,出现一节白色的混浊物出现,就属阴实的现象。

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525 次浏览 • 2016-01-31 20:47 • 来自相关话题

图:寸关尺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 ...查看全部
图:寸关尺
8.jpg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中医图谱—很详尽,值得珍藏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12 次浏览 • 2016-01-31 20:37 • 来自相关话题

      ...查看全部

1.jpg


2.jpg

 

3.gif

 

4.jpg

 

6.jpg

 

5.jpg

 

7.jpg

 

舌诊36舌图——《敖氏伤寒金镜录》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840 次浏览 • 2016-01-31 20:00 • 来自相关话题

    网上找了很多,多数只有文字没有图。唯独这个版本有图,但是之前的序和作者都不太清楚,希望知道的朋友可以告之。   按照上面的舌图,下面 ...查看全部
 
 
网上找了很多,多数只有文字没有图。唯独这个版本有图,但是之前的序和作者都不太清楚,希望知道的朋友可以告之。

242dd42a2834349b127018d4c9ea15ce36d3be68.jpg

 
按照上面的舌图,下面有分别讲解。
 
===================正文==================
 
第一‧白苔舌
 
舌见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证也。宜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治之。 
 
【介按】 白色为寒,表症有之,里症有之,而虚症实症亦有之。凡风寒湿邪,国中皮腠,即为白苔。寒湿本系阴邪,白为凉象,故舌苔白色。如白滑而腻者,湿与痰也。白滑浓腻者,湿痰与寒也。惟薄白如无,则为虚寒。白如积粉,则湿热或痰热也。因肺主卫、主气、又主皮毛,而太阳经亦主一身之表。凡受风寒,先入皮毛,内应于肺,其舌无苔而润,或微白而薄,或浮白薄滑。外证必恶寒发热,而口不渴,此是风寒初感也。治宜辛温解表。如苔白而燥刺者,外证初在微寒,继即发热不已,此是温邪在肺,治宜辛凉清解。如苔白而粘腻者,外证必发热、头重,身痛而口不渴,此是湿邪在于气分也,治宜解肌去湿。如舌苔白燥、或白而边红。外证见发热口渴。咳嗽喉痛。此是风温入肺。治宜轻清凉解。如苔白中带红。外证头痛身热。口苦、眼赤、胁痛、耳鸣、脉象浮弦而数者。太阳之邪已入少阳也。治宜清解少阳。或白苔浮滑,带腻、带涨,刮之有净、有不净者。亦有尖白根黄者,是邪在少阳经之半表半里也。至若此苔系是白滑而边淡红,邪在半表半里膈膜之间。即《金匮要略》所谓“舌上如苔。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之候。故用小柴胡汤以达膈膜之邪,即栀子豉汤亦为清热达邪之良剂也。 
 
小柴胡汤
柴胡(四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二钱) 半夏(二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钟,温服。 
【介按】 程应旄曰。方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 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 也。 
 
栀子豉汤
(从金匮要略新补)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介按】 山栀味苦性寒。其子色赤象心。其花色白象肺。故为从肺入心。以治心中烦热而导之下行。兼除上下之邪 热。豆形色黑象肾。蒸发为豉。其性轻浮。能引肾中水液上升,以降心中之热。而除胃外之邪。夫心肾相济。阴阳相和。则烦热懊 等证俱解。而为清热退邪之良剂也。
 
第二‧将瘟舌

舌见红色。热蓄于内也。不问何经。宜用透顶清神散治之。 

【介按】 舌色如淡红、嫩红、或白中带红。外证初起微寒。继即发热不已。口渴甚者。温邪初起也。治宜辛凉清解。 
如纯红或鲜红起刺者。胆经与营分邪热炽盛也。治宜苦寒清解。如不解,是温邪伏于少阴。而发于少阳之表。治以滋少 阴之液。则少阳之热自解。如舌绛神呆。语言颠倒。小便赤涩。点滴如稠者。此热结膀胱也。急宜导赤清热。如舌色鲜 红。神昏谵语。见于斑疹已透之后者。热痰乘于胞络也。治宜清热消痰。若舌色鲜泽纯红。外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 者。温邪入于胞络也。轻则于清解药中,加广郁金、鲜石菖蒲等味以开之。重则用牛黄丸至宝丹等、以芳香开窍,又据 《舌鉴辨正》谓“将瘟舌。即纯红舌。非纯而不杂。即瘀红之色也。”脏腑热极者、中时疫者、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宜 三黄白虎加连翘。或大小承气等酌用。此舌亦有表证者。则两脸周身必发热、头晕、目眩、乍热乍寒、脉浮数。邪热在 太阳也。宜薄荷、荆芥、葛根、生甘草、凉散表邪。不可遽用“寒凉攻下”。今此舌只用含有刺戟性之透顶清神散以吹鼻 取嚏。因病在神识昏愦之际。乃是临时救急之法也。 

透顶清神散
猪牙皂角 细辛 白芷 当归 上为细末。各等分。和匀。病患先噙水一口。以药少许吹鼻内。吐出水。取嚏为度。如未嚏,仍用此药吹入。凡瘟 疫之家。不拘已未患者。皆宜用之。 

【介按】 此方取细辛、皂角。善能刺戟神经以开窍。配以白芷之芳香上达。当归之通脉舒筋。仿通关散之意以吹鼻 取嚏。凡遇神识昏愦。人事不知之症。临时用之。即能开窍而苏神也。
 
第三‧中焙舌

舌见红色。内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热结于里也。君火炽盛。反兼水化。宜凉膈散、大柴胡汤下之也。 

【介按】 邪热传里。热结燥实。治宜急下存津。故凡苔见黑色。病必不轻。无论寒热虚实。皆有黑苔。惟以润、燥、 老、嫩为辨。今此舌中黑而边纯红。系是邪热入里。灼烁胃津。故用凉膈散。去其膈中无形之热。再用大柴胡汤之表里 兼治也。 

凉膈散
生甘草(二两) 大黄(二两) 连翘(四两) 山栀子(一两) 薄荷叶 黄芩 朴硝(各一两) 每服一两。水二盏。淡竹叶二十余片。煎至一盏。去渣,入生蜜少许。不拘时热服。以利为度。 

【介按】 此方即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山栀、黄芩、竹叶,为清膈热之良剂。汪昂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散火于上。而以大黄、芒硝之猛利,荡热于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大柴胡汤 
柴胡(四钱) 黄芩 芍药(各一钱五分) 半夏 大黄(各二钱五分) 枳实(麸炒二钱) 上 咀。每服八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 

【介按】 陈古愚曰:方用芍药、黄芩、枳实、大黄者。以病势内入,必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内之烦急也。又用柴胡、 半夏、以启一阴一阳之气。生姜、大枣、以宣发中焦之气。盖病势虽已内入,而病情仍欲外达,故制此汤,还藉少阳之枢而外出,非若承气之承热气也。
 
第四‧生斑舌

舌有红色而有小黑点者。热毒乘虚入胃。蓄热则发斑。宜用玄参升麻葛根汤、化斑汤解之。 

【介按】 舌苔纯红起刺者。外证必有烦躁不宁。耳聋颧红。胸前发斑。甚则神昏谵语。治宜清少阳之热。解营分之 邪。或舌如芒刺。斑见紫色。目赤面红。神呆不语。治宜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丹皮、芍药。)去芍药,加焦山栀、 银花、菖蒲等味。以解包络之热,至于斑色之轻重。前贤吴坤安分辨甚晰。其言曰。“凡斑疹赤者为胃热。紫色为热甚。 
紫黑为胃烂。赤斑五死五生。黑斑九死一生。鲜红起发稀朗者。虽大不妨。如针头稠密。紫黑成片者难治。蓝斑黑斑者 死。”又据《舌鉴辨正》。对于此舌之治法。大相悬殊。爰述其言曰。“全舌纯红而有小黑点者。脏腑皆热也。伤寒邪传阳 明府。失治、以致邪火逼入三阴证。或疫毒直中三阴证。或实热人误服辛温药。燥伤三阴证均有之。不论老少何病何脉。见此舌,即宜十全苦寒救补汤。(生石膏八两研粉 生知母六钱去毛 黄柏四钱 黄芩六钱 大黄 芒硝各三钱 生陈浓 朴一钱 生枳实钱半 暹犀角尖四钱)倍加真犀角尖。连服必愈。旧说用元参、升麻葛根汤及化斑汤。误人多矣。”但舌 苔有红中兼紫黑斑。或外证兼发斑者。心胃热极也。宜用三黄汤。(黄连、黄芩、大黄。)合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 粳米。)加减治之。 

玄参升麻葛根汤
即玄参升麻东加葛根。 
【介按】 升麻性主上升,为升发上行之专药。如若治伤寒失表失清,及温暑时邪,与胃热相抟而发斑之症,须防肺气上逆,转致喘嗽之患。葛根虽能鼓舞胃气,升津止渴而解肌热,若治发斑亦不相宜。是以先贤朱震亨先生曾有“凡斑 疹已见红点。不可用升麻葛根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之戒。至若元参。虽能滋液消斑。兹与升麻、葛根同用,恐是杯水车薪,无益于事。故《舌鉴辨正》有“误人多矣”之讥评也。 

化斑汤
即白虎东加人参。 
【介按】 赵以德云:“石膏能治三焦火热。功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为君。知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人参生津,益所伤之气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而为佐也。”据是以观。则知是方以救肺为主。虽亦能清胃生津,惟治舌红而有黑点,热毒入胃而发斑之证,尚须参用承气法为是。
 
第五‧红星舌

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介按】 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 蓄血发黄。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兹以湿热瘀郁熏蒸成黄。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是属湿热发黄之治法。倘如失治之后,则郁热炽盛,灼耗脾液,而舌现红星,成为热毒传里之症。如《舌鉴辨正》所谓 “全舌纯红而深红星,乃脏腑血分皆热也。中燥火者,中疫毒者,实热人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其病多大热大渴,心胸胀满,皮肤燥痒,日夜不能眠,大便秘、小便涩不等。(均属里症)宜十全苦寒救补汤急投”者是也。 

五苓散
泽泻(二两五钱)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五钱) 官桂(五钱) 木通 滑石(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入姜汁并蜜各少许,用白滚水调服。 
【介按】 《医宗金鉴》云:“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 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 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 气腾津化。渴自止也。”又云:“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兹又加以滑石、 甘草、木通者。因太阴湿郁蒸热为黄。既宣其气化。并渗其湿热。使黄从小便而解也。
 
第六‧黑尖舌
舌见红色,尖见青黑者,水虚火实,肾热所致。宜用竹叶石膏汤治之。 
【介按】 伤寒传热入里,则舌苔变黑,有自舌中黑起延及尖根者,亦有自尖根黑起延至中心者,治宜急清阳明之热,以救胃中之燥,故以竹叶石膏汤主之。倘如热邪炽甚,则变芒刺干焦,急宜犀角地黄汤去芍,加花粉、麦冬、石斛等味,以养胃液而退邪热,庶几外可得汗而解,内可热清而愈。然亦有仿用承气之例,而急下以救液者,盖因肾为胃关,开窍 于二阴,故宜急清胃热而存肾液为治也。 

竹叶石膏汤
(从伤寒论新补)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粳米(半升) 上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介按】 此张仲景先生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急欲吐之方也。张隐庵曰。“竹叶凌冬青翠。得冬令寒水之气。半 夏生当夏半。得一阴之气。参草粳米。资养胃气以生津液。麦冬通胃气之络。石膏纹肌色白。能通胃中之逆气。达于肌 腠。总令津液生而中气足。虚热解而吐自平矣。”兹治舌见红色而尖见青黑者。是清胃热而存津液也。 
 
第七‧里圈舌
舌见淡红色,而中有一红晕。沿皆纯黑。乃余毒遗于心胞络之间。与邪火郁结。二火亢极。故有是症。以承气汤下之。 
【介按】 舌苔淡红而起重晕者。乃是温病热毒传内之证也。热毒传内一次。舌增红晕一层。一晕尚轻。二晕为重。三晕必死。因其邪热上乘胞络。外证必有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或发斑疹等证。症极危险。故先治以调胃承气汤。速清 热毒而存液也。 
调胃承气汤
(方见前) 炙甘草(三钱) 大黄(六钱) 硝(二钱) 上 咀,用水一钟半。先煎甘草、大黄,将熟去渣。下芒硝。再煎三五沸,顿热服。 
【介按】 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故君以大黄之苦寒涤热。臣以芒硝之咸寒软坚。更佐甘草之甘缓。俾留硝黄于胃中。清热而解毒也。
 
第八·人裂舌
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亦有此形者。
(介按∶此句指图形而言。)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
宜用 凉膈散治之。 

【介按】 年老之人。辄有舌中开裂。其苔则滑腻。或滑而微白。乃是津液干枯之体。而患寒湿之象。治疗适当。尚 属不妨。
惟不论男妇老少。凡患暑温燥热之症。而见苔色焦黄。或兼灰黑燥刺。致有裂纹如人字。或如爻字。外证身热 口渴。甚则神昏、谵语。治宜亟与白虎汤合承气汤。以急下而救液。今治以凉膈散者。是使热降清升。上下通治之义也。
前贤梁特岩云:“不论白、红、黄、黑各舌,若中有裂纹。如川字、爻字、人字不等。或裂字直槽者。多由实热人误服温 补药。热火在脏腑相争所致。大承气虽能下毒。而未能凉沁肠胃。宜以白虎汤合与承气。循环急服。不知者以为太重。 实则力求周密之策也。”凡实热内逼而见此舌。皆宜如此以治之。 

凉膈散
(方见前)
 
第九·虫碎舌
舌见红色。更有红点如虫蚀之状者。乃热毒炽甚。火在上、水在下,不能相济故也。宜用 
小承气汤下之。

【介按】 舌绛碎而有深红之点者,是属热毒蕴久不宣。熏蒸上达之候。故宜小承气汤以荡涤之。然亦可用白虎合犀角地黄东加减而治之。藉清热毒而滋津液。庶或有济至于红色虫碎舌。是红舌中更有红点如虫碎之状者。热毒炽盛也。宜用小承气汤下之。如不退,再用大承气汤攻之。惟邵仙根谓。“舌绛碎而有黄白腐点者。此湿热邪毒蕴伏不宣。蒸腐气血。化为瘀浊。得风木之气化而成虫也。”但《金匮要略》有“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之证。则邵氏之言。又为疳蚀之症矣。

小承气汤
(从伤寒论新补)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介按】 唐容川曰。小承气汤、重在小肠。故仲景提出“腹大满”三字为眼目。盖小肠正当大腹之内。小肠通身、 接连油网。油是脾所司。膜网上连肝系。肝气下行。则疏泄脾土而膏油滑利。肝属木。故枳朴秉木气者。能疏利脾土。使油膜之气。下达小肠而出也。又用大黄归于脾土者。泻膏油与肠中之实热。此小承气、所以重在小肠也。其不用芒硝。以小肠不秉燥气。不取硝之滑润也。
 
第十·厥阴舌
舌见红色。内有黑纹者。乃阴毒中于厥阴经。肝主筋。故舌见如丝之形也。用理中合四逆汤治之。 

【介按】 既云阴毒中于厥阴。其苔应当青滑。依据旧说。因肝属风木之脏。主筋而色青故也。至于淡紫青筋舌。则 淡紫带青而湿润。又绊青黑筋者。乃寒邪直中阴经也。必身凉而四肢厥冷。其脉沉缓或沉弦。可用四逆、理中、等汤以 温之。如小腹痛甚者,宜回阳急救汤。(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五味子)治之。更 须辨其舌之或干、或润。若舌不湿润而干枯者。乃是实热之证。宜用寒凉之剂以治之。即梁特岩所谓“余以为凡舌色纯 红兼显黑丝。必非寒证。当是热气结于足少阴。宜用寒凉药”者之候也。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作八片) 甘草(六钱二分半) 干姜(半两炮)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煎六分。不拘时温服。 
【介按】 方名四逆者。言其能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之厥逆也。取姜附之辛热。助阳以胜寒。因甘草得姜附。能鼓 肾阳而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能通关节而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俾阳气外达。则四肢转温矣。 

理中汤
人参 甘草(炙) 干姜(炮) 白术(炒) 服法如前。 
【介按】 此为温补中气之要方也。王晋三曰。人参、甘草。甘以和阴。白术、干姜。辛以和阳。辛甘相辅以处中。则阴阳自然和顺矣。 
 
第十一·里黑舌
舌见红色。内有干硬黑色。形如小长舌有刺者。此热毒炽甚。坚结大肠。金受火制。不能平木故也。调胃承气汤下之。 

【介按】 苔至黑色而有刺。舌上必然干燥无津。脐腹必然硬满耕痛。大便必然秘结。此是胃中津液将涸。热结大肠。 
故用调胃承气汤。以解邪热而调胃液。但证既如是。不若用大承气汤。奏效较速也。 

调胃承气汤
(方见前)
 
第十二·死现舌
舌见黑色。水克火明矣。患此者。百无一治。右前舌。虽有色图。恐其久而渝淡无辨。故注之。
介按 苔见黑色。不论寒热。虚实诸症。皆有此色。
惟舌至全黑。病已入里。非脏腑极热。即为脏腑极寒。
若虚寒而舌黑。则必湿滑无苔。
若真寒假热而舌黑。则比全黑而不分经。
如全黑无苔而底纹粗涩干焦。刮而不净。是为热极之候。
如全黑无苔而罅点。干燥少津而光亮。此为绛色之变态。是肾虚液涸之证。
如全黑而有罅有点。是热极之实证。
惟苔黑腐烂。为心肾俱绝。
舌黑卷缩为肝脏已绝。
皆为不治之症。兹谓水克火而百无一治者。即是脏腑极寒极虚之证也。 
 
 
第十三·黄苔舌
舌见尖白根黄。其表证未罢。须宜解表。然后方可攻之。如大便秘者。用凉膈散加硝黄泡服。小便涩者。五苓散加 木通合益元散加姜汁少许。以白滚汤不拘时调服。

【介按】 凡表证如风热暑燥。皆有黄舌。惟伤寒由表入里。传至阳明之府。其舌必黄。由浅转深。今见尖白根黄。 
此系太阳感寒。阳明内热。或风热之邪。客于阳明之表。均宜凉散为治。盖以白苔主表。黄苔主里。太阳主表。阳明主里。故舌苔见尖白根黄。或见白中带黄。如或微黄而薄者。其舌必黄燥。此是表邪初入于里之候也。外证必见恶寒身热,治宜辛凉解表。若根黄尖白而不甚干,短缩不能伸出者。有宿食也。宜下之。若恶寒已罢。而惟身热便秘者。此是邪热入胃。故宜凉膈散治之。硝黄用泡者。取其药力之专也。至若小便短涩。舌见黄腻。乃是湿热未净之候。故用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味。渗湿清热以治之。 

凉膈散
(方见前) 
五苓散
(方见前) 
益元散
(从名医方论新补) 滑石(六两水飞) 甘草(一两) 辰砂(三钱) 上为细末。新汲水一碗。调服三钱。 
【介按】 此方即六一散加辰砂也。取其益气而不助邪。逐邪而不伤正。故有益元之名。柯韵伯曰。心为五脏主。暑热扰中。神明不安。必得朱砂以镇之。则神气可以遽复。凉水以滋之。则邪热可以急除。此清心之阳。热可通行也。 
 
第十四·黑心舌

舌见弦白心黑。脉沉微者,难治。脉浮滑者,可汗。沉实者,可下。始病即发此者,乃危殆之甚也。调胃承气汤下 之。 

【介按】 此舌当作四节解之。
其一。舌见沿白心黑。脉沉微者。有始病即见此舌。非由白黄变化舌转瘦小者。为真脏中寒而寒水凌心。肾色外见。急用温剂治之。稍缓则误事。故曰难治。此即章虚谷所谓“凡黑苔,大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其润而不燥。或无苔如烟煤者。正是肾水来乘心火。其阳虚极”之候也。
其二。脉浮滑者。可汗。即仲景《伤寒论》所谓“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之候也。
其三。脉沉实者。可下。其舌如中黑无苔而舌底干燥有小点纹可见者。 
乃胃经实热。治宜三黄白虎汤(黄连、黄芩、黄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亦有邪热传里。以致舌为黑色。因其热 结燥实。津液焦灼。急宜攻下其热滞以存津。故用调胃承气汤以治之。即王孟英所谓“其舌心并无黑苔。而舌根有黑苔 而燥者。宜下之”之类也。
其四。始病即发此舌者。乃是寒邪直中三阴之证。其舌必润、症势险急。不及救治。故曰危 殆之甚也。 

调胃承气汤
(方见前)
 
第十五·尖白根黑舌
舌尖白苔二分根黑一分者。必有身痛恶寒。如饮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汤。下利者,解毒汤可。此 亦危殆也。 

【介按】 白苔带黑点。或带黑纹而粘者。此属太阴气分之湿证。故有身痛恶寒。渴不多饮之候。治宜行湿和脾。故以五苓散主之。若自舌根黑起至尖。甚至刮之不脱。湿之不润。此时邪已化热燥耗胃液。故见自汗、口渴之证状。而用白虎汤清胃热以治之。若热邪从阳明而转至太阴。其热愈深。其毒愈重。此时苔色转见纯黑而无芒刺矣。因其热毒无处发泄。直奔大肠而暴下。形同下利。故宜速用解毒汤。以解肠胃之热毒为最要。然症势至此。亦危极矣。 

五苓散
(方见前) 

白虎汤
知母(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 石膏(四钱) 糯米(一撮) 上 咀。每服一两。用水一钟半。入糯米。先煎。下诸味。再煎去渣服之。加人参亦可。 

【介按】 张仲景《伤寒论》内之白虎汤。有粳米而无糯米。盖糯米甘温。能收自汗。不若粳米之甘平。色白入肺。 
除烦清热以止渴也。柯韵伯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热灼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有大热而未成实。终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臣。用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作甘稼穑。寒剂得之缓其寒。苦药得之平其苦。使沉降之性。皆得留连于味也。得二味为佐。庶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矣。更加人参以补中益气而生津。协和甘草、粳米之补承制石膏。知母之寒。泻火而土不伤。乃操万全之术者也。 

解毒汤
黄连(一两) 黄柏(五钱) 山栀子(二十枚) 黄芩(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热服。 
【介按】 汪昂曰:寒极曰阴毒,热极曰阳毒,是方名曰黄连解毒。是君以黄连直解心经火毒,黄芩泻肺经火毒,黄柏泻肾经火毒,栀子通泻三焦火毒,使诸火毒从膀胱而出也。
 
第十六·白苔黑点舌
舌见白苔中有小点乱生者。尚有表证。其病求之虽恶。宜凉膈散微表之。表退即当下之。下用调胃承气汤。 

【介按】 舌苔白而中有燥刺者。此系温邪在手太阴肺经。外证初必恶寒。继即发热不已。症势虽似恶候。治宜辛凉 清解。宜用凉膈散先清上中二焦之热。若热退而大便未下者。即当改投攻下之剂。如欲下之。宜与调胃承气汤。 

凉膈散 调胃承气汤 (方见前) 

第十七·灰苔黑晕舌
舌见如灰色。中间更有黑晕两条。此热乘肾与命门也。宜急下之。服解毒汤。下三五次。迟则难治。如初服,加大 黄。酒浸泡。量大小用之。 

【介按】 舌至灰色。病概非轻。如苔燥少津。均是实热里症。而无虚寒表症。如温燥时疫。郁积停胸。蓄血如狂。 
宿食未消之类是也。若伤寒已经汗解。而舌尖灰黑。此是宿食未消。或因食滞而余热复炽。治宜调胃承气汤。若杂症而 见此舌。宜用大承气东加黄连治之。今以舌见灰色而有黑晕两条。是属热毒传遍三阴。治法急宜泄热攻下。如白虎合承 气汤。或十全苦寒救补汤(方见前)以急下之。大便下后。再用解毒汤以清解余热。惟热毒传里已深。若嫌解毒汤太轻,故须急投三五次,服至灰晕退净为止。初次服时,加酒浸大黄泡之,其分量,须别病患之年龄酌用之。惟舌见灰黑,是 足三阴杂病,而以太少两阴为较多。其始由白渐黄,由黄而转灰黑者,为传经症。或生刺点燥裂,不拘在根在尖,均宜急行攻下。又有淡灰色中而起深黑重晕者,为温病热毒,急宜凉膈、双解等剂,以清热解毒治之。然亦有屡经汗下而舌 苔灰黑不退,其舌滋润,或不润不燥者,脉必虚微无力,此系汗下太过,伤其津液,治宜养津滋液为要,不得妄用硝黄矣。 

解毒汤 (方见前)
 
第十八·微黄舌

舌见微黄色者。初病即得之。发谵语。此由失汗,表邪入里也。必用汗下兼行。以双解散加解毒汤两停主之。 

【介按】 舌苔微黄而薄。是外邪初入阳明。犹带表证。微兼恶寒。治宜辛凉解散。
如黄而兼燥。外证不恶寒、反恶 热。是邪初入阳明之里。或温热内发欲出阳明之表。治宜凉解里热。是以风热温暑之表证。及伤寒传入阳明之府证。其 苔必现微黄。
如若失治。则黄色由薄而转浓。甚则变为焦黄。外证大热、大渴、谵语、便闭、或无汗、或自汗。此因热 邪由表入里。治宜汗下兼行。但须清解凉散。
今因双解散内有辛温升散之品。故加解毒汤以佐之。凡治此等证候。用药 必须随症斟酌。
倘如舌苔黄燥。或生芒刺。而有脐腹胀满硬痛之证者。治法又宜急下以存津。 

双解散加解毒汤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 草(二两) 荆芥(半两) 白术 山栀(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服。不拘时。一云有桂枝二两。 

【介按】 双解散。即防风通圣散去硝黄是也。今此方有硝黄而无薄荷。名之曰双解散加解毒汤者。谅系双解表里热 毒之意也。吴鹤皋曰。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 药以和血。桔梗、白术、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 
 
第十九·白苔边黄舌
舌中见白苔。外则微黄者。必作泄。宜服解毒汤。恶寒者。五苓散。 

【介按】 白苔属肺。黄苔属胃。兹因热炽于胃。邪尚在肺。日久不解。则肺胃之邪热。移于大肠而作泄。故用解毒 汤以清热解毒。如若外证恶寒者。则为寒湿作泻。其舌必润。故用五苓散以渗其湿也。 

解毒汤 五苓散 (方见前) 
 
第二十·微黄舌*
舌见微黄色者。表证未罢。宜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里双除。临证审用之。 

【介按】 黄苔薄滑者。是邪初入里。表症未罢。热未伤津。犹可用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类。轻清泄热。以透表 邪而达肌表。
若黄薄而腻者。则为湿热腻滞之候。治宜于清热之中兼用渗湿之品。故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以治之。
但邪 尚在半表半里之间。小柴胡内之人参,用时尚须斟酌。故曰临证者审用之也。
若舌苔黄腻而垢。或干涩深黄浓腻者。此 是表邪入里之候。故宜大柴胡汤以下之。 

天水散
太原甘草(炙一两) 桂府滑石(六两) 上各另为末。每服五钱。入生姜汁并蜜各少许。用葱白汤任意调服。如发表用豆豉、葱头煎汤调服。 

【介按】 柯韵伯曰。“滑石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从小便而泄。炙甘草禀草中冲和之性。调和内外。止渴生津。用 以为佐。保元气而泻虚火。则五脏自和矣。”又据原文谓“如发表,用豆豉、葱头煎汤调服”者。因葱白、豆豉即古方之 葱豉汤。为治新邪初感引动伏热之要剂。是以张路玉谓“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着。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 
靡不随手获效”也。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二方见前)
 
第二十一·黄心舌
舌有黄心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色为恶症。为恶亢害鬼贼,邪气深也。不治。宜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介按】 伤寒由表入里。舌苔必然先白后黄。及至纯黄无白。邪已离表入里。即仲景所云“胃家实”也。因舌中属 胃。凡肠中有燥矢。舌心必然黄燥、或黄浓焦老。中心裂纹起刺。腹中硬满胀痛。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否则由黄转黑 而燥。大便秘结。犹可以承气下之。
如若失治。舌变枯黑燥裂。坚敛焦刺。乃是肾津胃液俱竭。情势危险。是属不治之 症矣。
倘如不忍坐视。惟以大剂滋液清热之品。希冀万一而已。原文所谓“宜用调胃承气汤”之句。应在“宜急下之” 之下。非在“不治”之下。古书文法。类多如是。不独此条为然也。 
调胃承气汤 (见前方)
 
第二十二·左边白苔舌
舌左有白苔而自汗出者。不可下。宜白虎东加人参三钱服之。 

【介按】 舌左边主胃。故白色在左。其苔必燥。而自汗出。则为胃热炽盛。是以治法宗仲景《伤寒论》“服桂枝汤大 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之例。盖以汗出过多。恐伤阳明之液。故用白虎加人参。急救胃 液而滋阳明之燥也。 

白虎汤 (方见前)
 
第二十三·右边白滑舌
舌右有白苔滑。病在肌肉。为邪在半里半表。必往来寒热。宜小柴胡汤和解之。 

【介按】 凡风寒之入。由皮毛而腠理。为阳明少阳之界。作表症看。非邪已入阳明之里。而复传于少阳也。如外证 身热微寒。或往来寒热。舌苔中白边红、或根白尖红。脉象弦滑者。此邪在于肌肉腠理之间,阳明少阳之界。治宜解肌 为主。以取肌表之汗。则寒热自退。因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是以少阳之症。有兼太阳者。有兼阳明者。兹以阳明兼少 阳为病。舌右白滑而往来寒热。治法宗仲景《伤寒论》“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也”之意。故用小柴胡汤治之。俾上焦之痰饮化而津液行。胃气一和。 
然汗出。则寒热自解矣。
 
知识来源:舌诊36舌图——《敖氏伤寒金镜录》_中医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p/1128846407

中医狂人倪海厦惊人语录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3707 次浏览 • 2016-01-31 15:58 • 来自相关话题

图:倪海厦 1、艾滋病是一场大骗局:      我可以断定AIDS是无害的,绝对不会致人于死的,人类之所以有艾滋病是由于滥用兴奋剂(毒品)造成的,而且与同性恋无关,由于毒品广泛被 ...查看全部
图:倪海厦
item-0E27A4B4-526633180000000000523B480816798F.0_.300x300_.jpg

1、艾滋病是一场大骗局: 
    我可以断定AIDS是无害的,绝对不会致人于死的,人类之所以有艾滋病是由于滥用兴奋剂(毒品)造成的,而且与同性恋无关,由于毒品广泛被圈内人使用,所以此类人较易得到AIDS,还有是病人被诊断出HIV-Positive,医师给予AZT, DDI,DDC等DNA-Chain阻断剂,在服用此类药物以后,产生的副作用,其症状就是AIDS,所以Drug-Aids是肯定的 。     AIDS与HIV-Positive是完全无关的
2、肺癌与吸烟无关:
    肺癌的主要原因与抽烟无关,是因为病人心脏受到伤害,于是奶水逆流入肺才造成的,更年期以后的妇女们虽然已经没有月经,但是妳们体内却还是在制造奶水中,此时如果吃太营养或是补充女性荷尔蒙等,就会因此增加奶水量,此时如果心脏不好,奶水就会逆流入肺,这才是真正妇女得到肺癌的主因
3、奶水就是月经:
    中医理论认为奶水就是月经,我们可以由两个直接证据证明中医是对的,其一是,读者可以问一下你母亲,她在喂母乳期间是否有月经,她一定会说没有月经的,你再问她,那妳当时是否曾经怀孕过,她就会告诉你,傻儿子呀,你就是这么来的,知道吗? 真蠢。 听到以后你是否想过,因为婴儿吸了奶水,所以月经没了,但是卵子却是每个月都准时在排,所以才造成喂奶期间妇女没有月经却仍然会怀孕的事实,其二是,你再问她,她结扎过没有?她说有的,因为发现你这么笨,所以就不想再生了,那你就继续问她,按照西医的理论月经是卵子没有受精,而排出体外的血,妳结扎后已经没有卵进入子宫了,为什么却仍然有月经呢? 我们可以由此两个证据证明月经跟奶水是同源的,而月经跟卵子却是两码子事,喂母乳期间没有月经的情形当然有少数妇女同时有月经的例外案例发生,这是因为有时小宝贝因为注射疫苗而不健康,胃口不好,还有妈妈的身体强健,又胃口很好,吃了许多会增加奶水的食物所造成的
 4、乳腺癌的真正原因是心力受损:
    无论是西药伤到心脏或是情志病,归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心力受损所造成,因此过于担心,过于忧郁,过于紧张,过于恐惧,过于怨恨,过于悲伤,都是最容易得到乳癌的,西药厂研发了许多西药如抗生素,止痛药,许多控制性的药物,女性贺尔蒙等,就连他们研发的维他命E,都会伤到心脏。
5、肝癌并非来自乙肝:
    我深知肝癌并非来自B肝或C肝的带原者,而是另有其因,但是西医为了掩饰自己不知道肝癌是怎么来的,硬柪说是来自B或C肝的带原者机率较多,于是引发人们恐慌,所以才会有人干冒一死来想法去除肝炎病毒,所以干扰素才会有销路,不吓死病人,病人就不会听话,这就是西医一贯的恶劣不要脸的手法,他们到现在仍然沾沾自喜以为把肝炎病毒杀死就不会得到肝癌了,我告诉大家他们完全错了,因为肝癌引发的原因并不是有B肝的人较易得到,而是其它原因,读者记住我说的话,不要喝太多的酒,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参加轰趴,不要吸毒,不要吃西药,不要吃各种的维他命,生活起居正常,饮食正常,多运动多练气功,你绝对不会得到肝癌的 。
6、糖尿病是西药的产物
    会有这么多人得到糖尿病都跟西药有关,第一型糖尿病是注射疫苗所造成的后遗症,第二型的糖尿病也可以说是西医制造出来的。不要去控制血糖,一旦西医说你血糖过高,就找中医看,糖尿病中医可以治,越早越好,如果吃西药越久就越难治的。
7、体检只会吓自己
    不须要检查,自己吓自己而已,西医要吓倒你,才有办法控制你。
8、无论是专精于哪一科的西医,都不是我的对手
    支持我的读者们请注意,你们一旦发现或是听到有哪位西医专门在背后攻击中医时,请告诉我,我一定要将这种西医打败,让这些害人的医师,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大家不要替我耽心,因为只有我可以威胁他们,他们无论是专精于哪一科的西医,都不是我的对手,无法威胁我的,不要忘记我那邪的一面。

倪海厦36条真言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61 次浏览 • 2016-01-31 15:54 • 来自相关话题

   1.当医生首先要知道何谓健康,而健康与否是有“六大标准”的,连何谓健康都不知道的,不用谈医病人。     2.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伤寒杂病论》为主。至于我本人(倪海厦)的方子,以汉唐两朝为主。 ...查看全部
   1.当医生首先要知道何谓健康,而健康与否是有“六大标准”的,连何谓健康都不知道的,不用谈医病人。
 
  2.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伤寒杂病论》为主。至于我本人(倪海厦)的方子,以汉唐两朝为主。网页名(汉唐中医网)即指此。
 
  3.感冒在三天内没医好的(中医),再回去多读书。【现在的很多中医治疗感冒费时一周以上,其实病人往往都是自己好的。】
 
  4.善用仲景方的方是经方家,不能用麻黄、桂枝、附子、石膏、皂䇲、硝、黄、甘遂、乌头等的,且视之如猛虎的,就是温病派,或学而无成的经方家。【可惜上海是温病派的大本营,用桂枝都要4.5克起,用麻黄还要蜜制的。】
 
  5.经方之所以强过时方(宋元明清以降) ,因为其效果弘大又迅速。【疗效是医学的灵魂。】
 
  6.时方至清朝叶天士、吴塘,温病学大起,伤寒六经辨证被卫气营血论取代,自此用药轻灵(或称不痛不痒) ,从此以降,人多以为中医十帖二十帖,半年一年为常事,经方家之「一剂知、二剂已」自此式微。
 
  7.一种学问不以时间上的近现代为进步,不以越变越复杂为进步,而以实际效果为主,治的又快又好的方是王道。【实用主义是对大众最有益的主义,其他的主义都是糊弄人的。】
 
  8.补能恋邪,没事别补。保持心情愉快,天天大便,饮食正常,就是健康。
 
  9.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眩人耳目,作植物典很好,但作药典则嫌其杂,后人耳目多眩,以为「多」就是进步,「新」就是好。学者当以《神农本草经》为主,熟练后再谈其他。【严格说,《本草纲目》是博物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
 
  10.女子之"精华"上行为奶水,下行为月水,逆流入心、肺、髓则为红般性狼疮、肺癌、血癌,积于乳为乳癌。
 
  11.C型肝炎不是肝炎,而是感冒病毒入了肝脏,所以治疗C型肝炎的症状是一路医回去,从厥阴治到太阳,症状是逆者走。【我对倪先生的拜服即从这里开始,这才叫发人所未发!】
 
  12.不论西医中医,温病派也罢,经方派也罢、开刀、放射线、气功都行,若不能令人双足发热、睡眠正常、食欲开、二便利者,就是不行,反之就都可以作。【也就是达到前面所说的健康标准。】
 
  13.中国文化要顺天应人,调和阴阳,中医亦如此。西医反之,甚至要取上帝而代之。所以西医惯于纯化与分离,不用天然物,而高纯度的物质对人体不只是负担,而且有害。所以,中医会直接煮金鸡纳树树皮熬汤喝,西医则是提炼奎宁。中医直接用青蒿,西医提炼青蒿素。
 
  14.试问青蒿和青蒿素一样吗?柳丁和维他命C一样吗?天然物对人体伤害小得多,是故西药对人体伤害大得多,因为太纯。凡是人「作」出来的东西,大自然不消化的,保特瓶即为一例。类推之,纯化药物会在肝肾堆积。【萃取的不一定是精华,往往还是毒药。关键在于人体能否消受。】
 
  15.传统中医学强在以简驭繁,辨证论治,根本不在乎病名,端在医者运用存乎一心。当学者以为中医药典越厚即是进步,病理论述推陈出新即是进步,则陷于西医窠臼而不自知。孰不知中国文化强在归纳法,故万变不离其宗,而西学重在演绎,所以书本越来越厚。病人越来越多。【所谓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好的中医看病是在用归纳法,而西医看病却在用排除法,西医的病名已经太多了,今后将更多。】
 
  16.西医是微观医学,会走入死胡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子宫坏割子宫,肝坏换肝,不行的!试问头坏脖子坏是否砍头疗之?【现在西医也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可惜他们在局部医学上走得太远了,回不来了。】
 
  17.西药的副作用远大于其疗效,偶发急症用之则可,长治不宜。【我们的西医只会给你讲疗效,压根不提副作用。】
 
  18.一种药要吃一辈子才能压的住症状,就不算治好,以此观之,西医的不治之症太多。【如果西医对你说你需要终身服药,这意味着你的病他们治不好,你永远是个病人。可怕的是这句话西医说得越来越频繁了。】
 
  19.当西医说你是遗传,是过敏,表示他在胡扯,以掩示其无知。【方生:这还是被普遍认可的胡扯。】
 
  20.西医药典越写越厚,病名越取越多,此非进步,乃无用之象征。
 
  21.中医是科学,西医是科技。
 
  22.中医的重点是研究"神" ,即内涵,西医则是"形" ,且微观,越钻越细。
 
  23.中医是数千年下来的实验科学,对像是人,把人当人。西医是近百年的新兴科技,对像是鼠,把人当物。【现在中医大学里的老师们把数千年在人身上用之有效的方子放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以此来获得一些数据,说明这方子确实有效。这是一群多么滑稽可笑的老师啊。】
 
  24.中西医的合并不可能,因为风马牛不相及,除非中体西用。也就是说,由中医来诊治,西医负责之前之后的检验即可。【方生:那样的话就是西医辅助中医了,可是中医大学的老师们一再给他们的学生强调,中医只是辅助性医学。】
 
  25.西医打压中医,不信中医,却打听中医的药来作抗菌试验。【因为西医的治疗方法实在是捉襟见肘,他们黔驴技穷的时候就会如此。】
 
  26.西医研究中药的方法根本上就是错的,因为中药的作用原理和西药完全南辕北辙。
 
  27.西医的牙科、眼科、伤科可以看。但内科不行。严格讲,中医的伤科也比西医好。【因为西医钻研的是人的形,人体局部的无关大局的问题他们可以胜任。】
 
  28.西药是块大饼,由药厂研发,送好处给医生和卫生署,医生帮他口舌,卫生署快速核准,由人民纳税的健保(医保)钱付给药厂,这就是利益输送三剑客。【每年的大小医学会议都是西药厂赞助的,血压、血糖的标准也是他们指使制定的,这一切的背后是联系广泛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29.破坏、打击中国文化不遗余力的多是中国人。【自古而然,当今尤烈。一知半解、崇洋媚外、破坏心理,外加自虐心态,促成了这一切。】
 
  30.医生必须诚实,不会治、不能治就要明讲。
 
  31.我(倪海厦)在美国从不参加party ,不学作人,不交际应酬,全心研究上述几本书(指中医经典),所以才能如此之强,愿学者与我共勉之。【我观察到的很多名医钻研经典的没几个,拼命出书,四处演讲,俨然一个社会活动家。】
 
  32.优良的中医筛选只能用比赛的,只比谁治得又快又好,其他不用多说。如果能治得又快又好,我就认输,并拜他为师,还会到处宣扬其医术,不分何种派别。【中国的筛选就比较复杂,其中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名中医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不明就里的大众也就傻乎乎地认为他们的医术水平是市优、省优、国优。】
 
  33.我本来要训练美国人当经方家,比中国人更懂经方的使用,让中国人到美国来跟美国人学中医。【没办法,鉴于中国人现在崇洋媚外的特性,这也不失为一个振兴中医的方法。】
 
  34.我治一得血癌的牙医,在美国只收他1250美金,四星期治好,治一心肌梗塞教授,只收他3500美金,许多美国人都说太便宜了,我总想医者父母心,不愿提高价钱,反而是许多中国人嫌我的药贵。吃西药一辈子都愿意,吃我的中药几天就要治好,如此中国人就是贱!钱被砍了两刀还叫好,治这种中国人我永远不会给他折扣的。【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西医西药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不过这是标标准准的迷信。】
 
  35.少有中医师愿意将苦心研究出来的药方公诸于世,所以必需重赏,由国家出面研究此药方,再卖给民众,不可由民间企业为之,免得富人长命,穷人短命。
 
  36.现在的中医,是中医西医化,说好听是「科学化」,实际上是西医化。怎么没本事让西医中医化呢?中国人可怜啊!【中医界急缺人才,中医的教育有很大问题,我们的中医药大学里,一群唯唯诺诺的庸才正在教授一大群迷迷糊糊的庸才。】

中医问诊单(常规) -附word打印版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862 次浏览 • 2016-01-31 15:49 • 来自相关话题

中 医 问 诊 单 问诊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年龄: 性别:  婚否: 工作: 身高: 体重:     KG 主诉:现有最主要不适及症状(尽量详细): 答:    ...查看全部
中 医 问 诊 单
问诊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年龄: 性别: 
婚否: 工作: 身高: 体重:     KG
主诉:现有最主要不适及症状(尽量详细):
答: 
 
 
一:有畏寒怕冷吗?还是怕热?或者忽冷忽热 有没有汗出?气候变化症状是否加重,哪些症状加重?
 
答: 
二:头部有无异常?如胀、痛、晕等?颈椎、背部、腰部有无疼痛、胀满、冷感? 
答: 
三:眼、耳、鼻、喉、口,是否有异常?如鼻塞、鼻涕、咽干、口苦、口唇干燥、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痛、目眩、目赤、迎风流泪、眼干、眼屎、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流脓等等。
答: 
四:精神状态如何?是否容易劳累、犯困?有无心烦、易怒、喜叹息等?健忘?
答: 
五:小便如何?一日几次?每次尿量多吗?颜色?是否有尿滴沥、尿不尽感?是否刺痛?夜起几次?
答: 
六:大便如何?有无便秘?几日一次?拉肚子?大便成不成形?干燥?放屁多不多?放屁或大便后主诉症状是否减轻?
答: 
七:胃口如何?食欲好还是差?还是饥不欲食?喜欢什么口味的饮食?
答: 
八:是否口渴、想喝水?喜欢喝温热水还是冷水?或者口渴却不想喝水?
答:
  
九:睡眠如何?是否失眠?睡觉会烦躁吗?是否多梦?大概梦些什么内容?打呼噜?说梦话?磨齿?
答:
十:胸部、两肋、胃脘部、腹部、小腹部有无异常?如:心慌、惊悸、喘累、烦闷、烧心、疼痛、胀满等?
答: 
 
十一:四肢是否异常?如:四肢冰冷手足不温、伸屈不利、浮肿、沉重、拘挛、麻木、手脚心烦热、沉重疼痛、关节肿痛、手热脚冷、手脚心出汗?脚后跟干裂?等等。 
答: 
十二:(男)房事是否正常?有无早泄阳痿?是否遗精?是否经常手淫?或者其他症状?
答:
十三:(女)月经和白带是否正常?有无痛经?月经量多还是少?月经提前还是推后?来月经到结束一般几天?月经色淡红还是暗红 有无血块?白带多还是少?白带颜色如何?白带有无异味?生育情况?
答:
十四:脉有没有力?一分钟多少次?有没有早搏?
答: 
十五:既往病史及治疗经过,既往病史诊断及症状,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包括西药治疗经过及中医治疗用药情况)
答:
十六:除了上面的,身体还有其他异常之处吗?
答:
 

中医详细问诊单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61 次浏览 • 2016-01-31 14:42 • 来自相关话题

以下是供大家参考的一个问诊单,最好能够按单填写。 (妇科疾病的问诊补充内容附在后面。)   一、一般情况(必填): 姓名(在此处可用化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单位:    ...查看全部
以下是供大家参考的一个问诊单,最好能够按单填写。 (妇科疾病的问诊补充内容附在后面。)  
一、一般情况(必填):
姓名(在此处可用化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单位:   
家庭住址(省市,不填具体但要知大概省市好判断地理环境):
婚姻情况:
身高:
体重:
二   发病经过和主要症状:(必填,越详细越好)   

  
三,常见部位的身体状态(将所无状态删除,  脉不知可不填):   
面:红,黄,白,黑,青  
眼:瞳仁色灰;白睛色青,色黄;有血丝,有瘀斑,有隆起,有黑   点,眼下 色青,眼皮肿  
舌:肥大,瘦,尖红,滑湿,有齿痕,干,苔腻,黄苔,白苔,中有裂纹,舌下筋脉曲张   
齿:齿痛,活动,  
耳:鸣,聋,痒,痛,流水,  
目:干涩,昏花,眩晕,流泪,痛,痒,   
口:苦,干,酸,无味,溃疡,流涎   
鼻:不通,流涕,不辨香臭,干,   
咽:干,痛,痒,吞咽困难   
胸:满,闷,胀,痛,骨痛,热,凉
乳:胀,痛,增生,肿块,   
胁:胀,痛,热,凉,    腹:胀,满,痛,硬,  
外阴:肿,胀,痛,热,凉,如烧,坠胀,挛缩   
心:烦,悸,慌,紧,痛,凉,热,跳快   
胃:胀,痛,满,酸,凉,热   
头:痛,晕,麻,木,昏,沉重  
手:凉,热,干,出汗,麻,颤,指痛,甲痛,萎缩,   
腰:酸,重,痛,胀,凉,热,  
腿:痛,酸,重,麻,木,肿,胀,僵,软,凉,热,   
膝:痛,肿,凉,热,软,骨痛,无力,   
足:痛,胀,麻,木,软,凉,热,  
四、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必选)——  
饮:多,少,喜凉,喜热,喜温,喜酸,喜辣,喜苦,喜咸,喜甜   
食:多,少,喜米,喜面,喜粥,喜油腻,厌油腻   
睡眠:多,少,失眠,多睡,多梦,易醒  
大便:干,湿,粘,便秘,失禁,色黑,色黄,色白,溏泻,一日一   次,一日数次,数日一次  
小便:多,少,不畅,不禁,色黄,色白,次数多,次数少   
房事:有,无,多,少,阳亢,阳痿,早泄,SY,曾堕胎  
月经:先期,后期,多,少,暗,红,淡,浓稠,清稀,有血块,痛经,漏泻   
白带:有,无,多,少,白,黄,腥,臭
五,回答身体经常有如下哪些症状
发热,出汗,怕冷,怕风,怕热,哮,喘,咳,气短,有痰,打嗝,呕逆,恶心,腹泻,便血,尿血,吐血,鼻血,牙龈出血,烦躁,肢体震颤,肢体僵硬,乏力倦怠,头重脚轻,少气懒言,嗜卧,厌卧,半身不遂,时冷时热,长期低烧,淋巴节肿大,胸骨刺痛,站立觉累,静脉曲张,骨发空,骨发热,梦遗,早泄,阳痿,不孕   
六,七情何者为重
喜悦,愤怒,忧郁,思虑,悲伤,恐惧,惊悸,这个很重要请认真填写。比如处在官司当中,离异之类!
****注意事项: 没有的病状的器官可以直接删掉,这样我看起来更简洁***************   

七,妇科疾病的问诊单: 除了上述内容外,请你补充以下病情     
1、你的月经情况?初潮年龄:以往月经周期: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有无血块:痛经程度:
2、白带情况:性状、量、色、臭味,外阴瘙痒、下腹疼痛、   
3、孕产次数:(包括人流、药流)     
4、以下根据你的情况选述盆腔包块者应说明发病时间、疼痛部位、医学检查结果显示包块的大小、腹痛者请描述发作时间、疼痛程度、频率、发作诱因或其他症状,腹痛发作部位,伴发症状等,   
治疗情况:
婚姻史:结婚年龄或再婚年龄,丈夫健康情况,
不孕症者,须描述性生活情况:
孕产史: 初孕年龄,孕产次数及每次孕产期有无感染、难产、大出血等异常情况。
做过什么西医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从《中医人生—— 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看经方“方证对应”与“外内合治”的思想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26 次浏览 • 2016-01-22 15:11 • 来自相关话题

从《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看经方“方证对应”与“外内合治”的思想          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专业:中医学(5年制)      姓名:骆孟            学号:201 ...查看全部
从《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看经方“方证对应”与“外内合治”的思想
    
    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专业:中医学(5年制) 
    姓名:骆孟            学号:2012051164      年级:2012级   
     
    一、 书籍梗概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讲述了作者(娄绍昆)从最初接触针灸到最后经方针灸并用、外内合治治疗疾病的奋斗历程。作者重温旧时回忆,带读者走进关于《伤寒论》和经方的世界。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病案,说明外内合治的必要性;又在与表兄、父亲、各位老师中的对话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经方世界,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从古老的针灸治疗到近代经方在日本的继承与发展,作者引经据典,重点介绍了日本汉方家对于我国《伤寒论》的另外一种解读方法――方证对应,以及这种方证对应对于娄绍昆前辈的深远影响。
    二、 经方的另一条路――去内经化的方证对应
    日本汉方界对于《伤寒论》的研究――去内经化,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伤寒论》的另外一扇门。《伤寒论》在中原地区,一直以来以《内经》的观点解释伤寒六经,如尤怡柯氏自近世才有主流的两大观点:一是伤寒六经与内经六经相对应,在病理病机上可以以经解经,近代以刘渡舟等为代表;二是伤寒六病,非六经,与内经的经络学说并无太大关系,此当以陆渊雷、胡希恕等代表。彼此相互以各自的临床经验为依据争论不休,更增添了《伤寒论》复杂,甚至陆渊雷还取消六经,只取四经,三阳经与少阴经,太阴与厥阴则分散到杂病各处。
    宋朝时《伤寒论》传至日本,其中的康治本为后世保留了仲景学说的大部分原文,并在近世汉方医学著名大师吉益东洞的思想引导下,为伤寒论注入了新特色,那便是伤寒的另一方面:方证对应。他将重心放在处方的适应证上, 以八纲作为基础,而不用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解释。
    诚如娄氏的汪阿姨对他说的最简单的治病方法,不需要很深层次的理论,即可使用,如:慢性腹泻,或者经常大便溏薄不成形的,口苦,尿黄,即可使用甘草泻心汤;又如: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用香连丸;又如:口苦,头痛,吐酸,用左金丸。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在日本葛根汤是家庭常备药,如同中国家庭常用的“保和丸”一样,因为只要知道方药对应的症候,即使不知道理论,便可使用,这便是日本方证对应下的“知其然”而无需“知其所以然”的体现,也即是方证对应。我们可以不知道很多复杂的理论,尤其是越解释越晦涩的内经理论,而只是需要知道几个证候,便可知道所对应的方药治疗,故谓方证对应。   如大冢敬节先生也认为对于方症,要抓主症,如甘草泻心汤类方剂主症只有一个:心下痞硬,呕与下利是客证,未必都要有。如此,《伤寒论》中曾论述小柴胡汤曾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那么, “心下痞硬”便是甘草泻心汤类方剂的那“一证”,即主证。
    吉益东洞为后世留下的《药征》一书,为后世指明了“方证对应”的方向,即是“有是证用是方”与“有是证用是方”,《药征》通过考征、互考、辨误、品考四方面,参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和200多个方剂,从《神农本草经》的性味出发,以自身的临床验证为主,总结《伤寒论》每一味药的主治攻效,如书中指出:桂枝治气上冲,柴胡主治胸胁苦满,茯苓主治心下悸等;如五苓散治口渴兼小便不利等。
    确实,吉益氏的创造性想法值得我们深思。毕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都里,以《内经》解释后世的中医学术观点太普遍了,我们甚至把《内经》的理论奉为圭臬,已经无以复加。近代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一书,则大胆地引用了吉益氏《类聚方》等书来解释伤寒条文,其说自圆,其理自通,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切以临床实础,而不用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解释。 
    诚如娄氏的汪阿姨对他说的最简单的治病方法,不需要很深层次的理论,即可使用,如:慢性腹泻,或者经常大便溏薄不成形的,口苦,尿黄,即可使用甘草泻心汤;又如:突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用香连丸;又如:口苦,头痛,吐酸,用左金丸。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在日本葛根汤是家庭常备药,如同中国家庭常用的“保和丸”一样,因为只要知道方药对应的症候,即使不知道理论,便可使用,这便是日本方证对应下的“知其然”而无需“知其所以然”的体现,也即是方证对应。我们可以不知道很多复杂的理论,尤其是越解释越晦涩的内经理论,而只是需要知道几个证候,便可知道所对应的方药治疗,故谓方证对应。  
如大冢敬节先生也认为对于方症,要抓主症,如甘草泻心汤类方剂主症只有一个:心下痞硬,呕与下利是客证,未必都要有。如此,《伤寒论》中曾论述小柴胡汤曾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那么, “心下痞硬”便是甘草泻心汤类方剂的那“一证”,即主证。 
    吉益东洞为后世留下的《药征》一书,为后世指明了“方证对应”的方向,即是“有是证用是方”与“有是证用是方”,《药征》通过考征、互考、辨误、品考四方面,参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和200多个方剂,从《神农本草经》的性味出发,以自身的临床验证为主,总结《伤寒论》每一味药的主治攻效,如书中指出:桂枝治气上冲,柴胡主治胸胁苦满,茯苓主治心下悸等;如五苓散治口渴兼小便不利等。 
    确实,吉益氏的创造性想法值得我们深思。毕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都里,以《内经》解释后世的中医学术观点太普遍了,我们甚至把《内经》的理论奉为圭臬,已经无以复加。近代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一书,则大胆地引用了吉益氏《类聚方》等书来解释伤寒条文,其说自圆,其理自通,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切以临床实际出发,最后仍然免不了深入研究“方证对应”的问题,而那些理论也不过是泛泛之谈。
    三、 伤寒论的发展――外内合治
    娄绍昆最初是学习针灸的,像大部分人一样,从八总穴开始: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然而正如他在书中写的那句话:人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只有活生生的事实才能使人自悟。如果不是他用简单的针灸治愈了别人,他也不会相信那简简单单的针刺竟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如他治疗一例急性青光眼,刺合谷,太冲,左太阳穴刺血后拔罐。  他的老师说:针灸的学习,它的真谛就在临床的感受中。   他后来意识到针灸对于某些证,如阳明里实证,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时,他才开始在何黄淼老师的指导下慢慢接触伤寒。陈修园《劝读十则》伤寒入门、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开拓视野,康治本的《伤寒论》原文真伪之辨,他从此步入伤寒论的世界。  而针灸,娄氏变从未放弃,他学习近代承淡安的《中国针灸学》,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
    而能够连接针灸与伤寒经方的,便是日本汉方界的知名人物矢数道明,代田文志等。矢数道明在中国考察过后提议并被采纳:在没有中药的情况下用针灸代替。他与大冢敬节,清水藤一郞合著的《中医诊疗要览》提出:每一个疾病总有几个或十几个高效的专方,每一个方剂都有自己对应的多种疾病形成的疾病病谱。  而承谈安在日本留学时曾深受日本汉方学者的影响,所著《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便解决了医者没有经方的情况下如何施以针灸。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在《伤寒   论》原文中,针灸治疗已见雏形,经过二千年,已日臻完善。  及至娄氏经方与针灸都大成,从此,娄氏针灸外治,方药内调,外内合治的思想便紧随着娄前辈一生,临床效果当然显著。
 
   《中医人生――一位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书中后半部分关于外内合治(经方与针灸并用)的病例实在太多了,在此举一例:  一位十岁男孩,发热腹痛三天三夜,在医院诊断为“急性胃炎”,治疗后缓解,但药物一停,又发作如前,遂就诊于娄前辈。小孩发热,头痛,口苦,欲呕,心下压痛,烦躁,尿黄,是典型的柴陷汤证。娄氏先刺“内关”,两针下去,患儿便吐出大量黄涎秽物,男孩疲倦睡去,一会儿醒后,诸症悉除,仅心下有压痛,给予轻量柴陷汤一剂,随后大安。  原书太多例子,在此便不一一举例了。   四、 结语  伤寒论是一座桥,各种流派的中医师都要从它这里经过,娄前辈如此说。 曾经娄氏父亲反问他:先别问中医是否科学,而应该反问为什么现代科技那么发达,却仍然解释不了中医的疗效?如果离开了高科技,西医拿什么治病?  正是这些未知的可能性标志着人类可能的局限性,这便是中医的奥妙。 对于伤寒论的进阶之路,在没有强大而包容的内经面前,它一样蓬勃发展,也许不在内经的阴影下,它才能展现它原本的面貌。因为目前在中医方面,离开了内经完善的理论体系,似乎一切都寸步难行。或许《伤寒论》与《内经》本来就是两套不完全一样的系统,一个取法《汤液本草》《神农本草经》,一个取道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然而就像书中说的那一句话:,当我们无法辨别是与非,选择治疗方法不是是非对错的选择,而是由医学观点与医学立场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