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传与不传,就得看你的本事了!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这条,首先大体的说,传与不传,传可以理解为疾病在变化。这里要说几点:

一、不管是疾病本身,还是去治病,这可以说成是攻守两方吧,其实都不是死板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疾病会变化,这就要求医生首先能及时发现这个变化,同时能随机应变,见招拆招,用药也跟着针锋相对,最终把疾病干掉,取得胜利。 这条说的,首先看“脉若静者”和“脉数急者”,这两者是对立的情况,看的时候也要对比着看:从脉象来看,条文中用了个静字来代表没变化,为什么,大家体会下动静这对词,应该就明白了,而后面的“脉数急”的数和急,这两个字其实就在表达一个字——动,动和静正好相对应,对比着来学。实际临床中这个静啊,其实代表的是一种脉的势头,数急其实也是,这里大家自己体会下

二、条文还说到了,颇欲吐,若躁烦,这是对应着脉象动而有的症状的变化。从症状来看,里面欲吐了,躁烦,就是要传到阳明,少阳去了。而这里的想吐,呕,以及烦躁,结合我第一条文所说到的代表,符号去理解。一般而言,呕逆代表少阳(不是绝对的,桂枝汤证有可能出现干呕,小青龙汤也可能出现干呕,太阳蓄水也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的水逆证,甘草泻心也有呕逆,葛根家半夏也会有呕,少阴寒化热化也有呕,厥阴的寒格胃也有,这里首先要区分,还有就是这里说的指的是少阳呕逆,此条要结合下面一条看),烦躁对应阳明(不是绝对的,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大青龙的烦躁吧,桂枝二越婢一也会有,少阴也会有烦躁,上头说了)这个要留意记住。结合实际情况说,现在啊,很多的是先去医院治了一通,一直没有好,来的时候呢就不是单纯的太阳伤寒了,而最开始,很可能是的,医院出来到中医手上,基本都是坏病了。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此条是承接第四条,也说明了第四条中的欲吐,烦躁,对应了阳明及少阳。如果这样,再加上脉象的变化,疾病可能就要变化了。以上两条是要告诉医生:疾病有进退,不是死板的,也是动态的,治疗的过程中,要知进退,既不能用药不够,也不能用药过度。治病也是动态的,也要求医生要有预判的能力,从而胸有成竹。
 
源自:《伤寒论》传与不传,就得看你的本事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27/07/6094343_523377597.shtml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