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经典研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经方方剂

经方方剂

常用经方方剂查询
医案汇编

医案汇编

汇集名家医案,现学快用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掌握基础知识,初入中医大门

【读伤寒】桂枝茯苓丸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499 次浏览 • 2017-01-02 13:09 • 来自相关话题

桂枝茯苓丸的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芍药、桃仁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药物配伍特点: ①桂枝芍药相配,即桂枝汤的核心配伍,调和营卫。 ②桂枝茯苓相配,是调整水代谢障碍的 ...查看全部
桂枝茯苓丸的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芍药、桃仁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药物配伍特点:
①桂枝芍药相配,即桂枝汤的核心配伍,调和营卫。
②桂枝茯苓相配,是调整水代谢障碍的“苓桂剂”的核心组合。镇气冲而治心悸。
③桂枝桃仁相配,通阳化瘀的经典组合,黄煌教授把桂枝、桃仁、大黄的配伍称为活血化瘀的“桃园三结义”,能通调血脉,清除瘀积。
④丹皮桃仁相配,化瘀的常用组合,消散瘀血于有形或无形。
⑤芍药茯苓相配,养血利水的组合,止痛、定悸。如真武汤、当归芍药散、附子汤都有此药对。
原文主治:
①妇人素有癥病;②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
仲景原文提示本方主治妇人癥病而漏下不止者,这应该是指胎死腹中。桂枝茯苓丸是后世妇科下死胎方。《妇人良方》将本方称为夺命丹,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丸为汤称为“催生汤”,用于下胎。《类聚方广义》:孕妇颠仆,子死腹中,下血不止,少腹挛痛者,用之胎即下。
桂枝茯苓丸虽是古代的下死胎方,后世的应用范围却非常广,日本汉方,将桂枝茯苓丸作为活血化瘀的基本方用于各科临床。纵观当今中外临床,桂枝茯苓丸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拓展了,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男科、皮肤病、外科均有应用的机会。桂枝茯苓丸现在有成药,其说明书中:【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这个说明书大大限制了桂枝茯苓丸的主治范围和拓展使用,显然,桂枝茯苓丸不是仅仅治疗子宫肌瘤的成药,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需要好好地去利用和开发。
桂枝茯苓丸气、血、水同调,堪称经典的活血化瘀方,最善于消解少腹腰腿瘀血。黄煌教授总结的本方主治疾病谱如下:
1、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殖症;2、子宫内膜异位症;3、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4、卵巢囊肿、子宫肌瘤;5、闭经;6、老年性腔隙性脑梗;7、冠心病、心绞痛;8、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9、下肢深静脉血栓;10、肾功能不全;11、糖尿病;12、高粘血症;13、高脂血症;14、腰椎间盘突出;15、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睾丸炎;16、痔疮;17、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溃疡;18、痤疮;19、麦粒肿;20、酒糟鼻;21、脱发;22、银屑病。
桂枝茯苓丸应用的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阑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容易头痛、失眠、容易烦躁、发怒、情绪易激动。容易头昏,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蹇涩。容易便秘。桂枝茯苓丸体质在面部、腹部、腿部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可以称之为面证、腹证、腿证。腿征的诊断意义最大,是一个必见的指征。
此外,桂枝茯苓丸还是治疗肺病的又一良方,这些肺病,大多是陈年久病,或是咳喘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是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或是糖尿病导致的肺部出血,或者是支气管哮喘,或者是间质性肺病等,或是先天性心脏病等。病虽不同,瘀血则一。这种肺病使用桂枝茯苓丸,一是平喘。这种喘,不是中医人常说的风寒束表的肺气郁闭,也不是肾不纳气的虚喘,而是一种瘀血喘。二是治胸痛。这种痛,非痰热结胸,也非寒实结胸,也是瘀血在胸膈。所谓瘀血,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肺循环障碍。这种状态的识别,主要看面色和舌象,其特征是面红如酒后,紫红或潮红,唇舌紫暗,舌底静脉迂曲充盈显见。有的患者可以出现眼圈发黑、面部皮肤毛孔粗大。有的患者在下的便秘、腰痛、下肢浮肿、小腿抽筋发冷、足冷如冰以及两腿下肢皮肤干燥脱屑、皮肤甲错发暗等。这种状态,前人常称之为“戴阳”,大多需要用肉桂以引火归元。其实,这就是一种桂枝证,特别是桂枝茯苓丸证。桂枝茯苓丸服用后可以平喘,同时可以改善睡眠、通便、利腰膝等。其原理,就是活血化瘀,改善肺循环,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胡希恕先生善于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此方对于久喘而见舌暗腹胀者,有奇效。

六经引药《医学集成》

薄荷味白衬衫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501 次浏览 • 2016-12-24 20:10 • 来自相关话题

  太阳引经麻黄羌,阳明芷葛升膏襄。   少阳芎柴青皮等,太阴升麻葛芍苍。   少阴知独细辛桂,厥阴芎青柴萸良。
 
太阳引经麻黄羌,阳明芷葛升膏襄。
 
少阳芎柴青皮等,太阴升麻葛芍苍。
 
少阴知独细辛桂,厥阴芎青柴萸良。

四逆汤解+再学李可的四逆汤+药师法门四逆汤的做法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127 次浏览 • 2016-03-15 22:53 • 来自相关话题

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 ...查看全部
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 周身虚寒,恶寒踡卧。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 ─→ 四肢厥冷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呕吐不渴,腹痛下利。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 ─→ 神衰欲寐阳虚脉气鼓动乏力 ─→ 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

君 附子 ── 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 助阳散寒

臣 干姜 ── 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

          ┌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

佐使 炙甘草 ┤ 制附子毒性。

         │

         └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

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

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李可 演讲------------治未病!

――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之摘录

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

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中气为后天之本,中气为生命支柱,12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12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彭子益的理论源自于河图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的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这两位前辈一个重视先天,一个重视后天,如果把两者融合结合起来,将使古中医学更能够为完备。他更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一个河图尽之矣,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他是一个整体。它的主要贡献,是把中医学成为一个有系统的医学科学理论,这个贡献很大。在当时取缔中医消灭中医的潮流当中,把古代中医的精华保留下来!

我学医的经历就是受两位前辈的启发引导,然后走上了中医的路子,在52年的实践当中,逐渐的破疑解惑,经过彻底的洗脑,脱胎换骨,逐渐有所领悟,最后运用伤寒论和古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十大医学难题中几个门类大约11种病,进行了攻关。我现在简要的跟大家报告一下,供大家参考,也是抛砖引玉。

第一个大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这个疾病有500-700万人。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脏病威胁已经非常严重。且有低龄化趋势,有些十多岁的小孩有得心脏病,与现在的生活习惯,盲目引进西方饮食,大量的吃麦当劳,喝各种饮料有很大关系。这些病在我一生当中大约治过有6000例,其中1000例以上,是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治疗的,经过治疗后这些病人基本救活,基本恢复健康!所以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中医基本取得完全的成功!

现在把这四种心脏病的治法叙述如下:

第一类风心病和肺心病:我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无力鼓邪外出,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成为半死半生的格局!(根据内经的理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犯人,病体阳虚,如果阳气不虚,不会受侵犯,即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总的来讲:阳虚十占八九,阴虚百难见一,寒实为病十占八九,火热为害十中一二,世多真寒证,又多假热证,辨之稍有差异,生死攸关。总的一句话,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统摄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这个阳气: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所以易经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俗讲: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

我记得读傅青主时,一段话,治疗大出血之后怎么样来挽救,原话是“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及阳,阳气一散,这个人生命就终结了。所以说“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这是治病的要点。

再下来讲胃气,一般叫中气,先天肾气和后天中气的关系:后天无先天不生,先天无后天不立。内经:五脏皆禀气于胃。所以引申出重要的原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人比喻:脾胃如釜,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所以易经对后天脾胃:大哉坤元,万物资生。所以一个先天,太阳是万物的开始,脾胃是保证人体生生不息的重要脏器,所以结论是厚德载物,这是赞扬脾土,所以后世治法补中土以溉四旁,中气运转,五脏得到保证,元阳就保住了。凡是脾胃病,假使理中不效,速用四逆,就是补火生土!中气伤犹可救,肾气伤,彭子益叫做:拔阳根,从根拔起,生命终结!

从以上个点,归结为:脾肾为人身两本,治病要以顾护两本为第一要义。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说,治病的时候,假使你错了,宁可错以误补,不可失于误攻,误补犹可解救,误攻则噬脐莫及(表示悔恨到了极点),从这话里可以体会这位老先生在临床中一定走过很多弯路,一定犯了好多错误,世界上百行百业难免错误,唯独我们医生不能错误,一旦错了就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以上这几点我们要铭心刻骨,时时牢记,切切不可忘记,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本来中医治病就是以本气为主,以人为本。不管任何病,本气强的,受邪从阳化热化实,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虽然是养生的大道,但治病的时候我们是始终遵循的一个道理。

那么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疗,我们通过以上分析,了解了风心、肺心病的来路,是从太阳之表而来,都是外感。还有一句话:这是我读各家伤寒论注时发现,他们都具有这种观点:病的来路就是病的去路,病从太阳来,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透发出去就好了。不要见病治病,不要见到现阶段的东西,花费了很大力气,不知道来龙去脉,抬手动脚就错了。

内经关于病因有这么一段话:“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急如风雨,防不胜防。我们应当怎么办?下面讲了“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出自《阴阳应象大论》,讲得非常明显,病入五脏,就是半死半生的格局,这是内经的结论。这就是病的来路。所以无怪乎,现代医学从产生到现在不足200年,西医同道没有把问题解决下来,这是可以同情的!

对于病因方面,《灵枢百病始生篇》作了补充,描述了百病由浅入深层次,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寒邪侵犯人体之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腑入藏。而且由于反复受邪,外邪一层层堆积起来,每次病外邪去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再次病右取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每次这样,如果我们治疗错误,就帮了病的忙,所以内经结论说“上工取气,救其萌芽”这是治未病的观点。疾病最初进入人体轻浅表层,就是伤寒论太阳经,所以太阳经条纹最多,误治最多,救误方法最多,所以我们知道了来路,也就知道了疾病的去路,治疗就是让他从哪来,到哪去!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在临床的应用。你知道来龙去脉,就不要见病治病。就是说不管前因后果,不管人体体质强弱,反正我是治病,结果就要治标害本。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就是汗法,解表法,在八法为首,汗法不仅仅是出汗,而是开玄府,通利九窍,托邪外出!

这样就有个问题,既然诸症当先解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治则。那么解表是不是应该用麻黄汤?这又是一个治未病的问题!因为用麻黄汤治外感,恰恰犯了见病治病的毛病,因为你不顾人的本气,现代人的本气无一不虚,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亚健康状态等等。所有的外感病全都夹有内伤。所以单纯解表,麻黄汤之类的方法不能用。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太阳少阴同病。大家都清楚,应该采取固本气,开表闭,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这里说明一点,我用方子,凡是用古方就必须用古代剂量。原则上折算方法,就是汉代一两,等于现在15.625克。如果少于此量,就不能治大病!关于古方,特别是伤寒论的剂量问题,过去大家都讲,好多古人认为仲景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我在一生当中,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在60年代初期从甘肃回到山西,曾经治过7例心衰。心衰毫无疑问是少阴病主方四逆汤,但是用四逆汤这些人都没有救过来。以后我就想伤寒论四逆汤原方是,炙甘草2两,干姜两半,生附子一枚,生附子毒性超过制附子5倍以上,一枚大约大者30g,小者15-20g,一两照3倍来计算,四逆汤用制附子,起码3-5两左右,就是古代剂量!但是从明朝李时珍开始,对古方作过一番研究,认为古今度量衡变化不太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办,他最后来了个折中,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也就是古方伤寒论只用到原方量的四分之一,这样就等于把伤寒论阉割了。

我怎么样能发现呢,有一次,一个老太太,病得很厉害,她儿子和我是朋友。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他就抬回家准备后事,然后就找我去看,我一看四肢冰冷,脉搏非常微弱,血压测不到。当时开了方子,用了一两半的附子,开了三剂药!我说回去以后给他煮上吃,看情况,如果四肢冰冷全身冰冷,吃了药后温度回来,就可能就回来。结果第二天他又来找,说我妈情况很好,已经能够坐起来,已经吃了很多东西,同时自己张罗着要下地帮媳妇做点家务活。我说不对,我昨天给你开了三剂药。他当时,老太太病重的时候,手忙脚乱,又要准备后事准备老衣服,又要熬药,所以三副药熬在一块(一笑)。一副一两半,三副就是100多克,这就误打误撞,病人好得很快,据他儿媳告诉我,因为她急急忙忙,药熬得过火了,剩下不多一点,加了水量不够,过一会喂一匙,喂了四十多分钟,老太太眼睛睁开,药吃完了,老太太第二天就下炕了,所以药量问题是个关键问题。用药这么大剂量会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这个大家过虑了,这个剂量,我是从60年代初期开始做的,一直到81年7月,我们国家考古,发掘出东汉的度量衡器――权。当时发现有量液体的,量固体的,量粉末药的方法,很全面。最后经过一些学者,特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作了系统的总结。我当时就是误打误撞,发现这个奥秘后,我就逐渐的查找历史上为什么发生断层。为什么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治不了病。查来查去,从李时珍开始就是现在的小方子,几钱几分,虽然可以治好些个病,但是治不了大病。在重危急症领域起不了多少作用。

我治以上两种病的思路方法,来路就做这么个交待,供大家参考。两种病的症候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按六经来讲就是表里同病。

风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就是金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

肺心病(肺心病 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同义词,已合并),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

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方子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的体质方面主要的缺陷,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用张仲景留下的方子来来探索治疗的方法。

我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

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制川乌30g黑小豆30g 防风30g桂枝45g赤芍45g炙甘草60g麻黄10-45g(说明一下,伤寒论麻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人,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麻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的煮麻黄的方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麻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小,一两以上,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一边,用本方的时候每次兑麻黄汁三分之一,得汗止后服,去掉不用了,有些人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病120g麻黄才出汗)。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蜂蜜150g、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这就不是乌头汤原方了,我们知道经方是不可以随便加减的,当时在我初用附子川乌时自己心中也没有把握,自己煎药来尝,尝到多少分量的时候出现毛病,出现问题。为了万一发生中毒,准备绿豆汤,蜂蜜。实验的结果30g,50g根本没有问题。当时我很年轻,三十一二岁,以后我对后代也是这样交待,我的学生,凡是有志于恢复古中医的同志,首先要自己亲口尝一尝。体会附子什么味道。

04年,在南宁,刘力红教授带着好多研究生,都是每天起来,单纯尝附子。看看到底人体对附子的耐受有多大,究竟有什么反应,看看会不会像现在科学成分讲的附子有没有那么大的毒性。其中有很多同志在每天早上尝附子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不晓得力红是不是跟大家讲过。我们这代人用附子都有亲身经历,我们的弟子都是首先自己去尝药。在治疗中,一旦经过辩证,立出方子那是不会有问题。所以当时方子里用防风、蜂蜜、黑豆都是为了解毒的,这样就有副作用就是药的力量减弱了。所以同志们要试我的方子,还是用原来的方法,等到你有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

另外关于细辛。我们用的辽宁产的北细辛,我多次喝这个细辛,都恶心。我今年6月份,有一次突发中风。我自己开方子,就是小续命汤,加细辛附子。当时说话都困难,舌根都发硬,昨天我又出现这个毛病,所以就没有和大家一块儿来听卢老师讲。

细辛的问题大概是在宋代,出现的这个错误,而且讲话的不是医生,而是一个看守犯人的,有一个犯人自杀了,发现旁边放着些药,他鉴别后认为是细辛粉,所以后世就流传细辛不过钱这样的一种说法,你说张仲景超过他多少倍。所以我们用药要遵照神农本草经的理论和原则,我们看病、辩证要遵循《内经》,《伤寒论》,医圣张仲景的方法,而不是后世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些方法你们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不会出问题,只要你辨证准确。而且自从我和力红认识以后,外界找我看病的非常多,特别是山南海北,有的在国外,经常平均每天打十几个危重急症的电话。我说只要你找到方法以后,怎么样整没怎么样用,然后这些人都治好了。这个并不奇怪,不要大惊小怪,附子并不是现在讲的这么可怕,畏附子如蛇蝎,你中医你无所作为,你不但治不了急症,治不了大病,救不了性命,你连个方子都不会开。所以把治未病的东西,当作这么大的题目来做,太悲哀了。我讲这个意思就是大家放心。

还有一件事,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她有个男孩,13岁,从生下来后可能由于脑部受伤,就发癫痫,一直多年没好,最后听到北京某医院有进口一些现代的新药,可以治这个病,他就到那儿把药买好了,买好以后,医院就告诉他,这个药有很大的毒性,不平安,最好住在医院来用,因为他十几年来一直在给孩子治病,山南海北跑遍全国各地,花钱就海了,也没有在意。回去给小孩吃了以后就突然昏迷不醒,四肢冰冷。回来要求医院抢救,医院没有办法,说这种病我们没有办法,可巧他在北京买到我的那本书,按书上破格救心汤大剂,取了一剂,住在小旅馆里求人说好话,找了个电炉子熬好。给孩子一点点灌,看能不能醒过来,能不能活过来,最后把药灌进去孩子救活过来了,有个特殊的事,他的癫痫从1岁到13岁每年犯,严重的时候一天三到四十次,最后一剂大剂破格救心汤喝完以后,从北京回到河南,再没犯过。这个事我没有和本人联系过,他找我,她说要不是这本书的话,我得孩子就完了!她就找到山西出版社的郭博信,郭博信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人要表示感谢给你寄钱,问你的地址,我说你就说不知道算了。(掌声)

我讲这个事,他一个无知的老百姓,他不知道这个药有多厉害,他糊里糊涂就用了,可惜我们在大问题上不敢“糊涂”。还有好些通过通讯咨询,用大剂量附子治好的这种病,太多了。在05年时,延安保育院最早的第一任院长,这位老同志病了,是由肺癌,胃癌,转移到胰头,最后并发心衰,北京方面建议他们找我。力红知道这事。当时周围有几位同志就劝我,这事不要冒险,他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是个老革命,他是对国家有功的人,他在战争时收养的21个孤儿其中有17个是少将。他是对国家有很大贡献,你这么几千里,贸然在电话里告诉他一个方子,你把他吃死怎么办,我考虑再三,说这种同志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救他,根据我的经验,不会出问题。告诉力红就把这个东西发过去,老太太吃了药,第三天就下床了。但是他是好多种癌症,阴阳气血都竭绝了,以后我还专门去看过他一次,最后活了三个多月,死在什么情况呢?我离开新疆以后,西医说好容易身体情况大有好转,再用化疗的方法把它攻一下,把它消掉不是更好么?最后大剂量化疗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起来!
大家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信心,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宝贵的方法,不是骗人的,绝对无害,我们古代的中医,为什么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为什么古代中医大病小病都看,而且最擅长治疗急症。这是由于历史上原因发生断层,没有传承下来,我是很偶然机会误打误撞碰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稳妥可靠,而且05年后以后凡是用大剂量附子长期服用的病人,我让他们每月作生化检查,看看又没有肝肾损害,全部没有。而且长期的血尿,尿蛋白,经过长期温阳,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这个方子,凡是出现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这个大家都知道。

中医常用的除痰方剂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533 次浏览 • 2016-02-15 23:27 • 来自相关话题

 ◎方  名:二陈汤(除痰之剂)     总  结:溼痰     编  号:001      组  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主  治:治一切痰饮为病,欬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查看全部
 ◎方  名:二陈汤(除痰之剂) 
   总  结:溼痰 
   编  号:001  
   组  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主  治:治一切痰饮为病,欬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加  减:1.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查、麦芽、神麴。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气痰:加香附、枳壳。
           9.痰在皮裏膜外:加白芥子。
           10.四肢痰:加竹沥。
   归  经:此足太阳明药也。     
   方  义:1.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 
           2.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 
           3.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 
           4.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 
   变化方:1.六君子汤:本方加人参、白术。治气虚有痰。 
           2.陈皮半夏汤:本方去茯苓、甘草。 
           3.桔梗半夏汤:上方加桔梗。 
           4.半夏茯苓汤:本方去陈皮、甘草。 
           5.小半夏加茯苓汤:上方加生姜。并治水气呕恶。 
           6.茯苓半夏汤:本方加黄芩。治热痰。 
           7.二陈加栀连生姜汤:本方加黄连、栀子、生姜。治膈上热痰,令人呕吐。 
           8.砂枳二陈汤:本方加砂仁、枳壳。行痰利气。 
           9.导痰汤:本方加星、枳实。治顽痰胶固。非二陈汤所能除者,再加菖蒲,治惊悸健忘,怔忡不寐。 
           10.顺气导痰饮:导痰汤加木香、香附。治痰结胸满,喘欬上气。 
           11.本方加枳实、菔子、山查、神麴、栝蒌。治食积痰嗽发热。     
           12.加味二陈汤:本方加苍术、枳壳、片子姜黄。治痰攻眼肿,并酒家手臂重痛麻木。  
           13.温中化痰丸:本方除甘草,加乾姜、姜汁糊丸。治胸膈寒痰不快。 
           14.三圣丸:本方除茯苓、甘草,加黄连、麴糊丸,姜汤下治痰火嘈杂,心悬如饥。   
           15.橘皮汤:单用陈皮生姜。治乾呕哕,及手足厥者。 
           16.生姜半夏汤:单用半夏、姜汁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无奈者。
           17.消暑丸:本方半夏醋煮,除陈皮,姜汁丸。 
   煎服法:加姜煎。
   来  源:局方 

 ◎方  名:润下丸(除痰之剂) 
   总  结:膈痰 
   编  号:002  
   组  成:广陈皮、甘草         
   主  治:治膈中痰饮。         
   加  减:(1)湿胜加星、夏。    
           (2)火盛加芩、连。    
   归  经:足太阴阳明药。       
   方  义:(1)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而痰涸,气顺而痰行。    
           (2)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    
           (3)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之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煎服法:(1)蒸饼糊丸。        
           (2)或将陈皮盐水煮烂,晒乾,同甘草为末,名「二贤散」,姜汤下。            
   禁  忌:虚弱人慎用。         
   备  注:即二贤散 

 ◎方  名:桂苓甘术汤(除痰之剂) 
   总  结:痰饮 
   编  号:003  
   组  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主  治: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归  经:足太阴药。           
   方  义:喻嘉言曰:「茯苓治痰饮,伐肾邪,渗水道。桂枝通阳气,开经络,和营卫。白术燥痰水,除胀满,治风眩。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故本草曰:『甘草能下气,除烦满。』此证为痰饮阻抑其阳,故用阳药以升阳而化气也。」   
   来  源:金匮 

 ◎方  名:清气化痰丸(除痰之剂) 
   总  结:热痰 
   编  号:004  
   组  成:半夏、橘红、茯苓、黄芩、栝蒌仁、枳实、胆星、苦杏仁          
   主  治:治热痰。
   归  经:手足太阴药。         
   方  义:(1)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        
           (2)半夏、南星以燥湿气,瓜蒌、黄芩以平湿气,陈皮以顺裏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  
           (3)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而为火,犹民之反而为贼,贼反则还为良民,而复其业矣。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煎服法:姜汁糊丸,淡姜汤下。 

 ◎方  名:顺气消食化痰丸(除痰之剂) 
   总  结:食痰 
   编  号:005  
   组  成:半夏、胆星、杏仁、苏子、莱菔子、青皮、陈皮去白、香附、葛根、神麴、山楂、麦芽
   主  治:治酒食生痰,胸膈膨闷,五更咳嗽。  
   归  经:手足太阴药。         
   方  义:(1)痰由溼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溼。            
           (2)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      
           (3)痰由气滞,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      
           (4)痰因於酒食,葛根、神麴,所以解酒;山楂、麦芽,所以化食。 
           (5)溼去食消,则痰不生。气顺则咳嗽止,痰滞既去,满闷自除也。 
   煎服法:姜汁和蒸饼糊丸。    
   来  源:瑞竹堂  

 ◎方  名:清肺饮(除痰之剂) 
   总  结:痰嗽 
   编  号:006  
   组  成:五味子、桔梗、橘红、茯苓、贝母、杏仁、甘草     
   主  治:治痰溼气逆而咳嗽。  
   加  减:(1)若春时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清解,加薄荷、防风、紫苏、炒芩。          
           (2)夏多火热,宜清降,加桑皮、麦冬、黄芩、知母、石膏。       
           (3)秋多溼热,宜清热利溼,加苍术、桑皮、防风、栀、芩。       
           (4)冬多风寒,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乾姜、生姜、半夏、防风。          
           (5)火嗽加清黛、栝蒌、海石。       
           (6)食积痰加香附、山楂、枳实。     
           (7)溼痰除贝母,加半夏、南星。
           (8)燥谈痰加栝蒌、知母、天冬。
           (9)午前嗽属胃火,宜清胃,加石膏、黄连。        
           (10)午後嗽属阴虚,宜滋阴降水,加芎、归、芍、地、知、柏、二冬、竹沥、姜汁传送。           
           (11)黄昏嗽为火浮于肺,不可用凉药,宜五倍、五味、诃子、,敛而降之。       
           (12)劳嗽见血,多是肺受热邪,宜加归、芍、阿胶、天冬、知母、款冬、紫苑之类。  
           (13)久嗽肺虚,加参、耆。如肺热,去人参,用沙参可也。        
   归  经:此手太阴之药,治肺之通剂。        
   方  义:(1)杏仁解肌散寒,降气润燥。       
           (2)贝母清火散结,润肺化痰。       
           (3)五味敛肺而宁嗽。  
           (4)茯苓除湿而理脾。  
           (5)橘红行气。        
           (6)甘草和中。        
           (7)桔梗清肺利膈,载药上浮,而又能开壅发表也。  
   煎服法:加姜煎。食远服。    

 ◎方  名:金沸草散(除痰之剂) 
   总  结:伤风欬嗽
   编  号:007  
   组  成: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 
   主  治: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  
   加  减:(1)如满闷,加枳壳、桔梗。         
           (2)有热加柴胡、黄芩。
           (3)头痛加川芎。      
   归  经:手太阴药。           
   方  义:(1)痰涎内结,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气。            
           (2)半夏燥痰而散逆。  
           (3)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 
           (4)甘草发散而和中。  
           (5)茯苓行水。        
           (6)细辛温经。        
           (7)盖痰必挟火而兼溼,故下气利溼而证自平。      
           (8)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 
   又附方:局方加麻黄、赤芍,无赤茯、细辛。  
   煎服法:加姜、枣煎。         
   来  源:活人 

 ◎方  名:百花膏(除痰之剂) 
   总  结:痰嗽 
   编  号:008  
   组  成:百合、款冬花         
   主  治:治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虚人尤宜。
   归  经:手太阴药。           
   方  义:款冬泻热下气,清血除痰。百花润肺宁心,补中益气。并为理嗽要药。           
   变化方:加紫苑、百部、乌梅,名「加味百花膏」。治同,煎服亦可。      
   煎服法:等分,蜜丸,龙眼大,食後临卧姜汤下。或噙化。   
   来  源:济生 

 ◎方  名:三仙丹(除痰之剂) 
   总  结:气痰 
   编  号:009  
   组  成:半夏麴、南星麴、香附。            
   主  治:治中脘气滞,痰涎不利。            
   归  经:足阳明、手足太阴药。 
   方  义:(1)星、夏以燥肺胃之痰。           
           (2)香附以快三焦之气,使气行则痰行也。          
   煎服法:糊丸,姜汤下。       
   来  源:百一方  

 ◎方  名:半夏天麻白术汤(除痰之剂) 
   总  结:痰厥头痛
   编  号:010  
   组  成:半夏、天麻、人参、黄耆、苍术、白术、茯苓、泽泻、神麴、麦芽、陈皮、黄蘗、乾姜
   主  治: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冷,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       
   归  经:足太阴药。           
   方  义:(1)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       
           (2)头眩眼黑,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3)二术甘苦而温,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气。        
           (4)黄耆、人参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      
           (5)苓、泻泻热导水。  
           (6)陈皮调气升阳。    
           (7)神麴消食,荡胃中滞气。        
           (8)麦芽化结,助戊己运行。        
           (9)乾姜辛热,以涤中寒。           
           (10)黄柏苦寒,酒洗,以疗少火在泉发躁也。       
   煎服法:每服五钱。           
   来  源:东垣 

 ◎方  名:茯苓丸(除痰之剂) 
   总  结:停痰臂痛
   编  号:011  
   组  成:茯苓、风化硝、枳壳、半夏麴        
   主  治: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 
   归  经:足太阴、阳明药。     
   方  义:(1)茯苓渗水。        
           (2)化硝监。        
           (3)枳壳行气。        
           (4)半夏燥溼。        
           (5)生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行气通,臂通自止矣。           
   煎服法:姜汁糊丸,姜汤下。   
   来  源:指迷 

 ◎方  名:控涎丹(除痰之剂) 
   总  结:痰涎 
   编  号:012  
   组  成:白芥子、甘遂、大戟  
   主  治:1.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     
           1.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误认瘫痪,非也。         
   加  减:(1)寒厥加胡椒、丁香、姜、桂。
           (2)脚气加槟榔、木瓜、松脂、卷柏。
           (3)惊痰加朱砂、全蝎。
           (4)热痰加盆硝。      
           (5)惊气成块加穿山甲、甲、延胡索、蓬术。      
   归  经:足太阳太阴药。       
   煎服法: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猛加丸数。    
   备  注:一名妙应丸           
   来  源:三因方  

 ◎方  名:三子养亲汤(除痰之剂) 
   总  结:气痰 
   编  号:013  
   组  成:紫苏子、白芥子、莱服子            
   主  治: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        
   归  经:手足太阴药。         
   方  义: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服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     
           消矣。  
   煎服法: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为君。       
   来  源:韩 

 ◎方  名:涤痰汤(除痰之剂) 
   总  结:风痰 
   编  号:014  
   组  成: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如、枳实、菖蒲        
   主  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归  经:手少阴、足太阴药。  
   方  义:(1)心脾不足,风邪乘之,而痰与火塞其经络,故舌本强而难语也。 
           (2)1.人参、茯苓、甘草—补心益脾而泻火。        
 2.陈皮、南星、半夏—利热燥而袪痰。          
 3.竹茹清燥开郁。  
 4.枳实破痰利膈。  
 5.菖蒲开窍通心。  
 6.使痰消火降,则经通而舌柔矣。 
   煎服法:加姜煎。
   来  源:严氏 

 ◎方  名:礞石滚痰丸(除痰之剂) 
   总  结:顽病怪病
   编  号:015  
   组  成:青礞石、大黄、沉香、黄芩          
   主  治: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            
   归  经:手足太阴、阳明药。  
   方  义:(1)礞石剽悍之性,能攻陈积伏历之痰。            
           (2)大黄荡热去实,以开下行之路。   
           (3)沉香能升降诸气,上至天而下至泉,以导诸药为使也。         
           (4)黄芩泻肺凉心,以平上僭之火。   
   变化方:(1)本方加玄明粉一两,朱砂为衣,治同。          
           (2)本方减大黄、黄芩各六两,加橘红、半夏各二两,甘草一两,竹沥、姜汁为丸,名「竹沥达痰丸」,治同。力稍和缓。       
           (3)单用礞石一味,治如前法,名「夺命丹」。薄荷自然汁,蜜调温服。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涎壅盛,药不得下,命在须臾。     
   煎服法:上将礞石打碎,用朴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乾,火锻,石色如金为度,研末和诸药水丸。量人虚实服之,姜汤送下。服後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    
   禁  忌:然皆峻剂,非体实者不可轻投。      
   来  源:王隐君  

 ◎方  名:牛黄丸(除痰之剂) 
   总  结:风惊痰
   编  号:016  
   组  成:牛黄、防风、天麻、僵蚕、蝉蜕、白附子、胆星、金蝎、麝香      
   主  治:治风痫迷闷,涎潮抽掣。            
   归  经: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          
   方  义:牛黄清心,解热开窍利痰。天麻、防风、南星、全蝎辛散之味;僵蚕、蝉蜕清化之品;白附头面之药;皆能搜肝风而散痰结。麝香通窍。水银劫痰。引以姜、芥者,亦以逐风而行痰也。        
   煎服法:煮枣肉和水银五分,细研,入药末为丸。荆芥姜汤下。            

 ◎方  名:辰砂散(除痰之剂) 
   总  结:风痰癫痫
   编  号:017  
   组  成:辰砂、枣仁、乳香     
   主  治: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            
   归  经:手少阴药。           
   方  义:(1)辰砂镇心泻心火。 
           (2)枣仁补肝胆而宁心。
           (3)乳香入心散瘀血。  
   变化方:本方加人参一两,蜜丸,弹丸大,名「宁志膏」,每服一丸,薄荷汤下,治同。   
   煎服法:温酒调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万一惊寤,不可复治。  
   来  源:灵苑 
  

 ◎方  名:白金丸(除痰之剂) 
   总  结:痰血迷心
   编  号:018  
   组  成:白矾、郁金。         
   主  治:治癫狂失心。         
   归  经:手少阴药。           
   方  义:白矾酸咸,能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疾已矣。
   煎服法:薄荷糊丸。           

 ◎方  名:青州白丸子(除痰之剂) 
   总  结:风痰 
   编  号:019  
   组  成:川乌、白附子、半夏、南星          
   主  治:1.治风痰涌盛,呕吐涎沫,口眼喎邪,手足瘫痪,小儿惊风。
           2.及痰盛泄泻。       
   归  经:足厥阴、太阴药。     
   方  义:痰之生也,由风由寒由溼,故用:    
           (1)川乌、白附之辛热,以温经逐风。 
           (2)半夏、南星之辛温,以燥溼散寒。浸而暴之者,杀其毒也。     
   煎服法:为末,绢袋盛之,水摆出粉,未尽,再摇再摆,以尽为度。贮磁盆,日暴夜露,春五日,夏三,秋七,冬十日,晒乾,糯米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瘫痪酒下。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方  名:星香散(除痰之剂) 
   总  结:风痰 
   编  号:020  
   组  成:胆星、木香           
   主  治: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归  经:足厥阴药。           
   方  义:(1)南星燥痰之品,制以牛胆,以杀其毒,且胆有益肝胆之功。     
           (2)佐以木香,取其行气以利痰也。   
           (3)肥而不渴,宜燥可知,加全蝎者,以散肝风也。  
   又附方:或加全蝎。           
   煎服法:为末服。

 ◎方  名:常山饮(除痰之剂) 
   总  结:劫痰截疟
   编  号:021  
   组  成:常山、乌梅、草果、贝母、槟榔、知母
   主  治: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            
   归  经:足少阴、太阴药。     
   方  义:(1)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袪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行痰。
           (2)阴阳不和则疟作。知母滋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草果辛热,能治太阴独胜之寒。
           (3)贝母清火散结,泻热除痰。乌梅酸敛濇收,生津退热。         
           (4)合为截疟之剂也。  
   又附方:(1)一方有良姜、甘草,无槟榔。     
           (2)一方加穿山甲、甘草。           
   煎服法:姜三片,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渣用酒浸煎,待疟将发时,先服。
   来  源:局方 

 ◎方  名:截疟七宝饮(除痰之剂) 
   总  结:疟痰 
   编  号:022  
   组  成:草果、槟榔、陈皮、青皮、厚朴、常山、甘草       
   主  治:1.治实疟久发不止,寸口脉弦滑浮大者。           
           2.不问鬼疟食疟,并皆治之。        
   归  经:足少阴、太阴药。     
   方  义:(1)1.草果—能消太阴膏梁之痰。     
            2.槟榔—能下食积痰结。        
            3.陈皮—利气。    
           (2)加甘草入胃,佐常山以吐疟痰也。 
   煎服法:等分,用酒、水各一锺,煎熟,丝绵盖之,露一宿,於当发之早,面东温服。

源于经方的中成药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634 次浏览 • 2016-02-03 00:05 • 来自相关话题

    中成药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节省药材、口感易于接受等诸多优点,了解其组方、来源及功用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保障,更是灵活、扩展使用的前提。目前中成药组方来源有古方、验方、科研组方等几种情况。经方是方剂之祖,配伍精当,有诸多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可供临床选用。其中 ...查看全部
    中成药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节省药材、口感易于接受等诸多优点,了解其组方、来源及功用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保障,更是灵活、扩展使用的前提。目前中成药组方来源有古方、验方、科研组方等几种情况。经方是方剂之祖,配伍精当,有诸多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可供临床选用。其中有的是原方原量,有的原方化裁,本文据其成分、药名与原方的关系,将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忠实于原方成分和比例,原方原名,其功用、主治一目了然。

    如桂枝颗粒(桂枝汤)、葛根汤颗粒(片)(葛根汤)、小青龙颗粒(小青龙汤)、五苓胶囊(片)(五苓散)、茵陈五苓丸(茵陈五苓散)、麻仁丸(胶囊)(麻子仁丸)、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桂枝茯苓丸(胶囊、片)、理中丸、葛根芩连丸(颗粒、胶囊、片、口服液)、炙甘草合剂、小建中颗粒(胶囊、片)、黄芪建中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薯蓣丸等。

    二是忠实于原方成分和比例,但方名有变,如果了解了其组方渊源,功效和主治则豁然明了。

    如麻杏止咳片是麻杏石甘汤原方,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咳嗽气急,口渴,鼻煽,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桂芍镇痫片是柴胡桂枝汤原方,功能和营卫,清肝胆,用于治疗各种发作类型的癫痫。寒喘丸即射干麻黄汤,止咳定喘,发散风寒。用于咳嗽痰盛,哮喘不止,咽喉不利,夜卧不宁。黄芪健胃膏即黄芪建中汤,补气温中,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拘急,心悸自汗,并用于胃、十二脂溃疡,胃肠功能紊乱。一清胶囊和三黄片是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原方,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赤。归羊冲剂即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物,补养气血,温中散寒,用于久病体虚,产后虚寒腹痛,气血亏损。健肝乐颗粒即芍药甘草汤,养血护肝,解毒止痛,有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以及改善各类肝炎临床症状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等。

    三是在原方的基础上作了化裁,仍用原名或更用新名,这类中成药要注意辨其名实,才能在临床上正确应用。

    用于小儿的几种清肺止咳口服液均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成分相近,功用类似: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加银花、板蓝根、瓜蒌等,宣肺止咳、清热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儿童清肺口服液是北京宣武区四愿堂儿童清肺丸改进,麻杏石甘汤合黄芩、半夏、瓜蒌皮、桑白皮、板蓝根、浙贝等,宣肺止咳,化痰作用更强;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合黄芩、板蓝根、北豆根,宣肺止咳,兼有利咽的作用;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加现代经典方剂双黄连(双花、黄芩、连翘),再加鱼腥草、板蓝根、麦冬等,从组方来看,其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力盛,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咳、喘、痰、热等症,适于治疗儿童感冒、肺热、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表虚感冒颗粒即桂枝加葛根汤加杏仁,散风解肌,和营退热,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缓。

    感冒疏风颗粒(胶囊、片),是麻桂各半汤加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炒谷芽等,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桂龙咳喘宁胶囊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药物再加杏仁,功能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茵栀黄胶囊(片、口服液、注射液)是茵陈蒿汤去大黄加黄芩、银花,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慢性肝炎;黄栀花口服液则是茵陈蒿汤去茵陈,加黄芩、银花组成,清泻并举,用于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头痛、咽赤肿痛、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宁神灵颗粒是国医大师张琪研制的头痛类非处方药,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铅丹而成,具有疏肝开郁,镇惊安神的作用,用治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心悸不宁,胸闷少气,少寐多梦等症。

    少阳感冒颗粒是小柴胡汤加青蒿,作用扶正解表,清热和中,用于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心烦恶心;而柴黄颗粒则是取方中柴胡和黄芩两药,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

    麻仁滋脾丸是麻子仁丸加当归、郁李仁,原方用治脾约,故名滋脾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属于胃肠燥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者。

    金匮肾气丸本是源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组成,温肾化气,用于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等。而市售金匮肾气丸是由在原肾气丸八味药基础上加牛膝、车前子等由十味药组成,较原方利水作用增强;桂附地黄丸则是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将肾气丸中干地黄改为熟地黄,将桂枝改为肉桂,功用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等;济生肾气丸是《济生方》中肾气丸,是桂附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等利水药,温补肾阳,行水消肿。所以《金匮要略》原本的肾气丸没有成药可用。

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汉唐中成药1-100号列表和对应疾病分析)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3807 次浏览 • 2016-02-02 16:36 • 来自相关话题

      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 ...查看全部

 
    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 吸取前医的经验 , 不要再犯二过 ,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                                     
    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汉唐系列       3两       6两       主 要 功 能
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 (西医为子宫颈糜烂)
汉唐-2         24        48        退奶丸 (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
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
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 (皮肤红痒)
汉唐-5         24        48        通乳丸 (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
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 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
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
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
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 (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
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  (腹腔积水专用)
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 (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 可出,但少腹如鞭)
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 (肛门下坠)
汉唐-13        44        88        淋痛 (小便刺痛排浊)
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
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 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
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
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
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 胸蛇 , 颈蛇 (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
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 (如同西医之镇静剂 类)
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 (老人双脚无力)
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 专治中风 (西医之脑溢血中风)
汉唐-22        40        80        奔豚汤 (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
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
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
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 (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 颜面神经痛)
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 (西医学之肾结石)
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
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 (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
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
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
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
汉唐-32        44        88        乌金丸 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
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
汉唐-34        40        80        补天丸  (掉头发 , 耳鸣)
汉唐-35        40        80        紫金丹 (胸腔内伤 , 上身瘀血)
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
汉唐-37        40        80        天威丸  (男性精子不足)
汉唐-38        40        80        玉华丸  (女性滋补良药)
汉唐-39        22        44        鼻渊丸 (鼻塞不通,流清涕)
汉唐-40        28        56        乌梅丸  (各种寄生虫,蛔虫)
汉唐-41        22        44        中安丸 (失眠)
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
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 (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
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 吸烟造成之浊痰)
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
汉唐-46        20        40        60/斤        六味地黄丸
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
汉唐-48        22        40        80/斤        金匮肾气丸
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
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
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
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
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
汉唐-54        40        80        喉蛾方 (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
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
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
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
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
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
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
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
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
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
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
汉唐-65        40        80        血淋        小便 刺痛
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排尿        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
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
汉唐-68        40        80        护肝丸
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
汉唐-70        40        80        定心丸  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 之情志)
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
汉唐-72        40        80        浮萍方        (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
汉唐-73        40        80        透脓方        (四肢未稍坏疽)
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中医学名杨梅疮,淋病,泡疹等)
汉唐-75        30        60        枕中丹 (令人聪明)
汉唐-76        30        60        避孕丸
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
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 痈外,一切胃家之疾)
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
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 又名减肥药
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
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
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
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
汉唐-85        9         17        敷脸方
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
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
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
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
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
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
汉唐-92        34        68        增高丸
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
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
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
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     
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
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
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
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

----------------------------------------------- 
汉唐-1 女子白带过多     
许多女性苦恼於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肝经主导子宫卵巢之收缩代谢功能,心经主导奶水之下行,再利用小肠之热,转化为血,此为经血之由来,一旦小肠之热量减少,或肝经之代谢不良,必然会有瘀血生於子宫中。停留过久,乃生赤白带,故须要有方剂,同时兼顾肝经及心经流畅,增加小肠之温度,热则流动,再加入活血化瘀之药,混合成方,才可完全根治。
由於此病与心及肝有关。心主神,肝主怒,故易发脾气,或神智不定或生活压力过大之人较易得病。
因此建议病家,在病好之後,必须保持身心愉快,千万勿因小事而生怒,或疑虑不断,必然永不再发。
令一特殊原因,是子宫或卵巢中已生肿瘤,也会有赤白带,详见HT-8
主要成份∶柴胡丶 半夏丶 白术丶泽泻丶 附子 ……等。
服用方法∶三餐饭前20粒。
何时可停药?须候完全清净,且月经之前後,无异物流出,方可停止。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 
汉唐2号退乳丸
世上所有的女人都知道,在月经来之前双乳必然胀满,月经来之後,压力顿减。目前西医认为女人的月经是因卵未受精,进入子宫,而代谢出经血,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也因此造成目前西医无法治疗红瘢性狼疮丶以及血癌丶肺癌丶乳癌丶淋巴癌 , 脑瘤 , 肝癌等疾病,也不知道为何得到此病?因为不知为何,所以根本无任何预防与治疗之方法。
女人的月经,其实就是奶水,如何证明呢?很简单,
第一∶有的女士为了不再怀孕,做了结扎手术,自此以後就不再排卵,但每个月月经仍然照常来,这表示月经是月经,卵是卵。
第二 : 母亲在喂奶期间是没有月经的,但是无数的妇女仍然在喂奶期间怀孕了,这也代表月经是月经,奶水是奶水,依本人临床观察发现一很有趣的事,就是,一旦奶水无法正常由乳房直下子宫,产生回逆的现象,有些妇女的月经会由口鼻中出,有的反逆入心脏,就成为西医所谓红瘢性狼疮,有的反逆入肺,即是肺癌之由来,有的反逆入骨髓,即是血癌之由来。男人也会有此病,其实男人也会有月经,但完全不同於女子,本人将於HT-37 及 HT-49中介绍。如果有过剩之奶水未清,沉积於乳房中,此为乳癌之源。
 
退奶丸之主要功能有 :
1∶清除乳房中所有堆积之奶水,使其直下子宫成为月经,如果此一管道通畅,则必可预防乳癌丶血癌 丶肺癌丶红瘢性狼疮 , 淋巴癌 , 脑瘤 , 肝癌等病之发生,尤其在喂完母乳,决定不再喂母乳时,最须此药,如果注射西药退奶针,因其完全不知月经产生之过程与奶水有关,只一味的去分解奶水,必会造成许多奶水的沉淀物,日久则生变,初期可能只是一纤维瘤等,可是西医又小题大作的要求病人切片,如此才会安心,此时切片,说明是良性瘤,又如何?但已对妇女造成伤害,切片时产生许多瘀血,此血已离开血管,沉积在乳房中,此时妇女本身已有许多沉积的营养无法消化,现在又加上瘀血的营养,两者堆积在一起,此不谛雪上加霜,数年以後,必为乳癌。因此妇女的害怕,加上西医的不知道女子奶水就是月经,实为造成今日妇女死於乳癌的主因。因此只要是每年去做切片的女子必然更容易得到乳癌的。所以已经得到上述的癌症时 , 服用二号是可以去除再生之奶水的,以免滋生更多的奶水去支援癌症了。
 
2∶妇女更年期届临,此药必然不可缺,因它的设计本身就是预防经血之逆流,顺势而下子宫,年近五十如子宫自然萎缩不假西药,则终其一生,必然不见血癌丶乳癌等疾病,而许多西医都为了说服妇女服用女性荷尔蒙,而谎言服女性荷尔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其实西医本身并不知道骨质疏松症是因何而来的,却说可以预防,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非常不道德,同时从不强调女性荷尔蒙会导致乳癌的说法。一些无知的女性,只因为更年期的一些不适症状,就服用荷尔蒙来压制,如果稍微用脑筋去想一想,世上妇女从未有人死在更年期不适症状,反倒一大堆妇女死於乳癌。
 
只要每位医师良心发现,每位妇女不再无知,相信没有人会死在乳癌上了。
      服用方法 : 月经来时早晚各服30粒。
      禁        忌 : 无。         
    此药如在月经来时早晚各服30粒 , 可以确保奶水完全下达子宫。 可以预防乳癌。
----------------------------------------------- 
汉唐--3号记忆退化
此丸依照古方补髓丹来的,适用於已发生之病人身上,须服用4-6个月,视个人不同情形而定, 日久可见效果。
首先吾人应先了解,是什因素造成此病的?目前西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男人丶女人都有精,此精是同样的营养成份,但显现不同的形态,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制造精液,但并不停留在精宫中,此营养液来自小肠,如无性欲的刺激,它不会成精液,只是一种纯白的营养,它顺着第十四椎两肾的中央,而进入骨髓,再进入脑部,此主司记忆,中医言∶脑为髓海,即指此。
年纪大的人,体力衰弱及常年服用控制性西药的人,性功能已丧失,不但不再有性欲,甚至连精都没了,自然就无法供应脑部之营养,此为造成脑部萎缩之主因,因此必须有一种药,有强精补气血,增加营养流动速度,并流畅督脉,把退化的功能,刺激它回复,再加上一些强力推进的药,使其直达脑部,滋润脑细胞,由於此一管道男女是相通的,故男女皆适用,不须医师处方。
 
服法 : 中餐後与睡前各30颗.
----------------------------------------------- 
汉唐4号食物过敏症   
举凡服食食物如海鲜等,会造成皮肤起红疹且痒,均可用此丸剂。大人丶小孩皆可服用,不须医师处方。此病绝大多数是因为 1∶胎毒未尽,残留在小肠中,2∶病人有挑食的不良习惯而造成的。
1∶胎毒∶一般人在五岁左右,发生水痘,持续的中型高烧,此际最好的方法是用中医的葛根汤,来把小肠中的胎毒素透发,使水痘完全浮在皮表,初看似乎很可怕,小孩全身出痘,但仔细观察,小孩在服用葛根汤後,高烧已退,体力回复,且表皮之水痘,虽然很多,但一点也不痒,约一星期内,全部康复。如果在此时,给予小孩服用抗生素,采用压制的方法,不但造成小儿心丶肾丶受损,体重增加,更且有残馀毒素停留体内,一旦鱼虾等刺激腥物等诱因出现,就立刻发病。
2∶挑食太过∶有些人非常挑食,他们不接受个各种不同的食物,不训练自己适应所有的食物,只选择一些特定的食物,因此肠中的适应力很差,一旦服用较刺激性食物或腥味较重之海鲜,立刻反应出来。
此丸剂之设计,是激发小肠之消化力,并清除血液中的馀毒,如此方可得到最好的效果。
大人服法早晚饭前30粒 , 小孩服20粒.
----------------------------------------------- 
汉唐5号 通乳丸
此丸剂之适用时机∶
1∶喂奶期,奶水不够时。
2∶月经量减少,在月经来之前五日开始服用。
3∶已经患有血癌或红瘢性狼疮 , 淋巴癌 , 脑瘤 , 肝癌的病人可长期服用二号 , 不用再吃五号 , 因为五号会增加奶水。
4∶乳房有硬块之妇女,也必须服此丸剂,但必须配合HT-2(退奶丸)并用。
此丸剂之设计来源,是因为中医对女人月经的概念与西医完全不同,中医认为经血是经血,卵是卵,根本是二回事,如何证明呢?
1∶女人在喂奶期间是完全无月经的,但是仍有许多妇女在此时期怀孕。
2∶有的女人结扎输卵管来避孕,也就是说没有卵了,但每个月,月经仍然照常来。
由此上二点,即可证明,月经与卵是二回事。在目前西医生理学中,对经血之来源仍无所知,因此许多血液方面的疾病,如∶ 西医学说的白血病丶狼疮丶免疫系统不全丶雷诺氏症丶乳癌丶等,都不知其从何而来,故无法预防也无法治疗,勉力为之,用生化药剂或化学疗法,只是加速病人之死亡,故令妇女闻之变色。
中医的观念是,妇女之奶水即是月经之源,因此心脏的角色就是关键。
此丸剂同时加强心脏之力量与小肠消化力,使妇女胸部自然胀满,且奶水充满乳房的每一个角落,由於心脏的热度增加,使奶水在乳房中充分循环,不留任何残渣在乳房中,所有奶水在月经来时,一并而下,由於没有瘀积,故乳房自然不生硬块,且弹性极佳,由於这是防范於未然,兼有使胸部丰满的效果,绝无副作用,长期服用,只好不坏,由於中医知道妇女经血的来源,故此预防之措施必然生效,且简易。
妇女们只要保持正常的月经来潮,自然的萎缩,必然不会有乳癌丶血癌丶红瘢性狼疮 , 淋巴癌 , 脑瘤 , 肝癌等方面疾病。
主要成份∶附子丶生姜丶柴胡丶黄芩丶桂枝丶半夏 ……..等。
一般服用法∶无月经时,每日三餐饭後15粒,月经来後服用HT-2(退奶丸)。
副作用∶无。
女性良药,任何人皆可服用,无须医师处方。
----------------------------------------------- 
汉唐6号        手抖心颤
较轻微的心脏性手抖,令人无法写字,一出力手就抖,其因来自心脏,心主双手的循环,一旦心脏的压缩力稍有不平衡,平时没有感觉,但手一出力就发生,如何去调整心脏的压缩力,是一门学问。
在人体最初受孕的时期,是一团筋膜,也就是肝脏,经过三星期後,心脏器官开始出现,因此在怀孕第三周以後,即可听到心音,西医据此而认定人体最初的器官是心脏,这是不对的,真正的人体形成,最早是水,也就是肾脏的水形,进而产生肝脏,第三周以後,心脏才出现,接着就是脾脏丶肺脏等。
由於中医的观念与西医不同,所以中医配合一些强化肝脏动能的药,间接来刺激心脏的压力,避免直接使用心脏的药,以免过於刺激心脏,反而加速不必要的血液循环。再者在临床上,几乎每位病人,都呈现有痰在肺的深处的感觉,经本人细查之後,发现痰是在心包膜上,故此浓稠的痰,对心脏必然产生压力,因此必须一并清除,还给心脏一个健康的环境,由以上二点的突破,解决了早期心脏病症状,避免以後心脏病的发生。
临床上只要症状相同即可使用此法。
主要成份∶半夏丶桂枝丶黄连丶白术等。
一般用量∶三餐饭後15-20粒,视体格大小而定。
汉唐7号 中医之胃痈与症痼(类似於西医之恶性淋巴病丶胃癌)
人的身体分两大循环系统 [1]血液循环系统 [2]水道系统,为何须要此二系统呢?因为有水,再有营养互相配合,这是任何生物赖以为生的必要条件,人类如此,动植物亦如此,举凡地球上所有生物,包含virus与cancer,tumor都须要此二者,缺一不可。人体的这二大系统主导着生命的延续,东方医学是巨视医学,它看整体,直接面对病人,并聆听病人的陈述,体内发出的讯息,经由病人口述的感觉,包括肉体上疼痛,精神上的变化等,从而细察出病源所在,直接与病人面对面,这是最直接,最近距离的接触。西方医学是微视医学,它藉由仪器,X光片,验血报告等资料,进而诊断病人,是间接的,较远距离的,西医被训练起来解读照片及验血报告,往往忽略病人的感觉与存在,对病人视而不见,因此只能得到片断的资料,绝大多数的病都不知因何而来。
东方医学认为,一个人水道系统的正常与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则癌症不生,癌并非毒,它的由来,只是体内某一部份堆积了一些陈旧的营养,加上水的协助给予了局部组织,不正确的讯息,误导了正常生长的过程,形成不正常畸形的发展,这就是肿瘤,癌症之源。它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就被赋不同的病名,由於仪器的进步,侦测出它在何处,看起来好像贡献很多,实际上,不但无助,反而更坏,怎麽说呢?第一∶宣告病人在某部位得到癌症之时,病人早已吓到,自此恶梦开始,终身难过直到死时,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品质,也死的更快,因此宣告了又怎麽样呢?第二∶许多医生一再提醒大众及早检查,可以治好,可以预防,试问如果它们是对的,为何有一大堆人死於癌症呢?第三∶西医给病人的治疗,如开刀丶化疗等,即使正常人都会死亡,更何况病人呢?肯定死的更快。
本方的经验案例,一位49岁之中年人,半夜突然大量吐血,送西医院後,西医师查为恶性淋巴癌移转胃癌,必须立刻切除胃,并做半年的化疗,试问你是正常人,这种治疗方式施於你健康的身上,你可以承受吗?如果不能,那此一虚弱的病人肯定是必死的。他服用本方在二星期内,被当地西医宣布回复正常,原先检察的医师却只承认他自己误诊,绝不承认是中药治好的。
治好的道理非常简单,首先中医强调 [血无止法],强力的止血,只会令病人更危险,必须用温药,使体温回复正常,其血自止,且因药温,可以促使体内水份蒸发,加速其流动,再配合一些活血去瘀积的药,保持大小便的通畅,病人自然很快的回复了,至今犹在,恕本人不公布本方内容,原因为1∶药品比例一旦公布,人人可做,却不知西医检查为同一病,你用同一药,并不会治好,每个人都不一样,为防止你害到别人,因此不公布。2∶中国人盗版风气太盛,完全不尊重他人的着作权,台湾尤其在国际上为有名的海盗王国,故不公布。中医师只要是研究伤寒金匮二书理论的,都可以治此病的,不须要我告诉他们。
如果你是胃癌或恶性淋巴癌的病患,已经做了切除胃的手术,或化疗,请务必不用此药,因为你死定了,吃了也是浪费钱及时间,本人也不卖给你,因为你死的前夕,你不会怪西医开刀及化疗令你死亡,因为你认为他们是科学的,你一定会怪中药令你死的,本人只能讲一句话,死到临头时你仍分不清什麽叫 [科学]?什麽叫 [科技]?因此你的死是笨死的。还有如果完全无任何治疗直接用此药的病人,如果你有怀疑或不按时吃药,本人也劝你不要服用,浪费钱,浪费时间而已。
相信自己是人的人,请注意人体健康的指标,并非验血报告正常,X光片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完全不懂预防医学的医生提出的,中医健康的标准很简单 [1]∶正常的饮食 [2]∶小便一日5-7次 [3]∶大便每日一次,早起时上 [4]∶睡眠一觉到天亮 [5]∶一年四季头冷足热。
如果你长年有以上五种症状,你绝对是一位健康之人,如果不是,请立刻找中医来诊断丶调理,使身体回复到以上五种感觉就好了,中医理论绝对是正确的,请勿灰心不要害怕。
 
不适用的人有以下三种∶
1∶你自认是一位很仔细的人,你能确定每一位开药给你的医师都知道你的病是怎麽来的,同时又很确定你服的西药,每一粒的成份是什麽,它会引起什麽样的副作用,如此你才服用西药的人,你不可服此药,因为你骗人。
2∶如果你并不知道你服用的西药内容是什麽,也不知其副作用是什麽,你却要求一定要知道中医使用此处方内容是什麽才服用,你也不可服此丸,因为你歧视中医。
3∶自己以为可以一边服西药,一边又吃中药的人,也不可服用此丸,因为我不希望你死的不明不白。
汉唐8号子宫症痼
  目前子宫及卵巢方面的疾病,西方医学都停留在发现肿瘤以後,再开始治疗,因此治疗的方法都只有切除或放射治疗丶化疗等,病人苦不堪言,因为後遗症实在太大,有些妇女甚而死亡。这些都显示出预防医学的不足,无法有效的制止病的发生,再者病发生以後,又以杀鸡取卵的方式,很霸道的强力扫除肿瘤,其所遗留下的後遗症,远大於肿瘤对人体的伤害。试问如果完全不治疗,任其发展,与强力的化疗丶开刀丶放射疗法,到底何者会延长病人的寿命?肿瘤产生的病痛,与西医的治疗产生的痛苦,何者严重呢?过去妇女们毫无选择,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下,为了去除肿瘤,死於化学治疗的毒素下,何只千万呢?
其实中医在几世纪之前就已经解决此一问题,也提出了预防之道,原因是中医很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故能有效的无痛苦的,无危险的,为妇女解决此一恼人的问题。
 
在前HT-2及HT-5,已解释了奶水与月经是同一物质。现在更深入的告诉诸位,从女人的月经初潮开始,就必须注意,一般妇科医生的观念,认为月经痛是很正常的,十女九痛,这是因为目前无法有效解决痛经的问题,人人就以很平常且无预警的心来看痛经,有时服些止痛药,就以为解决了,其实这是早期子宫有瘀积的徵候,此瘀积的源头,来自两大主因∶
第一,感冒∶女人在月经来潮时,正逢感冒,此际经血向下体走,而感冒产生的冷温或病毒亦顺延而下,到达子宫,此时经血因受此外力的干扰而无法尽出,少量的瘀血停积子宫中。
第二,心脏或小肠的受损∶心脏的热与小肠的热是均衡的,奶水在胸部因心脏之热,消化一次,呈粉红色,下降到子宫中,又因小肠热的蒸化,就呈血色而排出体外,因西药并不分寒丶热,因此许多女孩,因为服用过量抗生素而伤害心脏,过量服用止痛药又伤害到小肠,化学毒素又堆积在肝中,产生恶性循环,子宫的瘀积也因而产生。其实这些瘀积的血块是陈旧的营养,但停留在子宫中过久,必然令子宫的细胞得到不正确的讯息,进而产生不正常的成长,这就是肿瘤的始因。
 
中医的观念,认为吾人若可随时保持身体气血的流畅,新陈代谢的正常,全身上下不产生陈旧养份的堆积,必然不生肿瘤,由以上可知,吾人若能在痛经期,就开始预防瘀血的堆积,不但可以治好痛经,甚而防止肿瘤的发生,汉唐-8号就是这样产生的。它的设计,首先加强心脏的热能,使乳水能完全蒸化,并利用中药中的桂枝,将其消导向子宫流下,如汉唐-2,再增加小肠的热能,使子宫因热而膨胀,从而把经血慢慢的压挤出来,再利用中药中的丹皮丶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把已有的瘀血排出体外,只要持续维持月经的正常,且不痛,必然永远不生肿瘤了,至於已有肿瘤的人,则只须加量服用即可,因此此药适用於1∶有痛经的妇女,2∶有肿瘤的妇女(一般会有异常出血过多的现象),二者皆可。妇女们如有月经延後或提前的现象,请勿服避孕药来掩饰症状,因月经的不正常影响深远,请找优秀的中医师及早调理,以免後遗症如西医说的∶乳癌丶血癌丶狼疮丶肺癌丶子宫癌丶卵巢癌等的出现,届时为时已晚矣。
主要成份∶桂枝丶茯苓丶丹皮丶白芍…….等。
 
痛经服法∶月经前三日开始服用,三餐饭前20粒,直到月经完为止,下次月经来时再服,连续二个月如此,如果第三个月停药而不痛,即可止服,若第三个月,月经来仍痛,则须再服二个月。
 
有肿瘤服法∶不管月经如何,须三餐饭前服用30粒,服到正常为止。如何知道正常?由中西医检查皆可,视个人信任而定,一般在服用三个月左右,肿瘤明显缩小,如有针灸配合必然加速疗程。
此药由中医师使用.
-----------------------------------------------
汉唐9号 血箭痔疮
痔疮分二种 
1∶又痛又痒,时出浊水,大便後带血,此为HT-29
2∶先出大量血,如箭射出,再大便出,不痛不痒,此为HT-9
你可知道,凡有脱肛之人,必有痔疮,而有痔疮之人,却不一定都脱肛,为什麽呢?如果明白原因,就可以找出真正痔疮的成因。
脱肛是因为肠壁较松弛,无力挤压在一起,一旦排便出力,则肠子
 Re: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二)
汉唐24号  中医之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的西方医学是无治的,只能用控制血糖的药物,长期使用下来,病人丧失性功能,肾功能也丧失,其结果死於尿毒症,追跟究底的研究,则可以了解,西医并不知糖尿病的真正成因,也不知道胰脏为何不产生胰岛素,有时又不是胰脏问题引起的高血糖,因此到现在仍无根治之法,也因为不知道病从何而来,故亦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糖尿病的由来,绝不是遗传来的,而是下一代学习了上一代的饮食习惯,同样错误的饮食法,造成同样的病发生在同一家庭,为什麽呢?目前西方医学对脾脏的功能不太了解,缺此部份的资料,必将永远无法预防及治疗此病的。
 
中医的观念脾主少腹,小肠之所以能代谢消化食物,就是靠脾脏提供很多高品质的体液,同时心脏供给热能自血脉进入小肠,有了热能与津液的配合,才可完成人体的消化功能。但此一管道是双向的,脾脏同时吸收了来自小肠的营养,并分配给各内脏,如果入脾脏的营养是过剩的,脾脏就会分泌制造油脂出来,而一但过量的制造时,身体会发生警讯通知心脏,负荷过重,於是心脏就会减少给小肠的热能,增加给胰脏热能,於是胰脏就开始为人体消除过多的脂肪,一旦工作完成後,又回复正常的供输量,而居间协调的就是肾脏,肾脏可提供水源,阻断心传导到小肠的热量,以迫使其转往胰脏,脂肪消除後,又转而阻断心脏到胰脏的热,使其回归於小肠。了解以上的相关功能後,就可知道,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先强固肾脏,再加强心脏,则胰与脾自然回复到平衡状态,如果不知道,胰与脾之间的功能不平衡,会使肾脏衰竭,也不知道如何强肾,则病人必死於肾脏病,也就是说糖尿病末期的病人,发生尿毒的现象,真正原因并非西药造成的,而是有糖尿病的人,其结果必然如此,这就证明了西药的控制,也是无效的控制。我有许多病人即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到後来眼之视力仍然不行,这就证明了它是控制不住的。
 
本方的设计就是加强肾脏的功能,避免肾脏衰竭,强心必先强肝,而肝主双眼,故肝一强起来,视力必然回复,心脏热能加强後,进入胰脏的热,也相对增加,此际人体自动开始消除过多脂肪与血糖,到了完成阶段,自然不再发病。由此可知,本方的设计,着重在使人体回复正常的代谢功能,使一切都受本人身体所控制的,故正常後,即不再发病。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从此以後,在晚餐後,睡觉前是绝对禁食的,因为这就是主要得病之因,还有一些则是由西药的过量使用或副作用,损伤了胰及脾,造成糖尿病,因此如果正常後,生活习惯及服用西药没有改变,将来必然发生同样的病,是可以预见的。
 
人体在睡觉时,全身的消化系统,必然也跟着减缓下来,如果你在睡前吃了食物,必然屯积在小肠中不动,此食物一旦停留过久,必然产生糖份,就如同你咀嚼食物後,不要吞下,停在口中过五分钟必然成甜味是一样的道理。正常的人是营养进入脾脏後,才成为糖,但因饮食习惯的错误,变成大量的糖在小肠已产生,一旦进入脾脏,自然糖份增多,过多的糖又顺着人体循环进入血液中,血糖自然就增高了,长此下来,身体自然就失去主宰平衡功能,因此要永远戒除睡前饮食的习惯,否则不会好的。
 
本方的目的在强化肾脏及肝脏并且加强心脏的功能,从而促使脾脏之功能恢复过来,使其能够自行运作,不须要靠药物控制。
每人体质不同,得病期也不同,故结果必然也不一样,服此丸时,血糖逐渐下降,可自行测知,须要多久可正常,因人而异,但正常後,最好再服用一个月,此药等於是滋补性的中药其目的在强化内脏功能,是故任何人均可使用,不须医师处方。
主要成份∶山茱臾丶生地丶石膏丶天花丶枳实丶瓜篓实…….等。
 
轻者服用方法∶早晚餐後20粒。
重者服用方法∶三餐饭後25-30粒或更多。
-----------------------------------------------
汉唐25号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 (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 颜面神经痛)
此病西医名三叉神经痛,是很剧烈的痛,有时止痛剂亦无法止痛,有时西医注射酒精在痛处,到了无法控制时,只好切断神经,为何发生此痛呢?目前西医也不清楚。临床上看时,此痛延中医经络学中的足少阳丶足阳明与手少阳三经而来。手少阳经是水道系统,足少阳是胆,足阳明是胃,所有经络的活动能力,均来自不同的脏腑,一旦此动能无法畅行於经络中,则必发生抽痛,因此有效的疏通经络,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一昧的靠止痛药,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尤其是肝脏,肝脏管大便的排泄,任何止痛药服用後如产生便秘,就表示肝的损害已造成了。
此丸的设计就是针对上面三经络而来的,可以保持其间气血的流畅,而使痛完全去除,永不再发。中药有分入脏腑与入经络的药,因此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方剂,也不是止痛剂,全身上下共有20条主要经络系统,有不同的药入不同的经络,我只取三味药入上面三经络,保持其流畅无阻,故可得到很好效果。此丸人人可用,属於疏经活血中药,毫无副作用,服法很特殊,须注意。
一般服法∶每服30粒,一日1次,不论早晚,必须饭後服用。
重症服法∶每服30粒,一日2次,必须饭後服用。
10日为一疗程,一般人一疗程就好了,重症患者可能须二个疗程以上。
-----------------------------------------------
汉唐26号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 (西医学之肾结石)
 
肾结石是很烦恼的问题,早期细砂时西医无法发现,必等到结石较大时,引起腰痛,或它在通过输尿管时,造成出血,在小便中发现血,才知道肾结石,但往往都是结石长得很大的时候才知道,如果用开刀或超音波来震碎,往往都是只顾大的,仍有许多小颗粒砂状的细石在肾中,是故每年都发病,无法根除,这说明了目前西医界无很好的预防方法,也无完全根治法。
 
中医很早就发现这问题定名为石淋或砂淋,也早就解决了此一问题,不但有很简单的检查方法,且有很好的排石剂,可以将肾中的结石完全清除,至於清除的时间,视各人石头的大小而定。首先介绍检查方法,在每人的足踝内侧与大筋之间有一直经一寸的长圆形区域,就是检查肾结石的穴位,用拇指一点一点的按压,如果有强烈反应就表示有石头,如没有反应,则没有石头,左足对左肾,右足对右肾,时常自我检查一有小反应时,就立刻服用中药,在2-3天内即可排出,如果反应强烈表示石头很大,必须要一段时间方可排出,不可停药,必须等到肾石点无反应了,方可停药,每次压痛点的反应可以告诉你进步的情形。
 
此方的设计,是把身体的水大量导向肾脏,并加入一些分解石头的药,及一些止血的药,预防石头在通过输尿管时,把管壁割破造成出血,如此一来,石头就可顺利排出,而不带血。如有针灸的协助,不但可以加速排出,且可以止痛,如果石头清除是因为中药,则必不易再发病,因为它不论大小石头,一律清除,小细石先出,大石头较慢而已。很多时候病人有高血压,其实是因为肾结石造成的,亦可用此方。本方曾用於眼压过高的人,同样有效,只要确定有肾结石,同症同治。预防方式很多,首先要确定自己饮用水的水质好不好,因为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长期服用地下水造成的,还有每日保持定量的饮水,喝水少的人最容易得到肾结石,多喝茶,因为茶是硷性的,是很好的清洁剂,故早期无清洁剂时,父母都用硷水来除油垢,同理可知。
服用方法 : 早晚饭前服30粒 , 严重者可以一日三餐前各服30粒.
如不知检查方法可请教本校毕业生。
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
汉唐27号    HT- 27 痛风丸
痛风之病由来已久,西方医学认为尿酸过高导致沉淀物,堆积在关节中,故产生剧痛,主要症状,皮肤呈红且肿大,碰触不得,一般治疗就是止痛药,同时要求病人不可喝酒,以免痛风再发,至今毫无根治之法,及预防之法。
 
中医认为过食甜味及油腻食物与酒是致病之因,并非单一饮酒造成,脾主甜味,脾生油质以保持人体体温不外泄,脾与肾二脏的关系是相互制衡的,一旦过食甜味及油腻食物停积在体内过久,必产生酸味,而肾脏受到脾脏的压力,无法完全把它代谢出体外,日积月累下来,自然累积关节中,饮酒只是一导火线,酒是挥发性的物质,一旦喝入体中,必然刺激血液循环加速,连带引起大量沉淀物进入循环系统,但因沉积的酸过多,无法正常运行,故产生剧痛,一般医师自然就以为是酒造成的,其实并不正确。
 
要预防痛风的发生,由以上可知,必须少吃甜食,少吃油腻食物,自然无病。一旦得病,则HT-27是很好的治疗剂,它的设计出发点,是加强脾脏的动能,[万不可用补药],及加强肾的代谢力,同时利用辛辣的药物来中和酸味,中医认为辛制酸,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缓痛,且把多馀的酸味排出体外,只要记得以上之预防方法,即可保永不再发,喝酒再多也无此痛矣。此丸人人可用,毫无副作用。
 
一般用量∶早晚饭前20粒。[适用於有发过病,目前不适之人]
重症用量∶早晚饭前30粒。[适用於正值发病期]
主要成份∶炮附子丶白术丶桂枝丶炙甘草丶白附…..等。
研发人∶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医师。
着作权人∶同上。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
汉唐28号  HT- 28 风湿丸
风湿病是一种普遍的关节痛,对西方医学来说简直是恶梦,一旦得到此病必然终身痛苦,目前西医只是一再研发更强的止痛剂,毫无根治之法,也不知道病是怎麽来的,故无预防的措施。
 
中医认为人体在流汗的时候,必须任其自然停止,才是养生之道,但目前大家生活环境太好,到处有冷气,游泳池也很普遍,一般人在汗出时,立刻进入冷气间,或跳入游泳池内,利用外在环境来迅速冷却身体,为求一时的快感,却不知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人体汗水的来源是小肠,运动时小肠热度上升,自然汗水因蒸化而排出体外,如果外在环境过冷,毛孔收缩过快,造成部份汗水已离开汗腺,但又无法从毛孔排出,但此汗水并不会返回小肠,如果停积皮下,则皮肤痒,[详见HT-16,HT-17 ],如果停在头皮部份造成血管缩小,则引发偏头痛,[详见HT-25],如果停在肌肉中,造成肌肉僵硬且水肿,[详见HT-69],如回逆到横隔膜,则晕眩丶恶心丶呕吐[详见HT-40],长期下来如此不改,则必成湿液停留关节中,此为风湿之源。治疗方法,必须把汗及小便排出,同时病人少在冷气间,不可在流汗时进入游泳池,预防措施做得好,一段时间以後,必然能将湿完全排出体外,永不再发。
 
许多人不知道成因,只一昧的服止痛药,又经常在待在冷气间,也不喜欢运动出汗,这些只会造成湿越积越多,到後来连关节都变形,就为时已晚了。如果一有关节痛,且随气候变化而加剧,就是风湿无疑,立刻服用HT-28,一段时间,等酸痛完全尽除,则可停药,且行为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必然永不再发病。此丸人人可用,不须医师处方,毫无任何副作用。
 
一般用量∶早晚饭前25粒。
重症病人∶三餐饭前30粒。
主要成份∶白术丶桂枝丶炙甘草丶茯苓……等。
研发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医师。
着作权人∶同上。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
汉唐29号  HT-29 消痔丸
 
生理过程与HT-9是一样的,但此丸是治疗第一种的痔疮,即是外痔,主要症状∶又痛又痒,在肛门口生红肿炙热痛,时排出浓稠之液体,大便後擦肛门时会见有一些微血。
服用此方一段时间後,自然会回复,且无副作用。
 
此方与HT-9最大不同处,在於HT-9要应付大量的出血且无痛,这是直肠已产生
  
-----------------------------------------------
汉唐44号 皂荚丸(清除肺中 吸烟造成之浊痰)
清朝末年时 , 我中国人民面临鸦片的荼毒 , 许多人吸食鸦片成瘾 , 无法戒除 , 同时肺部屯积许多浊痰无法排除 , 严重时无法平躺的睡 , 只有不断的咳嗽 , 但是再用力的咳 , 也无法清除此浊痰。
当时的中医一直想如何解决此一问题 , 遍寻药书 , 使用许多的排痰药物 , 都无法去除 , 由於早年中国妇女并无肥皂来洗衣 , 人人都使用天然肥皂也就是皂荚 , 用水泡过後 , 再用木棍敲击 , 来产生泡沫 , 其去污的力量很强 , 任何油质的污染 , 都可以清除 ,而吸食鸦片产生的浊痰 , 就是因为油烟过多而形成的 , 光是使用清痰的药物 , 并不能清除此油垢 , 唯有皂荚可以完成此工作 , 但是皂荚属强硷性 , 直接吞服必然会把胃酸中和掉 , 引起胃痛 , 因此为解决此一问题 , 就利用红枣煮汤来吞下皂荚丸 , 克服了这个问题 ,因此病人服用HT-44配合红枣汤後 , 不但胃没有影响 , 反而全力的清除肺脏的积油 , 病人服用之後 , 会排出黑色大便如油状 , 且混合许多浓痰一起出来 , 咳嗽顿除 , 人也可以平躺下来睡觉了。
目前吸烟人口很多 , 而吸烟同样会造成此问题 , 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子 , 来排除肺脏中的浊物 , 一般来说 , 一日一服 , 每次30粒 , 晚餐後睡前服用最好 , 严重的人可以一日二次 , 最好选择在饭後服用。
处方内容 : 皂荚 ,...........
禁    忌 : 必须配合红枣汤一起吞服。
副作用 :  无。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
汉唐45号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
此方出於金匮 , 主要症候是"肠间有水气", 也许由於过於简短的陈述 , 使得很多中医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 而实际上却是非常好用的处方 , 我常常使用此方其治病效非常神速。
中医对於便秘有分许多种不同的处方 , 此方是用在大便阻塞在升结肠及横结肠的交会点 , 也就是说在肝脏的正下方 , 其阻塞发生时 , 病人会显现出腹胀满 , 排气多 , 口燥渴 , 肠鸣不断 , 甚至於小便不出 , 身发黄 , 无胃口等肝病症状 , 时常会误导医师诊断。
我查症状时必先用手按右腹 , 病人每有拒按的现象 , 而且伴随肠鸣水声 , 此药必须配合芒硝汤合服 , 才会有效 , 病人服後会排出如片状的大便 , 而且有大量水一起排出 , 当浊粪一出 , 胀气退 , 水肿消 , 黄疸退 , 小便出 , 病人体力就会恢复过来。
很多中医不识此症 , 又不敢用芒硝 , 试问又如何能治好此病呢?  此症又是很常见的 , 中医之所以让人诟病 , 就是庸医太多 , 如果你能找到很优秀的中医 , 其治病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光是此45号 , 如此简单的处方就有超过95%以上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中医处境如此 , 实在堪虞。
处方内容 : 椒目 , 葶枥 ,.......................
禁    忌 : 须经医师处方。 原方出自金匮要略.
副作用 : 无。    不对症使用 , 只有下利较多。 一停止服用 , 利就自止。
-----------------------------------------------
汉唐46号  六味地黄丸
此方延用有2000年之久,为中国最常用最普遍之方。很多人终身服用,至今仍获好评,是中药中的多种营养组合,如同西方人服用多种维他命一样。但不同的是,此药是六味中药组成,其中三补三泻,三补是对肝丶肾丶脾,三泻亦如是。既是补药又为何要兼顾补泻并存呢?这就是中西医之间截然不同的看法。
 
西方营养师,想尽办法来浓缩营养成份,合成一粒药丸,不论是单味或是复方,基本上都是纯营养剂,一旦进入人体,到底是对身体好?或是对炎症癌症好?谁也不确定。但有一点可确定的是,许多人长期服用多种维他命,但体力却不断衰退,人不断的增胖,反而造成长期的倦怠,因此如果服用纯营养剂,必然是一种负担,因为身体无法完全吸收,而又停积体内过久,正常食物的营养加上自行补充过量的营养,然後又生活在优良不太多劳动工作的环境中,加上到处有冷气,体内连汗水都代谢不出,自然日积月累而至如此。
 
中医的观念,也认为人是须要进补的,但在补的同时,必须要代谢出不须要的残渣,所谓新的取代旧的,才是新陈代谢的真义。例如蔬菜来自自然,它除了营养外,仍有许多纤维在其中,其目的就是协助人体清除浊物用的,因此中医认为补泻兼顾才是最好的长期补品,同时可以确保身体吸收营养,不至於被炎症或癌症拿走,又因为新陈代谢的加速,故可长保健康。为何针对肝丶脾丶肾,而不针对心丶肺呢?因为肝脏为人体最重要的解毒脏,随时须要清理。肾脏是所有废水集中之所在,必然有许多浊物停留其中,也必须清除。脾脏是管全身肌肉的脏,每天每人都用到肌肉,在能量释放的同时,必留下许多湿液,因此除湿是不可缺少的功能。中医利用淮山补脾,熟地补肾,山茱萸补肝,用茯苓来除湿,丹皮来清肝,泽泻来清肾,故六味合用,就成了HT-46此方人人可长期服用,大人丶小孩丶男女不拘,服法很特殊,须在清晨起来尚未下床时服用,在睡前先把药丸及一杯盐水准备好,醒来时立刻服用,然後再下床,活动丶刷牙等。因为冷水会刺激肠胃的蠕动,盐会令此药直入内脏,服後约两星期,必然体力大增丶大便正常丶胃口正常丶精神集中丶年轻而不易老化。
 
小孩∶早起10粒。
大人∶早起25-30粒。
主要成份∶泽泻丶丹皮丶茯苓丶淮山丶山茱萸丶熟地。一般市面上是等量组合,我用的比例不一样,是1:1:1:2:2:8,此丸名地黄就是要重用地黄才对.
着作权∶中国老祖先 , 汉朝张仲景医圣。
-----------------------------------------------
汉唐47号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
 
此丸专治男人精中带血的问题,目前西医无治,主因是医师们不了解,精就是血,血就是精的道理,男人的精液只有在行房时,因兴奋而呼吸急促,强大的肺压向下走直达精宫,自精宫进入睾丸的路上,方形成精子。如无兴奋的状态,精就是血,此营养液在不行房时仍不断的制造出来,并经由两肾之间而进入骨髓,这是男人记忆与听力的来源。
 
精宫中的精血要化生成精,最主要的关键在小肠的热量,此时人体须要极大热能,才可把精血转变成精子,因此在兴奋的过程中,心跳加速,热能不断的进入小肠,凝聚的热能方可把精血转化为精子,一旦此热能不足,或无法凝聚,则排出的精子必杂有精血在内,於是每次行房必然精子与血混合而出,由於不是感染,也不是出血,故医师无法知道为什麽,根本就不是疾病。
 
汉唐-47 的功效就是在加强小肠的热能凝聚力,促使精液完全化生成精子,於是血就消失了,同时因为有加强射精时的喷力,故可以全数而出,不留残馀的精子在睾丸中,没有屯积的营养,自然无病,故此丸可以治睾丸方面的疾病。
 
此方人人可用,只要发现精中有血就可以使用 , 无须医师处方,无副作用。
 
一般用量∶早晚饭前25粒,约一星期左右就消除了,但不可停药,持续服完一罐为止,使小肠更稳定。
 
方剂内容∶熟地丶山茱萸丶巴戟天丶肉桂丶远志………等。
 
研发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
汉唐48号 金匮肾气丸
此丸剂跟46号只差两味药 , 炮附子与肉桂 , 因此比较适合常年手脚冰冷的人使用 , 但是要注意 , 如果有便秘的人最好不要服用 , 因为药性较热 , 会增加排便的困难 , 但是有下利的人兼有手脚冰冷的症状则非常适合服用此药 , 功能同46号 , 但是服用的人是有限制的 , 不像46号人人可以服用. 我所做的六味地黄丸与桂附八味丸其中所用的熟地都是按照古法的九蒸九晒过的,因此品质是绝对保证好的.
中医认为肾脏主骨 , 主记忆 , 主听力 , 主性欲 , 其华在发 , 也就是说头发的质优与否 , 直接与肾脏有关。 48号是很好的保护肾脏的药 , 尤其年过五十的人更须要注意肾脏问题。
 
此药保护肾脏功能很好 , 但是如果是肾脏肿瘤或肾衰竭 , 就不够强了 , 须要找好的中医看才行。
服用方法 : 每天早起30粒。 用一点盐放入水中 , 一起吞服。
禁    忌 : 便秘人不要吃。
-----------------------------------------------
汉唐49号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  VS 威而刚
中医在性功能的药物上,早已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验,历代的帝王,无人不需,其後宫佳丽三千,无此丸剂如何应付得了。
早年中医在提倡壮阳丶补肾,中国人不断的在骂,中医只会搞这一套,一个半月前,美国上市了VIAGRA ,而人人却趋之若骛,有人已经吃後引发心脏病而死亡 , 这显现了几个问题,
[1]∶西医完全不知如何安全的来壮阳。
[2]∶以前完全没有药物可协助 , 只有很多药物会使人阳萎。
 
[3]∶FDA尚未完全明了其功能及副作用,就核准其上市,表示FDA也在保护西药厂 ,罔顾百姓生命。
[4]∶百姓们长期受控於药物,滥用药物,例如抗生素丶止痛剂丶降血压丶降血糖丶等……….。举凡控制性药物及杀细菌及病毒之药物,其他副作用先不提,光是对性功能而言,就造成极大伤害,大多数人丧失性功能,故对此药物有强烈需求,甚至於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由於有以上四点问题,在人们兴奋且盲从之下,开始服用VIAGRA ,目前已发现数人死亡案例。百姓是无知的,他们之所以相信西医,是被一些高科技的仪器丶验血报告所迷惑,以为西医什麽都知道,中医什麽都不知,因此而盲从,其实百姓有所不知,到目前为止,西医连人体的精子,及性功能都一概不知,否则为何在一个半月前,因研究其他的病,而发现此壮阳药,其实它并非真的壮阳,而只是刺激生殖器官的海棉组织,令其充血,而且并非人人有效,它不能令人产生大量精子,只一味的刺激局部充血,故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病发。
起阳丸,其使用在中国历代王朝之君主,千年而不衰,主因是中医完全了解男人的生殖过程,欲望之源。
 
人体只有两个管道直通大脑,其一,由肝入心,再入脑,请参照汉唐-68之说明书,即可知晓。其二,即为精之管道,精生成於精宫之中,此组织在小肠及膀胱间,其源为血,食物营养被小肠吸收之後即为血之源头,由脾脏导引进入心脏,由於心脏极热,蒸化的营养为血之本色,残渣排出,即为男人的胡须,也就是说男人也有月经的 , 但是是每天在排 , 故可以说成为日经 , 如果此残渣反逆进入骨髓 , 就造成男人得到血癌 , 真正的精华则由冲脉下达少腹,此际在两肾之间,名为命门所在,因受人的呼吸作用,大量的氧在此燃烧,(中医称为命门火),其产生的热能与真水进入精宫,血液之精华到此与之会合,於是生成精子,所以精之浓淡与血之形成有关,精之热度与命门火有关。再强壮的男人也无法持续作爱,但人体却不断的生化出精,如无性欲的刺激及睾丸喷射的压力协助,则精只是营养精华,并非精子之形态,此精华会顺脊髓(中医的督脉)而上达脑部,此一管道主司记忆,年轻人记忆好,就因为此管道很强,老年人记忆减弱,即因此管道退化。
 
一旦人脑中的欲望加强,会刺激心脏的搏动,而使阴茎充血,但光是充血勃起,并无法生精,这就是VIAGRA,西医完全无阴阳的观念,不知精为阳,血为阴,二者必须要相辅相成,方可奏效,且无後遗症。如只是令阳具勃起(阴亢)而无精出,会造成不正常之充血,以致心脏不胜负荷,故有心脏病及高血压病患不可服用,否则极易引发心脏病,其因就在此。但矛盾的是,凡服用心脏病及高血压控制药物的人,必然丧失性欲,此类人最需壮阳药,但反而导致加速死亡。
 
由此可知男性壮阳药,必须令阴阳平衡,如只是让阴jing勃起,中药里的肉从蓉效果,就比VIAGRA好,并不须要西药,千年前中医就已发现它,西药到上个月前才知道,真不可以道里计。生精的过程,吾人首先必须加强小肠之吸收能力,并迅速将营养升提到心脏,再藉由肺脏的吸气,使命门火加大,肺脏的吐气,令精血下行,进入精宫,先天元阳与精血(阴)互相结合,进入睾丸,全身上下只有肝经入睾丸,肝主司动,令全身血脉贲张,睾丸中会充满压力,此时压力与动能的结合,精虫乃生,(西医在人体解剖时,发现睾丸中残存精虫,但不知由何而来),在性行为达到高潮时,即会喷出热且浓的精液。有人精中带血,即小肠热与命门火不足,有人精液极稀,精虫很少,即是肝脏动能不强造成,这些都是西医不治之症,对中医来说是轻而易举的。
 
起阳丸的设计,就在加强阳的功能,(产生足量的精),与阴的功能(心脏丶肝脏的活力),同时并进,并且配合一些无毒的刺激性欲的药,合制而成。男人皆可服用,不但能加强性欲,更且能加强记忆,预防老人痴呆症,(女人的药,详见汉唐-38),本品沿用千年,尚无有人服之丧命,古时唯帝王可享用,本院本不愿出售在市场上,免得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只由本院医师,针对一些特殊而需要之病人使用,由於效果良佳,且无副作用,许多病人争相购买,因此本院希望购买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年纪在40岁以上。
第二∶必须是已婚的。
第三∶因车祸等意外伤害造成性无能,且影响婚姻之人。
年轻人请勿购买。
主要成份∶肉从蓉 ……….等,绝无动物性药及毒性中药在内。
剂量∶常人三餐饭前10粒。
性功能丧失程度不一,服用人可以自行加减,但不管计量如何,本院保证绝无副作用。
论文着作权属於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所有,为防不肖之徒仿造,本人不公开全部方剂及比例,以保障病人之安全。
  
-----------------------------------------------
汉唐-50号  牙痛止痛剂
此药的研发是针对牙齿疼痛设计的 , 可配合附子粉刷牙(有坚齿功能) , 能够有效的停止牙痛 , 如果牙齿已经腐烂败坏 , 必须找专业牙医拔掉或修补 , 但是一般如果牙医治疗後仍然有馀痛 , 依旧可以服用此药来止痛。
 
造成牙齿疼痛的原因有许多 , 如果是蛀牙必须要找牙医来填补 , 或抽取神经 , 如果牙龈肿大 , 可做根管治疗放出脓液 , 但是如果不是以上原因 , 牙齿仍痛 , 大多数是神经受到湿液挤压或者有脓在深处 , 此际就可以使用汉唐-50号 , 此药结合了排脓除湿收敛伤口的药 , 再加上中药的止痛药 , 因此效果明显 , 完全没有如西药止痛药伤及肝脏般的副作用 ,  有些人对西药过敏 , 也可以利用此药来取代西药止痛药。
处方内容 : 细辛 , 赤豆 , 黄连....................
禁    忌 : 无。
服用方法 : 早晚餐後30粒 , 严重的痛可加强到一日四次 , 每次40粒 , 无论饭前或饭後。
-----------------------------------------------
汉唐51号 缺
-----------------------------------------------
汉唐52号  HT-52 赤丸
此药组合在一千八百年前,由汉朝医圣张仲景所完成 , 我在临床上发现 , 此药针对心脏肥大及动脉血管剥离有非常好的疗效 , 只需加几味药与原方组合即可 。
人体内心脏与小肠之间有一大动脉相连接 , 因此造成心脏与小肠息息相关,心脏搏动产生的热能经由此动脉传输到小肠 , 故此心与小肠皆属於火 , 如果热度正常 , 则必出现手足温热的现象 , 如果温度下降则手脚冰冷 , 也就是说此一动脉一旦温度过低则会造成动脉剥离的现象 , 温度过低的原因是因为心脏搏动力不够 , 一旦心脏温度下降 , 则周围的蒸气将转换成水 , 就会造成心脏肥大 , 这就好像居住在寒带地区的人最担心冬季时地下水管因为太冷而破裂一样 , 目前西医只知道血管发生破裂而完全不知道是为何才会发生的 , 也就是说没有预防之道与预知之明。
手掌的温度是由心脏在控制 , 脚掌的温度是由小肠在控制 , 因此手冷脚热表示心脏搏动力不够 , 手热脚冷表示小肠温度不够 , 因此中医可以依此法做出正确的诊断。
HT-52的方义就是同时令心脏与小肠的温度增加 , 同时也增加了此一腹腔大动脉的温度 , 因而在心与小肠之间所有的水分都将气化 , 所以可以预防及治疗此类心脏病。
处方成分 : 原金匮之赤丸方加入我研究的一些加强药物
副作用 : 无
禁忌 : 无手脚冰冷症状 , 不可服用。
使用方法 : 早晚饭前各30粒。
-----------------------------------------------
汉唐53号 风引汤
中风之中有一种风瘫 , 症状是四肢无力 , 无法自行起坐 , 并不是一般的单侧瘫痪 , 身体发热 , 但不是高烧 , 言语困难 , 全身关节似乎无法伸缩 , 此类中风中医谓[风瘫] , 起因是行房事时感受风寒 , 或於出大汗时感受风寒所致 , 由於风寒是在人体出大汗毛孔大开时深入骨节之间而造成此[风瘫] , 因此服用此方时须要在无风的处所服用一段时间 , 要有黏稠的湿汗排出 , 此类汗为病汗 , 出量很慢才是对的 , 出得越多则力量恢复越快。
丸剂是取其药缓力专的特性 , 服用此药时忌讳吹风 , 须要有耐心的服用 , 因为此病无法快攻 , 药力过快 , 病人只有一般汗出 , 病汗不出於事无补。
服用方法 : 早中晚饭前30粒。
禁    忌 : 无。
-----------------------------------------------
汉唐54号        HT-54喉蛾方
 
此方专门针对扁桃腺发炎设计的,此病长期困扰许多人,有人开刀取出扁桃腺,却因此丧失了体温的警报系统,且降低了免疫系统。不取出又长期的发炎,实在不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要明了一个观念,如果只用抗生素来消除炎症,结果必然越用越强,不但无法去除发炎,反而造成胃病,对许多小孩而言,又伤害到心脏,心脏受损则体重立刻上升,〔详见HT-33〕。
 
中医用药以清除为主,就如同你家客厅有一些垃圾存在,因此蚊蝇及害虫滋生,你如果只请人来杀害虫,而不请人来清垃圾,永远是无法根除的。
 
中药有近2000 种清除浊物的药,分别入不同的部位,必须要很了解药性,方可设计此一方剂,首先我们要选择进入腺体的药做导引,加入些除湿,去热的药,同时为确定药要向上走,必须使用药性轻而浮上的药,例如浮萍,永远浮在水上,其性轻且浮,
故取用之。如此一来药的复方就出现

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附图)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0139 次浏览 • 2016-01-31 15:42 • 来自相关话题

图: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查看全部
图:倪海厦感冒治症简易图表

1.png


2.png

 

3.png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枚(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芍药指白芍,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桂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是为佐使药。
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显。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
二、麻黄汤: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以取微汗为度。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服麻黄汤后,则须多盖些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
主治: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阳表实证。凡遇表实证,应用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
方论: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麻黄之太散。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
三、麻杏甘石汤:麻黄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麻黄石膏先煮半小时,打去浮沫后,再入其它药。用水与麻黄汤近似。
主治:麻杏甘石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功效主要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汤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入里化热所导致的“汗出而喘”。后来,清代医家柯韵伯又将其用于治疗“无汗而喘,大热”等病症。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所导致的病症,也无论患者表现为有汗还是无汗,只要符合“麻杏甘石汤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便可应用麻杏甘石汤。另外,急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也可应用此方。
方论:麻杏甘石汤主要具有清肺热、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重在平喘,兼有宣散疏泄的作用;石膏可清泻肺热、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并可辅佐麻黄降逆平喘;炙甘草可增进麻黄和杏仁缓和喘咳的作用。
 
四、大青龙汤: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方论: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五、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 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方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六、小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或党参9~12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12枚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七、大柴胡汤: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 生姜15克(切)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方论: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八、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9克、生姜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覆被取微似汗出。
主治:本方主用于治疗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或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或兼发呕者。凡外感风寒表证,头项强痛波及项背亦僵硬酸楚,脉浮无汗,恶风,下利或呕者,均可服用。 
方论:本方实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阳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除项背强几几。因太阳已与阳明(项背强几几、下利、呕均已属阳明)合病,知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只治太阳,而着眼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本方以葛根为主药。前人有”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的记载。本证为表实证,故加葛、麻二药于桂枝汤中以去其实,名曰葛根汤而不叫桂枝加麻黄、葛根汤,其方义自明。 
 
九、葛根芩莲汤: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用法:上四味,用水约1200毫升,先煮葛根,煎至1000毫升,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方论:方中用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解肌表、清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热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两解之变法。
 
十、五苓散:茯苓24克、猪苓24克、白术24克、泽泻48克、桂枝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 
主治: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治伤寒太阳证病人,内停水湿,服发汗剂后,表证未解,头痛发热,湿热之邪入里,内蓄于太阳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及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短少,或水湿泄泻、尿少等证。近代也常用于肾炎水肿、胃肠炎吐泻、传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 
方论:本品为利水之剂,近代动物实验证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泽泻咸寒,入水腑,胜结热,为主药;以二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泻水热,为辅药;用白术健脾燥湿,助土以制水,为佐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蒸化三焦以利水,为使药。五药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证,而且同时能解停水发热之表证。无表证者,也可改桂枝为肉桂3~5克。 
 
十一、白虎汤:知母18克、生石膏35~40克(先煎)、甘草6克、粳米6克。
用法:本汤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则汤成。第一煎煮取约200毫升,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将两煎的药汁混合后平分为2杯,每次服1杯,一日服2次,必要时也可服3次。甚或昼夜服4次(2剂)。 
主治:本方原为治疗伤寒病,发汗后,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脉洪大而表现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多用于治疗各种高热性疾病,以及一些具有高热的传染性疾病出现身发高热,虽出汗很多,但身热仍不退,口大渴,喜多饮冷水,脉象洪大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欲盖衣服,面红,舌苔黄,尿深黄等症状者。在50年代曾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参汤为主,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时传为佳话。 
 
方论:本方的配伍,前人是根据《内经》热淫于内以苦发之的治则精神,取知母苦寒大清肺胃之热,且能益津液为主药;以生石膏之辛寒,大清阳明经弥漫之热为辅药;又据”热淫于内....佐以苦甘”的精神,以甘草味甘调中散热,调和百药为佐药;再以粳米之甘味保护胃气为使,合甘草以配知母,加强”佐以甘苦”的治则,不但能缓中益气(热则伤气),并能监制石膏、知母之寒,则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护胃气而不伤中焦。 
“白虎”为代表西方之意,中医学把西方又代表秋天,白虎汤的意思,是说人身热邪太盛时,犹如夏天暑热炽盛之时,刮来一阵清凉的秋风(指服了白虎汤),暑热顿时消散。故取白虎为汤名,言其能清热之性。所以本汤用于治疗高热性疾病,可说是效如桴鼓,立竿见影。有的医家在治疗重病时,把生石膏加至60~90克甚至120~150克,而救死回生。但是临床医家也必须熟记白虎汤的禁忌证,否则会造成”下咽则毙”之祸。后世医家在治疗温热病的气分证时,也主以白虎汤治疗,效果也非常好。为禁止医家滥用此汤,故著名的《温病条辨》一书中,特写出”白虎四禁”以告诫后人,今特录后,以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误用。《温病条辨》第九条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前人另有白虎汤戒,也录之供参考。”白虎汤乃大寒之剂,若非大热多汗,渴饮水者,不可服也。若表证不解,无汗而渴者,又不可服也,只属猪苓汤。”又曰:”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 
 
十二、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 
方论: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参考: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附:感冒药的煎服法
•  煎药火候和时间。张仲景言:“微火煮”,吴鞠通提到“香气大出”,“勿过煮“均是说火候和煎煮时间而言。因为治疗感冒的中药大多具有味辛发散之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类,所以不宜久煎,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有效成分散失过多。所以说:“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  煎药用水量。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将药物浸泡在容器内,以淹没药物为度,加水过多,则煎煮时间势必过长,部分成分被破坏;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治疗感冒的中药质地多疏松,故煎药用水只要淹没药材面即可。浸泡时间一般为 30~60 分钟。 
•  充分利用药材。如桂枝汤是把桂枝、芍药、甘草捣碎,生姜切片,大枣掰开 , 桂枝要把桂皮去掉 。  这样都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 避免药材的浪费 . 
•  取汗方法。 为利于感冒的治疗 , 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和取温服取汗、加衣被取汗的方法 。喝热粥以助药力的意义 : 一是借谷所业补充津液汗源,防发汗致营阴不足;二是借热能来鼓舞胃阳,进而振奋卫阳。此乃粥药并用即药物治疗和食疗相结合的方法。发汗要求:一是要汗出周遍:即汗出要遍身,光鼻尖,心口窝出汗不行。二是出小汗,出微汗,不可出大汗,不能遍身流漓。三是持续出一段汗:约一时许,即可盖被保温一时辰。汗出透了,才能达到出热退,脉静身凉的目的。 
•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服药剂量和次数。病情重的,药量宜大,多服几次;病情轻的,药量要小,少服几次,奏效为准。不必强行规定每次多少毫升,每日几次。两位医家都提到:“病不解者作再服“,言外之意,病解即可停药。这是因为治感冒的中药多具发散之性,过多有伤耗正气之虞。 
 
参考:孙娟,孙健《论桂枝汤.银翘散煎服法在治疗感冒中的意义》
 
----
桂枝汤中“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应用大枣1枚,我觉得与《伤寒论》的12枚不符,《思考中医》也说过要12枚,所以我改为12枚。
上述有不妥之处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
 
请注意:这些方子只适合刚发烧时立即采用,烧了一天或两天后,症状就变了,必须请中医重新辨证后开其他的方子了!!!
 

著名经方家倪海厦常用经方列表

倪师弟子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9779 次浏览 • 2016-01-31 14:35 • 来自相关话题

图:倪海厦    妇儿病方 01 胶姜汤(血崩) 19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2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 ...查看全部
图:倪海厦

4d874a0edac7884bcd2118027ec1b3f9.jpg

 
 妇儿病方
01 胶姜汤(血崩)
19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2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孕)
20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小便难)
03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21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0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05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22 胶艾汤(妊娠出血、腹痛、肝脾两虚)
06 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23 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07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24大承气汤(有宿食。恶露不尽、便秘。)
25 阳旦汤(月子期感冒)
26当归散(补血、补身)
08 甘麦大枣汤(子宫燥藏)
27 白术散(养胎、补钙)
09 桂枝茯苓丸(子宫肌瘤、卵巢瘤、月经不顺)
28 竹叶汤(产后中风)
29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10土瓜根散(卵巢疾病)
30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体虚)
11乌头桂枝汤(抵当症)
12 抵当汤(子宫肿块、活血破瘀。血蓄肠胃。有瘀血不大便者。∩ 血瘀子宫。)
31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补气血。产后寒疝虚劳。)
32甘草粉蜜汤(驱虫)
13 竹皮大丸(乳房硬块)
33 乌梅丸(去蛔虫、久利。∩蚘厥。)
14大黄甘遂汤(少妇鼓胀)
15 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腹中刺痛)
34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16蛇床子散(阴部痒)
35 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17膏发煎(阴吹<妇女前阴气吹>)
18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五官病方
01栀子柏皮汤(去黄、结膜炎、眼炎)
05 猪肤汤(少阴证喉咙痛)
06 麦门冬汤(咽喉干燥者)
02 桂枝甘草汤(心下悸。精脱者耳聋。)
07 半夏散、半夏汤(火喉癣证)
0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08 排脓汤(痰饮、肺痈、喉癌、舌癌)
04苦酒汤(喉咙生疮)
09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皮肤病方
01升麻鳖甲汤(斑疹伤寒、泡疹)
08 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0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疥癣、皮肤科)
09 赤豆当归散(外痣、内痣)
03 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10、硝石矾石散(黑瘅、瘀血<肤黑>)
04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11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05 蛇床子散(阴部痒)
12 猪膏发煎(肌肤甲错<肌若鱼鳞>)
06 狼牙汤(阳梅疮、疱疮)
1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手脚病方
01 乌头汤(关节炎、历节重症)
08 真武汤(头重脚轻、肾亏。四肢沉重疼痛。)
02甘草附子汤(掣痛、痛风。∩痛风。)
09小建中汤(小孩胃口差、腹痛。∩虚劳、小孩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晕眩。)
03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关节炎)
10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04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去疣、脂漏性皮肤炎、风湿)
12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05 芍药甘草汤(静脉屈张)
1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烫伤内服外敷。∩烫伤起水泡、火邪。)
06葛根汤(抽筋、流汗过多、昏倒)
07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坐骨神经痛、脚冰冷月经痛)
水饮汗方
01 甘遂半夏汤(留饮)
13 葵子茯苓散(妊娠水肿)
02枳术汤(胃有水饮)
14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3木防己汤(膈间支饮)
15桂枝芍药知母汤(阴虚、脚肿)
04己椒苈黄丸(水停肠间)
16麻黄加术汤(肾脏水肿、缺氧)
05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支饮)
17 蒲灰散(全身性水肿、睾丸水肿)
06 桂苓五味甘草汤(里虚)
18五苓散(晨起水肿、消渴症、脑积水、三因方。水逆。汗出而渴。∩小儿吐奶、水肿、口渴。)
07 旋覆代赭石汤(痰饮、反胃恶心)
08十枣汤(肺积水、肝积水。∩悬饮。)
19 白虎汤(高温壮热)
20 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
09 小半夏加茯苓汤(先渴后呕、水停心下)
21 麻黄附子甘草汤(补津液不足、复脉)
10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饮症、中耳不平衡、晕车)
22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表实)
11防己茯苓汤(皮水)
23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表虚收敛)
12 麻黄附子汤(里水)
24 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特种病方
01 麻黄汤(还魂汤)
12鳖甲煎丸(疟病、瘅疟、温虐〈白虎加桂枝汤〉)
02 风引汤(热瘫痫)
03桂枝加葛根汤(面部中风)
13 滨煎汤(淋巴结肿瘤)
04 当归四逆汤(冻疮、疝气、急救)
05防己黄芪汤(身重、易流汗。心中风。脉浮身重。)
14橘皮竹茹汤(扁桃腺、腮腺炎、淋巴癌)
0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帕金森氏病)
15小柴胡汤(胸胁苦满。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三阳并病。月经时感冒。腮腺炎。三焦淋巴系统清热去寒。∩产后忧郁、便秘。)
07大黄黄连泻心汤(胃出血、恶疮、痔疮)
08白虎加人参汤(心热、上消糖尿病。∩中暑。)
16皂荚丸(戒菸方)
17大黄甘草汤(食物不洁)
09黄连汤(胸膈发炎、霍乱。∩浸淫疮、皮肤化脓。)
18小半夏汤(打嗝。呕吐吃不下。)
19 蜘蛛散(疝气<阴狐疝气>)
10 柏叶汤(吐血不止)
20附子汤(里寒很盛。∩怀孕腹痛恶寒。)
11蜀漆散(劳疟、牝疟)
21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大病初愈、长久忧郁)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甘草)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377 次浏览 • 2016-01-23 21:59 • 来自相关话题

    49、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甘草)     【方剂组成】茯苓18克,杏仁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利尿驱饮,杏仁下气定喘,甘草缓急,故此治痰饮而短气喘急、小便不利 ...查看全部
    49、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甘草)
    【方剂组成】茯苓18克,杏仁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利尿驱饮,杏仁下气定喘,甘草缓急,故此治痰饮而短气喘急、小便不利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胸口心痛短气病】第6条:胸口,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注解:见橘积姜汤方。
    【辨证要点】咳喘胸闷、小便不利者。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 苏叶)

唯爱中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406 次浏览 • 2016-01-23 21:58 • 来自相关话题

    48、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   苏叶)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厚朴 10 克,茯苓 12 克,生姜 12 克,干苏叶 6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 ...查看全部
    48、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   苏叶)
    【方剂组成】半夏12 克,厚朴 10 克,茯苓 12 克,生姜 12 克,干苏叶 6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消胀行气之品,故治小半夏加茯苓汤证而满闷气结者。如以苏子代苏叶更良。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5 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注解:咽中如有炙脔,指咽中如有炙肉粘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自觉的一种神经症,为痰气郁滞所致,故以半夏厚朴汤主之。
    按:此证不限妇人,男人亦多有,但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此证。若以咽中不利和胸闷满为目的,可活用于不定的神经证均有良效。曾治一年老妇人,经常冒眩,发则但卧不能起,胸闷咽塞,不进饮食,口舌干燥,与本方加生石膏获速愈。又本方开胃进食、消胀止呕,用于胃病的机会亦多。他如伤风、咳嗽适证加桑白皮,栝蒌、橘皮、杏仁之属亦有捷效。
    【辨证要点】痰饮气结所致胸满,咽堵,咳逆者。
    【验案】黄某,女性,38 岁,病历号 67951,1966 年 2 月 12 日初诊。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证属痰饮上犯,肺气失宣,治以化饮宣肺降逆,与半夏厚朴汤:
    半夏 12 克,厚朴 10 克,茯苓 12 克,苏子 10 克,橘皮 15 克,杏仁 10 克,桔梗 10 克,生姜 10 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