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讲义 第五讲 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第五讲 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 ? 三承气汤 ??
? ? 全身热盛之证?
? ? 阳明腑实证- 腹部实证表现?
? ?阳明证,抓住以下症:身热,汗不出,不恶寒反恶热。?
?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白虎加人参汤。?
? ?蒸蒸发热,里热炽盛的样子。大承气汤:日晡所发潮热。日晡:申时之别称,为3~5pm。所:不定指代词。-热邪与阳明实邪相结内敛之时见。?
? ? 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变化是热邪由弥散→内敛的过程。?
? ? 小承气汤主在内实故热型不典型(非主要症)。出汗:热迫津液。全身症为主-调胃承气汤;腹部症为主-小承气汤;二者俱重-大承气汤.中医界有人仅见腑实证即诊为阳明腑实,应+全身毒热症候(三承气有层次不同)。?
? ?(提示:实验:干姜附子汤对离体蛙心灌注-药效持续时间短,起效快,心肌收缩频率幅度↑↑↑,但随后心肌功能衰竭;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甘草)反之.有稳定持久的强心效果。故甘草使药物作用和缓,药效时间延长,故后世温病学泄热用三承气+草-和缓泄热?
? ? 阳明经别 ?“ 上通于心 ” ,故见神志异常;太阳经别 “ 当心入散 ” ,故见发狂。?
心烦重症的心中懊憹,伤寒论中凡4证:大承气汤、栀子豉汤、大结胸证、湿热发黄证。?
? ?迫津外越-多汗(外周血管扩张)?
燥热 ?迫津下泄-下利清水、色纯青 ? 人的体质不同,不可能并见。?
? ?迫津偏渗-小便数(内脏血管扩张)?
? ?外邪-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相对不足故见:纳差(受纳运化失司);不大便(胃不能降浊);腹泻(清气不升?)?
? ?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203条: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一、三承气汤应用:?
1、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eg:大黄30g 甘草15g(看病人体质);流行性出血热(见大承气汤证)脑膜炎,胆道系统病,腹膜炎.?
2、内科:肝昏迷,尿毒症,中风昏厥.中风急性期化痰通腑(夏、蒌、大黄、枳实),燥狂症、过敏性疾病.?
3、急腹症、单纯性肠梗阻(食物团、蛔虫团)、阑尾炎、胆石症、胰腺炎(可加疏通气机的柴胡剂).?
? ? 提示:绞窄型伴见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见发热、谵语、其人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下,造成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机理:加强肠壁蠕动,将肠内物压至肠外,加重腹腔感染.故穿孔禁用承气汤.?
4.其他:目赤,牙龈肿痛(阳明经所过),以泄热为主.?
二、大陷胸汤?
?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泄热逐水 甘遂末不溶于水,先煮大黄,另二药烊(冲).大黄煮10~15分钟-通便;泡-泄热.?
? ? 适应症:水热互结于胸膈脘腹证候,见心下痛,按之石硬(局限性腹膜炎),脉沉紧./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弥漫性腹膜炎).水热互结,郁热扰心-心中懊憹.阳热上蒸-但头汗出.?
? ? 和大承气汤鉴别-腹肌不硬.和湿热发黄症-胁痛多见,心中懊憹,但头汗出,无腹膜刺激征.(肝炎多见)?
? ? 第六医院:三二一胶囊:甘遂0.9g大黄0.6g 芒硝0.3g 装3~4个胶囊,2次/天 据大便情况,保持通畅. 治疗:胆道结石,肝总管结石.见寒战高热,上腹痛、黄疸,反复发作者-夏科氏综合征-大陷胸汤(见腹膜刺激征)或大柴胡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更优.40例病人:轻者用三二一胶囊;重者用汤药-大黄9g芒硝9g甘遂3g(一次冲1.5g)结果:全部穿孔愈合(其中2例是胃癌;直径:1.5~2cm,也可促进腹膜包绕)?
? ?《伤寒论》有大黄的方子:15处。5处非/不归为泻下剂:大黄黄连汤(热痞)附子泻心汤(寒热痞)桂枝加大黄汤(气滞血瘀大实痛,活血化瘀)大柴胡汤(和解为主)柴胡加龙牡汤(邪热弥漫三阳,以少阳为主,兼清泻阳明)。10处:三承气汤、大陷胸汤&丸、抵当汤/丸、桃核承气汤、茵陈蒿汤、麻子仁丸-泻下剂。?
三、大陷胸丸的临床应用:?
? ? 1、组成:大陷胸汤+葶苈子-泻肺、杏仁-宣肺。水热互结胸中(膈)-结于高位。故需药效时间长,作用温和。-加白蜜两合(↑药效时间及温和作用;不加甘草,因为有甘遂反药)?
? ? 2、功效:泻下逐水,俊药缓攻。(提示:临床治疗顽固而高位病可用甘缓起到上述作用。)?
? ? 3、仲景用大陷胸丸:?
? ? 大结胸病位偏高者。症见:胸痛(水热互结胸膈);短气(邪气实,不用行气,因为正气虚)《论》省略此2症。 “ 项亦强,如柔痉状 ” -水热互结,颈部筋脉失养而拘急。结合临床,可能是胸膜炎。?
? ? 4、现代用大陷胸丸?
? ? 急性胸膜炎,(热象为主,疼痛严重-结胸;热象不明显,疼痛不严重-悬饮;有人认为可能是急性肺水肿,但咳吐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原文未见)?
四、茵陈蒿汤:?
? ? 1、组成:茵陈、栀子、大黄(↑↑茵栀退黄作用)三药为利胆退黄要药,清利三焦。?
? ? 2、仲景用茵陈蒿汤:湿热发黄症 阳明主燥、降、受纳;太阴主湿、升、运化。 ??
? ? 阳明之热&太阴之湿-湿热相合-发黄a.热不得越,见身无汗,但头汗出(头为诸阳之会)b.湿不得泻,见小便不利(短赤)-湿热郁结,壅遏气机?
? ? 热>湿-阳证-归于阳明;热(微)<湿-阴证-归于太阴.故郝万山认为:太阴、阳明篇无寒湿而是湿热发黄,阳明病法多汗.?
? ? 黄疸中医见胆黄说、脾黄(脾之本色外露)2说.?
? ? 湿热郁遏气机见腹满;郁热扰心见心中懊憹.?
? ? 3、郝万山谈茵陈蒿汤?
? ? 用法:(1).腹泻者亦可用,三药必共用.?
? ? ? ? ? (2).重症一天服4次,一般2~3次.?
? ? ? ? ? (3).连续给药,直至黄疸消退,黄疸指数正常才可罢手.?
? ? 谈变法:〈1〉.久服,对于湿热未尽,脾阳脾气虚,一天大便溏薄3次以上.用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保中焦(+加甘草).?
? ? ? ? ? ? (2).对于又并发表症感冒,湿热仍未退者.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内清湿热,外解表症.-表解后,黄疸仍在仍可用上二方.(栀柏、茵陈蒿)?
? ? 4、现代用茵陈蒿汤:急性黄疸性肝炎.?
五 麻子仁丸:?
? ? 1、组成:二仁、一芍、小承气.?
? ? 2、适应症:脾约,见小便多,大便硬.?
? ? 仲景解释:趺阳脉浮(胃有热)而涩(脾阴虚),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博,大便则坚,其脾为约.理解:胃制约脾输布津液(1.布达全身;2.津液还入胃肠道)?
? ?(提示:浮主热:a.白虎汤,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b.小陷胸汤_正在心下,脉浮滑.c.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d.麻子仁丸。e.栀子豉汤?论中凡五处。此主热之浮脉,重按滑数有力.后世《濒湖脉学》不称之为浮.而主表之浮如水漂木.)?
? ? 3、治法:清胃热,促进肠蠕动,增津液.内有热但无毒热,无腹部实证,所以不用芒硝.?
? ? 4、现代应用麻子仁丸.常用成药: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老年、习惯性便秘.服法:早晚各一丸或先一天一丸,不知渐加并服一段时间.效果不一定理想,可配以按摩胃肠,饮食调节.?
六 桃核承气汤?
1、组成: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其中桃仁:化瘀;桂枝:开血热之互结.?
2、功效:邪热化瘀开结.?
? (桂枝凡5用:1.桂枝汤&麻黄汤中解表-10g↑2.桂枝加桂汤-a.温补心阳b.降逆平冲 3.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炙甘草汤等-温补心阳 4.桃核承气汤-开结气.5.黄连汤-交通上下,协调寒热。陈慎吾用逍遥散以桂枝1钱代薄荷,认为温可通,以疏调气机.)?
3、仲景用桃核承气汤:?
? ? 太阳蓄血(太阳表邪入里化热,血热结于下焦.抵当汤他觉症重提示瘀>热;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自觉症重,提示热>瘀)提示:热症,自觉症多重:如,随吃随吐,多胃热;热症下利,急迫.(为何下焦病变可见神志异常1.心主血,血分瘀热,上扰心神.2.从经别解释,足太阳经别当心入散.)?
4、现代应用:?
? (1).流行性出血热-见:泌尿系统微循环障碍,似蓄血症.?
? (2).其他见血热互结症者:?
? ? ? ? ? ? ? ? ? ? ? ? a.泌尿系统感染 ?
? ? ? ? ? ? ? ? ? ? ? ? b.闭经 ?
? ? ? ? ? ? ? ? ? ? ? ? c.瘀血头痛.?
? ? ? ? ? ? ? ? ? ? ? ? ?d.外伤瘀血 ?
? ? ? ? ? ? ? ? ? ? ? ? ?e.精神情志病 ?
? ? ? ? ? ? ? ? ? ? ? ? ?f.下肢静脉炎. ?
? ?(3)、郝万山:治每于月经期周期性精神分裂症,胞宫蓄血症.(注意:一般经前用药,否则经量可能大大增加.)?
??
七 抵当汤:?
? ? 1、组成: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 ?(提示:此四药分别为水中、空中、果仁、根之中最擅长活血化瘀者.-海陆空立体作战,八面包围).?
? ?(以西瓜生于酷暑之季,而能滋阴清热解暑,附子生于荫翳之处而能温阳.讲中医对大自然的认识,朴素唯物主义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
? ? 协和医院用一味水蛭研末装胶囊-治老年斑、抗老化。?
? ? 2、仲景用抵当汤:太阳蓄血,血热互结,热敛瘀重-少腹硬满,有形瘀结.见精神症状:其人如狂或发狂.功效:破血逐瘀(中医方药中活血化瘀最强的方子.)?
? ? 3、宋孝志:剧烈头痛,伴一侧偏盲(脑血管造影视神经通路上有血管瘤)服法:保证大便一天1~2次,稀软便,胶囊服.半年消失.?
八 抵当丸 ?
? ? 太阳蓄血,但热微瘀缓.?
? ? 症见:有热,少腹满.用丸-化瘀缓消。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