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讲义 第三讲 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第三讲 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方法 a.查史书;b.看文物 
   重量: 
    班固《汉书•律历制》:千二百黍米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前读sh¨) 晋后:6铢=1分 4分=1两 文物: 汉光和司农铜权,重12斤,汉1斤=250克 1两=15.62克;  
    容量: 
   《汉书》千二百黍实其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文物:1合=20ml 1升=200ml 温取一升,本云黄耳杯(1黄耳杯=200ml) 1斗=2000ml 1斛=20000ml  
    度量: 
   《汉书》(一黍为分),10分为寸,10寸为尺,10尺为丈,10丈为引.文物:汉 1寸=2.3cm1尺=23cm 晋→宋:1斤由250克→600克;1升200ml→1000ml 1尺 23cm→33cm 但医药人命关天,天文涉及国运,仅此二条未改,一律追随古制、汉制。 宋→清 度量衡未变,清代实行库平制 宋代煮散,连渣服.用量少.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用 两、钱、分、厘。 台湾、东北仍循库平制 1钱=5克。宋代后开一次药即一次治疗量,以前为多次治疗量。 
   例:麻黄汤:麻黄3钱(45克) 桂枝2钱(30克) 甘草1钱(15克) 杏仁70枚(28克) 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一次治疗量相当于1/3 
    麻黄15g 桂枝10g 甘草5g 杏仁9g 
   煮药: 
    一次提取生药药效45%; 第二次提取生药药效30%~35%-仲景弃之,所以,换算长沙方应: 
a.换算成今量 b.看药吃几次,以了解一次治疗量。 
    例如:干姜附子汤(救急) 干姜1两(15g) 附子一枚(20g) 且顿服 
    临床用应记住经方剂量比例,并因时因地因人变化剂量。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